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A-549细胞首次从湖南疫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中分离出两株病毒(湖南株79和湖南株103),其中湖南株79经鉴定为EHF病毒,类似野鼠型,但其抗原性不同于我国已分出的病毒株,有其抗原特异性,可能是一株新的EHF 病毒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先后从黑线姬鼠,褐家鼠等几种动物中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FHF)病毒。最近,本院首次从罗赛鼠(Rattus rattoides losea swinhoe)及社鼠(Rattus confucianus)肺组织中分别分离到二株EHF病毒,并对其抗原性进行了比较分析。鼠肺标本取自EHF疫区江西省宜丰县,将鼠肺悬液直接种入Vero—E6细胞,两伤鼠肺标本均在感染细胞后第一代即查出免疫荧光阳性细胞,目前已分别稳定传代至6代及10代。采用IFA及ELlSA法对分出的病毒L99株及C94株进行了特异性鉴定;应用电镜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并用EHF的单克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进行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研究中,从217例早期EHF患者的血、尿液标本中分离到169株EHF病毒(EHFV),这些病毒与来源于动物体内的EHFV有抗原性差异,且对乳鼠的致病性亦不同。本文对这些病毒中的两株进行了理化特性和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将研制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A_9株单克隆抗体异硫氰酸荧光紊结合物直接免疫荧光法(McAb25—1 FA,由陈伯权副教授提供)与2份EHF病人恢复期血清间接荧光法(IFA),平行检查成都市鼠间EHF病毒携带情况。二法检查各种鼠总数180只。McAb25  相似文献   

5.
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制成功,目前已将McAb应用于EHF病毒抗原检测及分析研究。最近我们在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学研究所虫媒病毒室的协助下,对从湖北疫区不同宿主动物分离到的5株EHF病毒的抗原性进行了初步检定,证明属野鼠型,但病毒抗原对21个单克隆抗体IF反应具有一定的特点,结果如下: 1.各个McAb对湖北5株EHFV的IF  相似文献   

6.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世界分布较广的传染病之一。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并且发现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和差异较大的抗原成份。EHFV的抗原比较复杂,对其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性质还认识不够,尚不能用抗原性作EHFV的分型。单克隆抗体是研究病毒抗原的一种良好工具,我们用从人血清中分离的陈株病毒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5株McAb,现将建株及其特性研究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细胞和病毒:骨髓瘤细胞sp~2/0—Ag14,曾经8—氮杂鸟嘌呤(8—Azaguanine)处理过,用含20%胎牛血清(FCS)的RPMI  相似文献   

7.
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证实能与EHF病人恢复期血清起特异反应的黑线姬鼠肺标本,直接经脑内接种2~5日龄乳小鼠,结果分离到一株能在乳鼠体内增殖传代的EHF相关因子(HA_(1018)株)。经EHF单克隆抗体检查及排除呼肠孤病毒存在的可能性,证明HA_(1018)株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应用乳小白鼠直接从疫区黑线姬鼠分离EHF病毒是一个经济简便的途径,受染的小白鼠可作为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主要有二种不同流行病特点,临床表现,动物宿主和抗原性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一种是由黑线姬鼠分离到的病毒,以A9株为代表,称野鼠型EHF病毒;一种是由褐家鼠分离到,以R_(22)株为代表,称家鼠型EHF病毒。用动物免疫血清和人恢复期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无法将其区别,用中和实验法鉴别达二种病毒,相当费力费时。我们用杂交瘤技  相似文献   

9.
应用Vero—E_6细胞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两株病毒,经初步鉴定表明:病毒不耐酸,对脂溶剂敏感,不被5—碘脱氧脲嘧啶核苷所抑制,属RNA病毒;所分离病毒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血清和EHF患者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试验(IFA)均为阳性,其感染性可被EHF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将该病毒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在电镜下查到EHF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0.
应用Vero-E_6细胞直接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阳性的褐家鼠鼠肺中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_(36)株(EHFV—R_(36))。形态学鉴定符合EHFV,并见到典型的颗粒性EHFV包涵体和大小形态类似的EHFV样颗粒。分离病毒株经EHFV单克隆抗体分析,R_(36)株EHFV的抗原谱不同于我国的R_(22)株,它既带有家鼠型R_(22)株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同时又具有野鼠型5H_5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赣榆县和武进县两个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捕鼠;剖取肺脏,装入塑料小袋,置液氮罐中带回实验室作冰冻切片,进行间接荧光试验(IFAT)。并将强阳性的鼠肺标本,用Vero E-6细胞株分离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成功。用IFAT检查鼠肺冰冻切片的结果见附  相似文献   

