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01年5月收治的6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人。结果:行探查手术30例,无死亡。保守治疗31例,无死亡。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伤情复杂,易误诊,漏诊,应遵循抢救、诊断、治疗并重的原则。腹腔穿刺、超声检查,X线平片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有手术指征病人应立即急诊手术,暂时无手术指征病人应留诊观察,以防迟发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3.
4.
尹博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211-212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急诊外科收治的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患者发生,其中胰腺合并损伤的患者术后发生胰漏l例,经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6周后自行愈合,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及时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使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我院近年来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152例,其中有胰腺损伤者9例,占5.92%,和文献报告比例相近。本文就其诊断和治疗结合近年来部分文献做一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对94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穿刺是早期诊断腹部损伤的简便可靠手段,结合X线、B超及CT检查,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在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后,选择性地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显著提高临床确诊率,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处置的7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65例,保守治疗7例.治愈出院67例,抢救无效死亡5例.结论 ①外科医生必须尽快了解病情,边抢救、边诊断.②结合腹腔穿刺和床旁B超检查,是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最有效、简便、快捷的措施.③根据病情及时抗休克和手术,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鹏  李克付 《淮海医药》2004,22(5):383-383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策略 ,提高腹部外伤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5 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 腹腔穿刺、CT和 B超是较重要的诊断方法。本组治愈 5 6例、死亡 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脑挫伤、严重的出血性休克。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前提 ,积极复苏、尽快探查、合理术式及充分引流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64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所有腹部闭合性损伤患儿中,27例肝损伤,18例脾损伤,9例小肠穿孔,10例腹壁部软组织挫伤。对患儿腹部闭合性损伤治疗,非手术治疗28例,其中肝损伤13例,脾损伤15例;手术治疗17例,其中肝损伤14例,脾损伤3例;其它治疗方式19例。所有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采取CT、B超以及腹部穿刺检查能迅速和准确诊断腹部内脏器官是否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对于其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取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孝国  蔡兆辉  刘自立 《安徽医药》2013,17(12):2103-2104
目的 总结闭合性腹部损伤(blunt abdominal injury,BAI)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治经验和分析预后因素,提高BAI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救治的281例BA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81例BAI患者,剖腹探查221例(78.5%),急诊留观非手术治疗45例(16.1%),直接急诊手术治疗20例(7.2%),死亡15例(5.4%),抢救成功率94.6%.结论 BAI患者早期诊断、合理处置能够降低致残率、并发症以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受伤程度、诊断方法及采取的治疗措施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75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分别施行脏器修补、全部或部分切除,8例行非手术治疗,治愈82例,死亡1例。结论:全面分析病史资料,结合诊断性腹腔穿刺,辅助X线、B超和CT检查,是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有效的诊断措施。早期应注意抗休克治疗并及时手术,后期应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预防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伴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救治途径。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7例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伴多发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患者在急诊科进行紧急处理后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死亡3例,术后死亡8例,死亡率12.64%。结论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伴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通过监测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的变化,行腹腔穿刺、床旁B超、X线等检查,及早对伤情做出快速、准确评估,及时实施有效的复苏,建立"绿色通道"等各项措施是争取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辉  王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840-841
目的:分析闭合性腹部损伤(BAI)的临床特点和术前抢救措施,总结腹内脏器损伤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年间我院急诊救护的138例BAI临床资料和救护。结果:本组138例患者中,126例行急诊手术,抢救治愈114例,急诊抢救成功率90.5%,术中、术后死亡12例。结论:科学评估受伤机制,仔细体格检查,准确拟定诊疗护理计划,有效进行血容量维持,合理进行急诊救护,能最大限度地提高BAI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于闭合性腹部损伤导致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7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3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导致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治愈27例,治愈率为90%,死亡3例,死亡率为10%;有5例术后出现刀口感染,2例出现腹腔内脓肿,1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经换药及2次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对于闭合性腹部损伤所导致的结肠破裂.早期明确诊断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肠破裂后围术期感染是其主要的并发症.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胸腹联合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 4 8例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治愈 4 4例 ,死亡 4例。病死率 9 1%。结论 :胸腹联合伤病情重 ,早期诊断、及时诊断、及时正确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救治的5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救治成功率。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愈47例,死亡3例,救治成功率为94.0%。死亡的3例患者均为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救治应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治疗原则,早期迅速、全面的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58例脑组织弥漫性轴索损伤(DA I)患者的特点,拟对其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经过分析病史,伤后临床表现,全身及神经系统检查,脑CT及M R I影像学特点等,其中58例确诊为脑组织弥漫性轴索损伤。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29.29%,按Jennett和Boond提出的治疗结果分类法,Ⅰ级12例,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14例,Ⅴ级17例。结论:脑组织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广泛性脑实质损害,临床表现严重。要严格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相当一部分患者有望得到较好的效果。急性期后,注意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腹腔室膈综合征 (ACS)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2 3例 ACS以临床特征及腹腔压力得出诊断 ,行开腹减压 ,用 3L静脉营养输液袋暂时关腹。结果 :未手术组 10例 ,死亡 8例 ,病死率 80 % ;手术组 13例 ,死亡 2例 ,死亡率 15 .4 %。结论 :密切观察腹部体征 ,全身变化 ,腹腔测压是发现 ACS的关键 ;ACS一旦确诊应及时开腹充分减压 ,可用 3L 静脉营养输液袋暂时性关腹  相似文献   

20.
方兵 《北方药学》2014,(4):121-122
目的:探讨CT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行CT诊断,收集患者CT诊断图像并分析CT诊断结果。结果:经初次CT检查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单纯性肾脏损伤6例,单纯性肝脏损伤10例,胰腺损伤21例,胃肠穿孔8例,外伤性隔痈5例,腹腔积血10例,复合型损伤3例。另有1例患者经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但1周后复查时发现不同程度的腹腔积血。结论:在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中,CT诊断结果显示相邻的脏器结构及是否有脏器受损以及受损情况比较清楚,此辅助检查在临床上对于下一步的诊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