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对治疗急性2,4-二硝基苯酚中毒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2009年9月14日我院收治的14例急性2,4-二.硝基苯酚中毒患者根据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分为重度中毒组和轻度中毒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h内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用液质联用法检测每次灌流治疗前后血2,4-二硝基苯酚水平变化.所有患者同时予对症和支持治疗.结果 重度中毒组患者灌流治疗1次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前后2,4-二硝基苯酚水平分别为28.21(15.56~ 45.23)和16.11 (10.10 ~27.5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h后症状反跳,连续治疗3次后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无反跳,连续治疗6次,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轻度中毒组患者治疗2次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反跳.两组患者均救治成功,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下降,肝酶上升,出院后1及3个月进行随访均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毒物浓度呈密切相关,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中毒患者体内的2,4-二硝基苯酚,迅速下降血液毒物浓度,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用人工双层脂膜(BLM)模型研究了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对膜的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其中包括DNP的浓度效应,并绘制了膜的电流-电压曲线,所得结果支持Mitchell的化学渗透假说。  相似文献   

3.
于0.8N氢氧化钠介质中及在85℃水浴中加热65分钟的条件下,维生素C与2、4—二硝基苯酚作用生成红色还原产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70nm。维生素浓度介于132~329μg/ml之间遵守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62.4L.mol~(-1)cm~(-1),桑德尔灵敏度为0.2659μg/cm~2。红色还原产物的色泽可稳定24小时以上。本法曾用于药物针剂和片剂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2,5-二硝基苯酚试剂与88种离子的反应.在0.21N氢氧化钠介质中,于88种离子中,试剂仅与Fe~(2 )Sn~(2 )、Mn~(2 )、及S~(2-)作用呈现血红色.作者对试剂与亚铁离子定性反应的条件进行了试验.用连续稀释法测得亚铁离子的检出限为1μg/ml,稀度限为1:1×10~6并试验了33种阳离子和20种阴离子与亚铁离子的界限比.本法曾用于各类水、化工原料及化学试剂、药品和食品中微量铁的检出.所述方法选择性很高,试剂稳定又易得,产物色泽稳定,结果可靠及操作简便快速,优点较多.  相似文献   

5.
1、本文报告镉试剂与84种离子反应的试验.在10%氰化钾存在下,于84种离子中仅镁与镉试剂作用生成兰紫色或兰紫色沉淀.2、作者对镉试剂和镁的点滴反应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测得镁的反应灵敏度为0.5微克/毫升,稀度限为1:2×10~6,并试验了29种离子的界限比.3本法曾用于药品中镁的检定,方法灵敏、简便可靠、快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2,4-二硝基苯肼法分析南极登山队员尿液中的维生素C总量,了解南极登山队员的营养状况。方法比色测定,由标准曲线计算尿液中的总抗坏血酸的含量。结果在0~20 g/ml范围内含量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0.0 434C+0.0 116(C为g/ml)。相关系数为R2=0.9 986,回收率在94.16%~112.24%之间。结论 2,4-二硝基苯肼法操作简便准确、价格低、干扰小、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广,适用于尿液中的维生素C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凝胶层析法分离鱼精蛋白与血红蛋白实验效果。方法通过对制备黄色的二硝基苯-鱼精蛋白(DNP-鱼精蛋白)反应的实验条件的研究,确定制备反应的最适pH、加热反应时间及DNP-鱼精蛋白沉淀的溶解条件。结果DNP-鱼精蛋白制备反应的pH、加热反应时间直接影响DNP-鱼精蛋白的生成量,溶解温度对溶液中DNP-鱼精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结论DNP-鱼精蛋白制备反应的最适为pH7.5-8.0、沸水浴加热时间为20min,DNP-鱼精蛋白沉淀应在沸水浴中加热3min后溶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2,5-二硝基苯酚在0.5mol/L氢氧化钠介质中及在40℃恒温水浴中加热15min的条件下与维生素C作用生成红色还原产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00nm。维生素C浓度介于0.03~0.1mg/ml之间服从比耳定律,其mol吸光系数为3.2×10~3L·mol~(-1)·cm~(-1),Sandell灵敏度为0.055μg/cm~2。红色还原产物的色泽可稳定24h。本法曾用于药物片剂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芳香化合物的Fenton氧化性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芳环上取代基位置、数量和种类的不同会对其降解速率产生显著影响.单氯酚3种异构体降解速率大小依次为:3-氯酚>4-氯酚>2-氯酚;氯酚的反应活性随芳环上Cl取代基数目的增加而下降,2-氯酚、2,4-二氯酚和2,4,6-三氯酚的反应活性遵循下列顺序:2-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芳环上的取代基对芳香化合物的Fenton氧化性能有很大影响,苯胺、氯苯和硝基苯降解速率依次为:苯胺>氯苯>硝基苯.  相似文献   

10.
GOT和GPT活力的日常测定法,系丙酮酸定量法。国内已使用动力学分析的酶紫外法,但目前,更普遍使用的仍是腙比色法。在以酮酸 2.4-二硝基苯肼(?)苯型2,4-二硝基苯腙(?)醌型2,4-二硝基苯腙(红棕色)为依据的腙法(1~5中,又以赖-傅  相似文献   

