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些血、尿生化指标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某些血尿生化指标与健康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妇女非优势侧前臂桡骨远端1/10处及中下1/3处骨密度,并测定了空腹10小时后的清晨2小时尿钙(Ca)、尿羟脯氨酸(Hyp),尿肌酐(Cr)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含量。结果血清AKP、尿Hyp/Cr随增龄而增加,绝经后更明显,且均与骨密度呈明显负相关。尿Ca/Cr亦随增龄而增加,绝经后更为明显,但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结论血清AKP、空腹尿Hyp/Cr可作为反映骨转换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液标本溶血程度对常用肝肾功能指标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标本不同的溶血程度对常用肝肾功能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应用Bayer120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测定血清血红蛋白(Hb)含量,以此作为溶血程度的判定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0例门诊随机病人,在不溶血和溶血程度在Hb=3.0g/L与Hb=6.0g/L时的13项常用血清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在Hb=3.0g/L时的溶血程度下,AST、TP、G值均显著升高(P〈0.01,TP为P〈0.05),并随着溶血程度加重;Hb=6.0g/L时,AST、TP、G值比Hb=3.0g/L时,又明显升高(P〈0.01);Cr在Hb=3.0g/L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Hb=6.0g/L时,则显著下降(P〈0.05);其余肝肾功能指标ALT,AKP,γ-GGT,TBIL,DBIL,ALB,Urea,UA在不同溶血程度下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的溶血程度对血清常用肝肾功能指标AST、TP、G、Cr有明显影响,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肺内小病灶的诊断价值及病灶大小对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有手术病理、临床或影像学随诊的肺内病变CT导引下活检205例,其中≤2cm病灶(小病灶)62例、〉2cm病灶(大病灶)143例。依据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诊结果判断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是否正确。比较大、小病灶在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肺内小病灶诊断正确率80.6%(50/62),明显低于对大病灶的诊断正确率92.3%(132/143),P〈0.05;小病灶气胸发生率(14.5%)略高于大病灶(12.6%),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肺内小病灶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小病灶诊断正确率明显低于大病灶,气胸发生率相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皮质脊髓束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皮质脊髓束损伤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按照皮质脊髓束损伤级别将患者分为A组(41例,皮质脊髓束分级损伤为1~2级)和B组(41例,皮质脊髓束分级损伤为3~4级)。对比患者病灶处、大脑脚与健侧对应区域各向异性值(FA);分别于康复前、康复治疗6周后进行DTI检查,测量病灶处、大脑脚患侧及健侧FA,计算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与生活指数评分。结果 82例患者病灶处、大脑脚患侧FA低于健侧,且大脑脚患侧、健侧FA均高于病灶处;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大脑脚、病灶处皮质脊髓束FA值、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B组FA值、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指数评分均低于A组,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大脑脚、病灶处皮质脊髓束r FA值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rFA值低于A组;B组运动功能评分增加百分比、生活指数评分升高百分比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 将DT...  相似文献   

5.
儿童孤独症的脑功能影像学改变及其与行为表现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脑功能影像学的改变及其与行为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26例孤独症患儿和8例非孤独症患儿进行脑([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测,并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对26例孤独症患儿进行临床行为测量,分析比较其SPECT改变与量表总分及各单项分值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孤独症患儿有明显的局灶脑血流灌注减少(76.9%),主要发生部位是海马回13例次(13/33),颞叶12例次(12/33),额叶3例次(3/33)。孤独症患儿有局灶脑血流灌注减少组与未减少组的量表总分及各单项分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包括海马回路和岛叶的边缘系统及颞叶、额叶的功能异常与孤独症的发生及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6.
