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血管内栓塞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而破裂的动脉瘤在3 d内得到治疗为早期治疗.随着血管栓塞技术的逐渐成熟及栓塞材料的更新,血管栓塞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2].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32例颅内破裂的动脉瘤进行早期栓塞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但对破裂性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仅仅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2000年6月至2006年3月我们对1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早期诊断(7 d内),并对已破裂的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囊内栓塞和对SAH早期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3例,女65例;年龄23-74岁,平均46岁;均以SAH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破裂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破裂、再出血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早期作出诊断,并行动脉瘤夹闭术至关重要[1].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对65例自发性SAH,行320排CTA检查后,急诊行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某些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出现的一组症状,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其中,自发性SAH的预后差,总死亡率为25%,幸存者的致残率也接近50%。自发性SAH以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最常见,占75%~80%[1]。近年来,虽然动脉瘤性SAH(aneurysmal SAH,a SAH)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总体预后仍不理想,因此,探讨a SAH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慢性脑积水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80%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引起[1].本病死亡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其预后影响因素主要为脑积水的出现、再出血、血管痉挛和继发性缺血的发生等.慢性脑积水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加速病情进展.由于此时脑积水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的发现和治疗十分困难,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1,2].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破裂后的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以及再破裂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因此,早期诊断、早期病因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2000年6月至2004年3月作者对62例(65个动脉瘤)患者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急性出血期(7d)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7.
1病因学与流行病学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很多:创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s)、血管炎、肿瘤以及凝血障碍等。尽管创伤是导致SAH的首要病因,但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SAH最常见的病因。由于有关动脉瘤型SAH的“灾难性后果”,包括动脉瘤再破裂的高危险性及有关血管痉挛的高发生率和高致死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自发性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发病急,病情险,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50%~80%),脑血管畸形及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次之.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并讨论其防治方法。方法对184例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包括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血管内栓塞6例,脑积水21例,其它并发症3例。其中死亡5例,肢体功能障碍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破裂出血和脑积水是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要积极防治,熟悉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解剖特点,掌握栓塞技巧和手术操作要求,早期引流蛛网膜下腔积血,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正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潜在灾难性后果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疾病,占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的75%~80%[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的病死率、致残率高,临床处置困难,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回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诱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自发性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发病急、病情险,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50%~80%),脑血管畸形及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次之。SAH常见并发症为再出血,也是SAH致命的并发症。出血后1个月内再出血的危险性大,2周内再发率占再发病例的54%~80%,近期再发的病死率为41%~46%,明显高于SAH的病死率25%;2个月后远期再发率为15%~30%,再出血的原因多为动脉瘤破裂。本文对我科1996~2002年36例神志清楚、有明显诱因引起的SAH再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SAH再出血诱因,从护理角…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瘤一旦破裂,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5%~30%[1],导致SAH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增高,严重影响预后.我科从2005-11-26~2006-11-26,应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直接夹闭难度较大,残死率高,我科于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为12例患者经翼点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现将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术后血管痉挛的防治及手术技巧等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极大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占SAH的75%~80%。颅内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其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治疗和手术治疗。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中已确立了重要地位[1-2]。  相似文献   

15.
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最常见原因之一[1],动脉瘤夹闭术是本病最确切的治疗方法[2~4].2002年至2004年我科采用微创手术治疗40例42个动脉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防治作用及缓解头痛的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将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SAH患者96例分为保守治疗组(对照组)、脑脊液置换组(置换组)及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脑脊液置换组(治疗组),比较3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和头痛缓解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置换组及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头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较置换组明显降低(PO.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对预防SAH患者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有效,可明显缩短患者头痛缓解时间,但为降低再出血发生率,脑脊液置换术应在动脉瘤填塞术后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年发病率为9/10万1],占所有脑卒中的[2]2]3%。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SAH的主要原因[,而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3,4C]VS)是导致SAH患者死亡、严重残疾的主要因素。因此,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抗CVS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动脉瘤性SAH后CVS药物治疗现状及最新进展,以提高对CVS的认识,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由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有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d hemorrhage,SAH)的潜在危险,且SAH后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而目前所采取的干预性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同样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与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出血的危险性和治疗的风险进行综述,希望能提出较佳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处理策略。1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SAH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别较大。Juvela[1]通过平均19.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本院1993年6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共64例,男26例,女38例,均行头颅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合并颅内血肿);腰穿呈血性脑脊液。40例行DSA检查,动脉瘤31例、动静脉畸形5例、Moyamoya病1例、动脉硬化3例。内科保守治疗29例,血管内治疗25例,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10例。结果 内科保守治疗组死亡8例(8/29),血管内治疗死亡2例(2/25),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组死亡1例(1/10)。结论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动脉瘤破裂常见,DSA是其病因诊断最有价值的手段;动脉瘤破裂至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以血管内治疗及手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自发性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发病急,病情险,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50%~80%),脑血管畸形及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次之。SAH常见并发症为再出血,也是SAH致命的并发症。出血后1个月内再出血的危险性大,2周内再发率占再发病例的54%-80%,近期再发的病死率为41%-46%,明显高于SAH的病死率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