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最近认为,天疱疮的发病与皮肤组织内蛋白溶解酶增多有关。我们根据这一点,应用止血芳酸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病例与方法经直接免疫荧光及普通病理检查确诊的寻常型天疱疮5例。病程:2~3月3例,3年、15年各1例,曾用过大剂量强的松及硫唑嘌呤等治疗,病程中因强的松副作用,出现呼吸道感染、糖尿病、类固醇性白内障、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5年以来收治的5例HE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讨论其临床表现与治疗策略。结果 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5岁,以中老年人为主。皮损类型以红斑、丘疹、结节为主。3例患者行FIP1L1-PDGFRA融合基因检测阴性。5例患者血清IgE均明显升高。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对HED治疗有效。免疫调节剂(α干扰素、卡介菌多糖核酸)和生物制剂具有良好疗效。结论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定期随访对HED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0.05%全反式维A酸霜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临床资料  118例均为 2 0 0 2年 7月~ 2 0 0 3年 6月本中心门诊患者 ,平均年龄 2 2岁 (14~ 3 2岁 ) ,病程 2月~ 3年。所有患者在 1个月内均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62例 ,对照组 5 6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外用 0 .0 5 %全反式维A酸霜 (本中心制剂室自制 ,原料来自山东梁亨制药厂 )在疣体上点涂。已婚未生育妇女用药期间及其后 3月嘱避孕。对照组外用 5 %无环鸟苷霜 (本中心制剂室自制 ,原料来自丽珠集团常州康丽制药有限公司 )。两组均 2次 /d ,疗程 8周。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用药后 1周、4周、8周各观…  相似文献   

4.
嗜酸粒细胞与许多皮肤病相关.特应性皮炎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中Th2型细胞因子如白介素-5可导致嗜酸粒细胞的增多、细胞趋化、细胞活化及凋亡延迟.骨髓异常增殖型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因出现融合基因导致嗜酸粒细胞的增多.嗜酸粒细胞组织浸润的过程是一系列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及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嗜酸粒细胞通过释放颗粒蛋白、脂类介质及细胞因子来完成炎症反应调节、细胞毒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嗜酸细胞增多性皮炎(hypereosiophilic dermatosis,HED)临床上不多见,现将所遇1例具有特殊皮损的HED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患者男,44岁。1996年8月用新购洗发精洗头后头面部出现皮疹,5天后蔓延至全身,伴有剧烈瘙痒。曾诊断为接触性皮炎、慢性湿疹,经用泼尼松、雷公藤及抗组胺等药物治疗,但未完全消退。停止用药后,皮损又泛发全身,于1997年10月收住本院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TGP)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150例慢性湿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5组(各30例)。A组予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B组予口服左西替利嗪(5 mg,每日1次);C组予口服TGP(0.6 g,每日3次);D组予口服TGP(0.6 g,每日3次)及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E组予口服TGP(0.6 g,每日3次)及左西替利嗪(5 mg,每日1次)。5组患者均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2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记录各组症状和体征,并根据治疗前、后的临床改善程度计算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C组疗效优于A组,但弱于B组;D组和E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及E组与B组疗效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3例及E组2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结论:TGP联合氯雷他定或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具有协同作用,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棘状角皮病     
报告1例棘状角皮病。患者女,41岁。掌跖多发棘状凸起5年。皮肤科检查:双侧掌跖多发棘状凸起,触之粗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柱状角化不全。诊断:棘状角皮病。治疗:予0.025%维A酸乳膏及0.3%尿囊素乳膏外用,每日2次,随访半年,皮损无复发。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34岁,右侧头皮起疹、轻痒 2年来诊。右侧头皮可见一约 3cm×6cm大小水肿性斑块,正常肤色,上有 5~6个孤立存在的黄豆大小结节,互不融合,无压痛。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细胞增多。予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封闭, 2月后皮损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9.
扁平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面部、手背等处,亦可累及四肢,多见于青少年,常无症状,少数有瘙痒感.临床上常用激光、冷冻、化学剥脱及外涂抗角化软膏等方法,疗效均不理想.有报道,用伐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扁平疣取得良好疗效[1].我科自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用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扁平疣,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异维A酸在皮肤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维A酸 (Isotretinoin)即 1 3 -顺维A酸 ,其商品名为泰尔丝 ,化学结构式如下 :  异维A酸是继全反式维A酸之后的又一种第一代维A酸 ,可影响上皮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皮脂腺的活性 ,并具有调节免疫和抗炎的特性 ,1 973年开始用于临床 ,1 982年经美国FDA认证 ,它治疗角化性和增殖性皮病等有较高的疗效 ,且其适应证正在不断扩大中 ,故在皮肤科的治疗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前景。1 在皮肤科的应用1 1 痤疮及与其相关疾病1 1 1 痤疮 :本病极为常见 ,到 1 6岁时发病率高达 83~95 % ,2 0岁时下降至 3 5岁时则很低 ,病因和病机为 1 ,皮脂腺分…  相似文献   

