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用细胞角蛋白_(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_(低分子量)检测3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治疗,术中共收取经常规病理检查无转移的阴性淋巴结370枚.结果 30例患者370枚淋巴结中,5例患者9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其病例总阳性率为16.67%,淋巴结总阳性率为2.43%.在有微转移的淋巴结中,髂外淋巴结、闭孔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9%,5.68%,1.61%,以闭孔淋巴结的转移率最高.结论 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现象,随着淋巴结数目的 增多,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的微转移对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每株淋巴结连续6张切片HE染色和单张切片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CKIHC)检测淋巴结结果,用以确定CHIHC能否代替HE染色。材料和方法:选择保存完整淋巴结资料的胃癌手术标本33例,淋巴结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每株淋巴结作连续6张切片HE染色和单张切片CKIHC染色,采用SABC法行CKIHC染色、胞浆和胞膜着棕色为阳性,对照色为阴性。结果:本组33例手术标本原发灶(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转移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检测肿瘤的微转移对肿瘤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1~3]。大量研究认为常规H-E染色对发现肿瘤淋巴结微转移的作用有限,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能明显提高微转移灶的检出率[4],但亦有相反的意见[5]。本研究将区域淋巴结标本作细胞角蛋白19(CK19)和  相似文献   

4.
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检测的分期及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乾坤  丁嘉安  高文 《上海医学》2003,26(8):555-556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淋巴结的徽转移灶,研究其对分期的影响。方法 以行肺癌根治性手术的39例患者为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CK)染色的方法检测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为阴性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灶,研究其检出对分期的影响。结果 在39倒患者的90枚阴性淋巴鳍中,22例患者(56.4%)的26枚淋巴结(28.89%)检出微转移灶。常规临床分期N0期中,有淋巴结微转移灶患者的生存期(27个月)与无淋巴结微转移灶者(57个月)的差异有显著性(P=0.0246);而N0、N1期有淋巴结微转移灶患者的生存期与N2期无淋巴结微转移灶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93)。有复发转移(81%)与无复发转移(39%)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2);有、无微转移灶患者的生存期分别为32和48个月、3年生存率分别为35%和75%(P=0.0178)。结论 目前常规的肿瘤TMN分期方法存在一定缺陷,而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测将有助于更精确的分期。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测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的一个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选用细胞角蛋白CK19、细胞角蛋白CK20及CD44v6检测43例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的胃癌周围转移淋巴结453枚。结果 43例胃癌患者中16例有淋巴结微转移(37.2%)。微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且PT3、PT4患者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PT1、PT2患者。低分化程度癌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癌(P<0.05)。微转移检测使28.1%的胃癌重新分期。结论 对常规检查淋巴结为阴性胃癌的微转移检测有助于临床准确分期、指导临床治疗及对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6.
王强  赵滢  孙威  乔麟 《辽宁医学杂志》2003,17(6):312-313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对 60例胃癌患者的 2 187枚淋巴结应用抗上皮细胞膜 (EMA)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被检病例的 61 7% (3 7/ 60 ) ,淋巴结的 3 6% (79/ 2 187)存在淋巴结内癌的微转移。微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微转移阳性组的 5年生存率(2 8 6% )明显低于阴性组 (79 8% ) (P <0 0 5)。结论 淋巴结微转移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 ,并与胃癌的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 ,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检测舌癌患者阴性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方法]用免疫组化结合连续切片对60例舌癌患者的264枚常规病理检测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检测.微转移阳性标准:单个阳性反应细胞或数个阳性反应细胞散在分布,或数个阳性反应细胞成簇分布形成转移灶但直径小于0.5 mm,并且复查所有阳性结果的原HE切片证实无转移癌存在.[结果]微转移多数分布于淋巴窦内,少数位于生发中心,呈单个或数个散在阳性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60例舌癌患者的264枚常规病理检测阴性淋巴结共有18枚(6.82%)淋巴结和14例(23.3%)患者证实存在微转移.[结论]用免疫组化结合连续切片进行舌癌患者阴性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是一种比较可靠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癌细胞的微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重要的问题,骨髓和淋巴结是主要转移部位,细胞角蛋白作为检测骨髓和淋巴结的肺癌早期微转移灶的重要参数,在评估肺癌病人的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方法:选取50例经常规病理学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周淋巴结的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块242个,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E染色和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19、CK20)的表达。随访患者28例,随访时间48~90月。结果:242个淋巴结常规HE染色均为阴性。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有11例患者(22%)、18个淋巴结(7.44%)发现微转移,CEA、CK19、CK20表达阳性的淋巴结数分别为10、17、16个。CEA检出微转移患者6例。CK19和 CK20检出微转移患者均为10例。28例随访患者中,复发及死亡组微转移阳性率(3/7)明显高于无复发组(2/21)。微转移阳性组无病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组,而总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EA、CK均可用来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但CK比CEA敏感性高。CK20与CK19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方面有相同的敏感性,CK20具有更强的特异性。胃癌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者复发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13例乳癌共取腋淋巴结189枚,生例平均14.69±4.42枚,每枚淋巴结分另作连续6张切片H、E染色和1张切片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CKIHC)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H、E染色检查13例中7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3.85%,淋巴结转移数目19枚、转移度10.05%,CHIHC染色检查淋巴结转移8例,转移率61.54%,淋巴结转移数目21枚,转移度11.11%。虽然二种方法检查腋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  相似文献   

11.
