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叶香茶菜二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三叶香茶菜[Rabdosia ternifolia(D.Don)Hara]又名痧麻菜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民间用作抗菌、消炎药物。孙汉董等从云南省潞西县采集的三叶香茶菜的叶中分离出isodonal、longikaurinA、E和isodonoic acid四种ent-kaurene类二萜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毛叶香茶菜Gibberellane型二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叶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民间用于抗菌消炎,也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我们曾对河南新县白云山产毛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叶的乙醚提取物中除了得到齐墩果酸等三萜酸外,尚分得了4个ent-Kaurene型二萜化合物,已作报道[1].我们新近又从茎叶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二萜化合物,并做了详尽的图谱数据测定.根据图谱数据分析,X-ray所示的晶体结构确定该化合物为rabdoepigibberellolide [2],见图1.近20年来,虽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出许多对映-贝壳杉烯(烷)型二萜化合物,但ent-Gibberellane型二萜化合物的分得在国内尚属首次,另外,此化合物的波谱数据亦是首次详细给予归属.  相似文献   

3.
T.Fujita等最近从长管香茶菜[Rab-dosia longituba(Miguel)Hara]的叶中分离出两个抗癌活性的新二萜:长管香茶菜素A和B(longikaurin A和B),并测定了结构。本文继续报导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四个抗菌活性的新二萜——长管香茶菜素C、D、E和F。这四个化合物对Subutilis ATCC6633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62.5  相似文献   

4.
马鞭草科单叶蔓荆(Vites rotundifolia)广泛分布于亚洲地区,其果实(蔓荆子)民间用于治疗头痛、感冒、周期性偏头痛、眼痛等。曾报道从蔓荆子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1种黄酮、木脂素类、1种二萜苷和二萜类,并进行了结构鉴定。本次从该甲醇提取物中又分离出10种新的半日花烷型二萜(化合物1~  相似文献   

5.
溪黄草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吴剑峰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8):498-499,500
1 溪黄草类的资源与鉴定研究中药溪黄草为民间习用草药 ,用于治疗湿热泻痢 ,跌打瘀肿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胆囊炎等疾病。《中药大辞典》等 [1 ,2 ]文献记载中药溪黄草的原植物为香茶菜属 Isodon线纹香茶菜 I.lo-phanthoides(Buch- Ham.ex D.Don) H.Hara。狭基线纹香茶菜 I.lophanthoides var.gerardianus(Bentham) H.Hara、细花线纹香茶菜 I.lophanthoides var. graciliftorus (Bentham) H.Hara以及同属植物溪黄草 I.serra(Maxim.) Kudo在民间也作为中药溪黄草入药 [3] 。陈建南等[3] 对广东省溪黄草药材进行了原植物调查和商品…  相似文献   

6.
有效成分     
101.从龟叶草中分到新的二萜烯:龟叶草素 A 和 B作者从香茶菜属植物龟叶草[Rabdosia ex-cisa(Maxim.)Hara.]的叶子中分到三个已知化合物:Kamebakaurin Kamebacetal 和 Kame-bamin,同时得到两个新的反-栲利烯类化合物龟叶草素(excisanin)A 和 B。用化学和 IR、UV、MS、NMR 光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尾叶香茶菜(Rabdosia excisa(Maxim)Hara]叶中分离出两种新的贝壳杉烯类成分:尾叶甲素和乙素;并同时分离出Kamebakaurin,Kamebacetal B和Kamebanin。  相似文献   

8.
黄花香茶菜的二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明惠  姜北  赵勤实  孙汉董 《中草药》2001,32(5):397-399
目的:研究黄花香茶菜Isodon sculponeata(Vanior)Har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黄花香茶菜占的丙酮提取物中分得6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命为为黄花香茶菜戊素(sculponeatin,E,Ⅰ),其余二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延命草素(enmein,Ⅱ),epinodosin(Ⅲ),epinodosinol(Ⅳ),大萼变形甲素(macrocalyxoforminA,Ⅴ)和大萼变型乙素(macrocalyxoforminB,Ⅵ).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Ⅳ和Ⅵ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蓝萼甲素(GLA)是由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var glaucocalyx(Maxim.)Hara中分离提取出的二萜化合物,是香茶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对此种二萜类化合物抑制肿瘤、抗病毒抑菌,对心血管系统保护及抗癌活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溪黄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 ex D.Don)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现作商品"溪黄草"入药的除线纹香茶菜外,还有同属植物狭基线纹香茶菜R.lophanthoides(Buch.-Ham ex D.Don)Hara  相似文献   

11.
马鞭草科植物三叶蔓荆(Vitex trifolia)果实在民间用于治疗头痛、感冒、偏头痛、眼痛等。曾报道从其果实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3种新的二萜——三叶蔓荆素A~C(vitetrifolins A~C)和3种已知二萜。本次继续从该丙酮提取物中又分离出4种新的拟半日花烷型二萜(1~4),并在光谱学和化学基础上对其  相似文献   

