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 1 993年至 2 0 0 2年 1 1月 1 0 9例浅低温心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种分类、术前心功能、体外转流时间、术后多巴胺用量、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全组体外转流时间 1 2~ 1 30 m in,平均 37min,多巴胺用量 0~ 5 μg/ kg· h- 1 ,术后辅助呼吸 4~ 2 4 h,平均 1 2 .8h,发生并发症 1 5例次 ,死亡 1例 ,住院手术病死率为 0 .91 %。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由于术中心肌始终有氧合血灌注 ,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无血及再灌注损害 ,浅低温状态有利于降低全身代谢耗氧 ,进一步完善了术中心肌保护 ,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术后低心排及严重心律失常等致命并发症发生 ;同时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及不需漫长的降升温过程 ,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 ,操作简单易行 ,有利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不停跳与中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手术前后的脑电图(EEG)变化 ,探讨心脏不停跳技术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5 2例 ,分为A组 (n1 =2 6 ) ,在中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施行开心手术 ;B组 (n2 =2 6 ) ,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两组患者术前进行脑电图检查 ,无脑电图明显异常者 ,术后 7d复查EEG ,比较分析两组术后EEG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 1周EEG的异常率A组6 5 .4 % ,B组 6 9.2 % ,较术前明显变差 (P <0 .0 1 ) ;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接受开心手术的先心病患者手术后EEG的异常率较风心病患者术后EEG的异常率高 (P <0 .0 5 )。结论 采用本院改进的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与常规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相比没有增加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开心手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脑组织的影响较成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重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不停跳与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对心肌损伤的程度 ,分别对 2 0例不停跳和 2 8例停跳体外循环下房缺修补术患者术后围手术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c Tn )浓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停跳组血清 c Tn 浓度明显高于不停跳组 (体外循环后 12、 2 4 h,P<0 .0 5 )。提示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具有心肌损伤小、心肌保护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广泛开展起来的一种手术方式 ,在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 ,法乐氏四联症矫治室缺、房缺修补左房粘液瘤摘除术。能更好保护心肌 ,减少术后并发症。我科于 2 0 0 1年 7月 - 2 0 0 2年 8月 5 5例心脏病患者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5例 ,男 2 6例 ,女 2 9例 ;年龄 4 - 5 4岁 ,平均年龄 14岁。心功能Ⅰ -Ⅳ级。 5 1例窦性心律 ,4例心房纤颤。其中先心室缺 2 7例、房缺 16例 ,左房粘液瘤 4例 ,法乐氏四联症紫绀型 4例、风湿性心脏病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冷停跳手术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不停跳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冷停跳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5min,体外循环后2、6、24、48h采血测定心肌酶(CK、CK-MB、LDH、AST)。结果:对照组再灌注后CK、CK-MB、LDH、AST明显增高,与实验组同时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浅低温不停跳手术能降低心脏手术患者CK、CK-MB、LDH及AST活性,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探讨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优缺点。方法 40例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0例。心跳组不阻断升主动脉,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停跳组在常规方法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分别于术前、停机即刻、术后 6h、12h、24h、48h分别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心肌酶(CK)、肌钙蛋白-I(cTnI)的血浆浓度并观察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多巴胺和硝普钠的用量及患者在ICU时间等。结果 停机即刻、术后 6h、12h,停跳组的CK含量较心跳组显著升高 (P<0.01);停跳组cTnI的量在停机即刻至 48h均高于心跳组;不停跳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52. 4±17. 5)min,明显低于停跳组(84. 8±16. 6)min(P 0. 01)。心跳组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但对复杂心内畸形的操纵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咏  肖颖彬  陈林  钟前进  王学锋  刘梅 《重庆医学》2003,32(12):1673-1675
目的 观察和研究血浆中S 1 0 0b蛋白及脑电图 (EEG)在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的变化。方法 选择接受择期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2 0例 ,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 ,所有患者在术前 (a点 ) ,CPB开始后 2 0min(b点 ) ,CPB结束后 6 0min(c点 )和术后 1d(d点 )及术后 7d(e点 )采取血样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单克隆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血浆中S 1 0 0b蛋白含量。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 1、7d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 CPB开始后 2 0min所有患者血浆中的S 1 0 0b均明显升高 ,而且一直持续到术后 1d仍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1 ) ;术后 7d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术前所有患者EEG均正常 ,术后 1d患者EEG的异常率为 90 % ;术后 7dEEG异常率为 6 5 %。