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性,28岁,因发作性心悸5~6年入院。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右侧His束旁道及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道交替性逆传参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VV(RR)间期330~350ms,并且QRS波形态一致。导管消融成功阻断旁道传导,随访9个月心动过速无复发。结论:左右旁道交替性逆传参与同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临床相对少见,应注意识别。  相似文献   

2.
患儿7个月20天,出生20天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及激动标测证实为隐匿性His束旁旁道伴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考虑到患儿年龄极小、消融靶点距离His束较近,本例患儿经股动脉途径逆行于无冠窦采用逐渐增加放电功率和时间的滴定放电方案射频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3.
房室旁道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类型为房室旁道参与折返形成的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双径路折返引起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两者均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频率又比较接近,有时较难鉴别。尤其隐匿性房室旁道合并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者,因窦性心律时无心室预激表现,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2 5岁 ,10年前突然心悸、胸闷、气急 ,症状突发突止 ,持续 5~ 10 min。以后每年发作 1~ 3次 ,有发作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的趋势。伴有晕厥。发作时心率在 2 0 0~ 2 30 / m in之间 ,曾在当地做心电图谓之“室上速”。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脏检查无异常发现 ,心率 84/ min,律齐。胸片、超声波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常规心电图检查示 :A型预激综合征 ,QRS波宽达 0 .14s。术前诊断为左侧游离壁旁道。术中常规穿刺插管。取右前斜 30度在窦性心律下用大头电极沿冠状窦电极指示位置在二尖瓣环上标测 ,标测时导管刺激…  相似文献   

5.
双旁道逆传的两种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与食管电生理分析  患者男性、35岁 ,因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就诊。常规心电图正常 ,心脏B超、X线胸片检查无特殊发现。食管电生理检查见附图 (Ⅰ、aVF、V1导联同时记录 )。图 1为程控早搏刺激S1S16 0 0ms、S1S2 390ms时记录 ,可见诱发出 2次折返心房搏动 ,并出现两种RP-间期和P-波形态。R2 P-V1=190ms、P-V1直立 ,P-I 倒置。R3 P-V116 0ms、P-V1直立 ,P-aVF倒置。提示左侧游离壁和左后间隔各存在一条隐匿性房室旁道[1] 。  图 2为静脉注射 1mg阿托品后程控早搏法刺激时记录。当S1S15 …  相似文献   

