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房棘球蚴病 (Alveolarechinococcosis ,AE) ,又称泡型包虫病 ,是由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致死性寄生虫病 ,在北半球高纬度国家广泛分布[1] 。人体被感染后 ,多房棘球绦虫呈肿瘤样无性繁殖 ,最终导致人体脏器功能障碍 (多为肝脏 ) ,致死率高[2 ] ,如不及时治疗 ,10年死亡率可高达 90 % [3 ] 。由于该病隐匿起病 ,通常在初次感染 10年或 10年以上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因此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对降低该病的死亡率至关重要[4] 。在临床诊断泡型包虫病时 ,单独使用影像学方法 ,如CT、B超等 ,常使一些非典型病灶和体积…  相似文献   

2.
多房棘球蚴病(Multilocular hydatid disease)也称泡状球蚴病(Alueolar hydatid disease),系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multilocular)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动物体引起的最险恶的寄生虫病。为研究药物治疗的方法,1983年我们给人工感染多房棘球蚴病的白鼠和自然感染单房棘球蚴病(UHD)的绵羊口服丙硫咪唑(Albendazole)证实确有杀灭原头节(Protoscolex)作用。1984年与固原地区医院协作(提供资料和药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藏狐和犬体内的棘球绦虫(Echinococcus)进行虫种鉴定。方法搜集称多县意外死亡的藏狐(Vulpes ferrilata)6只、驱虫犬5只和未驱虫无主犬1只,剖检小肠,肉眼观察小肠内棘球绦虫感染情况,沉淀法搜集棘球绦虫成虫,虫体经硼砂洋红染色后于镜下观察,初步鉴定虫种后,计算感染度。选取8条多房棘球绦虫和2条石渠棘球绦虫,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DNA(mt-DNA)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第1亚基(COⅠ)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镜下观察,共发现2种棘球绦虫,分别为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6只藏狐中,2只感染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度分别为1 640条和839条,1只感染石渠棘球绦虫,感染度为833条。6只藏区犬中,2只感染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度分别为10 195条和78条。PCR结果显示,8条多房棘球绦虫和2条石渠棘球绦虫的扩增产物约为450 bp。8条多房棘球绦虫的COⅠ基因序列一致,与四川省藏狐体内发现的多房棘球绦虫COⅠ基因(登录号为AB461417)序列一致性为100%。2条石渠棘球绦虫的COⅠ基因(登录号为JQ317998)序列一致,与四川省石渠县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体内发现的石渠棘球绦虫幼虫COⅠ基因(登录号为AB159136)序列一致性为99.2%。结论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藏狐和犬有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感染。  相似文献   

