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前庭肿块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1996年5月~2005年4月收治的30例鼻前庭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径路。结果:30例鼻前庭肿块中良性肿瘤21例,炎性疾病7例,恶性肿瘤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21例良性肿瘤和7例炎性肿块患者中,22例随访5个月~9年(平均62个月)无复发和恶性变;1例复发再次手术治疗;3例死于其他疾病;3例失访。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分别于术后1年、4年10个月复发,再次行鼻侧切开肿瘤切除,分别于第2次术后1年3个月和6年10个月死于复发和肝转移。结论: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途径根据肿块的位置、大小及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2.
3.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胰疾病,具有安全有效、方法较简单、费用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2008年9月至2012年2月我院采用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胆胰疾病33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峰 《吉林医学》2013,34(12):2244-2245
目的:研究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76例鼻前庭囊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6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25例患者囊腔内注射平阳霉素,Ⅱ组25例患者使用微波治疗,Ⅲ组26例患者采取经鼻内镜鼻前庭行揭盖术。结果:Ⅰ组手术时间(5.00±0.50)min,出血量(2.0±0.20)ml。Ⅱ组手术时间(7.50±0.50)min,出血量(3.60±0.30)ml。Ⅲ组手术时间(17.0±0.40)min,出血量(12.0±0.50)ml。三组出血量和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鼻前庭囊肿,采取囊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微波治疗以及鼻内镜经过鼻前庭行揭盖术都能取得很显著的疗效;由于微波治疗手术后容易复发,因此适用于小囊肿,而经鼻内镜鼻前庭行揭盖术则适用于大囊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鼻内镜下行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2月~2009年1月采用鼻内镜经鼻前庭进路行揭盖术治疗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无复发,没有并发症发生,一段时间后,面部隆起消退,囊肿成为鼻腔一部分。结论:鼻内镜下行囊肿揭盖术操作很简单,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无并发症,反应较轻,伤口感染几率小,符合现代外科微创治疗原则,可以作为目前治疗鼻前庭囊肿的首选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积累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诊疗经验。方法对120例经鼻内窥镜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鼻内窥镜,结合相关治疗。结果治疗后34例慢性泪囊炎溢泪症状均消失,32例外伤性鼻眶骨骨折获痊愈;11例鼻窦囊肿,术后视力、突眼、复视不同程度改善;10例鼻源性蜂窝织炎痊愈;18例良性肿瘤术后突眼、复视、视力下降、溢泪不同程度改善;15例恶性肿瘤治疗后,复视、眼球运动及视力障碍、突眼、溢泪等症状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鼻内窥镜下鼻内径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鼻内窥镜外科是鼻科学领域划时代的变革,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日益成熟,其应用范围已拓宽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整个领域推动了学科整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使用鼻吸切器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探讨鼻前庭囊肿的最佳治疗途径.方法:对36例患者在鼻内镜下辅以鼻吸切器切除鼻前庭囊肿顶壁,使囊腔与鼻腔相融合.结果:36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无囊肿复发及相关并发症,均治愈.结论:鼻内镜下使用鼻吸切器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精确,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例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9例中死亡5例,3例随访1~3年无复发,复发1例。其中骨化纤维瘤及骨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均随访3年无复发,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随访1年无复发,恶性黑色素瘤1例术后6个月复发。结论:鼻腔鼻窦非上皮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诊断上除应综合考虑影像学、组织病理学表现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起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提高疗效。方法:对1988年6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37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行手术或加放疗加化疗者20例,3a生存比例:7/20,5a生存比例10/20;而单纯行放疗或化疗及拒绝治疗者17例,均2a内死亡。结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预后与病变范围有关而与病理类型无关,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对早期病例,手术切除效果满意,对晚期病例,应采取化疗加手术加放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的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径路。方法:采用前庭径路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治疗鼻息肉,囊肿,慢性化脓性鼻窦炎40例坏死性,46侧变窦腔。结果:随访6个月 ̄2年,46侧病变治愈38便,好转8例,有效率10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本术式可作为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一种新的手术进程,具有术野清晰,明视下操作方便,去除病变彻底,有利于恢复鼻窦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33例因鼻源性疾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中,眼球突出31例,复视18例,视力障碍(失明,光感、视力下降)10例,主要采取鼻外及鼻窦内镜下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术后眼球突出28例恢复原位(90.3%),18例复视消失(100%);视力障碍10例中5例视力恢复至0.6 ̄0.8,1例光感恢复至1m指数,1例术前失明恢复至光感,3例治疗无效。表明鼻部病变导致视力障碍的发病率在鼻眼相关疾病中较高,积极治疗鼻部原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Ⅲ型患者的内窥镜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1999年 2月 - 2 0 0 0年 2月间 33例Ⅲ型患者采用内窥镜手术治疗 ,并随访其效果。结果随访 6个月以上评定疗效 ,治愈 13例 ,好转 11例 ,9例无效 ,总有效率72 %。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Ⅲ型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鼻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原发于鼻腔2例,上颌窦3例,筛窦1例,以上颌窦、筛窦为中心向周围膨胀侵犯4例,原发部位不明2例;单纯手术切除2例,手术加放疗加化疗8例,化疗加放疗2例;采用鼻内窥镜手术6例,鼻侧切开术4例,同期颈清扫5例。结果随访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9/12)、33.3%(4/12);7例1年内复发,其中5例行挽救性手术,2例放弃再次治疗。结论鼻部横纹肌肉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广泛手术切除、综合治疗能提高生存率;鼻内窥镜手术能减少手术创伤,对早期病例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1 患者女性,63岁,主因渐进性右鼻塞3个月,双鼻堵、右鼻脓血涕及右侧偏头痛1个月,于1999年4月19日收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曾多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鼻窦炎",并给予抗生素及滴鼻剂治疗,但疗效欠佳,近日来患者右鼻血涕增多、有时为鼻出血,并伴右耳闷塞感.  相似文献   

18.
林峰  卢永田 《海南医学》2011,22(10):114-115
目的研究累及上颌窦不同部位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42例累及上颌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采用鼻内镜下局部切除术15例、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4例、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23例,术后跟踪随访。结果随访时间1~10年,复发2例,复发率为4.8%。结论根据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累及上颌窦的部位和范围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手术盲区,彻底切除肿瘤,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20.
Neurilemmomas of the nasal vestibule: report of two cas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Neurilemmomas is usually a benign neoplasm which is composed of Schwann cells, alsonamed schwannomas and originates from the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It most frequently (25%- 45%) occurs in the head and neck, but rarely (4%) in the nasal cavity and paranasal sinuses, especially rare in nasal vestibule. In English literature, only Alessandrinis reported one case with the tumor originating from the nasal vestibule. Here we report two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