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指肠腔内憩室(IDD)是壶腹部周围罕见的病变,不应与常见的十二指肠腔外憩室相混淆.IDD可并发急性胰腺炎,是后者的一个罕见病因.本文报告在一组1000例以上的急性胰腺炎病例中发现的2例IDD.病例1:女性,14岁,因上腹部痛入院,血清淀粉酶显著升高,诊断急性胰腺炎,经治愈出院后再入院作进一步检查.体检无黄疸、右上腹部似有一肿块扪到,血液和血清钙、淀粉酶、胆红素、血脂及AKP等均在正常范围.胃肠造影:十二指肠内有一憩室,几乎充满壶腹部周围部分.十二指肠镜检见肿块质软,位于粘膜下层.剖腹检查证实十二指肠内有息肉状肿物.在Vater氏壶腹水平作十二指肠纵形切口显示憩室,大小约5×3×3cm,基底部在Vater氏壶腹部与十二指肠壁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扩大壶腹成形术(即末端胆总管与十二指肠吻合术或称经十二指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某些胆道疾患118例。首次手术者76例,再次手术者42例,最多者曾作过三次胆道手术;首次手术者平均住院28.10天,再次手术者32天,本组无手术死亡。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扩大壶腹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用内窥镜逆行胰腺造影后CT检查(CT-ERP)对动物和人体进行的研究。材料和方法:用20只狗,经苯巴比妥钠按30mg/kg麻醉后剖腹,切开十二指肠,将PE 50号小导管插入乏特氏壶腹,深达1cm,用缝线固定在壶腹的周围。在2分钟内向胰管逆行注入3ml泛影葡胺,各组注射压力、造影剂浓度和注射量等见附表。9例可疑的患者(男7,女2,28~83岁),因腹痛、体重减轻和黄疸入院,均作CT和ERP检查。将CT、ERP和CT-ERP的结果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small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SEST)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治疗老年患者胆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河子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4至2016年完成的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老年胆管结石住院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57例老年胆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插管造影成功55例(96%)完成治疗。其中46例完成SEST+胆道球囊扩张,一次性取尽结石率达83.6%。术前肝功、血尿淀粉酶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EST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治疗老年患者胆管结石效果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5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痛10余年,餐后即呕13d入院。查体:消瘦,脱水貌。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右上腹轻压痛,震水音(+)。胃镜检查:胃小弯溃疡,胃粘膜脱垂,胃镜不能通过幽门部。B超检查:胆囊结石。上消化道钡透:胃小弯溃疡,上腹部迷走结石位于十二指肠球内。静脉胆道造影:胆囊不显影。诊断:胃小弯溃疡,胆石性十二指肠球内梗阻。剖腹,术中见胃小弯溃疡,十二指肠球部与胆囊粘连成一体,切开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一枚直径约2.5cm之结石在十二指肠球内嵌顿梗阻,球部上方僵硬疤痕,胆囊萎缩,胆囊  相似文献   

6.
两例壶腹肿瘤,上胃肠道摄片和十二指肠镜检阴性,而行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荧光屏下作壶腹内活检,作出早期诊断,并与其他肿瘤相鉴别。例1:68岁女性,因上腹和右上腹疼痛5年入院。以前已诊断为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入院前3周腹痛加剧伴恶心,除深触诊时轻度右上腹压痛外,余无特殊。ERCP 检查时见到总胆管扩大及其肝内的分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2岁,因再发梗阻性黄疸、十二指肠壶腹占位7d入院.1年前因梗阻性黄疸在外院行胆囊空肠吻合术.本次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腹部可见手术瘢痕,腹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0×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总胆红素170 μmol/L、直接胆红素120 μmol/L;肾功能、血糖、血凝四项正常.十二指肠镜检查:十二指肠壶腹巨大溃疡型病变,病理证实为腺癌.MRCP:低位胆道梗阻,肝内外胆管扩张.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7岁。入院前7年内有中上腹隐痛伴暧气,进食后缓解,2年前有黑便一次,5个月前起排便次数增多,无血便和粘冻。2个月前又出现黑粪,外院行纤维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溃疡”,用洛赛克治疗后出血停止,但患者仍有中上腹疼痛,故转我院诊治。门诊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后内侧有一孔,如同憩室状向外突出,边缘隆起,取活检,病理未见“恶性病变”。再行胃肠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与空肠痿道形成,空肠部颗粒状突出影,胃大弯侧有肠粘连”(图1,见封三)。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和十二指肠病变”于1996年5月15日入院治疗。 入院体检示贫血貌,左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正常。全腹平软,无压痛,未觖及肿块,腹水症阴性。肛指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胆总管扩张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2例胆总管扩张病人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做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6例,EST后经网篮取出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2例,行EST,为预防并发症,8例病人行鼻胆管引流(ENBD);诊为胆管癌3例、壶腹癌1例均行胆道支架置入(EMBE)。术后观察随访6个月。结果 18例结石、炎症病人痊愈,其中8例行ENBD,术后7天拔除引流管,恢复好;术中诊为胆管癌3例,壶腹癌1例行ENBE,3例胆道扩张解除、黄疸消退,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2月后死亡。结论 内镜下治疗胆总管扩张效果确切,能诊断结石、炎症及肿瘤,并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穿孔是ERCP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1%,但病死率却高达16%~18%。ERCP术后穿孔的及时诊断和恰当处理对预后的影响极大。现将我科近年遇到的3例病例报道如下。例1女,60岁,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中见十二指肠乳头周围巨大憩室,反复插管未成功,行针状刀预切开,造影成功后用拉式刀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用取石网篮顺利取石。术后患者出现腹痛,误认为术后胰腺炎,给予生长抑素及抑酸抗炎补液治疗。术后12h患者腹胀明显,腹平片见后腹膜气体影,考虑十二指肠穿孔,留置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11.
特殊状态下的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所谓特殊状态下的逆行胰胆管造影,主要是指由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异常,或内镜到达十二指肠乳头的路径与常规不同等状态下的逆行胰胆管造影。主要包括十二指肠憩室、乳头部畸形、胃大部切除B-Ⅱ式术后、胆肠吻合术后等。 1 术前准备和所用器械同常规ERCP检查 2 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憩室是造成ERCP插管困难的最常见因素,憩室可单发或多发,离乳头较远的憩室,对插管无明显影响,而靠近乳头的憩室,会对插管造成困难,尤其十二指  相似文献   