4.
1987年12月~1988年4月,在新疆塔城地区北部的塔城、额敏、托里、裕民四个县(市)牧场及农业区周围15~20公里范围内进行了多房棘球绦虫的调查。解剖野生赤狐36只,其中11只自然感染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为30.6%。在裕民县郊苇湖地带捕到狼2只,其中1只感染有多房棘球绦虫,为国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扩增多房棘球蚴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1(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1,ND1)基因全序列,测序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建立检测多房棘球蚴感染的PCR方法,应用于人和动物感染多房棘球蚴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方法 根据多房棘球绦虫线粒体DNA全序列,设计引物扩增ND1基因并进行测序,获得多房棘球蚴ND1基因全序列.对该序列与其它常见棘球绦虫的ND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多房棘球蚴线粒体ND1基因序列与国外报告的多房棘球绦虫的同源性达到98.8%,与细粒棘球绦虫的同源性为86.2%,与少节棘球绦虫的同源性为84.6%,与伏氏棘球绦虫的同源性为87.0%.结论 多房棘球蚴线粒体ND1基因与其他棘球绦虫相应基因存在显著差异.PCR方法可以用于多房棘球蚴感染的快速检测和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Rausch and Schiller(1954)在美国阿拉斯加白令海峡St.Lawrence岛从北极狐(Alopex lagopus)和雪撬狗(sledge dogs)发现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新种(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 sp.nov.),但诸多学者认为E.sibiricensis Rausch et Schiller,1954是欧洲的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的地理株(或亚种)(Vogel,1957;Skrjabin and Abuladze,1964;Kumaratilake and Thompson,1982;Meyajaki,1991等)。于1985-2002年间,作者在我国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麓草场多年进行泡状棘球蚴(alveolar Echinococcus)病原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鼠类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发现该地区同地点存在有北美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欧洲多房棘球绦虫及苏俄多房棘球绦虫三种不同"地理株",而且三种成虫常混合感染于同一终宿主沙狐(Vulpes corsac)的体内,它们的幼虫期也存在于当地的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2001年,作者再次检查当地沙狐151只,从中检出19只感染有泡状棘球绦虫成虫。含成熟虫体的13只阳性沙狐中,感染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有11只,其中2只单独感染此虫种,另9只还混合感染了欧洲多房棘球绦虫及苏俄多房棘球绦虫三虫种。在呼伦贝尔草原的泡状棘球蚴病原中,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是优势种,它在终宿主沙狐和中间宿主的感染率都高过其他虫种。本文着重介绍西伯利亚棘球绦虫的成虫子宫结构和它幼虫期在野外布氏田鼠及人工感染实验鼠体内的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ay,RAA)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多房棘球绦虫的核酸检测方法,并进行检测效果评价。方法以多房棘球绦虫线粒体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B018440)作为靶序列,根据RAA反应原理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该引物进行RAA扩增。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作为平行对照,应用RAA方法扩增不同稀释浓度的多房棘球绦虫基因组DNA及梯度稀释的含不同拷贝数目的基因片段的pMD19-T(Simple)克隆质粒,以评价RAA检测的敏感性。应用此方法检测细粒棘球绦虫(G1型)、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多头带绦虫、犬复孔绦虫、犬弓首蛔虫、毛首鞭形线虫、蓝氏贾第虫、肝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大片吸虫以及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以评价其特异性。在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后,检测9份感染多房棘球蚴的动物组织样本、3份模拟现场多房棘球蚴感染阳性犬粪样本以及2份现场阳性犬粪样本,以验证所建立的RAA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所建立的RAA法可在40 min内特异性扩增多房棘球绦虫目的基因片段。以多房棘球绦虫基因组DNA为模板,RAA法最低检测量为10 pg;以重组质粒为模板,RAA法最低可检出的质粒拷贝数为10^4个。以细粒棘球绦虫(G1型)、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多头带绦虫、犬复孔绦虫、犬弓首蛔虫、毛首鞭形线虫、蓝氏贾第虫、肝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大片吸虫以及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所建立的RAA法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应用本研究建立的RAA法检测感染多房棘球蚴的动物组织样本以及模拟和现场阳性犬粪便样本结果均为阳性,且与PCR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反应快捷、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RAA检测方法,其在多房棘球绦虫虫种鉴定以及棘球蚴病基因诊断方面展现出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幼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绦虫生活史可涉及多种动物宿主,如有蹄类动物、啮齿类动物等中间宿主和食肉类动物终末宿主。自然界动物宿主间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循环与人体棘球蚴病传播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主要动物宿主分布及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展棘球蚴病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人体泡状棘球蚴病十分罕见,但却是一种潜在致命的动物传染病。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房棘球绦虫在美国北部地区的狐狸和山犬中十分流行。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多房棘球绦虫在  相似文献   

