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SLE是一种病因未明 ,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从过去 2 0年的研究中 ,我们认识到SLE的细胞免疫失调是一个复杂的多细胞系的功能紊乱 ,T细胞被认为是SLE发病机理之关键。Dayal等[1] 提出 ,原发的T细胞异常 ,信号转导的生化途径失调 ,导致基因调节或表达的异常。使占主导地位的Tho细胞因子分泌方式转变为Th2 方式 ,Tho细胞可产生Th1CK (如 :IL 2、INF γ)和Th2 CK (如IL 4、5、10 ) ,缺陷性T细胞的分泌细胞因子的转变 ,影响了B细胞克隆的免疫调节 ,导致多克隆B细胞的活化和无限制的致病自身抗…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B细胞多克隆活化且伴大量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可调节B细胞的功能且SLE中大多数自身抗体的产生为T细胞依赖性,依据所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Th细胞主要分为Th1、Th2两类[1],人们研究发现SLE中存在着T细胞亚群的异常和细胞因子的异常[2-5],本研究着重检测SLE患者血清IFN-γ(Th1型细胞因子)以及IL-4、IL-10(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旨在了解其改变情况并初步探讨它们与SLE疾病活动性和肾脏损害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B细胞多克隆活化且伴大量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可调节B细胞的功能且SLE中大多数自身抗体的产生为T细胞依赖性,依据所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Th细胞主要分为Th1、Th2两类[1],人们研究发现SLE中存在着T细胞亚群的异常和细胞因子的异常[2~5],本研究着重检测SLE患者血清IFN-γ(Th1型细胞因子)以及IL-4、IL-10(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旨在了解其改变情况并初步探讨它们与SLE疾病活动性和肾脏损害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共收集2001年3月…  相似文献   

4.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异常的T辅助细胞反应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在SLE疮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作用。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IL-21等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和靶器官损伤,亦参与T、B淋巴细胞的调控,促进抗体的形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h17细胞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文中主要阐述Th17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SLE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往人们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异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性T细胞(T_s)及其免疫调节异常.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对产生自身抗体的效应细胞——B淋巴细胞在SLE免疫异常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拟就(1)SLE B细胞系干细胞水平异常;(2)SLE B细胞的异常激活、增殖和分化;(3)SLE B细胞增殖分化因子的产生异常和SLE中B细胞对B细胞增殖分化因子的异常反应;(4)SLE B细胞多克隆活化的自身刺激作用机制;(5)独特型与SLE发病及多克隆B细胞活化的可能联系等五个方面的有关资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CD28-B7是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共刺激信号。在SLE患者中存在着CD28-B7共刺激信号尤其是APC上的B7(主要是B7-2)的表达异常,这些异常可能导致SLE患者T细胞增殖异常及细胞因子分泌格局异常等。  相似文献   

7.
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存在着T细胞亚群的异常及细胞因子的异常;Th1/Th2细胞比例的改变及T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异常。上述异常与B细胞的活化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e,ICOS)是一种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它在T细胞增殖和活化中,在Th1、Th2效应细胞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以及在T/B细胞协同作用、抗体产生和类型转换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COS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形成记忆B细胞、浆细胞继而导致SLE自身抗体大量产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ICOS的生物学特点及其SLE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孙艺萱  李晓岚 《皮肤病与性病》2021,43(2):167-168,17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多器官受累和自身抗体的产生.尽管SLE的发病机制仍然未知,但其与T细胞和B细胞过度活跃以及自身抗体产生有关.细胞因子介导的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在包括SLE在内的各种自体免疫疾病的发病机理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白介素12(IL-12)家族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包括I...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慢性进行性、常以缓解和复发交替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自身反应性T细胞与B细胞的增殖活化,多种自身致病性抗体的产生,细胞因子分泌及其受体表达异常,免疫复合物清除功能障碍,补体系统缺陷,NK细胞功能异常等。SLE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本文对近年来临床上已经采用及有发展前景的一些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虚(RT-PCR)法,检测SLE患者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索(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IL)-4、IL-10 mRNA水平,并与正常人群比较.结果:激素治疗前SLE患者外周血内Th1和Th2类细胞凶子均高于正常人(P<0.05),以Th2类细胞因子增高显著;治疗后两类细胞因子均明显下降(P>0.05),但以Th1类细胞因子下降显著.结论:SLE患者存在T辅助细胞亚群失衡,激素治疗可部分纠正分泌失衡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通过对T细胞的分化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IL-6一开始被认为具有B细胞生长因子的特点诱导抗体的产生,最近研究表明,IL-6在T细胞免疫中产生重要的作用,IL-6通过膜结合IL-6受体或可溶性IL-6受体结合gp130形成复合体进行信号转导产生作用,可以阻止T细胞凋亡、诱导Th细胞的活化、调节Treg和Th17细胞之间的平衡,且T细胞在白癜风中发挥重要作用,黑素细胞自身抗原的存在使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以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持续性杀伤黑素细胞,导致黑素细胞的毁坏和凋亡,从而引起白癜风.  相似文献   

