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三组,对三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结果:A组、B组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C组,术中麻醉效果比较A组、B组明显优于C组(P<0.05),术后镇痛效果比较A组优于B组、C组(P<0.01)。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研究共观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 75例 ,分为A组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B组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C组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 )三组。研究结果 :硬膜外麻醉首次用药量 (1 .5 %利多卡因 )A、B两组比C组分别减少 3 8.1 7%和 2 9.2 7% ,麻醉效果A、B两组Ⅰ级分别为 68.0 0 %和 5 6.0 0 % ,C组Ⅰ级 1 2 .0 0 % ,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 ,P <0 .0 0 5。说明 ,针刺 (包括穴位电极刺激 )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 ,提高麻醉效果 ,满足了腹部手术对麻醉的基本要求 ,弥补了单纯针麻效果的不足 ,术中镇痛完全 ,肌肉松弛 ,牵拉反应轻 ,保留了针麻对生理功能扰乱小的优点 ,使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之一。监测提示术前、麻醉后、术中及术毕呼吸、循环功能变化不大 ,但静注唛啶应对RR、SPO2 和胆囊手术中HR、BP的变化密切观察 ,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3.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共观察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 46例 ,分为A组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 1 6例、B组 (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 1 4例、C组 (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 1 6例三组。结果A、B两组麻醉优良率 (Ⅰ +Ⅱ级 )分别为 1 0 0 %和 92 90 % ,C组优良率 (Ⅰ +Ⅱ级 )为1 2 5 0 % ,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 (P <0 0 1 )。三组硬膜外腔每小时平均用药量 (1 5 %利多卡因 ,mL)A、B两组比C组分别减少 33 5 0 %和 34 0 0 % (P <0 0 1 ) ;第一小时容量及总容量A、B两组比C组减少均接近 30 % (P <0 0 1 )。说明针刺 (包括穴位电极刺激 )应用于胆囊切除术 ,既明显减少了硬膜外麻醉用药量 ,提高了麻醉效果 ,又弥补了针麻镇痛和肌松不全的不足 ,可作为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度冷丁、非那根等并用镇痛在人工流产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度冷丁、非那根与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并用镇痛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将120例未产早孕(5~9周)妇女,随机分为3组。A组:度冷丁+非那根;B组: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C组: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度冷丁+非那根。观察并比较3组宫颈扩张程度、疼痛评价,术中术后出血量,人流综合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B组宫颈扩张有差异,B、C组镇痛效果明显差异,A、B、C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C组人流综合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结论度冷丁+非那根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有较好宫颈扩张效果,联合用药能达到完全无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抗痫煎剂对小白鼠电致惊厥阈和电刺激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抗痫煎剂对小白鼠电致惊厥阈和电刺激反应性的影响 ,以阐明该方抗癫痫作用的有效性。方法 :将 6 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 (A组 )、苯巴比妥组 (B组 )、抗痫煎剂组 (C组 )各 2 0只 ,A、B、C三组分别予灌服生理盐水、苯巴比妥、抗痫煎剂 ,用药前及用药后 5 d分别给予电刺激 ,观测电致惊厥阈和电刺激反应性。结果 :1抗痫煎剂能提高电致惊厥阈 ,治疗前各组无明显差异 (P>0 .0 5 ) ,治疗后 C组和 B组均有显著变化 (P<0 .0 5 ) ,B组或 C组与 A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或 P<0 .0 1) ,其中 C组优于 B组 (P<0 .0 5 )。2抗痫煎剂能提高电刺激反应性 ,治疗前各组无明显差异 (P>0 .0 5 ) ,治疗后 C组和 B组均有显著变化 (P<0 .0 5 ) ,B组或 C组与 A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 ,其中 C组优于 B组 (P<0 .0 5 )。结论 :抗痫煎剂能提高小白鼠电致惊厥阈和抑制电刺激反应性 ,有较好的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将 1 0 2例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A组予罗红霉素 0 .1 5g口服 ,每天 2次 ,连服 1 0天 ;B组予阿奇霉素 1 .0 g空腹顿服 ;C组予阿奇霉素 1 .0 g口服 ,每天 1次 ,连服 3天。观察比较三组治疗结果。结果 :有效率 A组为 66.66% ,B组为 68.75% ,C组为 70 .58% ,三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阴转率 A组为 61 .1 1 % ,B组为 43.75% ,C组为 64.70 % ,A组和 C组明显高于 B组 (P<0 .0 5)。结论 :选用阿奇霉素 1 .0 g每天 1次口服 ,连服 3天的治疗方案 ,临床效果较好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临床研究总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麻醉方法、效果临床研究。方法 :择期胆囊切除术 1 94例 ,分A(针硬组 )、B(电硬组 )、C(对照组 )三组单盲法观察。硬膜外操作方法、局麻药种类、浓度 (1 .5 %利多卡因 )及给药程序三组相同 ,麻醉阻滞平面均达到T4~ 1 1 以上 ,使镇痛完全 ,肌肉松弛满意 ,牵拉反应轻 ,术中安静。结果 :针刺 (穴位电极 )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 ,A、B两组I级率分别为 75 .76%、60 .3 2 % ,C组仅 1 3 .85 % ,A、B组与C组比较P <0 .0 0 1。