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对妊娠及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HC-Ⅱ分型检测法检测的62例高危型HPV感染孕妇以及同时期的62例非感染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妊娠早期、中期的流产率、胎膜早破率,以及妊娠晚期的早产率、胎儿发育迟缓率、死胎率、畸形率、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 结果显示,感染组妊娠早、中、晚期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2.6%、14.5%、33.9%)均高于对照组(1.6%、1.6%、8.1%)(P<0.05).结论 HPV的感染并非只通过性传播,还可能通过垂直传播,并且对妊娠和胎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娴  武玉  张艳 《现代医药卫生》2022,(16):2730-2734
目的 探讨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该院确诊的79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63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组织标本,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8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5例。同时选取29例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全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HR-HPV感染情况。结果 癌前病变组中HSIL患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宫颈癌组、对照组患者及癌前病变组中LSIL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HR-HPV感染率及感染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中,HPV16/18阳性患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非HPV16/18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癌前病变组中,HPV16/18阳性患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非HPV16/18阳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K2常因其启动子高甲基化而失活,与宫颈...  相似文献   

3.
霉菌感染与宫颈HR-HPV感染及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霉菌感染是否能增加宫颈HR.HPV感染及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方法收集做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R-HPV检测的存档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霉菌感染组与单纯HR.HPV感染组及双重感染组各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不同组别各级别细胞学异常发病率比较:霉菌感染组与全体样本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R-HPV感染组明显高于全体样本组(P〈0.05),双重感染组明显高于全体样本组(P〈0.05),双重感染组与HR-HPV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霉菌感染并不能增加HR—HPV所致宫颈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测定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测定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首次诊断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387例,在治疗前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进行HR-HPV的测定,以病理学结果为确诊及分组标准,探讨HR-HPV阳性率、载量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HR-HPV阳性337例,阳性率为87.08%,阳性时病毒载量范围1.00~3221.87pg/ml.其中,低级别病变阳性率为75.41%,高级别病变阳性率为92.16%,宫颈癌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随着官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R-HPV的检出率随之增加;但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7,(9):664-66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联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在提高宫颈癌筛查准确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38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HR-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测,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对照,依据病变类型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宫颈病变、HPV感染情况及其筛查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宫颈癌78例,良性病变311例;HR-HPV检测显示,72例患者为阳性,阳性率为18.51%,单独液基细胞学检测筛查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9.49%、87.14%、85.60%,HR-HPV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31%、93.15%、93.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测可有效筛查宫颈癌,但联合HR-HPV检测具有更为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宫颈癌或是癌前病变患者,其中60例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60例为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将其归为观察组,同时期60例阴道炎宫颈无细胞学改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法与宫颈刮片、免疫组化予以筛查分析,同时还采用达安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对比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结果高危型HPV总阳性率为56.67%,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65%、95%、10%,三组患者的阳性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在高危型HPV感染中以HPV16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薄层液基细胞检测法(TCT)与杂交捕获法(hc2 HPV DNA)联合检测宫颈外口及宫颈管脱落细胞,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组和宫颈无细胞学形态改变的对照组高危型HPV感染率。结果总阳性率为42.77%(139/325),对照组、癌前病变(CINⅠ~Ⅲ)组、宫颈癌组阳性率分别为9.38%(12/128)、53.96%(75/139)、89.66%(52/58),3组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9例高危HPV分型,以HPV16型为主,占66.19%(92/139)。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有着密切的关系,HPV16是最主要的高危型HPV。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与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本文选择番禺区本地户籍妇女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其中5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癌前病变组296例,宫颈癌组80例。对照组204例为宫颈无细胞学改变,采用宫颈刮片、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法进行遴选筛查分析.同时应用达安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16种高危型HPV及3种低危型HPV,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PV总阳性率为51.03%(296/580),癌前病变组、对照组以及宫颈癌组的HPV阳性率分别为66.89%(198/296)、10.29%(21/204)、96.25%(77/80),3组患者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分型的296例患者,高危型主要为HPV16型,占34.8%(103/296)。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前病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高危型HPV感染当中最为主要的是HPV16。  相似文献   

