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任骞  孙绮伟 《右江医学》2006,34(3):242-243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静脉给药转复新近发生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8例接受胺碘酮治疗,即10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150 mg,1 mg/min维持静脉滴注6小时,0.5 mg/min维持静脉滴注18小时;37例接受普罗帕酮治疗,即10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70 mg,未转为窦性心律者,30~60分钟后再静脉追加70 mg,口服普罗帕酮450mg/d维持,观察24小时转复成功例数,同时观察两组病死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4小时内转复成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死亡病例。结论和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静脉给药在24小时内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普罗帕酮组(30例),胺碘酮组予胺碘酮150mg静注,继以1mg/min的速度静脉输入,维持6h。再以0.5mg/min的速度维持18h;普罗帕酮组予普罗帕酮70mg静注。未复律1h后追加70mg。结果转律率:胺碘酮组81.25%(26/32),普罗帕酮组70%(21/30)。两组转律率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组15.6%(5/32),普罗帕酮组23.3%(7/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但胺碘酮转复时间短,无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安全有效,且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方法:7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n=38)、普罗帕酮组(n=41),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600mg、普罗帕酮70~210mg,观察两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29例(70.73%);胺碘酮组转复成功28例(73.68%);转复成功率胺碘酮组略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组明显短于胺碘酮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房颤效果相似,均有较高的转复率,普罗帕酮转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静脉胺碘酮和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②方法 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胺碘酮组采用胺碘酮静脉推注 ,复律成功即停止 ;普罗帕酮组一次顿服负荷量 450mg。③结果 胺碘酮组2 5例中 ,1 7例复律成功 (68.0 % ) ,平均复律时间 (6 .2± 1 .1 )h。普罗帕酮组 2 6例中 ,1 9例复律成功 (73 % ) ,平均复律时间 (2 .5± 1 .6)h。复律后胺碘酮组心率为 (90 .4± 1 7.6)次 /min ,QT间期为 (41 7.6± 49.8)ms;普罗帕酮组心率 (89.3± 1 3 .8)次 /min ,QT间期为(41 4 .1± 50 .2 )ms;两组复律成功率 ,复律后心率和QT间期均无显著性差异。④结论 静脉胺碘酮和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都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在房颤发作时给以首剂负荷量胺碘酮3~5mg/kg,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继之以1.0mg/分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最大剂量为900mg或复律成功即停.同时加口服胺碘酮治疗.结果:用药48小时内复律成功者52例,转复成功率为86.6%.60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且作用迅速.1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例于用药后3小时出现长RR间歇,减少胺碘酮静脉药量后长间歇消失.余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对房颤进行药物复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普罗帕酮顿服转复老年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顿服转复老年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70例老年心房纤颤患者被分为两组: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1次顿服250 ̄300mg;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150mg,10min内静脉推注,继之以1mg/min速度静脉滴注,维持>12h,复律成功后停用。结果:普罗帕酮组平均复律时间为3.5±3.4h,3h内转复成功率60.0%,8h内转复成功率80.0%。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为3.0±2.5h,3h内转复成功率60.0%,8h内转复成功率75.0%。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罗帕酮顿服转复心房纤颤方便、安全、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胸部手术后2天内发作的心房颤动患者42例,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各21例,分别静脉予普罗帕酮70~140m g与胺碘酮150~300m g,效果不佳者静滴维持,观察8小时内的转复率及安全性。结果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2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76.2和19.0%,8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95.5和71.4%,两组2、8小时转复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帕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较胺碘酮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维持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疗效差异及不良反应。方法65例自行复律和药物或电复律成功者为分胺碘酮组(A组)35例和普罗帕酮组(B组)30例,胺碘酮组复律后予以胺碘酮200mg tid×5d,后逐渐减至200mg qd每周5次维持;普罗帕酮组予以150mg q8h维持。于复律后3、6和12个月作疗效随访。结果胺碘酮组患者在3、6及12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百分率分别为85.7%、82.9%和77.1%。普罗帕酮组患者分别为85.7%、76.7%和70.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0.05)。不良反应均较少见。结论普罗帕酮维持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有效性与胺碘酮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44例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n=74)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负荷量150 mg静脉注射,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0 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大于100次/min,以胺碘酮0.5~1 mg/min维持静脉输注,24 h最大累积剂量为1 200 mg.复律成功后给予胺碘酮片口服维持窦性心律.普罗帕酮组(n=70)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70 mg静脉注射,5~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0 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大于100次/min,重复静脉注射70 mg, 最大累积量为210 mg,复律成功后给予普罗帕酮片口服维持窦性心律.观察2组疗效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 胺碘酮组复律疗效及维持窦性心律疗效均优于普罗帕酮组(P<0.05) , 治疗1、3、6、12个月后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渐缩小,E峰流速、A峰流速及E/A比值逐渐提高,使E/A倒置得到恢复.结论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胺碘酮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普罗帕酮, 胺碘酮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杨舟 《右江医学》2007,35(4):375-376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静脉给药与单纯胺碘酮静脉给药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8例接受心律平+胺碘酮治疗,B组以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2 h、12 h、24 h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A组2 h内心电图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12 h、24 h内转复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律平+胺碘酮静脉给药2小时内转复心房颤动成功率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12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盐酸胺碘酮治疗组(78例)和盐酸普罗帕酮对照组(47例),实验组以150mg盐酸胺碘酮10min内静推,30min未转复,再以150mg10min内静推,如未转复再以1mg/min静滴6h,后改为0.5mg/min静滴至48h,继而改为口服,0.2mg/次,3次/d;对照组以150mg盐酸普罗帕酮10min内静推,如20min未转复,再以35mg或70mg于10min内静推,次日起改为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200mg/次,3次/d.观察1周内房颤转复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转复率92.5%(62/67),对照组转复率79.3%(46/58),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胺碘酮可有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进行复律,疗效优于盐酸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的效果差异。方法 61例房扑及70例房颤患者各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治疗,转复为有效,未转复为无效。结果伊布利特对于房扑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76.92%vs.47.06%,P0.05),伊布利特对房颤的转复率亦明显高于普罗帕酮(66.67%vs.37.93%,P0.05);伊布利特对于房扑的转复率与胺碘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76.92%vs.27.78%,P0.05),但对于房颤的转复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无差别(66.67%vs.47.06%,P0.05);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无论对房颤还是对房扑的转复均无差别(P0.05)。因此,伊布利特转复房扑的成功率高于房颤。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既优于普罗帕酮又优于胺碘酮,对转复房颤仅优于普罗帕酮,其对房扑的转复成功率高于房颤。  相似文献   

13.