11.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干种子150g用二氯甲烷浸泡一个月,过滤、浓缩得13g提取物。经一系列硅胶层析分得油状物射干酚(Belamcandol)A(239mg)和B(87.3mg)经光谱数据和化学降解鉴定射干酚A为2.4-二甲氧基-6-((Z)-10′-十五烯基)酚〔2,4-Dimethoxy-6-((Z)-10′-penta-decenyl)phenol,1〕;射干酚B为1-O-甲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山奈酚与锰的反应条件并合成山奈酚锰配合物。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配合反应的最佳酸度、原料的物质的量比、温度、反应时间。结果: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显著,原料物质的量比次之,pH影响最小。结论:山奈酚与氯化锰的物质的量比为1.0:2.5,pH为6,25℃下反应3h配合物的产率最大。且经紫外、红外光谱测定推测其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山奈酚-锰配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山奈酚与氯化锰的配比、反应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显著,物质的量比次之,pH值影响最小。结论:最佳合成条件为山奈酚与氯化锰的配比为1∶2,pH值为6,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 h。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了苦杏仁甙,其测定范围为10~(-3)~10~(-2)g/L数量级.给家兔快速静脉注射苦杏仁甙500 mg/kg后,用2,4-二硝基苯肼法分别测定了血药物浓度和尿药物浓度,绘制出浓度-时间曲线,结果得出生物半衰期α/2(分布相)=3.4min;β1/2(消除相)=4.95min;在48h内家兔尿中排泄量为注入剂量的71.4%。  相似文献   

15.
1、本文报告锌试剂在不同pH(1~10)条件下及邻-菲绕啉存在下与67种离子反应的试验.2、作者对锌试剂与镉(Ⅱ)、汞(Ⅰ、Ⅱ)、金(Ⅲ)、锰(Ⅱ)、钒(Ⅴ)、银(Ⅰ)及镁(Ⅱ)新显色反应的pH范围和灵敏度进行了测定.3、本法曾用于药品和废水中铜(Ⅱ)、锌(Ⅱ)、钒(Ⅴ)、钴(Ⅱ)和锰(Ⅱ)的检定,方法灵敏,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大黄酚进行解析鉴定,并建立气相色谱-选择监测离子质谱法(GC-MS-SIM)测定大黄中大黄酚的含量。方法大黄酚对照品经乙酸乙酯溶解,以DB-5MS(30m×0.32 mm×0.25μm)石英毛细管柱为色谱柱,全扫描模式下(m/z 50~300 amu)对其主要碎片进行分析,采用蛇床子素为内标,样品经过乙酸乙酯直接提取,选择离子监测法定量分析,监测离子为m/z 254,采用GCMS测定其在大黄中的含量。结果大黄酚主要碎片离子m/z 254(M+),226,225,198,197,180,169,152,141和115,在5~150μg/mL(r=0.9976)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3%,检测限为0.1ng/mL,平均回收率97.3%。结论 GC-MS适用于大黄酚结构解析鉴定,归属了主要碎片途径,所建立的GC-MS-SIM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测定大黄中大黄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以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聚3-氧戊烷-1,5-二酸二酚酯类化合物。以热台偏光显微所拍照片及差热分析对其液晶性能进行鉴定,表明其中五个聚合物为热致型高分子液晶,它们具有较低的熔点和适宜的较宽的液晶相温度范围,是一种很好的高分子液晶材料。实验表明3-氧戊烷-1,5-二醇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硝酸浓度50%、3-氧戊烷-1,5-二醇和硝酸的摩尔比1:9、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 h。选择四丁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加入量为二元酚摩尔量的6.5%。选择氯仿作有机相溶剂,以和水相相等的体积进行反应。对笨二酚衍生物上取代基的极性是影响聚3-氧戊烷-1,5-二酸二酚酯的液晶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解析2种甘氨酸棉酚Schiff碱的结构及优势构象.方法 制备2种甘氨酸棉酚Schiff碱,并采用红外光谱、二维核磁波谱技术和PM6半经典计算方法进行结构解析.结果 光谱分析表明2种甘氨酸棉酚Schiff碱具有烯胺-烯胺结构特征,并归属了所有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化学位移;PM6研究表明2种甘氨酸棉酚衍生物以烯胺-烯胺构型存在,在能量上更有利,并确定了优势构象.结论 2种甘氨酸棉酚Schiff碱均以烯胺-烯胺形式存在,分子内氢键使烯胺-烯胺结构更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一)由于蛋白质分子内含有许多氨基甲酰基(-CONH_2),在碱性环境中能与铜离子形成双缩脲反应,而生成紫红色。(二)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及色氨酸,能使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磷钨酸被还原而生成兰色反应。被检液中只要存有百万分之一的酪氨酸,即能检出,故较为灵敏。  相似文献   

20.
对芳环上硝基进行亲核置换的反应性作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在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使用稀的氢氧化钠溶液精制间-二硝基苯的新方法。收率达97.25%。比亚硫酸钠法提高4%。两法的产品经气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分析,证明质量相同。反应生成的邻硝基苯酚可以回收。废液色浅,COD_(Cr)值下降1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