12.
乌头碱型C19去甲二萜生物碱的结构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勇  刘宁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中草药》2004,35(3):350-353
二萜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 L.)和翠雀属(Delphininum L.)植物中,具有止痛、消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它们按骨架类型可分为C20,C19和C183种,其中C19二萜生物碱是目前发现最多的一类生物碱。本文从C19二萜骨架上取代基的变化简述C19二萜生物碱的结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总序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晨江  越志鸿 《中草药》1997,28(6):334-334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主要含四环二萜类成分。该属植物多具有抗菌消炎及抗肿瘤作用,民间多用于清热解毒、散瘀消肿[1]。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在我国主产于湖北巴东和四川巫山地区[2],该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为寻找新的二萜活性成分,对采自巴东地区的总序香茶菜(作者鉴定)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一个单体化合物(RR-1),经光谱数据分析,确定RR-1为已知二萜成分冬凌草丁素,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化学结构式见图1。1提取和分离1kg总序香茶菜干叶,稍粉碎,置索氏提…  相似文献   

14.
瑞香狼毒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权宜淑 《陕西中医》1999,20(9):425-426
综述近年对瑞香狼毒研究概况。最早从瑞香狼毒根中分离出的狼毒素为双氢双黄酮化合物。此后,分离出了呋喃香豆素类、挥发油、酚类、木脂体以及二萜原酸酯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证明瑞香狼毒的醇、水提出物均有抑制小鼠移植性肿瘤的作用,经筛选,从醇提物中分离出的二萜尼地吗啉有强抗癌活性;临床上用瑞香狼毒治疗恶性肿瘤54例,其中原发性肝癌43例,肺癌6例,另有宫体癌、宫颈癌、卵巢癌、胰腺癌及脑胶质瘤各1例,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丁祥  侯怡铃 《中草药》2013,44(15):2048-2051
目的 研究乌头属植物德钦乌头Aconitum ouvrardianum根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谱学数据和对照TLC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德钦乌头根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塔拉乌头胺(1)、彭乌碱乙(2)、卡马考宁(3)、黄草乌碱亭(4)、粗茎乌头碱甲(5)、贡乌生(6)、14-乙酰黄草乌碱亭(7)、展花乌头碱(8)、黄乌宁(9)、膝乌亭丁(10)、异塔拉乌头定(11)、翠雀它灵(12).结论 12个化合物均为C-3位或C-6位无含氧取代的C19-二萜生物碱,且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乌头碱型C19-二萜生物碱为德钦乌头药材的主要药用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6.
香茶菜属植物富含二萜化合物,作者曾报道从小叶香茶菜Rabdosia parvifolia叶中分得两个对映-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又分得两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parvifoline A(1)和parvi-foline B(2),以及一个已知二萜:rabdoloxin B(3)。  相似文献   

17.
金石斛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金石斛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金石斛属植物研究的文献,了解上述两方面的基本情况。结果与结论:目前金石斛属植物研究所涉及的种类仅3种,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化学成分30余种,包括菲类、二萜、联苄、苯丙素、木脂素、酚酸、甾体和脂肪族化合物等结构类型。一些成分在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糖蛋白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开展金石斛属植物的研究,对发现新的药用活性成分及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露兜树科露兜树属(Pandanus)包括大约500种生长于回归与亚回归地区的植物。多种露兜树类植物被作为药用植物。最近有报道从P.amaryllifolius中分离出1种具有新骨架的生物碱。这种植物在日本被称为“阿旦”,生长在日本冲绳。过去在对生长于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露兜树(P.tectorius)成分的调查中,分离出与异戊二  相似文献   

19.
三种香茶菜的性状与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增喜  张平兰 《中药材》1993,16(9):22-22
香茶菜是唇形科植物香茶菜Rabdosiaamethysoides(Benth.)Hara的根茎,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脘痛等症,亦可用于肿瘤病症的治疗。笔者在验收香茶菜药材时,发现有数种不同性状的香茶菜混杂在一起,经鉴定为香茶菜、大萼香茶菜和长管香茶菜等的根茎。本文报道上述三种香茶菜的性状与薄层色谱鉴别结果。一、实验材料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oides(Benth.)Hara和大萼香茶菜R.macrocalyx(Dum)Hara于1992年9月采自浙江省富阳县三山镇,长管香茶菜R.longituba(Miq)Hara于1992年9月采自浙江省桐庐县芦茨乡。以上材料均为根茎,作者采集并据文献鉴定。  相似文献   

20.
溪黄草中2α-羟基熊果酸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剑峰  刘斌  祝晨蔯  赖小平 《中成药》2004,26(6):499-500
溪黄草包括香茶菜属Isodon的线纹香茶菜Ⅰ.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Hara,线纹香茶菜两个变种狭基线纹香茶菜Ⅰ.lophanthoides var.gerardianus(Bentham)H.Hara,细花线纹香茶菜Ⅰ.lophanthoides var.graciliftorus(Benthm)H.Hara以及同属植物溪黄草Ⅰ.serra(Maxim.)Kudo[1,2],广东省溪黄草药材的主流商品为狭基线纹香茶菜[3].实验表明熊果酸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抑制乙肝病毒作用.本文以狭基线纹香茶菜的主要成分2α-羟基熊果酸为指标,应用RP-HPLC法,对溪黄草中2α-羟基熊果酸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