9.
梁欣  黄锐  吴绮霞 《肿瘤药学》2013,(5):353-35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病变检查的患者2290例,检测所有患者高危型HPV-DNA的载量并对其宫颈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结果 2290例宫颈病变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占93.58%;Ⅰ期癌前病变占1.83%;Ⅱ期癌前病变占1.62%;Ⅲ期癌前病变占1.79%;宫颈癌占1.18%;537例患者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余为阴性。慢性宫颈炎、Ⅰ、Ⅱ、Ⅲ期癌前病变、宫颈癌的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的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35~0.15 pg·mL-1、38.52~0.20 pg·mL-1、516.89~3.88 pg·mL-1、420.82~16.66 pg·mL-1、1243.81~14.53 pg·mL-1。与宫颈炎患者比较,Ⅰ、Ⅱ、Ⅲ期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的病毒负荷量显著升高(P<0.05)。Ⅰ期癌前病变患者的病毒负荷量显著低于Ⅱ、Ⅲ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HR-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TCT细胞学检查和HR-HPV检测在诊断CINⅡ和Ⅲ中的应用价值,为宫颈癌筛查及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检测手段.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159例,进行细胞学检查(TCT方法)、HR-HPV感染检测(HC-Ⅱ方法)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测;依据病理学诊断,将患者分为正常、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和鳞癌六组;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1.5软件,多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检验.结果①HR-HPV感染率在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INⅠ、Ⅱ、Ⅲ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CT细胞学筛查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低于病理学.③HR-HPV DNA检测的灵敏度高于TCT细胞学,而后者的特异度高于前者.结论① HR-HPV的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CIN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存在高度一致性.② HR-HPV感染与TCT细胞学联检,可增加高级别CIN的检出率,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靶向治疗和根除HPV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测定正常宫颈黏膜4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和Ⅱ级50例、CINⅢ级58例及宫颈浸润癌42例组织中OPN的表达,分析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评价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OPN表达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OPN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相关,同时还发现oPN表达与HPV感染有相关性.结论:OPN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分化程度以及HPV感染有关,HPV在促进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有OPN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前哨淋巴结中的高危型HPV16/18的表达,探讨高危型HPV16/18与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Ia2-Πa期宫颈癌患者42例;所有的患者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采用放射性核素联合亚甲蓝方法识别宫颈癌患者前哨淋巴结;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前哨淋巴结中HPV16/18DNA的表达,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42例宫颈癌患者共检出82枚前哨淋巴结。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检测有11枚前哨淋巴结有癌转移,阳性率为13.4%(11/82);经PCR法检测有26枚HPV16/18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1.7%(26/82)。病理阳性淋巴结经PCR法检测HPV16/18的表达均阳性。病理组织学证实无癌转移的71枚前哨淋巴结,经PCR方法检测有15枚HPV16/18表达阳性,阳性率为21.3%(15/71)。结论与传统的病理组织学比较,采用PCR法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中HPV16/18的表达能显著提高微转移的检出率。HPV可作为检测宫颈癌微转移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庆市长寿区高危型HPV感染的基因型别,为当地宫颈病变的筛查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应用HPV基因分型芯片检测3 153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样本,分析高危型HPV感染的亚型构成及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高危型HPV感染479人,感染率为15.19%.单一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2.59%,多重高危型HPV感染为2.6...  相似文献   

15.
杨花  刘辉 《贵州医药》2020,(3):435-43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门诊行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患者2400例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有完整的高危型HPV(HR-HPV)及液基薄层细胞学(LPT)检测资料,并与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筛查效果。结果 2 400例HPV筛查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病变阳性120例(5.0%),联合筛查方法检测阳性率高于LPT筛查阳性率、HR-HPV筛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筛查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HR-HPV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LPT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作用价值明显高于单一手段,可作为宫颈癌的理想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渝  郑秀惠  王婉  罗世福  汪利亚 《安徽医药》2018,22(11):2102-2105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术后复发与术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病毒载量、术后HR-HPV持续阳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HR-HPV检查的191例宫颈癌及521例CIN患者资料,给予治疗并定期随访,分析不同病毒载量术后转阴的差异,探讨HR-HPV持续阳性、术前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患者术后2年HR-HPV转阴率为97.3%,CIN患者术后2年HR-HPV转阴率为91.1%;宫颈癌及CIN患者病毒载量与术后HR-HPV转阴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07,P>0.05;r=-0.39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癌及CIN术后复发与术前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P>0.05;OR=1,P>0.05);宫颈癌术后复发与HR-HPV持续阳性相关联(OR=6.631,P=0.000);CIN术后复发与HR-HPV持续阳性密切关联(OR=18.926,P=0.000)。结论 宫颈病变复发与术前病毒载量无明显关联,而与术后HR-HPV持续阳性密切关联,如术后HR-HPV持续阳性需警惕宫颈病变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韩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444-446
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最重要因素。本文就HPV致宫颈癌的机制、检测方法和意义及防治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的110例宫颈癌与健康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宫颈癌分为宫颈癌组(8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HPV基因型检测。观察宫颈癌组患者的高危HPV感染情况、不同临床分期、组织类型、不同分化程度;比较宫颈癌组与对照组的阴道微生态情况。比较高危HPV基因型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情况。结果 80例宫颈癌患者中,高危HPV感染率为88.75%,宫颈癌组患者高危HPV基因型感染前三位为HPV16(58.75%)、HPV18(11.25%)、HPV58(7.70%)。宫颈癌HPV感染患者的p H值≥4.5、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滴虫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HPV16、HPV18、HPV58、混合感染患者的阴道p H值≥4.5、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滴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HPV18、HPV58均与p H≥4.5、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  相似文献   

19.
邹婧  洪颖 《江苏医药》2022,48(5):470-473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HPV感染患者166例,按照HPV分型分为观察组(HR-HPV感染,100例)和对照组(非HR-HPV感染,66例),分析两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阴道微生态等资料。结果 两组白细胞酯酶、加德纳菌、乳酸杆菌、H2O2和细菌性阴道病(BV)检查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酯酶与加德纳菌存在、乳酸杆菌异常、H2O2缺乏和BV阳性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0.629、0.244、1.194和3.166,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与HR-HPV感染两者互为因果。改善阴道微生态对清除HR-HPV感染,预防和治疗宫颈相关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320例,均为2000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妇女患者,使用HPV分型基因检测系统对其宫颈细胞的HPV DNA进行检测,并且检测20种高危型HPV亚型和5种低危型亚型。结果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20.5%,其中高危型HPV亚型15.75%,低危型亚型3.02%,高危亚型和低危亚型混合型1.23%。HPV11是低危型中感染最高的,HPV16是高危型中感染最高的。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易引发宫颈癌,临床上应做好提前防范,及早预防,防止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