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面积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UCH-L1、GFA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rs值分别为0.735、0.752、0.803,P0.05)、梗死面积(rs值分别为0.778、0.752、0.803,P0.05)呈正相关。不同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UCH-L1和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为6~1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发病时间6 h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UCH-L1及GFA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90、0.84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32例年龄18岁~4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按CISS分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HSS评分)进行分组,将各亚组之间以及与179例年龄18岁~45岁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9.07±10.83)μmol/L vs(7.48±3.68)μmol/L,t=16.36,P0.01];轻、中、重型患者Hcy水平分别为(16.26±6.37)μmol/L、(20.81±6.21)μmol/L、(24.88.46±6.49)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在青年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ACI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但在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Hcy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HSS评分)进行分组,将各亚组之间以及与17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8.07±10.23μmol/L比7.40±3.48μmol/L,t=16.86,P<0.001);轻、中、重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6.76±6.37、20.41±6.01、24.48±6.29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但在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正五聚体蛋白(PTX)-3与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该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分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分组以及NIHSS5分组,比较血浆PTX-3含量、血糖(Glu)和白细胞计数(WBC)的水平。另外分为PTX-3≥6.0μg/L组和PTX-36.0μg/L组,比较NIHSS≥5分的患者比例、Glu含量、WBC计数及近期预后的效果。结果NIHSS≥5分组中,血浆PTX-3含量、Glu含量以及WBC计数均高于NIHSS5分者。PTX-3≥6.0μg/L组中,NIHSS≥5分患者比例、Glu含量以及WBC计数高于PTX-36.0μg/L组,近期预后良好率(mRS评分≤2分)低于PTX-36.0μg/L组的患者。结论血浆PTX-3与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07例为脑梗死组(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72 h)。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8例为对照组。记录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脂、空腹血糖、HO-1水平等。根据脑梗死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将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5分)、中度(5~15分)、重度(≥16分),并比较病情严重程度间HO-1水平的差异。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HO-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脑梗死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性别、冠心病史、饮酒史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脑梗死组血清HO-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4.0)μg/L比(3.5±1.5)μg/L,P0.01]。(3)轻、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HO-1水平分别为(8.3±2.3)、(1 0.0±3.5)、(13.7±4.2)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P0.01)。(4)NIHSS评分与H0-1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4936,P0.01)。结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越重,HO-1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血氧饱和度及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至12月来我院就诊的ACI者100例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早期高压氧治疗),疗程14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糖、血氧饱和度、血清乳酸、M-CSF、ox-LDL和sICAM-1水平。结果:随时间推移,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治疗后7d、14d、21d,高压氧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高压氧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83.54±13.87)%比(99.29±14.62)%]显著升高,血糖[(5.89±2.36)mmol/L比(4.75±2.84)mmol/L]、血清乳酸[(5.53±2.63)mmol/L比(3.75±2.38)mmol/L]、M-CSF[(764.57±210.39)μg/L比(634.56±189.54)μg/L]、ox-LDL[(346.65±78.63)μg/L比(249.53±74.32)μg/L]和sICAM-1[(683.87±168.76)μg/L比(543.76±147.84)μg/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清中M-CSF、ox-LDL、s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选取ACI患者52例(ACI组),分别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ACI组10例(1~4分)、中度ACI组26例(5~15分)和重度ACI组16例(15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分析血清Lp-PLA2、NSE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ACI组血清Lp-PLA2、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89.3±19.4)μg/L vs(123.4±28.4)μg/L、(22.1±2.8)μg/L vs(7.2±1.9)μg/L,P0.05)]。中度ACI组和重度ACI组患者血清Lp-PLA2、NSE水平显著高于轻度ACI组(P0.05)。与治疗后第1天比较,ACI组患者第2~7天血清Lp-PLA2、NSE水平和NIHSS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治疗后第5天比较,第6~7天血清Lp-PLA2、NSE水平和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CI组患者血清Lp-PLA2、NSE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88,P=0.035;r=0.950,P=0.001)。结论 Lp-PLA2和NSE在ACI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为ACI患者的治疗、预后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40例,采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缺损组29例,中度缺损组71例,重度缺损组40例。另选取健康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预后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PLA2和NIHSS评分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 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和重度缺损组血清sPLA2表达水平分别为(12.56±2.00)μg/L、(16.12±4.04)μg/L、(24.08±5.55)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10.78±1.03)μg/L(P<0.05)。并且随着AC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血清sPLA2表达水平越高(P<0.05)。