1病例 病例1:女性,63岁,教师,主因心前区疼痛不适,加重三天入院。病人感心前区憋闷样疼痛,向肩背部放散,持续时间约一小时,无恶心,呕吐,无大汗淋漓,于我院就诊,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缺血表现,心肌酶学检查四酶均明显增高,特别是肌酸肌酶(CK)增高明显,心肌四酶分别为:CK1121u/L(22—195),CK—MB56u/L(0—24),HBD287u/L(72—182),LDH201u/L(109—245),入院诊断为心肌梗塞,给以扩冠,抗凝对症治疗,动态观察病人心电图无动态变化,心脏彩超检查示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室壁运动幅度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826例无已知甲状腺疾病且未接受相关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甲状腺功能及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结果826例患者中合并SCH患者46例(5.56%,46/826),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780例(94.44%,780/826),合并SCH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比例及体质量指数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69.6%(32/46)比49.7%(388/780)、(26.7±4.0)kg/m2比(25.1±3.8)k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SCH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SCH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H不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长时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PTH)、钙、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长时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每次6h。同时口服骨化三醇1I,zg/次,3次/周,共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血PTH、钙及磷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后血PTH和血磷较治疗前明显下降[(484.21±230.18)nmol/L比(750.53±327.41)nmol/L、(1.49±0.27)mmol/L比(2.37±0.76)mmol/L],血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2.35±0.32)mmol/L比(1.81±0.5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长时血液透析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磷及血PTH,升高血钙,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胸腺肽α1对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治疗对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SH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6)。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1.6mg皮下注射。2次/日,持续1周,之后改为1,6mg,皮下注射,隔日一次,共2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IA)-DR、自然杀伤(NK)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上升;治疗组住院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存活者抗生素应用时间亦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胸腺肽α1能提高SHAP患者免疫功能,有利于感染控制,并降低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巨大肝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法(AHH)在巨大肝癌患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手术治疗的巨大肝细胞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A组行AHH:于麻醉诱导平稳后,以15~20ml/kg体重、30ml/min速率输入6%贺斯,继而用乳酸林格液维持,当患者血红蛋白(Hb)低于80g/L时输入同型异体血。B组为对照组,按需输注乳酸林格液和血液。A组分别记录血液稀释前(T1)、血液稀释后20min(T2)、手术120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B组则在相应的时点记录上述指标,两组均在T1、T3、T4以及术后第1天(T5)抽血检测Hb、Hct、PLT、PT、FIB、APTT。结果 术中出血量、FIB、PT、APTT两组无明显差别;输液量和输血量A组均显著少于B组(P〈0.05);A组MAP和CVP明显高于B组(P〈0.05);A组Hb、Hct在T3、T4、T5期间较T1显著降低或延长(P〈0.05),B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能提高巨大肝癌患者的失血耐受性,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原发及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和提高灭活效果的方法。方法:对不能或不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82例,肝转移癌49例,共计131例,226个病灶,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RFA)。肿瘤大小1.0-10.8cm,中位数3.8cm。对大于3.5cm肿瘤则根据球体覆盖原理术前制定布针方案,以达到原位灭活。结果:治疗后24小时内或1个月增强CT检查,可203个病灶被灭活。有效灭活率达89.8%,病人6个月,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85/93例),72%(47/65例),62%(8/13例)。术中及术后较明显并发症6例,占4.6%,分别被肝被膜出血,胆瘘各2例,肝脓肿,胆系梗阻各1例。无1例需急诊手术处理。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四阶段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科收治的65例2019年1月—2020年8月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根治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功能锻炼,n=32)、研究组(四阶段功能锻炼,n=33),比较锻炼前、锻炼6个月后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内旋、外旋、外展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结果 锻炼前,两组间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内旋、外旋、外展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锻炼6个月后,两组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活动度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内,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锻炼前,两组GQOLI-74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锻炼6个月后,两组上述评分明显增加,且研究组评分增加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根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HIE各组均在生后48-72小时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测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水平。对照组同期进行上述检测。结果 ①脑血流轻度组Vd、Vs局部降低;中、重度组Vd广泛降低,Vs呈局部降低,重度组尤为显著(均P<0.05)。②PI、RI轻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中度组局部增高;重度组双侧大脑动脉PI、RI普遍增高(均P<0.05)。③ET-1水平HIE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结论 HIE患儿脑血流灌注减少与ET-1过量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二甲基苯蒽(DMBA)对金属硫蛋白(MT)基因敲除小鼠[MT(-/-)]的免疫毒性。方法:选用MT(-/-)小鼠和MT(+/+]野生型小鼠进行对照,DMBA25mg/kg和50mg/kg分别1次腹腔注射染毒后,检测动物对静脉注射绵羊红细胞(SRBC)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体液免疫指标为脾脏抗体形成细胞(PFC)数量变化,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选择迟发型变态反应,即动物足跖肿胀厚度变化。结果:DMBA25mg/kg组,MT(-/-)小鼠脾脏和胸腺重量都减轻,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抑制率为72%),而MT(+/+)小鼠仅脾脏重量减轻,两种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均未见明显变化,DMBA50 mg/kg组,MT(-/-)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程度均比DMBA25mg/kg组严重(抑制率分别为91%和72%)。