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观察广州等圆线虫感染小鼠后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对小鼠的致病作用,以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人工感染实验小鼠,分批经后,镜检并记录各部位虫体,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感染不同时时间后,小鼠肝、心、肺、脑、脊髓、肾、眼球、肌肉等部位均发现有幼虫寄生,其中脑、脊髓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寄生部位。  相似文献   

2.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白鼠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感染大白鼠,获得成功。观察结果显示,感染后23~32天病死的大白鼠队脑部病变最为严重,这是由于幼龄成虫从脑向肺转移时损伤和刺激血管壁,引起脑出血,加上虫体对脑组织的直接损伤所致。40~68天病死的大白鼠,主要病变在肺部,此期由于虫卵的刺激和幼虫移行过程中造成的损伤,使肺组织受到破坏,肺部病变广泛时可引起呼吸衰竭。一般情况下鼠体内寄生的虫数越多,死亡时间越早。  相似文献   

3.
福建广州管圆线虫形态及实验感染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福建省各地广州管圆线虫的形态特征,并与广东及其它国家的虫体进行比较,我们对发现的广州管圆线虫的形态进行观察,并进行实验感染。成虫取自于福州,莆田和厦门三地区褐家鼠的心脏及肺部,一期幼虫和虫卵由实验感染的动物中获得;三期幼虫由福州郊区捕捉的福寿螺或实验感染解剖消化后取得。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福建省各地广州管圆线虫的形态特征,并与广东及其它国家的虫体进行比较,我们对发现的广州管圆线虫的形态进行观察,并进行实验感染。成虫取自于福州、莆田和厦门三地区褐家鼠的心脏及肺部,一期幼虫和虫卵由实验感染的动物中获得;三期幼虫由福州郊区捕捉的福寿螺或实验感染解剖消化后取得。结果表明福建省沿海三地区获取的成虫为一相同的虫种,与广东观察的广州管圆线虫基本相似,但也有特异性的地方,可能有地理株存在。实验感染表明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大小与感染时间的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5.
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小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方法 以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人工感染BALB/c小鼠48只,每鼠经口感染40条幼虫,在感染后第7、10、13、16、19、22、25和28天分别解剖6只小鼠。取脑组织,切片后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计数脑组织内虫体。各组均设平行对照健康小鼠1只。 结果 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后,第10 天肉眼下可从小鼠脑组织中检获虫体,但数量较少,平均为(7±1.73)条;感染后第16天,检获虫体最多,平均为(23.66±4.93)条;随后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小鼠感染第15天时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多数小鼠在感染后第22天死亡。病理切片观察可见脑组织有机械性损伤,脑实质中可见空洞及炎症反应。脑膜及蛛网膜下腔可见虫体,第13天即可见脑膜炎症反应,并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加重。 结论 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可引起脑组织病理改变,并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步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广州管圆线虫肺炎的病理变化特征。方法 大白鼠感染管圆线虫后,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是观察肺组织的形态改变。结果 成虫寄生于肺动脉内形成虫栓,虫卵及幼虫阻塞肺毛细血管形成异物肉芽肿结节。肺血管内弹力膜断裂,坏变上动脉炎及内皮细胞呈弥漫性或簇状乳头状增生。肺部还可伴随支气管炎,肺炎及肺脓肿等改变。结论 实验性广州管圆线虫性肺炎的主要病变为成虫和虫卵的栓塞血管,血管的坏变和内皮细胞高度增生,成虫  相似文献   

7.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家猫和犬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管圆线虫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病原体,已有许多文献报告了该虫对猴子和各种鼠类等实验动物的致病作用的研究[1],但有关猫、犬的感染情况未见报道。我们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了家猫和狗,现报告如下。1 方法  从实验感染的福寿螺中分离出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2],分别感染家猫3只,狗1只。经口感染和皮下注射感染。感染后一定时间用乙醚麻醉后处死解剖,观察脑、脊髓、心和肺部病变。2 结果2.1 猫感染情况观察 用广州管圆线虫的三期幼虫500条直接经口灌注猫1只,2min后猫将胃的内容物全…  相似文献   

