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因病死亡、致残和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以及因病致贫、返贫者不计其数。笔者2001年6月~2004年6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方法选择邓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腔隙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非腔隙组。观察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异同。结果腔隙组中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酗酒、吸烟因素所占比例分别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均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酗酒及吸烟、高水平C反应蛋白均可成为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99年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144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80例,观察组64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81.4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疗法的应用,能有效地稳定和改善生命体征,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在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周仁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72-3373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43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降纤酶静脉滴注。观察多个时段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查等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颅内微小血管病变越来越受到广大神经科工作者的关注。我们进行了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4月至2006年8月我科住院的3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头MRI检查证实。发病时间1~72 h,平均(40.35±8.21)h;年龄35~80岁,平均(63.22±  相似文献   

6.
沈春峰 《上海医药》2016,(24):23-25
目的:观察丹参酮、血塞通、中风回春丸、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序贯疗法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3月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在其头晕、耳鸣、肢体麻木等症发作时先每天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50 mg及血塞通(冻干)0.4 g,连续14 d,停用补液后每日3次口服中风回春丸1袋(1.8 g)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2粒(0.4g/粒),连用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1.7%(49/60),有效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51例(85%)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血塞通(冻干)、中风回春丸、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序贯疗法具有明显缓解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症状的作用,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AC)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将215例缺血性脑卒中分为LAC组与NLAC组,将LAC组分为非糖尿病(A组)及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病程<10年为B1组,≥10年为B2组。结果LAC组与NLAC组糖尿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显著高于A组(P<0.01),发病年龄显著低于A组(P<0.01)。B2组死亡率显著高于B1组(P<0.05),发病年龄显著低于B1组(P<0.05),两组多发梗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对LAC与NLAC影响的差异不大。糖尿病病程愈长,LAC发病年龄愈早,多发梗死率愈高,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8.
杜学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1020-1021
笔者对本院1998年月~2003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用川芎嗪综合治疗(治疗组)与丹参综合治疗(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长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例)患者采用一般综合治疗,包括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抗凝、抗血小板凝聚等疗法。治疗组(n=60例)在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每次3粒,2次/d,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1994年7月~2001年6月年我所发生的脑梗死患者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70~86岁,平均年龄为75岁;2例发病后发生不可恢复性全身瘫痪;1例留有面肌不自主抽搐后遗症,1例曾出现过球麻痹后经治疗恢复正常,14例均没有明显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但多有头晕、乏力、站立不稳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莫肇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50-51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1次/d,治疗2周后采取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指标,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服药1周有效率为76.67%,服药2周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能达到安全、平稳降压,从而有效控制由于血压而导致的脑梗死加重及再发。  相似文献   

12.
邓志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96-3097
腔隙性脑梗死系指直径在15~20mm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腔部小梗死的总称。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甘露酵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12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发病时间<24h)随机分成甘露酵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第15天的疗效评定比较。结果 治疗组第5天、第15天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露酵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差异。方法将66例住院患者按脑CT检查结果分为两组:A组33例为对照组,年龄51岁~69岁;B组33例为高龄老年组,年龄为70岁~86岁,对比两组在血脂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龄老年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HDL-C及TG/HDL-C比值均降低,以TG和TG/HDL-C的比值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老年组患者中,血脂各项指标均减低,以TG和TG/HDL-C的比值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心通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脑心通进行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62%,2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心通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腔隙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效果优于单纯的阿司匹林用药,此法在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VD)患者疗效观察,旨在探讨奥拉西坦对 LI 合并 VD 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LI 合并 VD 患者12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治疗组服用奥拉西坦胶囊,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其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各亚项得分的改变。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治疗前后 MMSE、ADL 及 MoCA 总分、各亚项均有改善(P <0.05),但治疗组 MMSE 评分、ADL 评分、MoCA 总分、各亚项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 <0.05)。结论奥拉西坦胶囊可改善 LI 合并 VD 患者的认知功能,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对264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80%表现为纯运动性卒中(PMS),40.15%为感觉运动性卒中(SMS);Barthel指数评定示28.78%能力自理,5151%轻度功能障碍;影像学见多发性腔隙78.41%,双侧病灶85.99%,基底节区腔隙71.97%、侧脑室旁白质37.50%、桥脑腔隙20.08%;老年病人83.33%。伴高血压病68.18%;男性、糖尿病、吸烟和血清纤维蛋白元增高比例分别为:6174%、3106%、26.52%和2l97%。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综合征以PMS和SMS二型最为多见,大多数病人神经功能障碍较轻,病死率低;影像显示腔隙多为多发和双侧性分布,常见部位依次为基底节区、侧脑室旁白质和桥脑;该病复发率较高;年龄和高血压是发病的肯定危险因素,性别、糖尿病、吸烟和高凝血症是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布及个体危险因素数量与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个体危险因素数量与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中有高血压162例(占90%)、合并血脂异常131例(占73%)、有糖尿病54例(占30%)、合并心脏病113例(占63%)、卒中病史29例(占16%)、COPD36例(占20%).1个危险因素组18例(占10%),2个危险因素组48例(26.7%),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组114例(占63.3).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卒中病史、COPD为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为腔隙性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个体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的危险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中青年人(≤45岁)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症状和腔隙灶的关系。方法 全部病例均通过头颅CT和/或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脑腔隙灶的数目、大小、部位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临床病因与腔隙灶的数目、大小有关,而临床症状则与发生部位关系密切。结论 不能以临床症状来判断脑腔隙灶大小、数目,要重视功能区的定位诊断。另外,对重要功能区的脑腔隙灶,应及早积极治疗以减少后遗症,对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