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崔莹  王磊  苏国海 《疑难病杂志》2005,4(3):146-148
目的评价2种包扎方法在冠脉介入检查治疗后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进行冠脉介入检查治疗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人工压迫包扎组(61例)和直接包扎组(61例),观察住院期间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拔管压迫时间。结果人工压迫包扎组61例患者术后无需要输血的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直径≥5cm的血肿,2例发生假性动脉瘤,总出血并发症为3例,发生率为4.9%;直接包扎组61例患者术后1例发生大出血,需要重新包扎并输血治疗,2例发生直径≥5cm的血肿,1例发生假性动脉瘤,总出血并发症为4例,发生率为6.6%;2组患者在各出血性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而2组在术后拔管压迫时间方面比较,分别为(26.0±4.3)min和(8.0±2.4)min,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直接包扎法较人工压迫法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可缩短拔管压迫时间。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二种加压包扎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在活体上显示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的唯一方法[1]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与股动脉途径比较除了可以减少因卧床而导致的不适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还可降低患者 9%的住院费用[2 ] ,因而受到患者的欢迎。但我院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工作中发现 ,临床上常用的包扎方法常使患者出现手指肿胀、手部皮肤颜色发紫等表现 ,为此 ,我们试行了一种新的加压包扎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一般资料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者 82例 ,其中男 4 7例 ,女 35例 ,年龄 34~ 72岁 ,平均6 0 .8岁。…  相似文献   

3.
总结我科22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的护理经验,提高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提高治疗疾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冠脉造影术后拔管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冠脉造影术(CAG)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正在国内大力推广和普及。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拔管综合征是造影术后并发症之一,心导管护士及时观察准确处理及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术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进患者舒适度,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22例患者冠脉造影术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资料以及预后。结果给予积极正确护理措施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或发生并发症后通过行之有效的的治疗护理预后较好。结论因术前预防措施不够,术中操作不当,术后护理不到位以及一些无法预料的原因,CAG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不在少数,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以减轻患者身心压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肛门手术后的患者 ,由于术后常伴有少量渗血、渗液 ,为了防止污染切口 ,患者常需坐浴 ,坐浴后常规在切口处覆盖无菌纱布 ,再以胶布固定。这种传统的固定方法不牢固 ,胶布易松脱 ,纱布易脱落 ,从而污染切口及衣裤、床单。为此 ,我们对这种固定方法加以改良 ,并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使用方法  共 6 2例肛门术后患者 ,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6例 ;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 4 0例 ,外痔切除术 15例 ,肛瘘切除术 5例 ,肛裂切除术 2例。选用临安市雄鹰妇幼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永芳”牌全棉护翼卫生巾若干。嘱患者坐浴后将卫生巾贴于内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改良后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后穿刺口加压止血的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6月收治的行桡动脉冠脉造影术患者157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8例)穿刺后常规止血,观察组(79例)采用桡动脉止血腕带加纱块加压包扎。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满意度为9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止血腕带用于冠脉造影术后加压止血,操作简便、止血效果好,有助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及护理技术推广采纳。  相似文献   

8.