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脑组织损伤。S 1 0 0b和EEG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脑组织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所受的影响 ,对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心内直视手术造成的脑损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心肌保护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临床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 ,4 0例单纯简单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 2 0例。对照组 (A组 )在常规心脏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实验组 (B组 )不阻断升主动脉 ,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两组分别于术前、停机即刻、术后 6h、12h、2 4h和 4 8h 6个时点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心肌酶 (CK)、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 (MDA)的血浆浓度 ,同时监测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停机即刻、术后 6h和 12h ,A组较B组CK显著升高 (P <0 .0 1) ;cTnIA组停机即刻至 4 8h均高于B组 ;A组MDA停机即刻和术后 6h高于B组 (P <0 .0 5 )。不停跳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5 2 .4± 17.5 )min ,明显低于停跳组 (84 .8± 16 .6 )min(P <0 .0 1)。循环和血气分析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别 (P >0 .0 5 )。B组无空气栓塞并发症。结论 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害 ,具有明确的心肌保护作用 ,但仍存在一定的心肌损伤。另外这种手术方法存在血液成分破坏较严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监护3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莉红 《华夏医学》2002,15(5):613-614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已有40多年历史,术中温度在25~28℃,并在心脏停跳中施行手术.我院自1992~2000年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5例,术后进行ICU监护,密切监测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特别是术后1~4h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常温心脏不停跳 (非停跳组 )与低温停跳 (停跳组 )心内直视手术两组病历围术期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综合征发生程度比较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非停跳组 2 1例及停跳组 2 3例术前、体外循环 (ECC)转流 10 m in、停 ECC10 m in、术后 2 ,2 4,48h血清 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 T3)及促甲状腺素 (TSH)的浓度变化 ,分别与术前以及两组之间各时点进行比较。结果 :围术期两组均发生低T3综合征 ,但非停跳组发生程度比停跳组减轻。结论 :ECC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呈现低 T3综合征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低 T3综合征发生程度较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减轻。认为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损伤小  相似文献   

11.
林琦  覃家锦  冯旭 《广西医学》2009,31(6):788-790
目的观察停跳与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对血小板及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停跳组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停跳瓣膜置换术;不停跳组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术。于术前(T1)、转机后20min(T2)、转机后40min(T3)、转机终了(T4)、手术终了(L)、术后12h(T6)、术后24h(T7)分别采集静脉血,立即离心分离血清后置入-20℃冰箱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选择素的浓度,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两组P-选择素表达水平在心内直视术转机后开始升高,术后逐渐减弱,至术后24h仍高于术前水平(P〈0.01),但停跳组的升高和减弱程度均较不停跳组明显(P〈0.01);两组血小板计数在心内直视术转机后开始下降,术后回升,至术后24h仍低于术前(P〈0.01),但停跳组的下降和回升程度均较不停跳组明显(P〈0.01)。经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心内直视术下血小板计数变化与P-选择素表达变化呈高度负相关(r=~0.964,P〈0.01)。结论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及停跳下心内直视术均可使血小板计数降低、P-选择素表达增强,其中前者血小板计数降低程度及P-选择素表达增强程度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莫安胜  林辉  何巍  冯旭 《广西医学》2005,27(6):795-798
目的研究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不停辅助呼吸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的心内手术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实验组的心内直视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两组病人术后送回ICU用西门子900C呼吸机辅助呼吸,潮气量设定为体重(kg)×12mL,频率为12次/min,氧饱和度为100%,采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停CPB后2h、3h、4h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不停呼吸辅助心内直视手术可减轻肺的损伤,对肺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择心功能Ⅱ~Ⅲ级风湿性心脏病的成年患者32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停跳组16例和不停跳组16例,两组患者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心脏手术史、左房血栓及其他相关病史.常规正中开胸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观察时间点T0:入室后麻醉诱导完成;T1:体外循环3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T3:体外循环后4 h;T4: 体外循环后24 h;T5:体外循环后72 h.记录指标为:血浆中的S100β、NSE的含量,术前和术后第7天患者MMSE评分.结果 两组体外循环开始后S100β、NSE在手术开始后逐渐升高,体外循环后4 h达到高峰,体外循环后72 h基本恢复到正常;不停跳组和停跳组相比,S100β、NSE指标变化幅度较小,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第7天MMSE评分差值不停跳组低于停跳组.结论 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S100β、NSE、MMSE评分的影响小于停跳手术.  相似文献   

14.
