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CT扫描时的药物制动效果。方法 204例学龄前儿童分为三组,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在CT扫描前20min给予10%的水合氯醛、安定。剂量按公斤体重计算。结果 婴儿水合氯醛组显效率为96.8%(30/31)、安定组显效率为100%(9/9),幼儿水合氯醛组显效率为54.2%(13/24)、安定组显效率为82.6%(19/23),学龄前儿童水合氯醛组显效率为53.9%(21/39)、安定组显效率为87.2%(68/78)。结论 在CT扫描中,根据不同的年龄组采用合理的镇静催眠药物,能取得满意的扫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德阳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患者食物特异性抗体阳性情况,为预防和治疗食物不耐受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分析食物不耐受患儿临床表现,采用ELISA法检测食物不耐受患儿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结果共选取食物不耐受患儿524例,其临床症状分布为消化系统171例(32.6%)、皮肤系统120例(22.9%),呼吸系统93例(17.7%)、神经系统75例(14.3%)、营养不良35例(6.7%)。所选取患儿中,食物特异性IgG检测阳性者427例,阳性率为81.5%(427/524)。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前3位分别是牛奶(60.2%)、鸡蛋(57.4%)和小麦(20.8%)。4个年龄组间,婴儿组牛奶IgG阳性率最高(56.7%),幼儿组鸡蛋IgG阳性率最高(97.6%),学龄前组牛奶IgG阳性率最高(63.5%),学龄组牛奶IgG阳性率最高(30.3%)。婴儿组和幼儿组、婴儿组和学龄组、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幼儿组和学龄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的牛奶、鸡蛋特异性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婴儿组和学龄前组的牛奶、鸡蛋特异性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婴儿组和幼儿组、幼儿组和学龄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的小麦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食物不耐受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皮肤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牛奶、鸡蛋和小麦是该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致敏源。结合食物不耐受患儿的食物抗体血清学检测以及该地区各年龄阶段儿童不耐受食物特点,对患儿膳食进行科学调整,可以帮助患儿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376例儿童发热性疾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发热性疾病的病因构成及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将2008年3~10月我院376例发热性疾病患儿按年龄分为4个小组:婴儿组(0~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6岁)及学龄组(6~14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①婴儿组和幼儿组发病率较高,各占47.87%和29.79%。②呼吸道感染共323例,占85.90%,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217例,占57.71%,多见于婴儿组和幼儿组;上呼吸道感染106例,占28.19%,多见于学龄前组及学龄组患儿;其他原因43例,占11.44%;结缔组织病9例,占2.39%;不明原因发热1例,占0.26%,为学龄组患儿。各年龄组中,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患儿发热的首位病因均为下呼吸道感染,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原因;学龄组患儿发热的首位病因则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是下呼吸道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其他原因。③各组患儿发热病程均以小于2周为主,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原因的热程亦以<2周为主。结论:4组患儿中呼吸道感染均为首位病因。依靠临床资料和必要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可以明确大多数发热的病因,对于病程长者应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4.
