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臭氧消毒饮水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规律及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碘量法和离子色谱法,对水中臭氧浓度及其生成的溴酸盐等副产物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在水中臭氧投加量为17.67 mg/L条件下,随着溴离子浓度增加所形成的溴酸盐浓度随之增加。本反应体系中溴离子浓度在0.5 mg/L时,溴酸盐浓度达到0.014mg/L。降低臭氧浓度、水温、色度以及酸性条件均对溴酸盐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体系水中加入0.025mg/L铵离子能够抑制溴酸盐的生成,低于本方法的检出限。结论臭氧消毒水体水中溴离子浓度是影响溴酸盐浓度的主要因素,添加铵盐可以控制溴酸盐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五种化学消毒剂在灭活病毒试验中选择中和剂的试验。方法采用细胞感染法和噬斑计数法(Pfu)观察了消毒剂灭活病毒试验中所用中和剂的效果。两种病毒灭活试验中均以噬斑数计算中和剂、中和产物、稀释液三组间误差率。结果在流感病毒中和剂鉴定试验中,所有消毒剂试验组所得的误差率均小于15%;说明该方法选择的中和剂可用于该病毒灭活试验中残余物去除。在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剂鉴定试验中,除邻苯二甲醛之外,另外4种消毒剂所得的三组间平均误差率均大于15%,说明该中和剂选择试验程序不适合所试验的消毒剂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试验。结论在消毒剂灭活病毒试验中,培养细胞对中和剂及其产物较试验病毒更为敏感,该中和剂对MDCK影响较对VERO的影响小。本试验方法可用于流感病毒灭活试验的中和剂鉴定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种中和剂对高浓度氯已定类消毒剂的中和作用,以筛选出可有效中和高浓度氯已定类消毒剂的中和剂配方。方法分别采用载体定量与悬液定量鉴定试验,对三种不同配方的中和剂中和高浓度氯已定类消毒剂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载体定量鉴定试验中,使用中和剂A不能有效中和10 g/L葡萄糖氯已定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残留作用。在相同条件下,使用中和剂B和中和剂C均可以有效中和该葡萄糖氯已定醇溶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在悬液定量鉴定试验中,使用中和剂A亦不能中和含量10g/L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残留作用。使用中和剂B只能中和该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对白色念珠菌的残留作用,使用中和剂C均可中和10 g/L葡萄糖氯已定醇溶液对两种试验菌的残留作用。结论中和剂A和B作为常规氯己定中和剂不能有效中和葡萄糖酸氯己定醇,而中和剂C则可用于高浓度葡萄糖氯已定醇溶液杀菌试验。  相似文献   

4.
臭氧消毒饮用水中溴酸盐残留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臭氧消毒饮用水中溴酸盐的离子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检测法,对臭氧消毒处理的水样进行了溴酸盐含量检测。结果水中溴酸盐含量在0.50~200.0μg/L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检出限为0.5μg/L,回收率为90.2~99.4%,相对误差小于5.0%。结论建立的方法可满足臭氧消毒饮用水和臭氧消毒瓶装水中溴酸盐残留量的测定,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消毒剂杀菌效果试验中中和剂同步稀释效果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浓度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中和剂中和效果鉴定难题。方法通过同时降低中和剂和消毒剂试验浓度,按悬液定量方法进行鉴定试验。结果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过氧乙酸等3类9种消毒剂在有效成分含量为500mg/L且中和剂为原液条件下进行试验,第1、2组均无菌生长,但其他组生长菌数正常。将各消毒剂与中和剂均降低10倍浓度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第1、2组生长菌数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第3、4、5组菌落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可判定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符合要求。结论对有效杀菌浓度标示过高的消毒剂,在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中,可采用同时降低消毒剂和中和剂浓度的方法进行试验,只要中和剂本身有效,可以避免第1、2组无菌生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消毒剂中和试验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洗必泰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对中和试验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中和剂对洗必泰的中和作用不一致,消毒剂加中和剂再加菌液与消毒剂加菌后再加中和剂,所获结果可能不同。检验中和完全程度,可用不同中和剂作比较,并辅以接种不同稀释度样液的方法鉴别。有的复方中和剂在压力蒸汽灭菌后性能可发生变化。中和剂用量与中和消毒剂量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中和剂鉴定试验方法,以解决消毒剂标示使用浓度过高而造成判定困难的问题。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程序鉴定中和剂效果的方法,对改进后中和剂鉴定试验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按照产品标示浓度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第1、2组无菌生长,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判定设计的中和剂对二氧化氯和碘伏消毒剂中和效果不合格。通过降低产品标示浓度和调整作用时间,按原程序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所有实验组生长菌数全部符合设计要求,判定中和剂有效。结论消毒产品标示浓度过高,需要对其试验浓度进行适当降低,以最低有效杀菌浓度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应更符合试验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含乙醇防冻剂的二氧化氯消毒液的中和剂.方法 采用载体法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在筛选的5组中和剂中,只有用10 g/L硫代硫酸钠与营养肉汤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成的中和剂可以有效中和最高试验浓度的含乙醇的二氧化氯残留杀菌作用.结论 用乙醇作为二氧化氯的防冻剂,其有效中和剂为含10 g/L硫代硫酸钠与营养...  相似文献   

9.