由于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 CPB)方法与常规 CPB在灌注在采用不同的温度 ,我们通过观察心不停跳 CPB在头部重点降温后了解上下腔静脉的血氧饱和度 ( Sv O2 )的变化。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36例 ,分浅低温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组 ( I组 ,2 4例 )和与常规 CPB手术组 ( 组 ,1 2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术前体温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1 .2 麻醉与转流 :两组均于术前 3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 0 .0 lmg· kg-1,哌替啶 lmg· kg-1。静注安定0 .2 mg·kg-1,芬太尼 1 0~ 2 0 mg·kg-1,维库溴安0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心脏不停跳与停跳心内直视术对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和丙二醛影响的对比研究,客观评价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随机将27例二类瓣病变患者分两组,测定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和丙二醛的变化。不停跳组13例,二尖瓣替换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停跳组14例,二瓣替换在常规停跳方法下进行,结果 不停跳组患者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和丙二醛显著低于停跳组(I〈0.01)。结论 浅低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观察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简易智能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择心功能Ⅱ-Ⅲ级风湿性心脏病的成年患者32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停跳组16例和不停跳组16例,两组患者心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无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心脏手术史、左房血栓及其它相关病史。常规正中开胸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观察时间点T0:入室后麻醉诱导完成;T1:体外循环30分钟;T2:体外循环结束后10分钟;T3:体外循环后4小时;T4: 体外循环后24h;T5:体外循环后72h。记录指标为:血浆中的S100β、NSE的含量,术前和术后第七天患者MMSE评分。结果 不停跳和停跳组体外循环开始后S100β、NSE在手术开始后逐渐升高,体外循环后4小时达到高峰,体外循环后72小时基本恢复到正常;不停跳组和停跳组相比,S100β、NSE指标变化幅度较小,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第七天MMSE差值不停跳组低于停跳组。结论 不停跳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S100β、NSE、MMSE的影响小于停跳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婴幼儿浅低温不停跳与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液中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2例浅低温不停跳与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幼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围术期即体外循环转流前、转中、转后、术后6、12、24h血浆中ET和TNF的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比较,体外循环时间、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转中尿不停跳组患者明显少于停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体外循环后ET明显升高,术后6h达高峰,ET浓度明显高于转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跳组、不停跳组TNF水平转中、转后及术后不同时间与转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炎性反应,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善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肺转流技术。方法:对2003年3月~2007年6月的190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浅低温体外循环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90例心脏手术均顺利脱机,不需辅助循环,浅低温体外循环时间25~81(29.8±11.2)min,术后无并发症。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行,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更适合于时间短、比较简单的先心病矫治。  相似文献   

19.
杨宗英  马瑞彦  肖颖彬  刘梅  彭莉  王惠春  胡卫 《四川医学》2007,28(12):1376-1377
目的 初步探讨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6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各30例。手术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U组按乌司他丁1万U/kg使用,于麻醉后体外循环前加入1/2干预充液中,余1/2在开放上下腔静脉后加入氧和器中,C组不接受乌司他丁。检测术前、及术后24h心肌酶谱AST、LDH、CK,HDBH的变化以及术后24h心包引流量。结果 乌司他丁组术后24hAST、LDH、CK、HDBH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使用乌司他丁组的活性要低于对照组的心肌酶谱活性,同时乌司他丁组的患者术后心包引流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可抑制AST、LDH、CK的活性,从而减轻CPB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术对病人围术期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20例,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鼻咽温度保持在33~34℃;低温心脏停跳组20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鼻咽温度为25~28℃.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 (T淋巴细胞总数)、CD4 (辅助T淋巴细胞)、CD8 (抑制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CD3 、CD4 均显著降低(P<0.01),NK细胞活性增强(P<0.05),低温心脏停跳组术后第1天的CD3 、CD4 及CD4 /CD8 低于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P<0.05),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可引起患者细胞免疫的下降,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术对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