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正名篇》云:“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称是人类对自己认识客观世界成果的概括和表达,事物的命名与人的认知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表明,中草药药物命名的主要方法有:依形态命名、依气味或滋味命名、依颜色命名、依特性命名、依生长季节特点命名、依生长环境命名、依产地命名、依药用部位命名、依功用命名、依人名命名、依炮制方法命名、依据典故传说命名、因讹误而得名、由相关动物而命名、依译音而命名以及其他命名方法等[1]。深究这些命名方法背…  相似文献   

2.
凝集着老一辈中医药专家数十年的心血,三湘中医药骨干40余人参予科研、编著而成的一部中医病名诊疗规范专著《临床必读》终于问世了。本书由全国著名中医病证学家欧阳錡研究员主编,汇集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540种,分上下二卷。上卷叙述各病的诊断和辨证施治;下卷介绍各类处方的用法及与病证的对应关系。该书以“名实相符”为基本原则,不仅对千百年来杂沓纷纭的中医病名进行了初步规范,而且在中医病  相似文献   

3.
刘云霞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918-920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中医病证的病名。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本病名之源,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土郁发之……甚则心痛胁膜,呕吐霍乱。”《金匮要略方论》阐述了各种呕吐,并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这些方剂组方严谨,用药贴切,对后世治疗消化系统等疾病仍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吕征  王育虎  丁红伟 《河南中医》2006,26(10):84-86
“郁证”病名首见于《医学正传》,古谓之“懋”。其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临床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物梗塞,失眠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它包含现代医学之神经性焦虑症、神经性抑郁症、抑郁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5.8 高原胸痹 :名见朱文锋《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系根据其病变特征为胸痹 ,病发于高原地区而定。5 .9 心厥 :《内经》虽无直称心厥的病名 ,但《素问·厥论》谓 :“手心主少阴厥逆 ,心痛引喉 ,身热 ,死不可治。”可知实为心厥之义。5 .10 支饮 :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倚息 ,短气不得卧 ,其形如肿 ,谓之支饮。”5 .11 风眩 :名见《针灸甲乙经·卷之十》:“风眩善呕 ,烦满 ,前庭主之。……风眩目眩 ,颅上痛 ,后顶主之。”《诸病源候论·风头眩候》引《养生方·导引法》曰 :“以两手抱右膝 ,著膺 ,除风眩。”5 .…  相似文献   

6.
守神包括医者之神及患者之神的精神意识、神志方面的调治。目前在临床上 ,对于守神仅理解在针灸治疗上 ,而忽视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调理患者机体的神气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 ,谈谈笔者体会。1 神的浅释神在中国古代哲学和祖国医学中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除单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外 ,也泛指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变化及人体生命机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也是万物生存的造化之力〔1〕。如《荀子·天论》曰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善以成 ,不见其事而见其动 ,夫谓之神。”又如《素问·天元记大论》曰 :“物生谓之化 ,物极谓之变 ,阴阳不测 ,谓…  相似文献   

7.
继承和发展中医传统病名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传统病名体系不够完善和规范,且病种分化不够。目前在继承和发展中医病名研究中,首先应取其善名而用之,其次需对传统病名进行分化,对新的病名体系进行规范,第三是提倡合理创新。通过以上方法可使中医病名得到扩展和补充,在研究中注意中医理论的继承,同时汲取现代医学新知识、新理论,逐步使病名体系适应中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疏通气机"及治疗郁证的总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中的“郁证”它包容现代西医学之神经衰弱,情感性精神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抑郁型,更年期综合症,癔症,咽异惑症等病范畴。郁证病名首见于《医学正传》,古谓之“懋”郁证既是一个病因病理学概念,又是其病之症,其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临床以性情抑郁,胸闷胁胀,易怒欲哭,多悉善虑,心疑恐惧,  相似文献   

9.
呕吐既是症状又是病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凡有声无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临床上两者常常并见,故合称为呕吐。本文试将仲景《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中关于呕吐的治法,归纳为以下十二种。现分述如下: 一、温中法本法为寒性呕吐而设。多由误用汗、下耗  相似文献   