降低消毒剂作用浓度后中和剂鉴定试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降低消毒剂浓度后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能否证明中和剂有效。方法采用悬液定量试验程序鉴定中和剂效果的方法,对降低消毒剂浓度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评价其中和效果。结果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6组设计试验,对第3、4、5组菌数符合要求而第1、2组无菌生长的高浓度消毒剂,降低浓度后进行重复试验,第1、2组有菌生长,且符合菌数规定要求。结论依据企业申报的消毒剂浓度进行中和剂试验时第1、2组无菌生长,通过降低浓度进行试验可获得判定该中和剂有效的理想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一种氨基酸光敏复合消毒液中和剂的有效性,以准确评价其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法中和剂试验程序,对某氨基酸光敏复合消毒液的中和剂进行评价。结果 用含5 g/L聚苯乙烯磺酸钠、5 g/L硫代硫酸钠、1 g/L吐温-80、1 g/L卵磷脂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该氨基酸光敏复合消毒剂对试验微生物的残留作用,且中和剂、中和产物对受试菌株及其培养基均无不良影响。结论 以聚苯乙烯磺酸钠为主要成份的中和剂可用于氨基酸光敏复合消毒液的消毒效果评价试验。  相似文献   

11.
复方碘酊消毒液是含有20 g/L碘和1 g/L三氯羟基二苯醚的酒精溶液,为选择出合适的中和剂,采用化学中和法的悬液定量试验和滤膜冲洗及中和剂加滤膜冲洗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硫代硫酸钠、硫代乙醇酸钠、吐温80、卵磷脂及其复方中和剂经悬液定量试验法和滤膜冲洗法,均不能中和复方碘酊消毒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采用中和剂加滤膜冲洗法证明,用含5000 mg/L硫代硫酸钠+5000 mg/L吐温80+2000 mg/L硫代乙醇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均可有效去除复方碘酊消毒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各中和剂及其中和产物对试验菌及培养基无不良影响。结论,选择复方碘酊消毒液的中和剂,不适宜用悬液定量试验法;宜采用滤膜过滤冲洗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HT5"SS〗观察3种中和剂对常用手消毒剂的中和效果,为科学评价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和规范的6组设计方案,评价3种中和剂对常用手消毒剂涉及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氯己定、复合季铵盐和三氯羟基二苯醚等4种有效成分的中和效果。结果 中和剂A对5种手消毒剂原液和稀释液均不能有效中和;中和剂B仅能中和稀释后的低浓度聚六亚甲基双胍、氯己定和复合季铵盐;中和剂C可中和中高浓度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氯己定和复合季铵盐。3种中和剂对含三氯羟基二苯醚的手消毒剂原液和稀释液均不能有效中和。结论 中和剂C即D/E中和肉汤,对聚六亚甲基双胍、氯己定、复合季铵盐等多类手消毒剂的中和剂鉴定有实用意义,对于含三氯羟基二苯醚消毒剂的中和剂筛选仍然是难点,需要进一步实验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复方醇类消毒剂残余作用去除比较困难,为选择其有效的中和剂,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程序,对三种复方乙醇消毒剂的中和剂进行鉴定试验。结果,含0.7g/L的卵磷脂、20g/L的吐温80、5g/L硫代硫酸钠所组成的中和剂,对乙醇与醋酸氯已定复配的消毒剂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用该中和剂对乙醇与苯扎溴铵复配的消毒剂和乙醇与中药复配的消毒剂均达不到中和效果要求。该中和剂及其与三种复配消毒剂的中和产物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均无影响。结论,本实验所选中和剂对乙醇与季铵盐类复方或乙醇与中草药复方中和效果不好,但对乙醇与醋酸氯己定复方中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选择能有效去除残留扁柏酚醇溶液的中和剂。方法〓参考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采用中和剂初选试验和改进的中和剂鉴定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采用双料D/E中和肉汤改进的化学中和法可有效中和4 000 mg/L 扁柏酚醇溶液的残留效应,且中和剂本身及中和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无不良影响。结论〓运用改进的化学中和法,双料D/E中和肉汤可以作为去除残留扁柏酚醇溶液的中和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中和剂及其杀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选择该氯己定醇消毒液有效的中和剂,并对其杀菌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从6组中和剂中选出D/E中和剂肉汤作为该氯己定醇消毒液有效的中和剂用于杀菌试验。