11.
痤疮、扁平疣、黄褐斑是最常见的面部皮肤病 ,且部分患者有二种甚至三种混合感染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有效治疗。近两年来 ,我们用维A霜治疗上述三种疾病 135例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选择本所门诊患者 117人 (男 5 7人 ,女 6 0人 ) ,平均年龄 2 9岁 (15~ 46岁 )。在这些病人中 ,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例数有 135例 ,分为三种。痤疮 6 4例 ,平均病程 7个月 (1月~ 2 5年 ) ;扁平疣 48例 ,平均病程 5个月 (3月~ 2年 ) ;黄褐斑 2 4例 ,病程平均 1 5年 (3月~ 5年 )。1 2 用药方法 采用单一维A酸…  相似文献   

12.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一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来多认为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 ALHE)与木村病 (Kimura′ s disease, KD)有区别 [1],国内报道大多为单发或局限于头面部,主要依据病理诊断。我们在临床中见到一例颇为典型的全身性皮肤损害病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 26岁。因全身皮肤斑块、结节,伴剧烈瘙痒 6年余,于 1999年 1月 5日收入我科住院。患者于 1992年 8月初孕 3个月时出现胸腹部、腰背部及颈部淡褐色斑块、结节,伴瘙痒。认为与怀孕有关未予重视,皮损渐增大增多,分娩后在当地进行治疗无效,用药不详。 19…  相似文献   

13.
异维 A酸联合泼尼松等治疗暴发性痤疮 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发性痤疮(AF)是一种少见的有急性发作及全身症状的疾病。我们用异维A酸(泰尔丝)结合泼尼松等治疗1例AF,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患者,男,19岁,因面胸背部毛囊性丘疹3年,加重伴脓疱、囊肿17天入院。患者脓疱反复出现伴发热(39~40℃),曾给予地塞米松7.5~9mg/d及抗生素治疗5~10天即可控制,但每次停药即复发。17天前囊肿迅速增多,双肘、膝、腕关节疼痛,发热(39.5℃),头昏、呕吐。其父和叔父年轻时有严重痤疮病史。体检:体温38.5℃,血压16/10kPa,体重59kg。双颌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肝脾肾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1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发热1 d于2016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2年多前因第2次分娩后出现易怒、易兴奋或沉闷不语等情绪变化,在某医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给予每日口服米氮平、奥氮平各1片,病情渐好转,服药11个月后自行停药。发病前1个月,因病情复发,每晚口服奥氮平0.5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5片,口服碳酸锂1片每日3次,3周后复查血锂浓度及肝肾功能正常。入院前5 d自觉乏力、纳差、厌油、小便色偏黄、低热(体温未测),未予处理。入院前1天躯干出现红斑、丘疹,渐蔓延至四肢,自觉瘙痒,次日晨起时面部肿胀,发热,腋温38.7 ℃,遂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就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5-2013年本科收住院的19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选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50~81岁,病程均反复迁延不愈,表现为泛发性、多形性、瘙痒性皮炎样皮损。血常规、外周血涂片、骨髓像均显示嗜酸粒细胞增多。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组织血管扩张,周围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结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以皮肤损害为主,治疗方面应采用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经治的23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皮疹泛发、多样,但有其自身特点,伴有剧烈瘙痒,其诱因与长期口服某些药物有关,如抗高血压药物等.临床上极易误诊;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采用序贯疗法,取得明显治疗效果.结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早期诊断对其临床治疗、病程长短及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异维A酸加安体舒通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维A酸胶丸联合安体舒通治疗中度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异维A酸及安体舒通每日口服,对照组0.025%维A酸乳膏每晚外用及安体舒通每日口服。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7.5%和87.5%,对照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9.4%和47.2%。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异维A酸胶丸联合安体舒通口服治疗中度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0.1%糠酸莫米松乳膏(商品名艾洛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疗效、耐受性及不良反应,艾洛松全国临床协作小组(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北京首都儿童研究所皮肤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和儿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组成)于2002年4月~2002年7月,应用艾洛松对577例小儿皮炎、湿疹进行了多中心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细胞增多 (An giolymphoidHyperplasiawithEosinophilia ,Al HE)是一类好发于头颈部位的血管增生性疾病 ,本病又称假性或非典型性化脓性肉芽肿 ,目前病因不清。临床容易误诊为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T细胞淋巴瘤等。组织病理亦应与木村氏病及其它血管增生性疾病相鉴别。对我科 1991年以来确诊的13例ALHE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1 临床资料10年来在我科门诊就诊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均符合ALHE改变的患者 ,共 13例 ,其中男 5例 ,女 8例。年龄 2 0~ 6 4岁 ,平均 4…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面、颈、躯干起红色丘疹、脓疱、囊肿、结节2个月,伴发热10d,于2012年12月3日入院。在外院诊为痤疮,曾不规则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10mg/d,皮疹反复。近10日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4℃,先后静脉用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口服美满霉素,不见好转。病来周身肌肉痛,无关节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