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更适宜的堵管方法和制作更佳的堵管器具.方法 将神经内科病区治疗的已行气管切开3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渐进组,传统组采用消毒好的木塞插入气管套管外口内面完全堵管,渐进组采用输液器的莫菲氏滴管套在气管套管外口外面,以50%,75%,100%的渐进式堵管.结果 渐进组堵管器具的脱出的人次及堵管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堵管时两组患者紧张度、呼吸困难、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渐进式堵管方法符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患者及医护人员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求一种较好的气管切开导管堵管用具及堵管方法,提高堵管效果,以达到顺利堵管.方法 将7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20 mL注射器活塞上的胶塞制作堵管用具,改进从半堵管再过渡到全堵管的方法进行堵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引流袋接头试行气管导管一次性全堵管.比较两种方法的堵管效果.结果 堵管用具脱出(0%比80%)、患者呛咳(9%比40%)、喘憋(11%比40%)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注射器活塞上的胶塞在气管切开堵管中的应用及逐步试堵管方法解决了常规堵管用具的弊端,明显降低了常规堵管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堵管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正气管切开术是通过手术方法将颈段气管前壁切开,插入气管套管以形成人工气道,解决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技术~([1])。当患者病情稳定、已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时即可考虑拔管。拔管前须先试行堵管,帮助患者恢复经口鼻呼吸。常用的堵管方法为部分堵管后全堵管~([2])。国外使用的气管套管有配套的堵管器具,如堵管帽、堵管塞等~([3])。但在国内,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气管套管尚无配套的堵管装置,常见的堵管材料有软木塞、橡皮、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一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在气管切开患者堵管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 自制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回顾性分析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实施前后各1年内所有入住本院急重症医学科行气管切开并经积极治疗后成功拔除气管套管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患者舒适度、意外事件发生率和一次性堵管成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和意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最多见的基础疾病均为脑肿瘤术后患者和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堵管方法能显著增加患者堵管过程中的舒适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运用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堵管能显著增加患者堵管过程的舒适度,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全堵管.观察组采用渐进性堵管,通过更换3次不同内径的空心管,最后全堵管直至拔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和咳出堵管材料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低,堵管材料咳出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应用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为了让患者减轻不适,平稳度过堵管期,临床上一般采取对气管套管外口进行逐渐封闭的方法,待患者咳痰有力、无呼吸困难后拔管。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我科采用了自制气管切开堵管装置为23例患者试堵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以气管套管型号8.0mm为例,各制作一个1/2堵管装置和一个全堵管装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工气道按需湿化及吸痰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按需湿化及吸痰对防止气道堵塞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56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使用传统的定时定量湿化、定时吸痰法,实验组82例采用按需湿化随时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因堵管而进行纤支镜灌洗和更换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简称换管)的次数变化。结果:试验组堵管率为8.54%,对照组为26.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按需湿化及吸痰可降低堵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在拔除气管套管前,气管切开患者常规需堵管,待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并能自行排痰后方给予拔管。临床上气管套管无配套使用堵管器材,护士多采用棉签或翻边橡皮塞堵管,操作不便、外形不美观且不易达到安全及灭菌要求。2008年9月至今,我科采用一次性胃管前端胃管帽为58例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全堵管,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总要经过堵管阶段才决定是否拔管。笔者在神经外科工作时,采用自制一次性简易气管套管堵管器为152例气管切开患者试行气管套管堵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套管的气管切开患者堵管的最优方法。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18例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在堵管期间采用改良后的一次性湿热交换器进行堵管。具体方法是将一次性湿热交换器上盖掀开,填塞数层凡士林油纱,然后回盖,并可连接封闭式吸痰管及吸氧管,接于一次性气管套管,达到堵管目的。结果一次性湿热交换器材料易备,使用方便,无菌材料无需另行消毒,无咳出及误吸风险,13例患者堵管效果满意,顺利拔管。结论改良后的一次性湿热交换器用于气管切开堵管效果好,连接封闭式吸痰管方便吸氧、吸痰,患者舒适。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术( traceotomy )系切开颈段气管前壁,使患者经过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是临床治疗和抢救重危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梗阻而采用的重要急救技术。通过气管切开,可以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或取出不能经喉取出的较大的气管内容物,它使得气道开放,有利于增加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气管内滴药、加压给氧等,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取得重危患者救治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气管切开后,在患者脱离重危期病情好转,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前,医护人员通常需要对气管切开套管进行逐渐试堵管,试堵管的目的在于观察患者是否可以脱离气管切开套管,安全顺利的过渡到正常的口鼻呼吸,最终封闭气管切开创口。试堵管过程中,常需密切观察24~72 h,在患者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无咳嗽发热症状时方可拔管[2]。