MT(+/+)小鼠虽脾脏和胸腺重量减轻,体液免疫受到抑制,但变化程度明显小于MT小鼠(-/-)。MT(+/+)小鼠没有出现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结论:MT(-/-)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更易被DMBA抑制。提示MT具有保护DMBA所致免疫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早期喂养方式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及与胃肠损害反生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2例VLBWI进行临床分析。随机分为十二指肠喂养组(18例),微量喂养组(12例)和按需喂养组(22例)。所有VLBWI均在生后6小时内开奶,十二指肠喂养组[初始奶量为1ml,每2小时一次,每日每次增加2-4ml,推注奶汁速度缓慢1—3ml/min,当十二指肠喂养量达15—20ml/次时,要根据患儿耐受情况及时改变喂养方式];微量喂养组[生后6小时给予配方奶或母乳稀释成1:1奶0.1—4ml/(kg&#183;d)],每2—3小时一次,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按需喂养组[生后给予配方奶或母乳1—2ml/(kg&#183;d),每2—3小时1次,以后每天增加1—2ml/(kg&#183;d),48—72小时后逐渐过渡到全奶],观察三组喂养方式对VLBWI胃肠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1)十二指肠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按需喂养组(P〈0.01),十二指肠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胃肠损害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2)生后48小时内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48小时以后(P〈0.05)。(3)出生体重850g-999g组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1000g-1499g组(P〈0.01)。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宜过早开始按需喂养,生后48小时内、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尤应慎重,提倡鼻胃管微量喂养尤其是十二指肠喂养,以减少胃肠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 ATA)阳性患者的卵泡生成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水平。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优生优育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98名ATA阳性,甲状腺功能正常且ATA阳性的育龄期女性列入阳性组,同时期门诊常规孕前检查者346人为对照组。结果 ATA阳性组的FSH、LH、E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是0.550、0.685、1.079,均P>0.05)。 ATA阳性组妊娠率为78.6%(77/92),低于对照组的87.9%(304/34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3,P<0.05)。 ATA阳性组的流产率为45.46%(35/77),高于对照组的23.7%(72/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7,P<0.01)。结论 ATA阳性患者与正常者之间卵巢储备功能无差异;ATA阳性患者的妊娠率明显低于正常者,但流产率高于正常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标本在4℃放置不同时间对化学发光检测血清胰岛素浓度的影响。方法用真空分离胶采血管抽取21例血标本,冷冻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即时检测胰岛素浓度.将标本于4℃分别放置1小时、3小时和24小时后重复检测,并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标本采集后即时检测与4℃下放置1小时、3小时、24小时后检测胰岛素浓度分别为(6.88±4.38)mIU/L、(6.87±4.44)mIU/L、(7.05±4.68)mIU/L、(7.57±4.60)mIU/L,经配对t检验,血清标本在4℃放置1小时和3小时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而放置24小时后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9)。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胰岛素测定有影响,血清胰岛素在4℃条件下不能放置24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胸部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40例,术前患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功能无明显异常,意识状态、认知功能及疼痛感觉等无明显异常,随机分为靶控静脉(TCI,A)组和静吸复合(B)组,每组各20例。2组麻醉维持:靶控静脉(A)组采用靶控输注系统持续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采用按需分次静脉推注芬太尼复合吸入1%~2.5%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维持患者血压波动范围在基础血压20%以内。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法评估患者术前24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神经功能。结果:2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小时认知功能障碍者;观察组11例(55%),对照组13例(65%)(P〉0.05);术后48小时:观察组5例(25%),对照组9例(45%)(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短期内均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但靶控静脉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恢复更快,诱导平稳且苏醒质量上更优良,靶控输注能够很好的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胃癌切除术后三种不同营养方式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和肠内外相结合的互补营养(CN),对胃癌切除手术后病人恢复的不同影响。方法将连续收治适合切除手术的9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成三组,进行前瞻性研究。1)PN(n=30)组。2)EN(n=30)组:经空肠道倭管在24小时内以大约80ml/hr速度匀速注入全量日需营养。3)CN(n=30)组:术后第1天经静脉给予3/4量的日需营养,经空肠造瘘管以20ml/hr匀速注入1/4量的日需营养。此后依病人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减少PN而逐渐增加EN,至术后第5天经空肠造瘘管注入全量日需营养。各种方式营养均在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至第5天营养输完而结束。三组病人均技术前公斤体重给以等值热卡和氮量。测定病人手术前及术后第6天时的体重、血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同时记录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CN组和EN组肠功能恢复距手术结束时间(小时)显著短于PN组(PN组7Z.5±0.3,EN组34.8±0.6,CN组36.7±0.5,P<0.05)。2)CN组术后9天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PN组(56.7%)和EN组(100%,P<0.05)。对手术前第5天,三组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者所占比率(PN96.7%,EN100%,CN96.7%)、血清白蛋白水平(PN4.1±0.5g/dl,EN4.0±O.3g  相似文献   

20.
目的腹腔镜下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分布及组织学特点,分析经血种植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因不孕症进行腹腔镜检查,对早期的典型病灶及可疑病灶进行组织学检查或内凝热-色试验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58例,对其病灶分布特点及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分布依次是宫骶韧带87.9%(51/58)、子宫直肠陷凹82.8%(40/58)、阔韧带后叶79、3%(46/58)、卵巢60.3%(35/58)、后子宫浆膜36.2%(21/58)、输卵管25.9%(15/58)、子宫膀胱反折腹膜5.2%(3/58)。患者具有1个病灶占8.6%(5/58),2个及2个以上病灶占91.4%(53/58)。根据组织学特点及病灶外观各类病灶发生的比率依次是出血型病灶84.5%(49/58)、色素型病灶60.3%(35/58)、白色病灶51.7%(30/58)、腺样病灶37.9%(22/58)、水泡病灶25.9%(15/58)、隐匿病灶13.8%(8/58)。以一种病灶出现的有15.5%(9/58)、以2种以上病灶出现率的有84.5%(49/58)。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具有多样性,组织学显示其外观表现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不同阶段,提示可能是经血不断逆流种植形成新的病灶,病灶分布以盆腔后部为主,符合输卵管走向的解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