10.
人兽共患泡状(多房)棘球蚴病的病原种类,一向人们都认为只有多房棘球绦虫一种,其中包含分布在不同地区的2-3个地理株(或亚种)(Vogel,1957;KumaratilakeandThompson,1982;Miyazaki,1991;等)。但在我国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却存在着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multilocularisLeuckart,1863)的所谓三个“地理株(或亚种)”:欧洲的多房棘球绦虫、冻土地带的西伯利亚棘球绦虫和苏俄的多房棘球绦虫。它们在内蒙古不仅存在于同一流行区,而且成虫常混合感染于同一终宿主沙狐的体内。2001年,作者再次检查呼伦贝尔的沙狐151只,从中检出19只感染有泡状棘球绦虫成虫,其中有9只混合感染上述的不同形态的三虫种。观察了它们成虫的埋蜡连续切片的制片,说明它们的子宫是各有稳定不变的结构。这三虫种经人工感染数百只实验鼠,比较观察了各虫体幼虫期大量的埋蜡连续切片,再次证实此三虫种在中间宿主鼠类体内发育的幼虫期,是各有一定的结构和发育格式。本文着重介绍欧洲型多房棘球绦虫的成虫子宫结构和它幼虫期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14-3-3疫苗对原头蚴攻击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Balb/c小鼠8周后,用50个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腹腔注射进行攻击,攻击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分离脾细胞,用刀豆素A(ConA)刺激培养16~18h,然后用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脾细胞凋亡。结果小鼠脾细胞原液组和ConA刺激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磷酸缓冲液(PBS)对照组(P<0.05或<0.01);鼻腔黏膜接种组脾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皮下注射组(P<0.01);重组BCG疫苗组脾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pCD-Em10 DNA疫苗肌肉注射组(P<0.01)。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可抑制感染鼠脾细胞发生凋亡,增加CD4~ T细胞亚群的数量,加强宿主抗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多房棘球绦虫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主要在野生动物间传播,完成其生活史。野生中间宿主为啮齿类动物,终宿主是以狐、狼等为主的食肉动物。但在圣劳伦斯岛,阿拉斯加,中美北部,中国甘肃、四川等地发现犬及其他食肉家养动物也有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由此造成人群的感染。多房棘球绦虫幼虫可寄生于人、畜肝、脑等部位,称泡型包虫病,是一种致命的寄生虫病。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与其宿主的生态分布紧密相关,因此检测多房棘球绦虫终宿主的感染可掌握泡型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藉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人、畜感染,降低发病率。本文就多房棘球绦虫…  相似文献   

13.
犬体内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混合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证实家犬体内是否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混合感染。方法 从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现场收购的30条牧羊犬,经麻醉后处死解剖,在1只雌性牧羊犬小肠内发现棘球绦虫成虫1万条以上,经显微镜观察,疑为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混合感染。用Eg1f/r和EM-15/17EM引物分别对两种棘球绦虫的线粒体DNA特异目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鉴定。结果 形态学观察:细粒棘球绦虫孕节长大,生殖孔偏后,位于节片一侧中部。子宫有不规则的分支和侧突(侧囊),内含虫卵200~800个。多房棘球绦虫较短小,4~5体节。孕节中子宫呈简单的囊状,无侧囊。生殖孔开口于侧缘的前半部。线粒体12S RNA序列鉴定,扩增样本DNA经同源序列比较发现,与细粒棘球绦虫G1型具有相同的序列;扩增样本与多房棘球绦虫具有相同的序列。分别确定为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两种虫种。结论 首次证实家犬体内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绦虫对人畜威胁极大,特别多房棘球蚴寄生在肝脏,类似肿瘤样的增殖分化。鉴于多胺与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因此本文对绦虫后绦期的多胺代谢进行了如下观察。材料:实验用4种绦虫的后绦期:肥头绦虫(Taenia crassiceps)、水泡绦虫(T.hyda-tigena)、猫泡尾带绦虫(T.taeniae formis)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多胺样品的制备:4种后绦期绦虫自感染动物中取出后,在0.25mol/L Tris缓冲液中匀浆,-80℃放置备用或立即用过氯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RauschandSchiller(1954)在美国阿拉斯加自令海峡St.Lawrence岛从北极狐(Alopex lagopus)和雪撬狗(sledge dogs)发现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新种(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 sp.nov.),但诸多学者认为E.sibiricensis Rausch et Schiller,1954是欧洲的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的地理株(或亚种)(Vogel,1957;Skrjabin and Abuladze,1964;Kumaratilake and Thompson,1982;Meyajaki,1991等)。于1985—2002年间,作者在我国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麓草场多年进行泡状棘球蚴(alveolar Echinococcus)病原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鼠类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发现该地区同地点存在有北美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欧洲多房棘球绦虫及苏俄多房棘球绦虫三种不同“地理株”,而且三种成虫常混合感染于同一终宿主沙狐(Vulpes corsac)的体内,它们的幼虫期也存在于当地的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2001年,作者再次检查当地沙狐151只,从中检出19只感染有泡状棘球绦虫成虫。含成熟虫体的13只阳性沙狐中,感染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有11只,其中2只单独感染此虫种,另9只还混合感染了欧洲多房棘球绦虫及苏俄多房棘球绦虫三虫种。在呼伦贝尔草原的泡状棘球蚴病原中,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是优势种,它在终宿主沙狐和中间宿主的感染率都高过其他虫种。本文着重介绍西伯利亚棘球绦虫的成虫子宫结构和它幼虫期在野外布氏田鼠及人工感染实验鼠体内的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青海省多房棘球绦虫分离株Cox1、Nad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及分子钟,为推测其进化关系及起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2份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术后标本,对多房棘球蚴线粒体DNA Cox1、Nad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棘球属绦虫Cox1基因和Nad1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观察种内变异情况并构建进化树和分子钟。结果 所有多房棘球绦虫标本与GenBank数据库中检索的多房棘球绦虫亚洲株Cox1、Nad1基因序列同源性均达99%以上,共获得6种不同基因型,其中有2个分离株在GenBank数据库中未找到同源性100%的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收集的多房棘球绦虫标本与多房棘球绦虫亚洲株聚类效果明显;分子钟推测青海地区多房棘球绦虫起源于9.4万年前。结论 本研究发现青海省多房棘球绦虫存在6种不同基因型,其中首次发现2种基因型。青海地区多房棘球绦虫优势株为亚洲株,起源时间约在9.4万年前。  相似文献   

