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常山酮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雌性C 57BL/6J 小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常山酮组及照射联合常山酮组,每组18只。对照组不做处理;常山酮组每只小鼠予常山酮灌胃1 次/d ,连续1 个月或至处死;联合组灌胃方法同常山酮组,并于灌胃至15d 时予全肺6MV-X 线单次照射12Gy;照射组予全肺照射,照射时间及剂量同联合组;照射后24h 、1 、2 、4 、12、20周各组随机处死3 只,留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羟脯氨酸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 法测定TGF-β 1 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示联合组小鼠各时间点肺泡炎症及(或)肺纤维化程度较照射组均明显减轻。联合组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低于照射组,至照射后20周达统计学差异(P =0.037)。 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 结果示照射后各时间点照射组及联合组肺组织中TGF-β 1 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常山酮组(均P < 0.05);联合组TGF-β 1 蛋白表达水平于照射后2、4、12、20周显著低于照射组(均P < 0.05),TGF-β 1 mRNA 水平于照射后4、12周显著低于照射组(均P < 0.05)。 结论:常山酮可抑制胸部照射后小鼠肺组织炎性及纤维化改变,这可能是通过抑制放射导致的肺组织中TGF-β 1 表达升高引起的,有望将常山酮开发为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2.
林白桦  贾勇士  吴树强  许昌韶 《肿瘤》2007,27(7):538-541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在小鼠放射性肺损伤中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干预影响。方法:雄性C57/BL小鼠,设对照组、右肺单次照射10Gy组、右肺单次照射10Gy+卡托普利组,于照射后36h、7d、15d、30d采集血液标本,ELISA法测血清中TGF-β1及TNF-α;同期取右肺组织以HE染色制成病理学标本。结果:10Gy照射组在照射后不同时段血清中TGF-β1水平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而单次照射10Gy+卡托普利组则表现为在不同时段均较对照组水平降低。析因分析结果为时间因素间、处理因素间、交互作用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结果显示10Gy照射组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炎症改变,而单次照射10Gy+卡托普利组则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区别。结论:卡托普利可以减低小鼠肺照射时TGF-β1、TNF-α等细胞因子浓度,并抑制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双氢青蒿素对早期放射性肺损伤大鼠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氢青篙素对早期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γ射线单次全肺照射15 Gy,建立SD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108只同体质量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溶媒;2)单纯照射组:灌服等体积溶媒+全肺单次照射15 Gy;3)照射用药组:灌服双氢青蒿素+全肺单次照射15 Gy.双氢青蒿素和溶媒皆于照前3 d开始灌服持续至照射后15 d.ELSIA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照射后60 d内血清及肺组织TNF-α表达情况.结果:单纯照射组肺组织炎症渗出及纤维化征象严重.照射15 d,单纯照射组、照射用药组肺组织及血清TNF-α表达依次递增,单纯照射组肺组织TNF-α表达最强,照射用药组介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之间(P<0.05),照射后30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两组表现为从照射后3 d开始增加,到15 d达到高峰,30 d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照射用药组较单纯照射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双氢青蒿素具有降低早期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血清、肺组织TNF-α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食管癌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放疗第1天起口服汉防己甲素片40~60mg·d-1,对照组38例仅给予放疗。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后评价肺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放疗结束后1、3、6个月血清TGF-β1、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在放疗结束后6个月肺CO弥散量下降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能抑制食管癌放疗后TGF-β1和TNF-α的过度表达,阻止肺弥散功能的恶化,可用于放射性肺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参与调节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但PPARγ是否参与调节放射性肺炎尚不清楚.本实验研究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对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BALB/c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PIO治疗组及照射+PIO治疗组4组,每组20只.X射线全胸单次照射15 Gy建立小鼠放射性肺炎模型,PPARγ激动剂PIO 20 mg/ (kg·d)于照射前1周开始灌服,1次/d,每周称体质量调整1次给药剂量,共8周.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1、4和8用处死小鼠5只,摘取全肺,称湿重,计算肺指数;行肺脏组织学HE染色观察肺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口)在各组小鼠血清中的变化.结果 各组小鼠无一例死亡.资料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单纯照射组小鼠肺指数最高,F=35.82,P<0.001;照射组小鼠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IO组,均P<0.001;照射+PIO组小鼠肺指数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P<0.001.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0,P=0.282.照射后肺组织发生广泛炎症改变,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间隔和肺泡腔充斥大量水肿液体,使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减小.肺泡腔以及增厚的肺间质中充斥大量炎性细胞成分,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等,表现为充血、水肿和渗出.PIO组则减轻了照射诱发的肺组织充血、水肿和渗出.单纯照射组小鼠TGF-β1、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8.80、79.18和135.51,均P<0.001.对照组和PIO组小鼠血清TGF-β1、IL-6及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照射组小鼠血清TGF-β1、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IO组(均P<0.001),照射+PIO组小鼠血清TGF-β1、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均P<0.001).照射后4周血清TGF-β1 (F=20.62,P<0.001)、IL-6(F=8.15,P=0.001)及TNF-α(F=5.96,P=0.005)水平最高,均显著高于照射后1周.但血清TGF-β1与照射后8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0.血清TGF-β1、IL-6及TNF-α水平处理组与照射后时间之间无交互效应.血清中TGF-β1 (r=0.486,P=0.021)、IL-6(r=0.525,P<0.001)和TNF-α(r=0.573,P=0.005)水平与肺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PARγ激动弃 PIO能减轻小鼠放射性肺炎,其作用与可能与调节TGF-β1、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养阴解毒方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0只大鼠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照射)、C组(激素+照射)、D组(中药低剂量+激素+照射组)、E组(中药正常剂量+激素+照射组)、F组(中药高剂量+激素+照射组)六组,B~F组大鼠双肺均采用6MV X线照射,建立放射性肺炎模型.分别于放射双肺后的第7 d、14 d、21 d、28 d、60 d随机断颈处死5只大鼠,获得右中肺进行肺部病理学评分,并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各时期大鼠血清TNF-α和TGF-β1含量.结果 B组各时期肺部损伤评分、血清TGF-β1和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五组,E组和F组各时期肺部损伤评分、血清TGF-β1和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随着中药给药剂量的上升,肺部损伤评分、血清TGF-β1和TNF-α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与激素相比,加用益气活血养阴解毒方可有效降低大鼠放射性肺损伤、血清TGF-β1和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7.