9.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而经桡动脉穿刺是CAG的又一理想途径。经股动脉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但卧床时间长、体位受限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经桡动脉途径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很少出现焦虑、尿潴留、造影剂滞留时间过长,住院时间短,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诸多优点。2001年2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为1650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经桡动脉680例,经股动脉97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股动脉无肝素化造影术后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科住院、经皮股动脉冠脉造影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剔除冠脉造影术后随即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330例。观察成功压迫止血时间和穿刺局部并发症,同时观察记录腰痛和尿潴留致导尿的发生例数、周围血管栓塞事件等。结果无肝素化组压迫止血时间、腰痛等不适明显小于肝素化组(P〈0.05),而渗血等并发症与对照组相当(P〉0.05)。两组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无肝素化冠脉造影术有安全性高、舒适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肌缺血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探讨心肌缺血与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的关系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抢救中心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入院的CABG后不稳定心绞痛39例患者行冠脉及桥血管造影,结合心电图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CABG后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到复查造影的时间:1个月~1年为25.6%;1~3年为43.6%;3~10年为28.2%;10年以上为2.56%.39例患者共移植血管101支,其中左乳内动脉桥(LIMA)36支,大隐静脉桥54支,桡动脉桥11支.101支移植血管中,完全闭塞病变占25.7%,狭窄占17.8%.CABG后1个月~1年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病变,其中移植桥血管吻合口狭窄占70%,桥血管闭塞占20%;1~3年心肌缺血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的闭塞和自身血管病变加重,分别为38.8%、44.4%;而3年以后则绝大多数缘于静脉桥的闭塞,占45.5%.药物治疗11例,自身血管介入治疗19例,桥血管介入治疗7例,自身血管和桥血管同时介入治疗2例.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CABG后早期出现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吻合口狭窄,术后1年以后出现的心肌缺血多是移植桥血管的闭塞和自身血管病变加重.自身和移植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温云  曾文兵  李建蓉  王静  李翔 《西部医学》2019,31(8):1278-1282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 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AG和Revolution CT检查。以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节段两个方面评价Revolution 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51、0.885(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2.59%、92.91%,特异度为92.53%、95.56%,准确度为92.56%、94.27%,阳性预测值为93.26%、95.16%,阴性预测值为91.78%、93.48%;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28、0.826(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3.47%、96.88%,特异度为93.97%、87.21%,准确度为93.59%、95.39%,阳性预测值为98.13%、97.67%,阴性预测值为80.96%、83.47%。结论 Revolution CT能较准确地诊断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与CAG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但 Revolution CT诊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故目前临床中仍不能完全替代CAG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内支架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8例腹主动脉及髂动脉严重扭曲及狭窄者 ,采用经皮肱动脉穿刺法 (Percutaneousbrachialapproch)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其中 1例同时行冠脉内支架术。结果  8例均获成功 ,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影及冠脉内支架术是安全、有效、操作较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5例,共57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将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SA)与MSCT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的敏感性为80%以上,特异性可达90%以上,且冠状动脉狭窄的阴性预测值为94%左右,诊断的准确率为81%。结论:MSCTA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阴性预测值较高,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基本能够满足冠状动脉疾病初步诊断的影像学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性为96.1%,特异性为94.2%。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能较好显示冠脉病变情况,可作为冠脉病变的一种筛查手段,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技术要求及在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其中25例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率为95.8%,特异性为94.3%。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支架管腔、钙化病变显影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无创检查和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7.
冠脉造影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2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临床资料与ARAS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8例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1917%;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5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27.6%;5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49.0%。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顽固性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颈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是ARAS的预测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年龄、顽固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冠状动脉3支病变是ARA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冠状动脉3支病变、年龄≥60岁、有顽固性高血压及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冠脉造影后应常规行肾动脉造影,以便早期发现ARA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增强扫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80例患者分别行EBCT增强扫描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分别由2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并以CAG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BCT判断近段血管狭窄(管腔狭窄≥50%)的灵敏度是:左主干(LM)100%,右冠状动脉(RCA)93%,左前降支(LAD)90%,左回旋支(LCX)81%,判断远段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RCA67%,LAD43%,LCX46%(P<0.05)。结论EBCT增强扫描及其三维重建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通过经静脉增强造影,EBCT可以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并判断管腔的狭窄,尤其是近段的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19.
孟雷  许崇永 《中国现代医生》2012,(32):84-85,F0003
目的分析与比较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冠心病诊断的8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将其冠状动脉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多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同时对其显示出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的各分支进行比较。结果在这8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中有1200节段的冠状动脉(直径均≥1.5 mm)在其图像当中显示出来,多层螺旋CT可以提供出1159节段可供分析的优良图。可评估率为96.6%,不可评估的节段为3.4%,因多因心率(律)发生异常所导致的1.9%;有220处的斑块被显示出来,其中钙化斑块情况居多,发生的部位最多的为前降支。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安全可靠、风险较小、简单易行,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是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常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两种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途径行CAG的2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多功能造影导管(100例);另一组选用6F Judkins型造影导管(103例)。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冠脉造影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结果多功能导管组手术成功98例(98.0%),不成功2例(2.0%);Judkins导管组手术成功102例(99.0%),不成功1例(1%),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造影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功能导管动脉途径行CAG安全、可靠、减少X线照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