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知芪益肾汤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检测血糖、UAER、Ccr,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TGF及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知芪益肾汤组UAER、Ccr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1),且肾脏CTGF及TGF-β1阳性表达相对面积较糖尿病组明显下调(P〈0.01)。结论早期应用知芪益肾汤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活化蛋白-1(A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分子机制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阿托伐他汀治疗组(DA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肾组织AP-1(c-jun)、TGF-β1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生化法测定各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及24h尿蛋白。结果:DM组AP-1的活性和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1),阿托伐他汀抑制AP-1活性(P〈0.05)、降低TGF-β1和FN的表达(P〈0.01)、减少24h尿蛋白排泄(P〈O.05)、改善肾功能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学损害。结论:AP-1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对AP-1和TGF-β1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非降脂性肾脏保护作用的诸多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燕燕 《江苏医药》1997,23(9):641-642
糖尿病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但其机理仍未明确。现已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介导葡萄糖引起肾小管、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和胶原合成的重要物质[1]。本文重点讨论TGF-β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TGF-β及其受体TGF-β是一种负性生长调节因子,成熟的有活性的TGF-β分子量为25kDa,是由两个分子量为12kDa的单体分子通过链间二硫键联成的二聚体,每个分子包含112个氨基酸,性质稳定。哺乳类动物TGF-β至少有三种同型体(即β1、β2、β3)。人TGF-β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q13.1,TGF-β2…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分泌系统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终身疾病,而糖尿病肾病是其最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肾脏纤维化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进而取代了肾脏固有细胞,破坏肾脏正常结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过程主要的促进因子和启动因子[1],E-钙黏素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特有的标志物,参与了EMT的主要过程。本研究利用环孢素治疗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观察环孢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以及E一钙黏素表达,为免疫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同期测定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尿TGF-β1以及24h尿白蛋白(UAE)、α1-微球蛋白(α1-MG)。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TGF-β1,α1-M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其排泄增高的发生率随24h尿UAE的增加而增加;尿TGF-β1与α1-MG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TGF-β1升高与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后两组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治疗组α-SMA,vimentin及TGF-β1表达均较糖尿病组下调。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延缓糖尿病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包艳  李竞 《中国药师》2009,12(12):1698-170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每日给予罗格列酮5mg·kg^-1、20mg·kg^-1灌胃,共4周。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BS)、血脂及24h尿白蛋白水平。随后处死大鼠,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转录激活蛋白-1(AP—1)的活性。同时留取肾脏组织作PAS染色进行病理检查。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及蛋白质的含量。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罗格列酮20mg·kg^-1干预组Bs、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但肾脏MDA、TGF—β1 mRNA及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AP-1活性虽有所降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肾脏抗氧化酶活性,包括SOD、GSH—Px、T—AOC则明显上升。病理检查发现该组较糖尿病组肾小球面积、体积减小。结论:罗格列酮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早期肾脏损害。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下调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尿蛋白排泄率逐年增加、肾功能持续减退至终末期是其主要临床特点。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的肾小球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podocyte)是肾小球血液滤过屏障重要的细胞结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l,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大多数细胞内起着调节生长、分化和凋亡的作用,糖尿病时高血糖和血管紧张素Ⅱ是TGF-β1的主要刺激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TGF-β1介导的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发生、发展及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骨形成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M)Ⅳ、Ⅲ型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4只舍SD大鼠制作糖尿病模型,其中12只入糖尿病模型(DM)组,另12只入糖尿病模型+atRA(DM+atRA)组,此外再随机选择12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NC)组。分别于第8、12周末各组处死6只大鼠,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结果;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MP-7,TGF-β1,Ⅳ、Ⅲ型胶原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TGF-β1 mRNA、BMP-7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DM+atRA组大鼠肾组织BMP-7表达较同时期DM组增加(P〈0.01),主要表达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而TGF-β1表达较同时期DM组减少(P〈0.01):且DM+atRA组大鼠肾组织ECM重要成分Ⅳ、Ⅲ型胶原表达与DM组相比较显著减少(P〈0.01)。同时观察到BMP-7蛋白与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5,P〈0.01),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1,P〈0.01),与TGF-β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6,P〈O.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DM+atRA组BMP-7mRNA水平升高,TGF-β1 mRNA水平下降,且两者星显著负相关(r=-0.83,P〈0.01)。结论atRA能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延缓肾脏纤维化,这一防治作用可能与其增加BMP-7表达,下调TGF-β1表达从而减少肾组织ECM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0.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开  李琮辉  王丕荣 《贵州医药》2001,25(11):966-96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检测TGF-β1 的临床意义。方法:13例正常对照及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尿TGF-β1及尿白蛋白、血糖、肌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TGF-β1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组内比较,B、C组同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尿TGF-β1糖尿病组明显升高,同时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且A、B、C三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尿TGF-β1与血TGF-β1呈正相关(r=0.3324,P<0.05),与尿白蛋白明显正相关(r=0.895,P<0.05),与血肌酐正相关(r=0.313,P<0.05)。尿TGF-β1异常率与尿白蛋白异常率的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TGF-β1参与糖尿病的形成及进展。