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5):121-123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散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尿酸作用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ntimal-medial thickness)的变化。方法:60例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2组各30例,对照组每天口服别嘌呤醇100mg,治疗组每天口服加味四妙散。治疗3月后检测其血清尿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水平变化。结果: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000.01),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P=0.0000.01),加味四妙散组较别嘌呤醇组血尿酸显著下降(t=5.126,P=0.0000.05),IMT缩小(t=2.683,P=0.028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年龄相关性疾病,且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加味四妙散能降低血尿酸,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正常体检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137例设为观察组,血尿酸水平正常者129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与血尿酸水平正常人群相比,高尿酸血症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尿酸水平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相应增大,血浆尿酸水平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颈动脉内中膜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尿酸水平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预示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然而尿酸是否为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还不明确,因此针对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来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尿酸(SUA)、甘油三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比较三组的SUA、FIB、TG、HDL、LDL、APO-A1的数值。结果:三组间SUA、FI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颈动脉IMT的增加,SUA、FIB水平相应增高。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UA、FI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对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高尿酸血症进行干预,对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6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测定血清Hcy,并对脑梗死患者做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脑梗死组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血清Hcy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升高分别有96例和5例,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7.87±7.31)μmol/L和(12.05±3.33)μ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脑梗死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患者梗塞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梅州市梅县区中医医院确诊治疗的1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梗塞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40例)和重度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和梗塞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梗塞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软斑、混合斑检出率: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硬斑检出率: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法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梗塞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6.267,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患者梗塞严重程度有关,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有助于医师了解和掌握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以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0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86%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85.9%(687/800)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25/200,62.5%)高。结论:瓦房店市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联合运用多普勒超声与动脉硬化仪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相关性,综合评价补肾中药复方首参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73例和中药组83例,西药组口服普法他汀治疗,中药组服用首参颗粒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ba PWV与IMT的相关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IMT与ba PWV变化。结果: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与ba PWV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73),两组治疗后IMT与ba PW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T与ba PWV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监测的有效指标,首参颗粒可能通过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ba PWV进而有效干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选择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组168例,高血压颈动脉正常组58例,两组均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检查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及尿酸(UA)。结果两组在年龄、舒张压、脉压、糖尿病患病率、血尿酸、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脉压、尿酸、LP(a)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t值分别为5.47,4.32,3.32,3.64,P〈0.01)。结论年龄、脉压,高尿酸血症、LP(a)是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证候特征并分析其病机。方法:207例病例分为三组:单纯代谢综合征组、代谢综合征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并对其一般情况、危险因素、证候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中饮食偏嗜(肉食)有明显差异,口干、口秽症状与代谢综合征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症状密切相关。结论:年龄、吸烟、饮酒、性格急躁易怒、嗜食肥甘厚味等均为代谢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痰热是代谢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 807例进行体检的公务员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等指标的测定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硬化组合并肥胖、中心性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高血脂症、糖代谢异常及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腰围、血糖、血尿酸的检测结果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而且随年龄增加,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增加。结论颈动脉硬化与各代谢指标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虎杖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动物尿酸及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采用尿酸酶抑制剂法,造成小鼠高尿酸血症,观察虎杖提取物对该模型血尿酸的抑制作用;采用腺嘌呤+乙胺丁醇法造成正常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取血测其血尿酸和黄嘌呤氧化酶浓度,观察虎杖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动物模型的影响;同时取动物关节组织,观察滑膜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虎杖提取物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可明显降低大鼠高尿酸症的血尿酸水平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可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结论:虎杖提取物能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段学忠  王翔艳  徐静  王巍 《中医药学刊》2013,(10):2309-2311
目的:观察滋潜通脉颗粒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的影响。方法:106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滋潜通脉颗粒,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及CRP、FIB、UA、HCY、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CRP、FIB、UA、HCY、血脂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除血脂中TC、HDL-C外)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滋潜通脉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CRP、FIB、UA、HCY、血脂作用优于阿托伐他汀钙,表明滋潜通脉颗粒对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西药结合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口服别嘌醇片和碳酸氢钠片,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中药方,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8周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尿酸、血沉、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增强疗效,减少尿酸反复升高,减轻西药副作用,降低血尿酸、血沉、CRP水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秘果叶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黄嘌呤+乙胺丁醇造KM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神秘果叶对血尿酸、血糖、胆固醇等水平的影响。结果:神秘果叶低、中、高剂量组均可降低黄嘌呤+乙胺丁醇致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U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神秘果叶有一定的降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血脂、空腹血糖,同时做颈动脉彩超检测双侧颈动脉内膜,并据超声特征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比较各组血尿酸水平。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血尿酸分别为(276±77)μmol/L、(319±82)μmol/L、(361±47)μmol/L和(427±92)μmol/L,4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血尿酸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提示降压的同时应重视血尿酸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化湿胶囊对腺嘌呤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肾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利用腺嘌呤灌胃法诱导Wistar大鼠制备高尿酸血症和肾损伤模型,益气化湿胶囊预防治疗3周,测定与高尿酸血症和肾衰相关的各项组织器官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益气化湿胶囊可显著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与别嘌呤醇的降尿酸效果相当;并能显著降低尿酸氮、肌酐、丙二醛水平。结论:益气化湿胶囊有干预腺嘌呤诱导高尿酸血症和肾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养生法干预对社区高尿酸血症人群尿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社区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中医养生学知识指导,包括中医辨证食疗、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等方面,对照组仅给予一般饮食指导。干预1年后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评价指标改变情况。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患者的UA、有效率变化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UA积分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养生法干预对社区高脂血症人群的血尿酸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所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给予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祛湿化瘀通络方。两组在年龄、病程、身高、体重、尿酸基线水平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2天后,治疗组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均明显降低,对照组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也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少内生尿酸的生成和吸收,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同时具有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改善脂代谢紊乱;并对中医证候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