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旨在比较头颈癌NO患者颈部行选择性颈清、放疗或观察后的治疗失败率和可救治性,以阐明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对1983—1995年间425例头颈部鳞癌NO患者行回顾性研究。颈部的治疗选择包括:①选择性颈清(END),②选择性放疗(ENI),③观察。结果评价指标:颈部复发率及颈部病变的可救治性,应用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3-4a,颈部复发率为11%(7%~18%),救治性手术的成功率为15%~63%,颈部疾病控制率为84%~97%,颈部处理选择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观察、颈清及放疗,其中观察与放疗具有显著性差异。头颈癌NO患者在颈部行选择性放疗失败后再应用救治性手术切除的效果不可靠。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磁共振(MRI)诊断口腔癌的颈淋巴结隐匿性的效果。方法:41例临床触诊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前行MRI颈部扫描,了解颈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的情况,并在术后同病理诊断对照。结果:41例病人被手术切除的颈淋巴清扫标本内有12例经病理证实为颈淋巴结转移,其中MRI发现9例,其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7%,3列假阴性,主要是转移的淋巴结体积小,形态无明显的变化,其内部信号变化不明显,结论:MRI技术可作为临床诊断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细针抽吸活检(FNAB)已被广泛用于腮腺肿块的术前诊断和帮助制定手术方案,其诊断准确率在73%(Berg)~90%(O'Dwyer),对恶性肿瘤的敏感率为73%,对大涎腺肿瘤的总敏感率为92%(Frable),假阴性率在10%~37%(Layfield)。冰冻切片检查腮腺恶性肿瘤的假阴性率为5%(Hillel和Fee)~24%(Miller),误诊率为25%(Wheelis)。  相似文献   

4.
舌癌cNO患者哨位淋巴结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舌癌哨位淋巴结(sentinel node,SN)检测的理想方法,比较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和术中γ探头检测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A组)和术中γ探头检测法(B组),对临床NO(clinically NO,cNO)舌癌患者各20例进行SN检测,以颈清扫标本常规病理检查及随访中淋巴结复发与否为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检测SN的有效性;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结果:A组SN检出率为100%(20/20),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5%(5/20),SN活检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为95%(19/20),假阴性1例,阴性预测值均为94%(15/16)。B组SN检出率为95%(19/20),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5%(3/20),SN活检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为84%(16/19),假阴性3例,假阴性率为16%(3/19)。2组SN检出率、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舌癌SN检测方法中,术中γ探头检测法并不优于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后者简便易行,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蓝染法在CN0期舌鳞癌前哨淋巴结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CN0舌鳞癌病例术中应用蓝染法定位前哨淋巴结,采用先翻开颈部皮瓣后再在病灶边缘注射亚甲蓝的方法,观察颈部淋巴结蓝染情况,计数发现淋巴结蓝染的时间及蓝染淋巴结数目,切取蓝染淋巴结送冰冻病理检查,然后完成颈清扫术,观察前哨淋巴结病检结果与术后颈部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计算前哨淋巴结对CN0舌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32例中31例成功定位前哨淋巴结,定位成功率96.88%,从注射染料到出现淋巴结蓝染平均25min,每例平均定位前哨淋巴结1.9个,8例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与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对照未发现假阴性病例,前哨淋巴结对CN0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阳性及阴性预测价值均为100%。结论:蓝染法定位CN0期舌鳞癌前哨淋巴结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16例口腔颌面颈部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对口腔颌面颈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对116例口腔颌面颈部肿块进行FNAC检查,将其结果与肿块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对比。结果:FNAC检查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9052%,误诊率为948%,假阳性仅1例;FNAC检查所定肿块组织类型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完全一致者达50%;FNAC检查后无1例并发症发生,至今未发现肿块转移与复发。结论:①“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吸取细胞诊断口腔颌面颈部肿块,简便安全,实用快捷。②口腔颌面颈部肿块FNAC检查定性诊断的可靠性较高,在确定肿块具体类型方面,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儿童颈部肿块3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颈部肿块在临床较为常见,但有关儿童颈部肿块的专题报道不多。邯郸市中心医院自1987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14岁以下儿童除急性炎症外的颈部肿块共346例,占同期收治的颈部肿块的25.9%。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了邯郸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  相似文献   

