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用比色法测定蜂花粉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此法采用70%乙醇提取,以5%亚硝酸纳溶液,10%硝酸铝溶液和氢氧化钠试液为显色剂,在波长510nm处测定吸收度。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加样回收率为98.99%,变异系数1.29%。  相似文献   

2.
菊花脑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菊花脑是南京地区一种传统的栽培利用野生蔬菜。其茎叶乙醇提取物用Mg HCl,Zn HCl,1?Cl3-乙醇液,2%AlCl3-乙醇液,1%NaOH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又以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分析测定了其茎叶中黄酮醇的含量。结果表明,干品中总黄酮含量(以甙元计)为0.203%。  相似文献   

3.
拳卷地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建立拳卷地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铝盐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拳卷地钱总黄酮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拳卷地钱黄酮类化合物中芹菜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分光光度法表明:总黄酮含量在1.6~16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7.6%~101.6%,RSD为0.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表明平均加标回收率96.8%~101.1%,RSD为0.7%~1.5%.结论方法用于拳卷地钱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准确可靠,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玉竹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铝盐显色分光光度法,用NaNO2-A lC l3-NaOH为显色剂,在525 nm处测定玉竹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在0~16 mg.L-1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在97.6%~101.4%之间。结论所用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玉竹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正>虫草属真菌是一大类昆虫病原菌,记载有360多种,在我国分布的有70多种[1]。虫草属真菌,多是一类形态特殊的昆虫寄生菌,是药用真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其中以我国传统名贵药材——冬虫夏草最负盛名。但由于盲目采挖,天然资源已告枯竭。山东大学微生物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寻找冬虫夏草代用品的过程中,于  相似文献   

6.
荧光法测定维药刺糖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2):2103
 目的:建立维药刺糖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的荧光分析法。方法: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以 芦丁为标准品,用荧光分析法测定了刺糖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系统考察了溶剂、pH值、放置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 响。结果:在70%的乙醇中加入pH值7.0的三酸缓冲溶液,芦丁荧光强度最大,线性范围在2.7×10-7~1.35×10-5 mol•L-1,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9%,n=9)。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适用于药用刺糖中 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述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药理作用。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微生物、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肿瘤作用,并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结论银杏叶是集医疗、营养、保健功能为一体的天然绿色资源。  相似文献   

8.
鱼腥草为药食同源中药材,其自然资源丰富,含有许多的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多达三十多种。国内外有关鱼腥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生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的总结报道文献较少,因此对提取、纯化及生理活性和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希望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银杏(Ginkgo biloba L.)叶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洋芹素-7-葡萄糖苷(apigenin 7-glucoside 1),木樨草素-3‘-葡萄糖苷(luteolin 3‘-glucoside 2),木樨草素-4‘-葡萄糖苷(luteolin 4‘-glucoside 3),柯伊利素-7-葡萄糖苷(chrysoeriol 7-glucoside 4)和tricetin 4‘-methyl ether-3‘-β-D-glucoside(5)。其中化合物5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4为次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球形红细菌生物转化槲寄生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槲寄生及球形红细菌转化槲寄生培养液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各个样品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亚硝酸钠一硝酸铝溶液为显色系统.512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芦丁在8-48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l,=10.627X-0.0544,r=O.9979。槲寄生75%的乙醇提取物(样品3)、水提取物(样品6)经过球形红细菌转化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增加129%、65%。结论经过球形红细菌转化可以增加槲寄生提取液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12.
假地枫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假地枫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色谱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假地枫皮的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苷(querc itrin,Ⅰ)、槲皮素(quercetin,Ⅱ)、未知化合物(Ⅲ)。结论Ⅰ、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大青叶中碳苷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Fort.)干燥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大青叶乙醇提取物经氯仿萃取后的水层经大孔树脂柱、硅胶柱和聚酰胺柱层析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化学性质和质谱、波谱(1H-NMR、13C-NMR、HMBC)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碳苷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金雀花素(iso-scoparin,1)、异金雀花素-3″-O-吡喃葡萄糖苷(isoscoparin-3″-O-glucopyranoside,2)、异牡荆素(isovi-texin,3)和异牡荆-素3″-O-吡喃葡萄糖苷(isovitexin-3″-O-glucopyranoside,4)。结论化合物1、2和4为首次从菘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设定荧光激发/发射波长为281/352 nm,激发和发射光狭缝宽度为5 nm,在300~50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荧光光谱。对酸度、表面活性剂、温度、反应时间及铝离子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化试验条件。结果:在盐酸酸性介质中、无表面活性剂、常温下、反应时间30 min、铝离子浓度为2×10-4mol/L时,体系的荧光强度最大且稳定。当槲皮素的浓度范围在0.2×10-5~1.5×10-5mol/L之间时,荧光强度(F)和槲皮素浓度(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4×10-8mol/L。3批大山楂丸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56、27.85、25.13 mg/g,与《中国药典》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大山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是色原烷的衍生物,其特点是具有C6-C3-C6的基本骨架,并可根据中间吡喃环的不同氧化水平和两侧A、B环上连接的各种取代基,而分为不同的黄酮类型.  相似文献   

16.
《抗感染药学》2017,(9):1654-1657
目的:研究水芹中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乙醇浓度(A)、提取时间(B)、提取次数(C)和料-液比(D)为影响因素,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水芹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液(A)、料-液比(1∶30)(D)、提取2次(C)和提取时间0.5 h(B),干燥水芹中平均含0.034 5 g总黄酮/g。结论:黄酮是水芹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且不同地区水芹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具有差别。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扁蓄药材中8个黄酮(杨梅苷,金丝桃苷,木犀草苷,扁蓄苷,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奈酚)的含量。采用Inertsil ODS-4色谱柱,乙腈–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 oC,检测波长为360 nm。上述8个黄酮类成分达到基线分离,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实验均符合要求,加样回收率为95.58%–102.65%。对28批不同产地的扁蓄样品进行了含量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对萹蓄药材进行质量控制,对于萹蓄药材的道地性分析也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8.
水蔓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民间草药玄参科植物水蔓菁[Veronica linariifolia Pall. ex Link. sub dilatata(Nakai et Litagawa)Hong.]的干燥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三个黄酮甙和两个黄酮甙元,其中甙Ⅰ是新化合物,命名为水蔓菁甙(linariifolioside)。根据光谱数据和水解产物分析确定甙Ⅰ的结构为木犀草素-7-O-6″′-O-乙酰基-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甙[luteolin-7-O-6″′-O-acetyl-β-D-glucosyl-(1→2)-β-D-glucoside]。另外甙Ⅱ,甙Ⅲ以及两个甙元为已知物,分别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甙[luteolin-7-O-β-D-glucosyl(1→2)-β-D-glucoside,Ⅱ]和芹黄素-7-O-x-L-鼠李糖甙(apigenin-7-O-α-L-rhamnoside,Ⅲ)、以及木犀草素(luteolin,Ⅳ)和芹黄素(apigenin,Ⅴ)。这些化合物在水蔓菁中均是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分离技术,对三尖杉茎叶7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三尖杉茎叶7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山柰酚(3)、槲皮素(4)、大豆素(5)、柚皮素(6)、圣草酚(7)、二氢山柰酚(8)、6-methylaromadendrin(9)、芹菜素苷(10)、芹菜素-6-C-甲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去甲杜鹃素(14)和2,3-二氢-6-甲基银杏素(15)。结论 化合物2、7、9、12和13为首次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8、10、11、14和15为首次从三尖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以及酶提取法等。本文就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