6.
本次心电图教学查房患者为男性。17岁。阵发性胸闷、心悸5年,加重1年。每次发作约10-30min后能自行终止,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图略)显示B型预激。临床诊断: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拟人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入院后仍频繁发作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图略)均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且QRS波群形态多变。请问上级医师,为何心动过速时QRS波群形态多变?如何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进行分析诊断?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有哪些?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已被证实为阻断房室旁道的有效方法,对单旁道而言左侧旁道较右侧易做,成功率也比较高。而房室多旁道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由于其电生理现象复杂多变,旁道定位较困难,且易复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2年多进行的房室多旁道射频消融临床资料。现将我们的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探讨房室旁道电位的电物理特性,同时借助房室旁道这一除极顺序异常的天然模型,印证心室激动传导异常产生高频成分这一机制,选择显性室旁道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0例,采用信号平均技术及多采样率线性小波转换技术,对射频消融前,后体表心电图窦性心律时QRS波群全程及起始部40ms进行三维频谱分析,观察高频能量(E1)甚高频能量(E2)频谱的最高上限频率(Fmax)及QRS时限(QRSI)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22岁,因发作性心悸7年,伴黑矇2次入院。心悸时体表心电图捕捉到2种节律整齐,频率、形态不同的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终止后体表心电图正常。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Mahaim纤维(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存房室结双径道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射频消融治疗,随访13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22岁,因发作性心悸7年,伴黑矇2次入院.心悸时体表心电图捕捉到2种节律整齐,频率、形态不同的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终止后体表心电图正常.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Mahaim纤维(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存房室结双径道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射频消融治疗,随访13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1.
12.
患者男性,23岁,因"发作性心悸11年,加重1年"就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为隐匿性右前游离壁慢旁道介导的房室折返性性心动过速,采用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激动标测逆传A波最提前处,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13.
尽管Swartz长鞘的使用可提高导管的稳定性 ,缩短手术和X线曝光时间 ,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因患者的呼吸动作引起定位在房室环心房侧的消融电极的移动 ,导致射频效果不佳、手术时程延长 ,且复发率高。笔者采用令患者尽量屏住呼吸时放电的方法来消融右侧旁道 (RPA) ,结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对分布在右游离壁即相当于三尖瓣环 7~ 10点的RPA射频消融时 ,在加用Swartz鞘的条件下 ,对于阻抗跳跃大于 5Ω的 4 5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屏气 ) 2 1例及对照组 (自由呼吸 ) 2 4例。两组性别、年龄等无显著差异 ,均未合并其他器质性…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32岁,因阵发性心动过速10余年,发作时心电图提示右侧隐匿性预激综合征,心内标测定位旁道在三尖瓣环11点处,靶点VA间期为22ms,第一次放电后8s出现室房分离,10min后用400ms心室起搏诱发心动过速,并难以终止,或终止后数秒内又复发,标测原靶点部位VA间期100ms,但A波仍最提前,再次放电3s心动过速终止,室房分离,逆传A波呈中心性分布,提示普通旁道经过射频损伤后蜕变为慢旁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房室结双径路(DAVNP)合并房室旁路(AP)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要求。方法对2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进行电生理检查,观察PSVT的前传和逆传途径,然后对AP或房室结慢径(SP)进行消融治疗。结果218例PSVT中检出DAVNP+AP10例,检出率为4.6%。其中SP前传、AP逆传(SP-AP折返)4例,快径(FP)前传、AP逆传(FP-AP折返)1例,SP-AP折返并FP-AP折返或SP/FP交替前传折返4例,SP前传、FP逆传(AP旁观)1例。10例患者均作AP消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3例加作SP消融,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DAVNP合并AP者AP均作为逆传途径,阻断AP是消融关键;AP旁观者也应作AP消融;仅有AH跳跃延长者不必接受房室结改良;AP消融者应作DAVNP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希氏束房室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方法 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确定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左前斜位45°消融电极在三尖瓣环细标确定靶点图,即在希氏束附近AV融合或最短AV间期,可记录到小H波,其振幅明显小于希氏束电图H波振幅,在窦性心律或心动过速时低能量试放电,有效增加功率和延长放电时间.结果 15例患者射频消融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准确标测和消融下,消融希氏束房室旁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射频消融(RFCA)已成为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首选方法,尤其随着标测技术的日益进步,其适应证日益扩大,成为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虽然RFCA已经是治疗PSVT最为成熟的技术,但右侧旁道因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其RFCA的成功率明显低于左侧,手术时间及X线暴光时间较长,且有发生传导系统并发症的可能,故我们总结了我院右侧旁道的消融经验。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50(男29,女21)例;年龄14~56(33±13)岁。病程1年到10余年不等,术前常规检查体表心电图(ECG)…  相似文献   

18.
19.
导管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道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连续接受导管射频消融的54例右侧旁道病人进行回顾分析,试图总结实用有效的常规消融方法。54例中右游离壁旁道28例、右前间隔9例、右中间隔5例、右后间隔12例。100%消融成功,无并发症。随访7.5±3.8个月,术后24h复发3例,3个月复发1例,均再次消融成功。右游离壁和右前间隔旁道较右中间隔和右后间隔旁道心室波提前程度大(26.6±14.2和21.4±10.7msvs16.3±18.5和14.5±11.8ms,P<0.05),消融能量高(43.3±5.4和37.8±9.2Wvs21.4±7.1和26.7±5.7W,P<0.05),A、V波比值较小。中间隔和后间隔旁道较游离壁和前间隔旁道心房波振幅高(1.0±0.3和0.9±0.6mVvs0.5±0.4和0.6±0.3mV,P<0.05),导管较稳定。旁道在1s内阻断者心室波提前程度、心房波振幅、导管稳定性和消融能量与旁道在5s以上阻断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旁道阻断时间越短者,其心室波提前程度越大、心房波振幅越高,A、V波比值越大,导管越稳定。提示影响右侧显性房室旁道消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导管操作者的经验和对靶点图的识别,这些涉及到对消?  相似文献   

20.
右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右侧房室旁道28例,其中显性旁道11例,隐匿性17例。经采用SWARTZ长血管鞘导管支撑大头电极远端和放电时嘱患者作短暂屏气,使消融成功率达到96.4%。同时还可降低能量,减少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和缩短操作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