8.
本文复习1965~1976十二年间132例颈淋巴结转移性癌,而无明显原发灶的治疗经验。用颈部根治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79例表皮样癌的5年生存率为50%。生存率按颈部肿瘤的范围而明显不同,N_1期者为74%,而N_2或N_3者为41%。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颈部复发),可由更积极地应用辅助放疗而减少。治疗后原发肿瘤检出者仅15%,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以白假丝酵母菌(S.albicans)为代表的假丝酵母菌在化疗肿瘤患者口腔中的分布情况,并对检出的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组。方法从390例接受化疗1年以上的肿瘤患者口腔中取样,采用颊黏膜拭子法,CHROMagar CandidaTM鉴定培养基初步鉴定,根据白假丝酵母菌25S rDNA基因多态性设计引物,根据PCR产物多态性进行基因分组。结果肿瘤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为53.85%(210/390),白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为48.21%(188/390),其余为光滑假丝酵母菌5.64%(22/390);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分组A、B、C组均有检出,其中以B组为主,59.57%(112/188)。结论肿瘤患者口腔的假丝酵母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与健康人群的口腔白假丝酵母菌A组占有绝对多数的情况不同,B组白假丝酵母菌在化疗患者口腔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 对3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使用核素扫描法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示踪,体表定位;术中γ-探测仪进一步识别SLN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同时行颈淋巴清扫;术后对SLN和颈淋巴清扫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LNB对全组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评价的准确率为96.8%。灵敏度为92,3%,假阴性率为7.7%。结论 SLNB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能高灵敏度的反映颈淋巴结状态,具有临床可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舌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前哨淋巴结 (sentinelnode ,SN)活检能否准确评价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状况及其适应范围。方法 使用术前核素扫描法和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对临床N0 (cN0 )舌癌 2 0例和临床N (cN )舌癌 5例进行SN示踪 ,对比SN和颈清扫标本石蜡切片病理结果。结果 全组 2 5例检出SN 2 4例 ,检出率为 96 % ,共 5 3个 ,平均每例 2 2个 ;cN0 组 2 0例全部检出SN并准确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 ;cN 组 5例中检出SN 4例 ,4例中cN 颈部 5侧 ,其中有 4侧检出SN ,2侧为假阴性 ,cN0颈部 3侧中 2侧检出SN ,均为SN pN 。结论 核素扫描法和生物染料法结合能有效地对舌癌进行SN示踪 ;SN活检能准确地评价cN0 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 ;能否用于评价cN 病例的cN0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8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8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在口腔黏膜鳞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84例口腔黏膜鳞癌患者在原发灶根治的同时施行功能性颈清扫术,其中 8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11例,3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刀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和术区皮肤感觉保存情况。结果 随访10~67个月,8保留式组无颈部淋巴结复发;3保留式组颈部淋巴结复发2例,复发率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复查,术区皮肤感觉良好者,前组7例,后组为0(P<0.01)。结论8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不会增加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鳃裂囊肿和鳃裂瘘(附6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鳃裂囊肿和鳃裂瘘是颈部常见的先天性疾患,一般认为鳃裂囊肿来自鳃弓融合时遗留的上皮残余,鳃裂瘘可能由于鳃沟、咽囊或两者的闭合不全所致;当然还有一些不同的学说。据统计,鳃源性囊肿约占头颈部肿瘤入院病例数的1%左右。我院自1949年~1979年经病理切片检查的颈部肿块有6723例,其中鳃裂囊肿有35例,占总数的0.52%,占颈部先天性囊肿298例的11.7%。  相似文献   

14.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意义,作者用MRI检查62例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情况,并用双盲法对照(磁共振图像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MRI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率为85.7%,特异率为94.8%,准确率为89.6%;而单纯触诊发现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67.8%、69.2%、68.9%。经统计学处理,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触诊。同时提出,颈部淋巴结转移灶除了在形态、大小方面发生改变外,淋巴结的内部信号及其周围邻近的软组织结构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目的是评价口腔鳞癌患者肩胛舌骨肌上颈淋巴清扫后(伴或不伴有术后放疗)的淋巴结转移复发情况。材料和方法对32名以前均未接受过治疗的口腔鳞癌患者,切除原发肿瘤并作肩胛舌骨肌上颈淋巴清扫。32名患者共计清扫36侧(4名患者为双侧),其中31侧为选择性清扫(淋巴结临床阴性),5侧为治疗性清扫(淋巴结临床阳性)。治疗后平均随访46个月(24~116个月)。根据颈部临床和组织病理结果以及术后放疗的应用等,对颈部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和结论颈部整体复发率为6%(2例),其中1例为淋巴结临床阴性病例(3%),1例为淋巴结临床阳性病例(20%),淋巴结临…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患有T_3/T_4牙槽—颊粘膜复合癌并行根治性颈清扫的181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不包括做过肩胛舌骨上颈清扫术(SOHD)的以及做过化疗或放疗的患者。手术时将所有淋巴组织均送病理检查,并将颈淋巴水平Ⅰ的标本及其他部位的肿大淋巴结和可疑淋巴结都作了快速病理检查。由于对颈部所有标本都作了仔细检查,所以极大地提高了快速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发现:①在所有患者中,对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有55%的假阳性和65%的假阴性。②所有患  相似文献   

17.
该文旨在研究颈部转移淋巴结复发的头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对1988—2007年间47例颈部淋巴结复发的头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效果评价方法为淋巴结复发、治疗特异性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10例在初诊时淋巴结阳性.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4.7个月.5年生存率为5%.颈部救治性手术对颈部复发患者可达最佳效果。结论:颈部救治性手术对头颈癌术后颈淋巴结复发患者可达最佳治疗效果.不管其在治疗初期是否行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43例成人髁状突骨折术后2年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髁状突颈部骨折的发病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5%。若治疗不及时,会产生骨折段错位愈合,导致颞颌关节疾病的产生。1995~2003年我科收治43例成人髁状突颈部骨折病例。  相似文献   

19.
116例口服颌面颈部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口腔颌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友谊式细地穿刺器”对116例口腔颌面部颈部肿块进行FNAC检查,将其结果与肿块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对比。结果:FNAC检查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90.52%,误诊率 为9.48%,假阳性仅1例;FNAC检查所定肿块组织类型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完全一致者达5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镜在上颈部疑似恶性肿块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85~2005年,结合纤维鼻咽镜检查诊治的上颈部非甲状腺非涎腺疑似恶性肿块362例,纤维鼻咽镜一次不能确诊原发灶的则行肿块切取活检。结果:362例疑似恶性肿块经一次纤维鼻咽镜检查活检确诊原发灶215例占59%。结合手术最终检出恶性肿块269例占74.3%,其中原发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43例占16%,转移性肿瘤226例占84%;良性肿块93例占25.7%,其中淋巴结结核42例占45%,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1例占55%。结论:上颈部肿块多为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灶,及时发现原发灶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纤维鼻咽镜检查对颈部转移性肿块原发灶的发现和确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