林嘉  吴旭萍 《医疗装备》2014,27(11):22-23
目的:比较肺功能检查前水合氯醛不同保留灌肠方法对于幼儿镇静催眠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需要做肺功能检查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选择改良式保留灌肠法,将药液分两次缓慢注入,对照组选择常规灌肠法将水合氯醛直接一次注入,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入睡程度,是否顺利完成肺功能检查。结果:实验组应用水合氯醛后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幼儿在肺功能检查前采用改良式保留灌肠法有利于水合氯醛的吸收,实用性强、操作简便、镇静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氯硝安定肌注与灌肠在治疗小儿惊厥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苍南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惊厥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氯硝安定肌注组、苯巴比妥钠肌注组、氯硝安定灌肠组和水合氯醛灌肠组,观察比较各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氯硝安定肌注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苯巴比妥钠肌注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65,P<0.05);氯硝安定灌肠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水合氯醛灌肠组(60.00%)(χ^2=5.689,P<0.05);氯硝安定肌注组与灌肠组24 h内均未见惊厥复发,苯巴比妥钠组8例复发,水合氯醛组10例复发;4组用药后均无呼吸抑制、循环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氯硝安定肌注、灌肠能有效及时控制惊厥,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高分辨扫描在婴幼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比分析本院近三年来确诊为BPD且进行过胸部CT检查的患儿50例,患儿的临床首次诊断年龄为1天—2个月,病例分为低剂量组(A组)25人及高分辨组(B组)25人,检查所用CT机为Toshiba Aquilion 64排螺旋CT。结果:A组影像诊断符合率为92%,B组影像诊断符合率为96%。结论:CT高分辨扫描在婴幼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治中的优势不明显但明显提高了患儿的受辐射剂量,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儿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中睡眠剥夺联合10%水合氯醛口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8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进行ABR检查的3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检查日期随机分成单日观察组(150例)和双日对照组(150例)。观察组给予睡眠剥夺联合口服水合氯醛,对照组仅口服水合氯醛。比较两组患儿的镇静效果、用药后的入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ABR检查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镇静有效率(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入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的ABR检查中断率、检查成功率、检查完成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67%)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小儿ABR检查过程中,给予睡眠剥夺联合10%水合氯醛口服的镇静效果较好,可帮助患儿尽快入睡,确保检查顺利、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141例PM患儿根据发病年龄分为4组,<1月龄的患儿32例(新生儿组)、1~12月龄的患儿45例(婴儿组)、1~6岁的患儿30例(幼儿组)、>6岁的患儿34例(儿童组),采集4组患儿脑脊液行细菌培养,采用API系统鉴定病原菌,采用K-B法行药敏试验,比较4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儿童组检出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40.63%、66.67%、83.33%、85.29%,多为耐甲氧西林菌株,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占59.38%、33.33%、16.67%、14.71%;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0%。结论不同年龄PM患儿感染病原菌不同,临床应根据患儿发病年龄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随机抽取山东省8个地级市的17家医院的儿童CT检查频数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儿童CT检查频数构成。方法 参照并更改全国医疗照射统一的调查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我省8个地级市的17家医院作为样本,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级别、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的受检者诊疗信息等。结果 共调查45114名儿童,其中男孩27307名(占60.53%),女孩17807名(占39.47%);婴儿组(< 1岁)儿童8091名(占17.93%),幼儿组(1~< 3岁)儿童8910名(19.75%),学龄前组(3~< 6岁)儿童7656名(占16.97%),青春期组(10~< 15岁)儿童20457名(占45.35%)。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照射频数的累积前两位为颅脑和胸部,照射频数分别为18398人次(35.4%)和15359人次(29.5%)。平扫为主要的CT扫描方式,扫描的频数为45194人次,占86.87%,增强的扫描频数为5200人次,占10.0%。增强扫描中扫描部位占前两位为:颅脑和胸部,分别占16.36%和13.20%。各不同年龄段中,学龄前期的重复检查比例最高,其中检查两次的占14.64%,检查三次的占2.49%;不同受检部位中,受检者重复检查比例最高的为冠脉血管造影。结论 儿童CT扫描频数较高,各相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优化医疗照射防护,降低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神经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 例糖尿病神经性溃疡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调控血糖、全身营养支持、抗感染、局部清创换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 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28.6%(6/21),显效率为52.4%(11/21) ;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效率为6.3%(1/16),显效率为25%(4/16).治疗组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PG 治疗糖尿病神经性溃疡安全、有效,优于常规治疗法.  相似文献   

11.