尿TGF-β1比尿白蛋白能更早地反映糖尿病的肾脏损害,尿TGF-β1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1型糖尿病(T1DM)的发病机制是由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研究认为,NOD鼠β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是凋亡,尼克酰胺(NA)能防止细胞毒因子和淋巴细胞对β细胞的攻击,减少β细胞凋亡。本研究从细胞因子和凋亡途径的角度,探讨NA预防NOD小鼠胰岛炎与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氟伐他汀治疗DN的机制。方法60例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临床蛋白尿组(C组),分别检测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肌酐(Cr)UAER、血TGFβ1、尿TGFβ1。A、B、C组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结果糖尿病各组UAER、血、尿TGFβ1水平均显著增高。相关分析表明血TGFβ1、尿TGFβ1水平与Cr、UAER呈正相关。氟伐他汀治疗后UAER、血TGFβ1、尿TGFβ1均显著降低。结论氟伐他汀对DN患者肾脏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DN患者TGFβ1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肾小球和肾小管肥大,肾小球系膜外基质堆积,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DN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复杂。TGF—β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肾脏纤维化的最后共同中介物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大鼠中ET-1、IL-1β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多种银杏叶提取物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糖尿病肾病组、舒血宁注射液组、银杏达莫注射液组、金纳多注射液组,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操作方法,测定各组大鼠ET-1、IL-1β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血清、尿液、肾脏组织中ET-I和血清IL-1β的含量升高(P〈0.05);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三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均能显著降低ET-1、IL-1β含量(P〈0.05),尤其是金纳多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尿液、肾脏组织中ET-1和血清IL-1β(P〈0.01)。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中ET-1、IL-1β均分别呈正相关(r=0.79、0.83,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ET-1、IL-1β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二者血清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中金纳多注射液干预后,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ET-1、IL-1β细胞因子表达下调最为明显,但各银杏叶提取物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阿魏酸哌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阿魏酸哌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60只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1)制造糖尿病模型,然后,将其中30只大鼠给阿魏酸哌嗪10mg.d^-1灌胃,共8周。同时取10只糖尿病大鼠和10只健康大鼠作对照。实验前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血压,尿蛋白,肾功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和肾组织转化因子(TGF-β1)和原癌基因(c-fos)。结果:阿魏酸哌嗪可控制糖尿病肾脏体积的扩大,血压的升高,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及改善肾功能,降低AngⅡ水平,同时还可减轻TGF-β1、c-fos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阿魏酸哌嗪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浆AngⅡ水平,控制血压,改善肾小球的“三高状态”,从而抑制了ECM增生,达到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小球硬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颖超  米焱  王彩丽 《天津医药》2021,49(10):1107-1111
糖尿病肾病是危害糖尿病患者健康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以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 质沉积、肾小球肥大和系膜扩张为主要特征。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作为转化 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的一员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肾小球系膜细胞扩张度、足细胞凋亡、肾小管损伤以及 肾脏纤维化的调节。围绕BMP-7与TGF-β/Smad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肾病中 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治疗组(缬沙坦10mg·kg^-1·d^-1),治疗6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等。采用RT-PCR方法检测P22phoxmRNA表达。结果:治疗组较非治疗组明显改善尿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和肾脏肥大指数。肾脏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SOD活性显著上升(P〈0.05)。p22phox的mRNA相对含量在糖尿病组为(0.875±0.94),明显高于单切对照组(0.297±0.067)(P〈0.01),在治疗组为(0.484±0.064),较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下调糖尿病大鼠P22phoxmRNA的表达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C)、糖尿病组(M)、治疗1组(T1)、治疗2组(T2)和治疗3组(T3)。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用链尿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T1、T2和T3组分别于大鼠出现高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及肾脏早期病理改变时给予巴曲酶治疗O实验共进行8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体质量、饮食、饮水量、精神及尿量变化。每2周检测血糖1次,于实验第2周、6周、7周和8周分别用代谢笼收集各组大鼠尿液,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量。8周末时,在10%水合氯醛麻醉状态下,腹主动脉取抗凝血和血清,用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BS)、血肌酐(ScrJ、l尿素氮(BUN)等指标,并计算血清肌酐清除率(Ccr)。留取单侧肾脏称重,计算肾脏肥大指数(肾重/45质量)。结果4周末发现糖尿病组大鼠肾脏基膜增生系膜区扩大,出现早期。肾脏病理改变。2、6、7、8周糖尿病组大鼠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给予巴曲酶治疗后,白蛋白排泄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8周末发现糖尿病大鼠Scr、BUN、HbAlc、肾脏指数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0.05),Ccr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症状均有所缓解(P〈0.01或0.05)。结论巴曲酶可能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控制血糖,阻断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86例糖尿病患者和42例健康人群进行肾小球滤过率(GFR)、血β2微量球蛋白(BrMG)、尿β2-MG、尿α1-MG、尿微量白蛋白(Alb)联合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用SPECT测量GFR与用高敏感度的RIA法检测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是鉴别肾脏功能损害的程度和部位的良好方法。相互之间达到互补作用.有助于对肾脏损害部位及范围作出判断,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检出率及对其损害部位及范围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海参虫草复剂(AC)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过长期高血糖环境下饲养造成肾脏损伤。灌胃AC8周后,分别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肾脏指数、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脏的氧化应激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肾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脏中TGF-β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中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 AC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肾脏指数和UAER(P<0.05,P<0.01),提高肾脏抗氧化能力,下调TGF-β1、TGFβRⅡ和CTGF的mRNA表达(P<0.05,P<0.01),降低TGF-β1及Ⅳ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AC可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状态,抑制TGF-β1、TβRⅡ和CTGF基因表达,以减少尿蛋白排泄及阻止肾脏肥大,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