试堵管是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用于气管切开套管试堵管的规范器械,大多采用自制的软木塞、橡皮塞、棉纤头及利用无菌安瓿、胃管帽等作为气管切开套管试堵管器械使用[3-4]。但是,软木塞或橡皮塞自行制作比较复杂、费时费力,棉纤头易产生棉絮纤维刺激呼吸道引起患者呛咳,以上代用物品都有掉入气管内的危险,既不规范也无法达到无菌的要求,且不能根据需求准确的调整试堵管管面积的大小,不利于提高医疗护理的工作效率,存在着医疗护理的差错事故隐患。因此,有必要针对气管切开套管试堵管方法和器械进行改进。本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创新研究的气管切开套管试堵管可调帽塞,结构简单、可根据临床医疗护理需求,直接套接在气管切开套管外口上,用以准确的调整气管切开套管的试堵管面积大小,提高医疗护理的工作效率,提升重危救治质量,增加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气管切开患者在拔除气管套管前均需常规试堵管,目前临床上尚无配套使用的堵管器材,传统上多采用棉签头包裹胶布,材料制作较繁琐,堵管时操作不便,堵管后棉签容易受痰液污染及软化,患者在咳嗽等活动时容易脱落,影响堵管效果,且外形不美观且不易达到安全及灭菌要求。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一种自制的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器,用于气管切开患者需拔除气管套管前的试堵管,经50余次使用,效果满意。现将自制的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堵管时的使用效果.方法 将37例患者作为传统封堵器组,34例患者作为自制新型封堵器组.比较2组平均堵管操作时间、堵管器脱出率及交叉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使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进行封管医护人员操作简便、封堵器具脱落减少、肺部感染率低,能按预期时间拔管.自制新型封堵器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传统封堵器组.结论 使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导管封堵克服了传统方法许多缺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在堵管期间进行呼吸训练对其通气潜力及缩短堵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广州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重症康复病房住院的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堵管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方法 ,包括缩唇呼吸、呼吸控制、呼吸训练器训练.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拔管当日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及堵管时间.结果 干预前,2组气管切开患者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当日,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72例气管切开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套管,2组患者堵管时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在堵管期间进行呼吸训练,有利于改善其堵管期间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缩短堵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用国产一次性气管套管、进口自带吸痰式一次性气管套管、传统银质气管套管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按用不同气管套管122例患者分3组,置管期间发生气管套管内口痰痂堵管、呕吐物误吸、肺部感染等不良事件,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结果 3组患者,置管期间气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疗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lt;0.01).结论 临床科室应该同时备有3种以上气管套管供患者根据病情和经济状况选用.  相似文献   

16.
朱晶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122-123
目的:对比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导管一次性拔除与传统拔管法的效果。方法:将9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管法,即先为患者更换更细的气管导管,2 d后试堵管,无异常再拔管。观察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采用一次性拔管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前憋喘、面色青紫、血氧饱和度下降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前者拔管后重新置管率更低(P<0.01,P<0.05)。结论:传统拔管法常需反复堵管几次才能拔管成功,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对患者造成安全隐患,有引发医患纠纷的可能。采用一次性拔管法后,99%的患者呼吸平稳,无憋喘及心悸,血氧饱和度95%以上,重新置管率低,患者及家属满意。  相似文献   

17.
气管套管半堵管改良后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气管切开需半堵管患者30例采用了改良后的一次性吸痰管作为内芯进行半堵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对象:在我院神经内科及脑外科行气管切开术后需半堵管患者60例,男4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病情、气管切开时间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2)材料:对照组:取直径8~10 mm,长度3 cm,木质,圆柱体,按需要纵形截成“D”形圆柱体,经压力灭菌后备用;实验组:临床使用扬州邗江红桥康宁医疗器械厂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吸痰管,按需要选择F16或F18。3)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气管堵管器进行试堵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科室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共30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试堵管,观察堵管效果。【结果】采用自制的已获得国家专利申请的气管套管堵管器进行堵管的患者无一例堵管失败,平均堵管(2.2±0.9)d ,拔管顺利、安全,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新型气管堵管器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堵管,简单易行、型号合适、患者痛苦少,是较理想的气管拔管前试堵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病人拔管前均应先试行堵管,无不良反应后方可拔管。临床通常采用胶布堵管,此法有多种弊端。现介绍一种巧用针管橡塞行气管堵管的方法。1材料与方法取一次性无菌20ml针管1支,将其针塞拔出,取出针塞头部的橡胶塞,然后旋转,轻柔扣盖于气管套管外口上。2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国产一次性气管套管、进口自带吸痰式一次性气管套管、传统银质气管套管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用不同气管套管122例患者分3组,置管期间发生气管套管内口痰痂堵管、呕吐物误吸、肺部感染等不良事件,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结果3组患者,置管期间气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疗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科室应该同时备有3种以上气管套管供患者根据病情和经济状况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