在ACI患者中,血清s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51,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和血清sPLA2均为老年ACI患者不良预后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联合丁苯酞对未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未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4. 09±1. 43)分低于对照组(6. 41±1. 91)分;观察组神经功能指标NSE(9. 54±1. 56)μg/L、GFAP(3. 09±0. 72) ng/L低于对照组NSE(13. 93±2. 54)μg/L、GFAP(5. 71±0. 89) ng/L,BDNF(6. 02±0. 83)μg/L高于对照组(4. 73±0. 74)μg/L;炎症介质MCP-1(9. 56±1. 83) pg/m L、CRP(6. 07±0. 92) mg/L、TNF-α(21. 62±4. 91) ng/m L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未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程中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预测血管再通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56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根据治疗后经颅多普勒超声-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分为再通组233例和非再通组23例,比较两组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和IM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UCH-L1、IMA与NIHSS评分相关性及血管再通的相关影响因素,评价各时间点UCH-L1、IMA预测血管再通的价值。结果 再通组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IMA水平、NIHSS评分低于非再通组(均为P<0.05);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IMA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均为P<0.05);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IMA与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相关(均为P<0.05);溶栓后2 h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74例年龄≥75岁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证实在大脑中动脉的范围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入院后前3 d每日分别给予rhEPO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第1、3、7、20和3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变化,ELISA法检测损伤标记物S100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20、30天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第20天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46.5±32.3)cm~3 vs(89.6±68.9)cm~3,P<0.01];第3、7和20天血清S100B水平明显下降[(1.45±0.25)μg/L vs(1.58±0.13)μg/L,(1.41±0.20)μg/L vs(1.69±0.15)μg/L,(0.38±0.14)μg/L vs(0.78±0.26)μg/L,P<0.01]。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静脉注射高剂量rhEPO治疗耐受性良好,并且可改善患者30 d后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时间<24h的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对象的血浆ATⅢ、FIB、DD的水平。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5分组和5~19分组,分析ATⅢ、FIB、DD水平对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①脑梗死组FIB的水平为(3.1±0.9)g/L,DD为0.15(中位数)mg/L,高于对照组的(2.6±0.6)g/L和0.07mg/L;ATⅢ的水平为(101±11)%,低于对照组的(109±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梗死<12h组与脑梗死≥12h比较,FIB、DD、AT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在脑梗死组中,NIHSS<5分者的FIB、DD水平低于NIHSS5~19分者的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Ⅲ水平高于NIHSS5~19分者的水平[(105±11)%比(98±10)%],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OR=8.489×103,95%CI:91.587~78.67×104)、FIB(OR=2.736,95%CI:1.446~5.176)水平升高、ATⅢ(OR=0.929,95%CI:0.877~0.984)水平降低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 FIB、DD、ATⅢ在脑梗死急性期有明显变化。3者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ATⅢ可能是影响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发病4.5 h内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至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种方式(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支架置入)。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mRS≤2分作为预后良好组(71例),3≤mRS≤6分作为预后不良组(108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等,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率为39.7%(71/179)。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间年龄、病前1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NIHSS评分和溶栓前ASPECT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14)岁比(71±11)岁,8.4%(6/71)比1.9%(2/108),(16±6)分比(19±6)分,(9.5±1.0)分比(8.5±1.9)分,均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间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24 h颅内出血转化率、脑实质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3)分比(15±7)分,7.0%(5/71)比28.7%(31/108),0比12.0%(13/108),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7,95%CI:1.014~1.081,P=0.005)、入院时ASPECTS评分(OR=0.382,95%CI:0.233~0.627,P0.01)、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OR=1.121,95%CI:1.050~1.196,P=0.001)为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和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为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越高,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预后越差;入院时ASPECTS评分越高,对预后的保护性越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7例,其中女80例,男227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195例)和预后不良组(112例)。记录入院时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资料,根据入院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出NLR值。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作用。结果 (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复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NLR水平均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9±12)岁比(62±14)岁,25.0%(28/112)比14.4%(28/195),5.00(3.00,9.00)分比3.00(1.75,5.00)分,3.66(2.62,7.91)比2.47(1.94,3.40),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和临床特征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NIHSS评分及入院时NLR水平的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30,1.148,1.427,95%CI分别为1.007~1.053,1.059~1.246,1.247~1.634,均P0.05)。