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对50例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1004枚淋巴结再次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和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早期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34例弥漫型早期胃癌中有11例(32.35%)存在微转移,而16例肠型早期胃癌中仅有1例(6.25%)存在微转移。微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有关,弥漫型癌较早期胃癌更易发生微转移(P<0.05)。结论应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检测早期胃癌区域性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淋巴结微转移对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中CK19的表达,探讨早期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率及检测方法,论证检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方法:对于入选患者275例按随访结果将有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者32例(复发转移率11.6%)纳入病例组,其余无复发或转移者随机的按照下列因素进行配比纳入对照组:治疗、年龄、组织类型、手术病理分期和肿瘤最大径。将选取的患者淋巴结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CK19的表达。结果:①病例组477个淋巴结中11个CK19阳性(2.3%),来自32名患者中的8人(25%);对照组425个淋巴结中均无CK19阳性表达(0/425),32名患者中CK19的阳性表达率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K19表达与病理类型及组织的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②微转移与术后复发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淋巴结中CK19表达可检测出早期宫颈癌淋巴结中的微转移,与传统的病理组织学比较,显著提高微转移的检出率。通过本研究证实微转移与术后的复发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细胞角蛋白18基因诊断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RT-PCR检测细胞角蛋白-18(CK18)mRNA表达的方法,判断胃癌淋巴结内微转移状况,探讨18 mRNA表达在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细胞角蛋白18 mRNA为标志基因,用RT-PCR法检测35例胃癌的298枚淋巴结及良性胃病变的淋巴结20枚。结果:对照的良性胃病变淋巴结无CK18 mRNA表达,胃癌组的298枚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99枚(33.2%),而RT-PCR法检测细胞角蛋白阳性133枚(44.6%),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检查为阴性的199枚中,经CK18 mRNA RT-PCR法检测有34枚阳性(17.1%)。 结论:用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CK18 mRNA是诊断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对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检测CK19 mRN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乳腺癌患者术中注射美蓝定位前哨淋巴结,用RT-PCR检测前哨淋巴结CK19 mRNA表达以确定转移病灶。结果42例乳腺癌患者中成功确定了前哨淋巴结35例,共63枚,每例1~4枚,平均每例1.8枚,检出成功率为83.33%。35例患者前哨淋巴结中,病理学证实有7例为肿瘤细胞所浸润,阳性检出率为20.00%;RT-PCR检测有20例CK19呈阳性表达,阳性检出率为57.14%,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RT-PCR技术检测CK19 mRNA表达可明显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To study the sensitivit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staining,IHC and RT-PCR in detecting breast cancer micrometastases in bone marrow and sentinel lymph nodes (SLNs). Methods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all patients underwent bone marrow puncture and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 by 1% isosulfan blue, and then HE-staining,IHC and RT-PCR were used to detect micrometastases. Results:Of 62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hose axillary lymph nodes showed negative HE-staining results, 15 cases presented with positive RT-PCR and 9 cases showed positive IHC results positive in bone marrow micrometastases detection. PT-PCR and IHC showed good uniformity(kappa=0.6945)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tective rate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X2=4.1667,P = 0.0412). In SLN samples, 13 showed positive RT-PCR results, while 7 showed positive IHC results. PT-PCR and IHC showed good uniformity (kappa=0.64.83)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also found in detective rate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X^2=4.1667 ,P = 0.0412). Both bone marrow and SLN samples were RT-PCR positive in 3 cases, which indicated that bone marrow did not always accompany SLN micrometastases(X^2=0.067,P = 0.796). Conclusion: Even if no axillary lymph node involvement or distant metastases are present in routine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micrometastases can still be detected in bone marrow or SLNs. Because the bone marrow micrometastases and axillary node micrometastses are not present simultaneously, combination test of multiple indicators will detect micrometastases more accuratel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进展期中上部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82例接受全胃切除D2根治术的进展期中上部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分析脾门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结果 82例患者共检及150枚脾门淋巴结,其中18例发生转移(21.9%),常规病理学检测阴性的64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微转移(32.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横向部位是脾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而T分期、肿瘤横向部位是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上部进展期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发生率较高,Borrmann分型、TNM分期、肿瘤横向部位、T分期是脾门淋巴结总体转移的高危因素,含有以上临床病理特征者建议常规行脾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7.
RT-PCR扩增K19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T-PCR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价值及其应用前景。方法:以病理组织学和RT-PCR扩增K19对3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126个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3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均有K19 mRNA表达;126个淋巴结中,组织学阳性26个(20.6%),而RT-PCR阳性42个(33.3%),RT-PCR扩增K19及内参基因β-actin后,所有瘤组织、转移淋巴结显示460和540 bp的扩增片段,非肿瘤患者的淋巴结中仅显示540 bp。 结论:RT-PCR扩增K19 mRNA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优于常规病理组织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病理阴性乳腺癌(axillary lymph nodes negative breast cancer,ALNNBC)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和RT-PCR方法同时检测骨髓微小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乳腺癌患者全身麻醉后行骨髓穿刺采集骨髓血,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常规HE染色证实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62例,同时采用ICC和RT-PCR方法检测骨髓微小转移.结果:62例患者中,15例(24.20%)骨髓有KT19 mRNA表达,其中9例(14.52%)ICC法也检出KT19阳性细胞,表明在检测骨髓微小转移方面RT-PCR法灵敏度较ICC法更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67,P=0.0412),两者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945).结论:即使常规病理切片检查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用ICC法和RT-PCR法对其骨髓血作进一步检测还可发现微小转移的存在,且RT-PCR法比ICC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