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心脏移植接受者进行无创性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其影像质量和重建间隔时间。对20例近期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受试者进行双源CT扫描[19例男性,1例女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双源CT和MRI评价所得的心脏移植接受者的左室功能和心肌质量进行对比。对12例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人分别行双源CT和MRI检查。对受试者行  相似文献   

3.
检查前用药可降低乳腺钼钯X线检查中的不适;对超声诊断为BI-RADS 3,4,5的乳腺肿瘤进行随访和预后评估;运用高时空分辨率MR k空间及时间敏感编码技术实时评估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左、右心室容积及功能;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时间窗及心率对影像质量与放射剂量的影响;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的危险因素:4所美国大学评估钆螯合物对比剂。  相似文献   

4.
栾云  唐立钧  王德杭   《放射学实践》2010,25(2):153-155
目的:比较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和超声心电图对左心功能的评估,探讨DSCT在定量评估左心功能方面的;住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对31例临床确诊或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和超声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源CT和超声心电图所测得的各组左心功能数据相关性高(r值=0.70~0.87)。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不但可以分析冠状动脉疾病.同时也可以定量评估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曹建新  王一民  杨诚  张昌立  王爱军  张羽  余婷婷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58-1362
目的:探讨双源CT在急性胸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1例急性胸痛患者行双源CT心脏及胸部血管检查,对图像进行重组并进行诊断,其中36例患者双源CT结果并与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一次心脏和胸部血管双源CT检查即可快速获得清晰的冠状动脉、肺动脉、胸主动脉及胸部其他结构。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26例,其中5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合并有冠状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7例,胸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和动脉瘤分别为6例、2例和2例。冠状动脉及胸主动脉双源CT结果与血管造影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双源CT可以同时清晰地显示心脏及胸部血管,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无创、快速、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muhisliee CT,MSCT)以及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的出现,使无创性的心脏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检查成为现实;随着CT技术的发展,MSCT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心脏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已经成为心脏和冠状动脉疾病无创性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为对照标准,探讨双源CT定量评价左心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及其优势。方法:选取2011年1月~6月冠心病患者58例,其中合并II型糖尿病患者29例。全部病例于3天内行心脏双源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左心功能各参数。结果: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心功能各指标EDV、ESV、SV、EF相关性高(r=0.702~0.8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所测冠心病合并II型糖尿病组左心功能指标EDV、ESV值均较非糖尿病组测值高,EF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评价左心功能相关性好,双源CT是一种评价左心功能准确可行的方法,一次冠状动脉造影所获得的数据,不但可评价左心功能,还可评价冠脉狭窄情况,无需额外增加对比剂和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再次重新定义的价值。方法:对520例患者进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方法,步骤及特殊的射线剂量调控技术(适应ECG门控剂量调控技术)及其功能。结果:520例患者中心率小于100次/min的患者共有390例,占75%,其平均心率为75±5.6次/min(60—100次/min)。心率高于100的患者有130例,占25%,其平均心率为(110.6+10.8)次/min(101~130次/min)。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时相均为心脏收缩期。结论:双源CT比传统CT少50%的放射剂量,在不需要控制心率的情况下完成心脏成像,提供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和心脏图像,提高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双源CT定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双源CT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双源CT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共计450冠脉节段,双源CT均获得满意的评价图像(3例进行心电编辑)。双源CT判定轻度狭窄38个节段,中度狭窄23个节段,重度狭窄36个节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双源CT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2%、95.34%和95.11%。结论: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双源CT在定量诊断冠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一项准确可靠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确定和比较心脏CT成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运动心电图对胸痛疑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病人的预后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且获当地伦理委员会批准。对门诊471例未明确冠状动脉疾病病人行运动心电图及双源CT检查快速评估其胸痛。CT评估冠状动  相似文献   

11.
双源CT诊断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10岁.因心悸、胸闷就诊.心前区4/6级连续性杂音.心脏超声示:左冠状动脉内径1.3 cm,左心房内异常血流信号(左冠状动脉-左房瘘),心房水平可疑分流.双源CT示:左冠状动脉窦膨大,左冠状动脉窦房结支明显增粗扩张,于右心房后上壁进入右心房,瘘口直径约0.6 cm.增粗的窦房结支远段呈多发瘤样扩张(图1、2).心脏增大,以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诊断:左冠状动脉-右心房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是对低千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的影像质量在不同扫描参数下进行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并计算  相似文献   