12.
用 Vero-E。细胞从164份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浆或尿液中分离到126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经 IFA 和 ELISA 法检查,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稳定地增殖,病毒效价随传代次数增加而升高,随意对其中两株病毒(来源于血浆的 EHFV_(435)株和尿液的 EHFV_(114)株)进行了初步血清学鉴定和单克隆抗体分析发现:①对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②抗原性与EHFVA_9株和汉坦病毒76-118株关系密切;与来自湖北疫区黑线姬鼠的病毒有抗原性差异;③病毒的感染性能被兔抗 EHFVN 清所中和。④当病毒传至第7代时,电镜下可见圆形和椭圆形颗粒。以上结果表明早期患者约80%存在病毒血症。还提示肾损害与病毒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正> 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病毒室,在从我省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病人血清中分离出EHF病毒B_1株后,为了有助于诊断治疗,又接着进行建立EHF病毒B_1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研究。从1984年12月份进行细胞融合试验以来,融合率达97.6%;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阳性孔率为2.5%。其中一株杂交瘤细胞,经用有限稀释法两次克隆化培养,阳性孔率均为100%,小鼠腹水抗体滴度达1/16万。现已冻存一批细胞。目前正在继续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六○年,四川省南充地区经临床和病理学证实有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二十余年来,疫区不断扩大,故对 EHF 病毒株的分离工作已刻不容缓。国内外学者先后用黑线姬鼠、大自鼠和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和适应传代病毒获得成功,为我省EHF 防治工作提供了经验。我们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T)检查了疫区黑线姬鼠  相似文献   

15.
自出血热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一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疫区的正常黑线姬鼠作实验动物,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一株能与EHF 阳性参考血清起反应的病毒,经血清学和理化特性的鉴定,证明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病毒在黑线姬鼠体内传至第6代,接种后4天即在鼠肺中检出抗原,病毒除在常见的肺、脾、肝、肾等脏器中检出外,胃肠道组织内也极易找到。接种长爪沙鼠和家兔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16.
近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个集合名称 ,包括流行性出血热 (Epidmeic hemorrhagic fever,EHF)、出血性肾病肾炎 (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HNN)、朝鲜出血热 (Korean hemorrhagic fever,KHF )、流行性肾病 (Nehpropathiaepidemica,NE)、流行性肾炎 (Epidemic nephritis,EN)、鼠病毒肾病 (Gajdusek,1 982 )和汉坦病毒肾病(Nephropathia hentaanvius,NHV) .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我国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HF) ,是由病毒引起 ,以鼠为主要传染源 ,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EHF)与革螨的关系问题,我们用鉴定的EHF病毒,以小白鼠乳鼠为实验动物,作革螨传播EHF病毒试验获得成功。专性血食革螨的传播试验:取柏氏禽剌螨(Drnithonyssus bacoti)300余只,于饲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除明确啮齿目中的某些鼠种可作为本病宿主动物外,目前又证明食肉目中的家猫及食虫目中的鼩亦可自然感染并已分别从其体内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我们自1984~1985年对湖北疫区野兔进行了带毒调查,检查到了特异性抗体及抗原,并从5只EHF抗原阳性的野兔脏器中分离出一株能在乳小白鼠体内增殖传代的病毒(Q_(25)),经系统鉴定证实:①Q_(25)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诊断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方法仍然仪凭临床资料。如能同时检测特异性抗体,无疑对EHE的确诊更为有利。国内外均报告可用感染出血热病毒的A_(549)细胞涂片检测特异性抗体。宋氏报告过用非疫区黑线姬鼠感染EHF病毒的传代鼠肺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的方法。但是将疫区野生鼠肺进行组织切片,用作血清学诊断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用此法检测30例经临床确诊的EHF病人血清结果,初步证明该方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从16例上海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出12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血清标本来自1985年冬季流行性出血热流行高峰期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病毒分离阳性率高达75%。其中1份血清EHFIgG荧光抗体高达1:1280;1份血清在发病10天后采集,仍能分离出病毒。分离毒株经EHFV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分析,发现病毒抗原性存在差异。其中7株毒株根据与McAb反应结果,暂分为三种类型:2株与76-118、A9株有相似的抗原决定簇;3株带有与R22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另2株同时具有这两种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