该复方消毒液含葡萄糖酸氯己定5.0 g/L与体积分数70%乙醇。用该复方消毒液原液的体积分数50%稀释液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均可达到消毒合格要求。能量试验最低合格浓度每次均为该消毒液50%稀释液。 结论 6组中和剂中仅D/E中和剂肉汤可中和该复方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的残留作用,用于该消毒液杀菌和能量试验,证明其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具有快速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中和剂对隐形眼镜护理液中和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程序,对由硫代硫酸钠、卵磷脂、吐温组成的复方中和剂中和含有双胍类杀菌成分的隐形眼镜护理液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用含5g/L硫代硫酸钠、5 g/L卵磷脂、10 g/L吐温80组成的复方中和剂可有效中和含双胍类和表面活性剂的隐形眼镜护理液的残留作用,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符合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结论鉴定试验证明,该复方中和剂可用于含双胍类杀菌成分的隐形眼镜护理液杀菌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淋洗液发生器电导抑制离子色谱测定饮用水中溴酸盐的方法。方法 应用美国Dionex ICS-2100型离子色谱仪、EGC-III淋洗液自动发生器行离子色谱梯度淋洗法测定饮用水中溴酸盐,IonPac AS19(4×250 mm),淋洗液发生器在线产生KOH,梯度淋洗,流速:1.0 ml/min。结果 该法线性范围Y=-0.000 609 7+0.000 873 1X,r=0.999 9,精密度高(CV%<1.5),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5%~100.8%,最低检出限0.50 μg/L。结论 离子色谱梯度淋洗法测定饮用水中溴酸盐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可适用饮用水中溴酸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季铵盐类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及其残留药物去除方法。方法选用了过滤冲洗法和化学中和法,对季铵盐类消毒剂杀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本试验设计的中和剂3、中和剂4和中和剂5等3组中和剂均可有效中和含量为1 200 mg/L该复方季铵盐类消毒剂。用过滤冲洗法+中和剂5组合方法,也可完全去除悬液试验中含量1 200 mg/L该复方季铵盐消毒剂。用本试验确定的化学中和法和过滤冲洗法去除残留消毒剂进行杀菌试验,含量为1 200 mg/L该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5.78和3.67。结论本试验设计的5组中和剂中的3组和过滤冲洗法均可有效去除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市售过氧化氢消毒液杀菌试验中和剂,以确定有效的中和剂。方法采用悬液定量试验程序进行中和剂选择鉴定试验。结果用含10g/L硫代硫酸钠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试验第4组无菌生长。用含10g/L硫代硫酸钠与10g/L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组成中和剂和含10g/L硫代硫酸钠+10g/L吐温80+10g/L卵磷脂的磷酸盐缓冲液组成的中和剂,第3、4、5组的组间菌落数误差率达不到规范要求。只有用含20g/L硫代硫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30g/L过氧化氢消毒液残留作用,且试验各组菌数均符合规范要求。结论市售过氧化氢消毒液杀菌试验中和剂选择比较复杂,试验证明用20g/L硫代硫酸钠溶液能完全中和30g/L过氧化氢消毒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鉴定一种含三氯生的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剂的中和剂,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依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对中和剂进行鉴定。依据YY 0299—2016和《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观察该消毒超声耦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回收率。结果 10 g/L胰蛋白胨+5 g/L氯化钠+100 g/L吐温80+5 g/L硫代硫酸钠+1 g/L组氨酸可有效中和该消毒超声耦合剂对试验菌的抑制作用,以上述中和剂为稀释液,试验组控制菌的回收率在73%~98%;中和剂对照组控制菌的回收率在71%~102%,试验组在平板上有相应菌落生长,并呈现典型的菌落特征,中和剂对照组均不长菌。结论 通过优化中和剂,建立该消毒超声耦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