17.
人兽共患泡状(多房)棘球蚴病的病原种类,一向人们都认为只有多房棘球绦虫一种,其中包含分布在不同地区的2—3个地理株(或亚种)(Vogel,1957;Kumaratilake and Thompson,1982;Miyazaki,1991;等)。但在我国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却存在着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的所谓三个“地理株(或亚种)”:欧洲的多房棘球绦虫、冻土地带的西伯利亚棘球绦虫和苏俄的多房棘球绦虫。它们在内蒙古不仅存在于同一流行区,而且成虫常混合感染于同一终宿主沙狐的体内。2001年,作者再次检查呼伦贝尔的沙狐151只,从中检出19只感染有泡状棘球绦虫成虫,其中有9只混合感染上述的不同形态的三虫种。观察了它们成虫的埋蜡连续切片的制片,说明它们的子宫是各有稳定不变的结构。这三虫种经人工感染数百只实验鼠,比较观察了各虫体幼虫期大量的埋蜡连续切片,再次证实此三虫种在中间宿主鼠类体内发育的幼虫期,是各有一定的结构和发育格式。本文着重介绍欧洲型多房棘球绦虫的成虫子宫结构和它幼虫期发育。  相似文献   

18.
多房棘球绦虫elp基因在真核细胞COS7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构建中国四川株多房棘球绦虫el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核酸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RTPCR方法从多房棘球绦虫续绦期幼虫RNA获得elp基因的编码序列,定向克隆于pGEM-11zf( )。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ELP鉴定后,纯化无内毒素的重组质粒电穿孔方法转染哺乳动物细胞COS7。RT-PCR,dot-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目的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及序列分析证实多房棘球绦虫elp基因编码区已成功地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T-PCR,dot-ELSA和免疫组化证实,重组质粒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中能够表达多房棘球绦虫ELP抗原。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中国四川株多房棘球绦虫el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在COS7哺乳动物细胞中能表达ELP抗原,为多房棘球绦虫elp基因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棘球蚴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能感染人类的棘球属绦虫有4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目前在我国仅发现2种,即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前者引起囊型棘球蚴病(cystic hydatid disease),亦即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后者引起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 hydatid disease),俗称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棘球属绦虫的终宿主为狗、猫、狐等食肉类动物,成虫寄生于小肠,人和其它中间宿主被终宿主粪便中的虫卵所感染.  相似文献   

20.
多房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感染引起的一种极为严重的慢性寄生虫病。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从研究方法入手,就基于DNA序列与微卫星数据的全球多房棘球绦虫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多房棘球蚴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