13.
固有淋巴样细胞是一类新近发现的免疫细胞家族,在细胞表面没有特异性抗原受体(如T细胞受体或B细胞受体),属于固有免疫的范畴。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种类和转导因子,固有淋巴样细胞可分为三类:固有淋巴样细胞1、固有淋巴样细胞2和固有淋巴样细胞3,分别对应于Th1, Th2和Th17。它们在黏膜及皮肤上与表面菌群和过敏原相互作用,主要靠分泌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3、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2等起作用,在维护组织稳态、抗感染、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性导致的慢性炎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17在SLE的组织定位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比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产生IL-17的CD4+T细胞(Th17)在SLE患者组织中的定位,以及与狼疮活动的关系.方法 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免疫组化和HE染色,分析Th17细胞业群在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2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皮损组织和肺组织中的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Th17的比例,RT-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7的分泌水平.结果 在活动期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可见有Th17细胞,其IL-17的荧光强度为(127.6±20.5),明显高于正常人IL-17荧光强度,其值为(40.6±11.1),P<0.001.在活动期SLE患者受损的皮肤组织和肺组织中可见有Th17细胞的浸润,而正常人皮肤未见有Th17细胞的浸润.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Th17比例明显增加,且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相关细胞因子IL-17A和IL-17F mRNA表达明显增加,血清中的不IL-17水平分泌增加,活动期SLE患者中Th17增加与血管炎的发病呈正相关,经过治疗后Th17随病情缓减而减少.结论 Th17细胞亚群在活动期SLE患者体内扩增,其扩增与SLE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参与SLE 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在 Th细胞向 Th1/Th2细胞分化过程中,白介素 12(IL- 12)是决定免疫反应的性质和功效的关键性细胞因子 [1,2],它甚至可以使1已建立的 Th2型为主的反应向 Th1型转变 [3]。我们的实验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 IL- 12水平降低主要由单一核细胞分泌能力下降引起,而 IL- 10对单一核细胞功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报道 SLE患者单一核细胞和活化的 B细胞分泌 IL- 10的能力都是增强的,且 IL- 10在 SLE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4]。我们检测了 SLE患者血清 IL- 10水平,并分析其与体外 IL- 12分泌水平的关系。同时,在体外予…  相似文献   

16.
各种原因造成机体B淋巴细胞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细胞及其成分的抗体,称为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正常人群中生理性自身抗体的存在相当普遍,其作用之一就是净化体内衰老及死亡的细胞。一般说来,病理性自身抗体滴度高,与相应抗原的亲和力强,往往造成机体的病理性损害。在多种自身免疫病当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病。在遗传背景及环境因素作用下,相应类别的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化最终导致免疫系统的应答异常是病理性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有研究表明,Th17/Treg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其异常自身免疫过程。SLE患者血清中可存在各种自身抗体,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诊断与治疗、病程转归与预后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SLE相关的主要自身抗体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6):380-38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性肾炎(L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认为多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肠道微生态对SLE发病机制的影响,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和菌群失调与自身抗体产生、B细胞的调控、不同辅助性T细胞(Th)群体内稳态的调节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平衡以及不同Th17亚群的调节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的破坏称为生态失调,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紧密联系。该文将重点介绍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微生态和免疫系统影响的新发现,以及它们的变化对SLE和LN的发病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白介素-21(IL-21)是近年来被发现和关注的一个四螺旋束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_+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分泌产生,对免疫球蛋白产生和B细胞终末分化起着关键作用。它的受体属于I型细胞因子受体,广泛分布于T细胞、B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等表面。IL-21具有多效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本文就IL-21与SLE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Toll样受体家族识别抗原相关的分子模式后激发免疫反应。其中Toll样受体9识别细菌和病毒DNA中的CpG基序,然后通过信号转导激活B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产生各种细胞因子最终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网络的失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9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滤泡性辅助T淋巴细胞是近年发现的一种CD4+T细胞亚群,具有独立的细胞表型CD4+CD57+CXCR5+,表达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21和27)及转录因子(B细胞淋巴瘤6、ICOS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滤泡性辅助T淋巴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不仅作为表面标志,且影响自身的分化及功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对B细胞活化和抗体产生具有重要作用,调控滤泡性辅助T淋巴细胞的平衡对促进免疫耐受和阻止自身免疫至关重要.滤泡性辅助T淋巴细胞的调节涉及细胞迁移、分化、成熟等过程,趋化因子受体5是B细胞归巢趋化因子受体,B细胞淋巴瘤6主导了滤泡性辅助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ICOS缺失将导致滤泡性辅助T淋巴细胞的过度增长,程序性死亡受体1信号的缺失促进滤泡性辅助T淋巴细胞的产生.研究显示,滤泡性辅助T淋巴细胞可能在参与SLE致病及维持自身免疫病理机制中起作用,无论是SLE患者或鼠SLE模型中滤泡性辅助T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多,并与疾病发展程度、自身抗体水平呈相关性.近期研究表明,SLE患者白细胞介素21水平升高,并与滤泡性辅助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滤泡性辅助T淋巴细胞可能是治疗或阻止SLE病情发展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