丹参酮ⅡA对放射性肺纤维化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分次照射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治效果及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 MV X线右胸照射,3 Gy/次,5次/周,总量30 Gy。每次照射前1 h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15 mg/kg。照射后5个月取大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羟脯氨酸含量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每克湿肺羟脯胺酸含量在对照组、照射组与丹参酮加照射组分别为(21.99±3.96)、(38.25±7.18)(、28.94±4.29)μg/g。照射组较对照组肺泡炎、纤维化病变加重,羟脯氨酸含量、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升高;丹参酮加照射组较照射组肺泡炎、纤维化病变减轻,羟脯氨酸含量、TGF-β1表达下降。结论丹参酮ⅡA能增加肺组织对放射性损伤的耐受,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GF-β1表达,使炎症及纤维化病变减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复照射下不同时相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和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动态变化,以及益气活血中药干预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理.方法:96只Wistar种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照射加中药组(A组)30只、照射加氨溴索组(B组)30只、单纯照射组(C组)30只、正常对照组(D组)6只.用直线加速器对前3组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5Gy/次,1次/w,累积剂量为30Gy),于照射开始后第4、6、8、12、26w 5个时间点分别处死3组大鼠各6只,取肺组织切片行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不同时相TGF-β1的表达和胶原纤维含量的改变.结果:单纯照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于照射第4w增高,第12w达到高峰;胶原纤维合成在第4w开始,第12w明显增快,至26w达到高峰.中药干预组各时相大鼠肺组织TGF-β1表达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各时相值与照射加氨溴索组近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剂量重复照射过程中,组织TGF-β1表达与组织胶原纤维合成有明显的同步性,而早期应用益气活血中药可抑制TGF-β1的表达,并减轻早期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程度,因而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肽(carnosine)对C57BL小鼠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防护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0只C57BL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药组、辐照组和辐照+给药组,治疗后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丙二醛(MDA),以及部分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水平。[结果]除辐照后第7d血清中MDA水平各处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不同组间各时间段TGF-β1、MDA以及肺组织HYP水平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给药组较对照组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肌肽能降低血清、肺组织中TGF-β1、MDA、HYP含量,并具有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且几乎无副作用,在防治放射性肺损伤中显示出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吡非尼酮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 将体重25 g左右的10~12周近交系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照射组(R组)、单纯吡非尼酮组(P组)和吡非尼酮加照射组(P+R组).采用6 MV X射线单次照射小鼠全胸部12 Gy.P、P+R组每只小鼠按200mg/kg吡非尼酮灌胃0.5 ml/d,照射前3 d给药,连续给药12周;C、R组同时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照后第1~6个月每月取材,进行血浆TGF-β含量测定、肺泡灌洗液巨噬细胞计数、Masson三色染色后肺纤维化评分、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6个月内4个组小鼠活动、照射区域脱毛现象、体重等无明显差别.与R组相比,P+R组小鼠肺泡灌洗液巨噬细胞聚集在照射后第4个月时减少76%,第5个月时减少62%.血浆TGF-β1含量第3~5个月有降低趋势.肺羟脯氨酸含量在第4、5个月分别减少21%、24%.照射后小鼠肺纤维化病变多位于气道旁、血管周及肺泡间隔内并呈多灶性或弥漫性改变,吡非尼酮可使第4、5、6个月肺泡间隔内的弥漫性病变明显改善.结论 吡非尼酮对BalB/C小鼠肺放射性纤维化具有放射防护作用,可能的机制为通过减少巨噬细胞聚集来减轻炎症反应,而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下降使胶原沉积减少,从而改善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