10.
中医病名规范,目的是为统一中医诊断标准。病名不规范就无法统一诊断标准。长期以来,由于中医病、症、证混同不分,过于强调辨证,忽视了辨病,并逐渐有取代辨病的趋势。因之病名杂沓纷纭,极不规范。并且存在着一名多病与一病多名的问题。中医病名要规范,必须明确病、证、症三者的概念,分清其区别与联系,把病和证区别开来;以症名病的,必须有明确的病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个病必须从类病中分化出来;见于病名阶段的单个症状又须归到一个病中去。只有理清这些方面的关系,才能使中医病名达到规范的目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病名诊断规范专题研究组曾就中医病名诊断规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专题研究。本刊将选刊这方面的文章,藉以征求广大中医界的意见,来共同完成中医病名诊断规范这一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伤寒论》病证规范的框架,对其病名、证名提出了作者的意见,并对临床辨病、辨证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病名官司     
病名官司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干祖望中国人对称呼的“名”,是十分重视的。“名不正,则言不顺”一语,尽管很少人知道是孔夫子的话,但对此言却十分熟悉,而且经常去引用它。荀子还专为他写了一篇《正名篇》。正因为“名”太重要了,毋怪中医病名是否采用西说之...  相似文献   

13.
博与精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博,乃广泛、宽阔、丰富之谓。学问深者称博学;精通历史者称博古;见多识广者称博见;智识广阔者称博识;善于读书或读书很多者称博览。所以荀子(名况,公元前313-前278年)谓之“多闻曰博”(《荀子·修身》)。这个闻字,除了耳朵听到之外,还包括眼睛看到的甚至读书读到的以及亲身经历过的经验在内。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4.
论中医病名规范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医诊断应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名诊断。进行中医病名规范之研究,是中医学发展的大计。病名不规范,不仅临床的诊断和疗效的判断、科研成果的评定、医疗事故的分析等均缺乏准则;同时对中医学的发掘继承、学术发展,以及对外交流,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当前,中医的诊断在社会上得不到承认,因而病名规范显得更有必要,它等于为中医诊断立了“法”。通过研究,若能在统一中医病名的基础上统一中医诊断标准,将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能够促进医疗以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对外交流等方面也是有益的。中医病名规范之研究,涉及的问题较多,研究的难度颇大。本文仅就疾病的概念、病名诊断的必要、病名中存在的问题、主症能否作病名和疾病的分类等作初步探讨。对于病名的命名形式、命名原则和具体作法,将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15.
陈蕾蕾 《北京中医》2008,(11):858-860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中医病证的病名。《黄帝内经》首载呕吐之名;之后,张仲景提出“干呕”“胃反”之名;孙思邈提出“漏气”“走哺”之名:陈无择提出“寒呕”“热呕”“痰呕”“食呕”“血呕”“气呕”等病名;成无己称“呕”为“畹”:张景岳分“实呕”与“虚呕”,并对呕、吐、哕、干呕病名做了辨析。  相似文献   

16.
戴永生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0-2411
作者采用跨年度大样本方法对9127例脾胃病与证进行回顾性调研分析,得出诊病的病名与《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0个病名比较,符合率9个占90%。断证的证名与《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27个证名比较,符合率17个占62.9%;提出"脾虚胃实证"。规范五行辨证六型的病位、病性、临床表现在脾胃病辨证分型中应用,共同构建自我诊疗特色,以带好弟子和提高诊病辨证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对中医病名每每觉得甚是苦恼,与西医病名相比较,固然是在很多方面没有西医病名来得普及,很多人不能了解;但另一方面,中医病名自身在命名方面的很多不足也确实使得它在教学和临床中遭遇很多尴尬。以《中医外科学》(1)为例,参考目前临床使用的《中医病历规范书写手册》(2)(以下简称《手册》),我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泄泻的定义病名和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泄泻作为一种疾病论述 ,见于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殷商甲骨文、在卜辞篇内有“腹不安句。”腹不安即指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中医学对泄泻病称谓之混乱、定义之不确和欠详是客观存在的。为此 ,笔者对泄泻的定义、病名及分类作以下探讨。1 泄泻病名混乱的历史状况《内经》属于泄泻的病名有食泄、注下、溏泄、鹜溏、冷泄、濡泄 ;巢氏《诸病源候总论》有伤寒利候、伤寒病后胃气不和利候、伤寒病后霍乱候、时气热利候、热病下利候、温病下利候 ;《难经》有胃泄、脾泄、大肠泄 ;明·孙文垣医案 ,有称线泄泻者 ;清·程杏轩医案有称暑泻者 ;清…  相似文献   

19.
"郁证"病名首见于《医学正传》,古谓之"懋"。其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郁证是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的高发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浅论慢性乙肝纤维化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以下简称乙肝肝纤维化)是临床常见疑难症,现代医学无明显疗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医药不但能阻断肝纤维化,还能达到肝纤维化的逆转,且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对乙肝纤维化的中医诊治现状作一浅述,以便对其病名诊断、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乙肝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病名,临床以右胁胀痛、黄疸、胁下结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后期可出现腹部胀大,在中医学中无此病名,但有这些表现的症状描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急诊尺》:寒热,身痛面色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