13.
正目的评估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使用较低剂量对比剂对于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连续100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病人[体质量6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静脉连接异常的双源CT(DSCT)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12例经手术和(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的肺静脉连接异常患者纳入研究,男女各半,年龄10个月~23岁,平均龄6.9岁;采用双源CT(Siemens,Definition)进行CT血管造影(DSCTA)检查,扫描参数:80~120kV,60~100mAs,重建函数B31f,层厚1.0mm,间隔0.4~0.8mm;全部患者同期完成心脏超声检查.结果:12例患者中完全性肺静脉连接异常8例(心上型6例,心内型2例),部分性肺静脉连接异常4例.DSCTA全部准确诊断,心脏超声的诊断准确率75%(9/12).结论:对于肺静脉连接异常,双源CT是可靠的无创诊断方法,优于心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5.
C.  Plathow  M.  Klopp  C.  Thieke  F.  Herth  A.  Thomas  A.  Schmaehl  叶锦棠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31(5):419-419
应用心脏CT评价左心室(LV)和左心房(LA)N量尺度、LV综合功能、LV心肌质量的参考值。120例病人接受了64层CT和双源CT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所有检查个体均为低的心血管危险度,心电图正常,生物标记物阴性,心脏CT检查结果正常。所有受检者在入选时和临床随诊的6个月内均无心血管疾病的病史。心脏测量包括间隔厚度(SWT)、后壁厚度(PWT)、LV内径(LVID)、LA前后径(LADsys)、收缩末容积(ESV)和舒张末容积(EDV)、LV心肌质量(LVMM)。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心脏原位移植受者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连续选取47例心脏原位移植受者[男40例,平均年龄(62.1±10.9)岁,平均心率(86.3±14.4)次/min]进行心动周期为35%~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的双源CT血管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源CT的时间分辨率为83ms,可进行不依赖心率的冠状动脉数据采集,即使对于高心率的病人也可获得满意的影像质量,不需要服用降低心率的药物,真正满足了冠状动脉CT成像进人临床的需求,能可靠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综述双源CT的基本原理和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标准,分别以患者和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评价双源CT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方法:确诊或疑诊为冠状动脉病变的35例患者进行了双源CT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T扫描参数:扫描机架旋转时间0.33s(时间分辨力83ms),球管电压120kV,球管电流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和超声单独或联合应用对痛风的诊断效能,并分析二者诊断不同时期痛风的差异,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专病门诊、同时接受双源CT和超声检查的326例患者,根据改良的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分类标准(排除双源CT及超声),搜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计算双源CT和超声单独或联合应用诊断痛风的准确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诊断效能,同时比较二者诊断不同时期痛风的差异。结果:326例患者中,痛风患者243例,非痛风患者83例。双源CT和超声诊断痛风的准确率分别为84.1%、77.3%,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0.796(t=2.323,P=0.020)。将双源CT与超声联合使用诊断痛风,双阳性(两种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单阳性(至少一种检查结果为阳性)的准确率分别为77.6%、83.7%,AUC值分别为0.850、0.812,与单独使用双源CT相比,诊断效能没有提高。双源CT和超声诊断早期痛风(病程<1年)阳性率42.9%、71.4%,中期痛风(病程1~3年)81.8%、66.9%,晚期痛风(病程>3年)93.3%、80.0%,且二者在检测不同时期痛风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3、8.100、16.056,P值均<0.05)。结论:双源CT对痛风的诊断效能高于超声,应作为首选检查用于痛风的诊断;与超声联合应用无法提高诊断效能,无需进行联合检查。超声诊断早期痛风比双源CT敏感,推荐早期痛风患者首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的双源CT血管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源CT的时间分辨率为83ms,可进行不依赖心率的冠状动脉数据采集,即使对于高心率的病人也可获得满意的影像质量,不需要服用降低心率的药物,真正满足了冠状动脉CT成像进入临床的需求,能可靠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综述双源CT的基本原理和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