纪焕文 《中外医疗》2012,31(18):16+18-16,18
目的观察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38例房颤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按1: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静脉注射伊布利特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90min内的房颤的转复率及24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后90min内,观察组和对照组转复率分别为57.89%(11/19)和31.58%(6/19),平均转复时间分别为(11.65+5.23)min和(26.21±13.89)min,两组转复率和转复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24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1/1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2%(5/19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起效迅速、疗效昂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选择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4h内心房颤动的次数,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h、12~18h间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症状,对照组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胺碘酮药物治疗的效果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5.
凌云 《西部医学》2012,24(6):1119-1120
目的探讨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衰并发快速房颤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给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注射,然后以0.5mg/min维持静滴,24小时总量不超过800mg;对照组先用西地兰0.2mg稀释后缓慢静推,若20分钟无效再给0.2mg,24小时总量不超过1.0mg,两组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首次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24小时后复律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对照组快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有效减慢心衰并发快速房颤的心室率,并使部分房颤患者复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Zhang HC  Guo JH  Fang Q  Zheng YA  Sun YM  Zhu WQ  Wan Z  Guo JX  Ge JB  Han S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2):798-801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持续时间<90d的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5个研究中心共入选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212例,随机进入普罗帕酮组和伊布利特组。伊布利特组107例,其中房颤75例,房扑32例;普罗帕酮组105例,其中房颤76例,房扑29例。两组分别在持续心电、血压监测下于10min内静脉推注伊布利特1mg或普罗帕酮70mg,如给药结束10min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前述治疗1次。观察开始给药后1·5h内房颤/房扑的转复率及4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伊布利特组房扑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78·1%vs.48·3%,P<0·05);而房颤的转复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7%vs.39·5%,P>0·05)。两组房颤和房扑总转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分别为61·7%和41·9%,P<0·05)。(2)两组平均转复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房颤/房扑持续48h之内者,两组间转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房颤/房扑持续3d以上者两组间转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伊布利特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4·7%)、连发室性过早搏动(4例,3·7%)和一度房室阻滞(1例,0·9%)。普罗帕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交界性心律与低血压(2例,1·9%)、恶心与呕吐(2例,1·9%)。普罗帕酮组发生1例与试验药物无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与普罗帕酮比较,伊布利特对房扑的转复有明显的优势。房颤/房扑持续3d以上者(<90d)应用伊布利特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两药的不良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7.
静脉胺碘酮和维拉帕米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8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胺碘酮组40例,男21例,女19例,给予静脉胺碘酮治疗;维拉帕米组40例,男18例,女22例,给予静脉维拉帕米治疗。对比两组转复率、平均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胺碘酮组与维拉帕米组转复率分别为83.78%与8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5.68 min和15.4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维拉帕米的治疗转复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两组治疗效果相当;维拉帕米组的平均起效时间明显快于胺碘酮组;胺碘酮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维拉帕米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非卡兰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新发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重症监护室2017年1月- 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房颤的患者共106例,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号分为尼非卡兰组52例和胺碘酮组54例,分别予尼非卡兰(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50 mg):负荷剂量:0.3 mg/kg输注5 min,维持剂量:0.4 mg/kg/h;胺碘酮(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可达龙,3 mL:0.15 g):负荷剂量:15 mg/min输注10 min,维持剂量:1 mg/min治疗,观察2组患者24 h房颤转复率及控制率,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等。结果:尼非卡兰组和胺碘酮组的房颤转复率分别为50(96%)、42(7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尼非卡兰组转复时间较短(2.7±1.3,P=0.02),24 h房颤发作控制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16),但尼非卡兰组相对比例较高(77%)。尼非卡兰组对收缩压(P=0.24)、舒张压(P=0.32)、心率(P=0.23)未见明显影响,可升高LVEF(P=0.001)、延长QTc(P=0.001)。不良反应方面,尼非卡兰组发生率低,仅1例尖端扭转室速,停药后恢复,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胺碘酮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7)。结论:尼非卡兰对急性心肌梗死新发房颤的治疗效果显著,对血压心率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