9.
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实验大鼠血清抗体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可行性,从而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雌性成虫粗抗原作ELISA检测不同时期实验大鼠血甭工选用四种对照血清,以比较该法的特异性。结果 大鼠血清抗体在感染后20d适宜检测,40d左右达最高峰,80d仍维持阳性检测水平。ELISA法对旋毛虫抗体阳性血清、犬弓蛔ELISA法用于检测广州圆线虫血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鼠血清抗体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福建省鼠类自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为开展预防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每d将捕获的鼠类,以村为单位,进行逐一编号、鉴定鼠种、♀、♂和成、幼鼠后,取出心、肺,置生理盐水玻皿内将其撕碎,发现虫体再逐条取出置另一生理盐水玻皿内,计算成虫条数和鉴别♀♂。结果共调查9个地、市23个县(市、区)35乡(镇)67个村,除龙岩市的上杭县和福州市辖平潭(海岛县)未发现鼠类感染外,其余21个县(市、区)均发现感染。共检查鼠类4890只,发现感染鼠434只,感染率为8.90%。其中,以褐家鼠感染率最高,为17.75%(315/1775);黄胸鼠其次为6.21%(49/789);臭鼩鼱和小家鼠较低仅为2.81%(29/1032)与2.52%(3/119)(χ2=185.06,P<0.001)。不同鼠龄的感染率,成鼠为21.37%(222/1039),远远高于幼鼠的11.11%(30/270)(χ2=14.50,P<0.05)。结论福建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已遍及全省9个市和绝大多数的县、市、区的农村和城镇周围。其感染鼠的分布与当地福寿螺的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甲苯咪唑杀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杀灭效果。方法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70 d后,将其分为3组:1)甲苯咪唑组:用灌胃的方法给予甲苯咪唑50 mg/kg,1次/d,连续2 d;2)吡喹酮+甲苯咪唑组:第1 d灌服吡喹酮1次,剂量为300 mg/kg;第4 d和第5 d灌服甲苯咪唑,给药剂量和次数同甲苯咪唑组;3)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第6 d分别剖杀实验大鼠,分离、记数、观察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甲苯咪唑组的减虫率为28.32%,虫荷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45);吡喹酮+甲苯咪唑组与甲苯咪唑组比较,减虫率差异无显著性(P=0.999)。结论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有效,但杀灭效果较差。吡喹酮和甲苯咪唑联用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无明显协同杀灭效应。  相似文献   

12.
甲苯咪唑杀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杀灭效果。方法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70d后,将其分为3组:1)甲苯咪唑组:用灌胃的方法给予甲苯咪唑50mg/kg,1次/d,连续2d;2)吡喹酮+甲苯咪唑组:第1d灌服吡喹酮1次,剂量为300mg/kg;第4d和第5d灌服甲苯咪唑,给药剂量和次数同甲苯咪唑组;3)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第6d分别剖杀实验大鼠,分离、记数、观察广州管圃线虫成虫。结果甲苯咪唑组的减虫率为28.32%,虫荷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45);吡喹酮+甲苯咪唑组与甲苯咪唑组比较,减虫率差异无显著性(P=0.999)。结论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有效,但杀灭效果较差。吡喹酮和甲苯咪唑联用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无明显协同杀灭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广州管圆线虫抗原的分离、纯化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诊断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免疫金银染色试验(IGSS)对广州管圆线虫的抗原定位进行研究. 结果在IFAT中,广州管圆线虫的肠管壁、子宫内虫卵的卵细胞、卵巢和皮层具有特异性荧光,提示这些器官具有抗原性.而在IGSS中,广州管圆线虫的抗原定位器官只有肠管壁、子宫内虫卵的卵细胞和卵巢,而不包括皮层. 结论虫体的肠管壁是主要的抗原定位器官,虫体子宫内虫卵和卵巢亦显示有抗原性,这些器官中的抗原与感染宿主的免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效果。 方法 以大白鼠为动物模型 ,用不同剂量和不同疗程的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进行治疗 ,然后解剖检虫、计数、观察 ,同时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进行治疗。 结果 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总剂量达 12 0 mg/ kg时可杀死鼠体内的虫体 ;总剂量为 6 0 mg/ kg,疗程达 6 d时 ,也可杀灭虫体。但总剂量也为 6 0 mg/ kg而疗程只有 3d或总剂量 <6 0 mg/ kg时 ,部分虫体仍可存活 ,但虫体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无法达到性成熟 ,不能产卵。对部分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进行治疗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结论 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两种药物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用广州血管圆线虫成虫切制成 4 μm厚的冰冻切片作抗原,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广州血管圆线虫大鼠血清的抗体,结果在感染后 2 wk的 50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46份,阳性率为 92.0%;在感染后 4 wk的 19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 19份,阳性率为 100%;对照的阴性血清及盐水均呈阴性反应。本法检出率高,且感染早期出现阳性反应,可作广州血管圆线虫病早期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诱导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预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隔周腹腔注射免疫小鼠1次,共3次,末次免疫1w后,用300条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感染每鼠,攻击感染4w后解剖每鼠检获虫体,计算减虫率,并观察、测量检获虫体形态、大小。此外,还检测了小鼠体内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结果 免疫组小鼠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的减虫效果(P<0.01),800μg、400μg和200μg免疫原组小鼠的减虫率分别是44.0%、42.6%和18.7%。免疫组小鼠体内检获的虫体比对照组要少。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可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17.
从患者脑脊液中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发育期雄性和雌性成虫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本文报道和描述了送检脑膜脑炎病人脑脊液中的虫体。也是我国大陆首次于脑脊液中同时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未发育成熟雄虫和雌虫。辽宁首次发现广州管圆线虫脑膜脑炎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诊治广州管圆线虫病寻找可靠的虫种鉴定依据。方法 :镜检脑脊液 ,鉴定虫种、测量虫体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首次在患者脑脊液中同时查见 2条不同发育期的广州管圆线虫。结论 :为临床确诊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经验 ,并为该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可靠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