The use of benzodiazepines in the management of alcohol withdrawalin chemically dependent alcoholics is reviewed. Benzodiazepinesare safer than earlier sedative drugs used for this purpose,such as barbiturates, chloral hydrate and paraldehyde. Differencesin efficacy between individual benzodiazepines are slight, butbenefits and disadvantages of longer acting (diazepam and chlordiazepoxide)drugs and shorter acting (lorazepam and oxazepam) are compared.Long-term outcome is commented 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黄埔区幼儿园学龄儿童乳牙龋病情况。掌握儿童口腔保健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降低黄埔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黄埔区7所幼儿园3 19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黄埔区7所幼儿园患龋率平均为15.30%,龋均为0.41,龋齿发病率为低水平;3~6岁儿童龋齿患病率随年龄逐渐上升,5~6岁组为乳牙龋齿高发年龄段。结论学龄前儿童是龋病的高发时期,要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加强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采用有效的口腔保健方法,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水平,逐步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不同药物镇静方法对小儿腰椎穿刺制动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方法对小儿腰椎穿刺的制动效果,确立术前药物镇静安全可靠方法。方法将7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腰穿前肌注鲁米那;实验组在腰椎穿前不仅肌注鲁米那,并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结果实验组97.2%的患儿能在30min内进入睡眠状态,顺利完成腰椎穿刺,对照组仅78.9%的患儿能完成腰椎穿刺,两组制动效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前,肌注鲁米那配合10%水合氛醛口服或灌肠能使患儿安静入睡,制动效果良好,能提高腰椎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方法对小儿腰椎穿刺的制动效果,确立术前药物镇静安全可靠方法。方法将7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腰穿前肌注鲁米那;实验组在腰椎穿前不仅肌注鲁米那,并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结果实验组97.2%的患儿能在30min内进入睡眠状态,顺利完成腰椎穿刺,对照组仅78.9%的患儿能完成腰椎穿刺,两组制动效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前,肌注鲁米那配合10%水合氛醛口服或灌肠能使患儿安静入睡,制动效果良好,能提高腰椎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和水合氯醛(CHL)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以等渗盐水(NS)做阴性对照,药液以1:6的体积比例分别加入神经细胞培养液中。CHL组终浓度3.5 mmol/L;DEX组终浓度0.7 μmol/L;C+D组为右美托咪定和水合氯醛混合加入培养液中,两药终浓度同CHL组和DEX组。新生SD大鼠处死取脑,显微镜下解剖分离出海马组织,消化洗涤制备细胞悬液,计数培养。原代培养7 d后加入含药培养基,再恒温孵育24 h。Western-Blot法检测激活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实验重复3次。 结果CHL组cleaved Caspase-3条带增强,C+D组cleaved Caspase-3条带较CHL组减轻,DEX组与NS组cleaved Caspase-3条带不明显。按灰度值计算(cleaved Caspase-3/α-tubulin),NS组和DEX组分别为(0.15±0.12)和(0.0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L组为(1.20±0.00),较NS组增加(P<0.01),C+D组为0.73±0.14,较CHL组降低(P<0.01)。 结论水合氯醛直接接触能诱导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右美托咪定不引起细胞凋亡,还能减轻水合氯醛引起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锌在儿童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1 206例儿童体内锌含量。结果:婴儿组缺锌比例最高,其次为学龄前组、学龄组、幼儿组。结论:婴儿组锌缺乏较高与这个时期生长发育快及辅食中锌供给不足有关;各年龄段儿童体内锌的检测水平可作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长沙市儿童血铅水平。方法:采用日本日立公司Z-2700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对1755例0~12岁健康体检儿童进行血铅检测。结果:1755名儿童中高铅血症检出率为10.6%,血铅平均值66.6μg/L,其中男童检出率为11.0%,女童检出率为10.2%;城市儿童检出率为8.0%,农村儿童检出率为13.9%,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中幼儿组高铅血症检出率最高14.2%,学龄前组次之12.5%,学龄组8.4%及婴儿组7.2%检出率相对较低。结论:应加强铅中毒危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尤其应针对农村地区及婴幼儿的家长开展相关健康宣教,预防儿童铅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6岁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12月在安徽省芜湖市某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2~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描述ASDs患病情况,并分析芜湖市学龄前儿童ASD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对13 482名儿童完成调查,完整回答调查问卷的共有12 657名儿童,筛选疑似ASDs儿童748例,最终确诊52例,ASDs患病率为4.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1.422)、早产(OR=1.582)、新生儿窒息(OR=1.416)、儿童睡眠障碍(OR=1.277)、母亲生育年龄≥35岁(OR=1.271)、母亲孕期焦虑/抑郁(OR=1.439)、孕期使用特殊药物(OR=1.322)为学龄前儿童ASDs患病危险因素。结论 男童、早产、新生儿窒息、儿童睡眠障碍、高龄产妇、孕期负性情绪、孕期使用特殊药物为学龄前儿童罹患ASDs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其中可人为干预的因素,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