硬膜外麻醉首次用药量、每小时用药量、每例用药量C组均比A、B两组多 ,其中每小时用药量比A、B两组分别多 3 6.2 3 %、3 3 .5 7% ,P <0 .0 0 1 ,说明针刺与硬膜外麻醉两者复合可增强麻醉效果 ,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 ;监测提示 (HR、MAP、RR、TV、MV、SPO2 、ECG)术中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全组病例安全渡过手术 ;儿茶酚胺检测A、B两组麻醉后血浆NE含量减少 ,麻醉效果优良 ,并提示A、B两组有减轻或缓解手术应激反应作用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针刺除有加强镇痛作用、减少麻醉用药量外 ,还可能加强细胞免疫功能。说明针刺 (穴位电极 )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弥补了针麻镇痛不足、肌肉松弛欠佳、牵拉反应明显等不足 ,既保留了针麻优越性及生理状态的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加以亚甲蓝为主的长效止痛剂对肛肠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机理。方法:将肛肠病术后200例分为A组(高乌甲素加亚甲蓝、利多卡因配比)100例、B组(亚甲蓝、利多卡因配比)50例、对照组(口服曲马多缓释片)50例,采用VAS评分法,于术后6、24、72h分别观察其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与对照组6~72hVAS评分和镇痛效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术后6hVAS评分和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7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加以亚甲蓝等与利多卡因配比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效果很好,可以达到完全无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术前用药对患者镇静程度和术后遗忘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0例ASAⅠ级妇科患者随机分为 3组 :A组为对照组 ,不用镇静药物 ;B组为传统用药组 ,苯巴比妥钠 0 .1g;C组为观察组 ,咪唑安定 0 .0 8mg/kg肌注。观察患者进入手术室后OAA/S镇静评分、BIS值 ,BP、HR和Sp(O2 ) ;随访患者对静脉穿刺、硬膜外穿刺的遗忘情况。结果 C组OAA/S评分 (3.5± 1.0 )分优于A组 ((0 .8± 0 .5 )分 )和B组 ((0 .9± 0 .5 )分 ) ,P <0 .0 0 1;C组患者对静脉穿刺和硬膜外穿刺的遗忘率分别为 95 %和 90 % ,而B组遗忘率仅为 1% ,A组为 0 (P <0 .0 0 1) ;C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而A、B组患者入室后BP、HR明显升高。各组Sp(O2 )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术前肌肉注射咪唑安定 0 .8mg/kg能为子宫切除患者提供良好镇静和遗忘作用 ,作为术前用药咪唑安定较苯巴比妥钠更优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CRC)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间入本院治疗的CRC患者64例,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32例。A组给予硬膜外麻醉镇痛,B组给予静脉麻醉镇痛,对比临床疗效。结果:A组在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的术后转归情况优于B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为腹腔镜下CRC根治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镇痛可减轻痛感,改善术后转归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方式对行中医手法复位术肩关节脱位患者的优劣势。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2例患者按半随机法分为七氟烷组(A组)、利多卡因组(B组)和异丙酚组(C组)。A组20例患者使用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21例使用利多卡因臂丛阻滞麻醉,C组21例使用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记录患者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VAS评分法[3]评定复位时的镇痛效果,并以自制量表评定手术医师的满意度。结果:A、B、C3组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100.00%、76.20%、95.2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麻醉诱导时间、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和医师手法复位成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时间、手术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医师手法复位成功时间和手术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施行中医手法复位术的肩关节脱位患者选择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方式,麻醉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固本消瘤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固本消瘤胶囊(简称消瘤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198例晚期NSCLC住院患者分为结合组(化疗加消瘤胶囊治疗)54例、中药组(单纯口服消瘤胶囊治疗)96例和化疗组(单用化疗治疗)48例,其中化疗组与结合组为随机对照观察,并对3组进行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和生存期等的观察。结果结合组、中药组、化疗组近期有效率(CR+PR)分别为16.7%、3.1%、8.3%,结合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化疗组(P<0.05),且结合组、中药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变化、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化疗组(P<0.05);中位生存期结合组、中药组、化疗组分别为12个月、15个月、9个月。治疗后1、2、3年生存率:结合组分别为57.4%、11.1%和3.7%,中药组分别为67.7%、9.4%和3.1%,化疗组分别为39.6%、4.2%、0,生存率3组比较,结合组和中药组均优于化疗组(P<0.05)。结合组的化疗毒性发生率及毒性程度均较化疗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固本消瘤胶囊治疗NSCLC具有一定缓解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毒增效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习嘉宁  岳辰  李红军  刘又文 《新中医》2022,54(2):139-143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十字交叉缝扎法治疗腱鞘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96例腱鞘囊肿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2例,A组采用小针刀结合十字交叉缝扎法治疗,B组采用囊肿抽吸联合激素封闭法治疗,C组予手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复发率、感染率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后1d,A组及B组的V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开颅患者围手术期中医症状学的影响。