(3)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为2.84,其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64.6%。结论入院时NLR水平增高对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35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及258例非脑梗死患者(正常对照组)的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变化情况,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明显增大(22.9%比73.3%,χ^2=150.53,P=0.00),肌钙蛋白 I [cT-nI,(0.02±0.003)μg/L比(0.07±0.002)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9.1±5.6)U/L比(24.2±4.1)U/L]和肌酸激酶[(98±9.8)U/L比(202.7±10.2)U/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年纪越大心电图异常率越高[60~75岁(37%),>75岁(83.8%),χ^2=80.54,P=0.00];随访6个月后,cTnI异常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TnI正常组(86.8%比19.5%,χ^2=95.09,P=0.00)。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时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异常发生率较高,对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宁世金  吴月娟  彭富 《内科》2014,(2):143-144,139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依NIHSS评分再分轻、中、重度脑功能缺损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19.01±2.31)μmol/L、对照组为(11.23±2.9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脑功能缺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4.82±3.22)μmol/L、(18.21±3.14)μmol/L、(23.99±4.05)μmol/L,不同脑功能缺损程度组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相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对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例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PCT和CRP水平。[结果]病例组缓解期、活动期患者PCT水平分别为(1.56±0.36)μg/L、(6.57±2.96)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3±0.16)μg/L],P0.01;病例组缓解期、活动期CRP水平分别为(6.78±3.85)mg/L、(23.46±12.53)m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68±0.23)mg/L],P0.01;活动期患者PCT、CRP水平缓解期患者(P0.01)。病例组轻度、中度、重度病情患者PCT水平分别为(3.64±1.78)、(5.67±2.75)、(8.96±1.86)μg/L,CRP水平分别为(8.75±3.64)、(22.78±6.57)、(31.45±11.34)mg/L;中度、重度病情患者的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者(P0.01),重度病情患者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者(P0.01)。[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可能成为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活动及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DRAGON[dense cerebral artery,mRS(改良Rankin量表),age,glucose level,onset to treatment tim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试验(EAST)中接受机械取栓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9例,为发病至治疗时间≤6 h,于术前经CT血管成像和(或)MR血管成像和(或)DSA证实。根据治疗后90 d mRS评分,将14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时间、卒中前mRS评分、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DRAGON评分、治疗方式的差异。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不同预后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RAGON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14(11,18)分比18(14,21)分],男性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71.1%(59/83)比50.0%(33/6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卒中史、高密度征、早期脑梗死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血糖水平及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1.5)mmol/L比(8.2±3.3)mmol/L,(4.4±1.3)分比(5.2±1.4)分;均P<0.01];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卒中前mRS 0~1分比例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者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血糖水平、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者,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10,16)分比19(16,24)分,168(126,134)min比239(210,295)min,199(183,285)min比275(260,345)min,(6.4±1.2)mmol/L比(9.0±2.4)mmol/L,(4.3±1.5)分比(6.1±1.2)分;均P<0.05];二者间其余基线和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基线DRAGON评分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最佳截断值为6分,其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1.7%。结论入院时DRAGON评分可能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后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患者外周血清新蝶呤(Np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ACI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49例ACI患者(ACI组)、33例腔隙性脑梗塞(LI组)患者,检测两组患者入院24h内,72h,7d血清Npt和Hcy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入院24h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组和ACI组血清Npt[(3.12±0.23)μg/dl比(5.27±1.24)μg/dl比(6.03±1.65)μg/dl]、Hcy[(12.21±0.78)μmol/L比(15.35±1.95)μmol/L比(18.5±4.2)μ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ACI组明显高于LI组(P<0.05);7d后,LI组和ACI组血清Npt[(3.45±1.05)μg/dl、(4.07±1.25)μg/dl]、Hcy[(12.35±1.79)μmol/L、(12.70±2.2)μmol/L]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新蝶呤水平与脑梗塞的发病有关,有助于脑梗塞的危险程度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急性STEMI患者39例,随机分入对照组(17 例)和缺血后处理组(22 例).各例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照组梗死血管再通后3 min内不施加干预;缺血后处理组梗死血管再通后1 min内应用低气压充盈和回缩球囊,每一过程各30 s,反复3 次.PCI术前和术后4 h采血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CI术前和PCI术后12 h采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PCI术前2组患者 MDA、SOD、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 术后缺血后处理组较对照组MDA、TNF-α、IL-6 低[分别为(5.53±1.20):(6.70±1.24)μmol/L,(33.86±10.08):(41.09±11.36)ng/L,(72.07±11.09):(79.96±9.25)ng/L,P<0.05]而SOD高[(83.92±13.67):(74.31±14.68)U/L,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少急性STEMI患者血清中MDA、TNF-α、IL-6 的生成,升高S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