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化”理论原出《太始天元玉册·运气微旨篇》,它本不是或不尽是为中医学而设,主要是谈天文、气象知识的。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素问》引用过来构成五运六气说,成为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概念有三: 1.“气化”是论述自然六气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理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自然界六气的太过与不及,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所致,而自  相似文献   

2.
叶熙春先生在临证中多用膏方治疗中医各科疾病,他对中医膏方的认识主要包括:1)运用膏方首先要辨人体阴阳偏盛偏衰,强调以平为期;2)认为膏方不专滋补,尚可调太过与不及;3)膏方使用时重视炮制方法,注重顾护人体胃气;4)提出药非唯一,尚须注意摄生。  相似文献   

3.
五运六气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与气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出生生命的状态,也在不同的年份对生命状态有相应影响。湿热体质是王琦九体学说中的一种偏颇体质,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文章归纳近年来各学者通过临床、书籍等研究得出的湿热体质相关疾病与五运六气之间的关系,总结五运六气与湿热体质的相关性。出生、发病岁运中的土运太过与不及、木运太过与不及、金运太过与不及等均可能成为湿热体质形成的原因,司天在泉为少阴君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厥阴风木以及少阳相火的年份也可能与湿热体质的形成有关。五运六气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体质及发病倾向。  相似文献   

4.
"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一种理想状态,中医学汲取儒家"用中"、"执中"、"中和"、"反对过与不及"的思想,强调人体自身稳态平衡及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在治则、治法、组方法度、用药方法、治疗目标等方面突出"以和为治",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治疗观.  相似文献   

5.
陈海鹏  吴力群 《吉林中医药》2022,(12):1398-1401
吴力群教授根据五脏系统,天人相应等中医理论,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认为恢复小儿肺脏生理功能为治病核心要义,提出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3个维度。即针对肺脏单独为病者,注重恢复肺脏清虚;针对肺脏兼别脏为病者,协调肺脏与脾脏、心脏、肾脏、肝脏之间的平衡;针对岁金之太过与不及加于人身脏腑且使之失和者,“抑其太过、扶其不及”以调和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4)五行相侮与相乘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和联系,有它的正面,也有它的反面,有其正常,也有其反常。五行相侮与相乘,就是均势平衡的局面破坏,而造成反常的现象。因为五行之中,任何一行发生太过与不及,它的生尅,就会失去平衡,制化也受到破坏,因此产生了相侮与相乘的反常变化。所谓相侮,即是反尅的意思;所谓相乘,  相似文献   

7.
疾病的结果导致了机体的阴阳偏盛或偏衰。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就是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用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调整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中医治病,其实就是调整阴阳,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可见中医治疗的原则和将杠杆恢复平衡的原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郑勇 《中医药学刊》2003,21(5):786-786
疾病的结果导致了机体的阴阳偏盛或偏衰。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就是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用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调整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中医治病,其实就是调整阴阳,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可见中医治疗的原则和将杠杆恢复平衡的原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恩师叶景华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为上海市名中医,毕生致力于慢性肾脏病的研究,倡导运用平衡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叶老认为,平衡论是机体发病观的重要环节,疾病的发生就是体内自身平衡关系的破坏;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是机体失衡的外在表现,蛋白尿、血尿是机体正邪交争的结果;疾病后期肌酐上升、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肾功能不全表现,更是机体...  相似文献   

10.
论五脏虚损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之病证范畴,其病机多与脏气亏虚、痰瘀痹阻有关。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所云"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就指出了本病之病因病机乃"阳微阴弦"。《医宗金鉴》认为"阳微,寸口脉微也,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