方法: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3组均维持吸入麻醉。A组为全麻组,B组为远端穴电针组,C组为近端穴电针组。记录手术前后3组间中医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组间比较部分症状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改善最优,C组次之,A组最差。结论:对开颅术患者进行电针复合吸入麻醉,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部分症状,且远端穴组比近端穴组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针刺复合麻醉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将90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常规局麻;B组、C组均于局麻前行电针刺激,穴取印堂、迎香,诱导30 min,在此基础上,B组予常规麻醉药量局麻,C组予减量麻醉药局麻.观察各组患者术中麻醉药量、改良五指法疼痛评分、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术后丁卡因药量A组为(118.33±26.21)mg,B组为(100.83±4.56)mg,C组为(71.33±8.90)mg,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用量最少,A组最多;B组和C组的五指法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均P<0.01);B组和C组的术后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组(均P<0.01).结论:针刺复合麻醉可有效减轻疼痛,明显减少术中的局部麻醉药用量,降低术中的不适感,有助于患者术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温针合用健脾养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8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温针合用健脾养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为骨质疏松症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4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85例,使用温针结合健脾养骨汤进行治疗;钙尔奇组82例口服钙尔奇D600片治疗;仙灵骨葆组78例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90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3组患者疼痛缓解的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90天3组患者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疗效,VAS评分,治疗组优于钙尔奇组、仙灵骨葆组(P<0.05,P<0.01)。3组治疗前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骨密度提高与钙尔奇组、仙灵骨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温针合用健脾养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能提高骨质密度,减轻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COX-2抑制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电针组( B组)、电针配合COX-2抑制剂组( C组),每组各6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 VAS)、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别对患者疼痛和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进行组间比较,对A、C组比较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止痛效果和临床疗效B、C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B组(P<0.05),胃肠道不良反应C组低于A组。结论:电针配合COX-2抑制剂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苦柏洗剂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行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用盐酸头孢替安注射液静脉滴注,配以高锰酸钾1∶5000熏洗坐浴创面治疗;研究组采用苦柏洗剂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创面疼痛情况、肛缘水肿情况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评分、肛缘水肿评分均显著降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柏洗剂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肛缘水肿情况,缩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冲击波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三组均采用一般康复疗法,A组加入悬吊运动疗法,B组加入冲击波治疗,C组加入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冲击波治疗,三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法和Fugl-Meyer评测法(FMA)对三组患者的疼痛、肩关节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各组疗效。结果:C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C组各项评分均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低于A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冲击波对脑卒中后SHS I期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心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利心丸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心功能Ⅲ~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用利心丸、利心丸加小剂量地高辛及常规剂量地高辛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全部患者均常规服用利尿剂、砂酸酯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基础治疗。结果:A、B、C3组患者心功能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和90.0%,B组与A、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