12.
女,43岁。因发作性右上腹绞痛,伴畏寒、发烧三个月入院。经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拟诊胆石症并感染。为进一步确诊,行静脉胆道造影。造影前一天,先后用30%胆影葡胺1滴点限,0.1毫升皮下注射,1毫升加生理盐水至2毫升静注;试敏结果均阴性。后以5%葡萄糖250毫升+30%胆影葡胺80毫升(上海淮海制药厂生产,批号790301)静滴,滴入20毫升时(5分钟),病人口周  相似文献   

13.
1989年10月至1990年11月,我们对17例自发性气胸行胸膜腔造影检查,其中特发性气胸14例,老慢支并发的继发性气胸3例。一、造影方法造影剂一般选用60%泛影葡胺40~60ml,加入2%普鲁卡因4 ml;2例并少量胸水者选用76%泛影葡胺造影。用前30分钟行碘、普鲁卡因过敏试验。阴性者在透视下选择肺压缩最明显的部位为穿刺点。局部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1岁,20年前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年前症状复发行胆囊切除,左肝叶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4个月前胆总管结石症状反复,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发现胆总管十二指肠瘘,从瘘口取结石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周后腹痛消失,血淀粉酶恢复正常,但此后不能进食,反复呕吐,并反复出现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5.
黄疸性质的诊断以往靠生化检查、放射学检查及胆道造影等方法,但有时仍难以确诊。应用光学纤维十二指肠镜检、壶腹部插管及总胆管一胰管逆行造影术(E.R.C.P.),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报导在87例用常规方法未能确诊的黄疸病人应用此新方法的经验。术前禁食6小时,咽部局麻,并给以阿托品及镇静剂。病人取左侧卧位或半坐卧位在X线透视下插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对“胆囊切除后综合征”的成因提出一项假设,认为系胆石经常自乳头排出,造成乳头慢性损伤继发炎症,最终形成狭窄所引起,而与胰管和胆管壶腹端之间的一薄层组织(壶腹间隔)逐渐增厚,造成胆汁和胰液引流障碍很有关系。为检验以上假设,作者设计了经十二指肠括约肌成形和间隔切除术作为治疗方法,自1972年至1982年共行92例。根据下列指标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选择手术对象:1.肝胆或胰腺疾病的症状或化验发现。2.积极内科治疗无效。3.造影发现壶腹异常或胆管或胰管扩张。有12例内窥镜检查时导管不能插入胰管,故认为有壶腹扭曲。大多数病例曾应用止痛药多年,40例且已成瘾。手术操作:探查所有可能引起腹痛的病变,如肠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大鼠模型,并与牛黄胆酸所诱发胰腺炎模型进行对照,为研究药物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6只):以恒定压力(50 mmHg)胰胆管注射30%泛影葡胺持续2 min;对照组(6只):按0.1 ml/100g,0.2 ml/min速度用微量推射泵在胰胆管内注入5%牛磺胆酸;假手术组(4只):打开腹腔翻动胰腺后关腹.24 h后开腹取胰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并检测血淀粉酶.结果24 h后实验组及对照组胰腺与假手术组比较不论在大体病理,还是组织学病理的变化上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淀粉酶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恒定压力下胰胆管注射泛影葡胺建立的大鼠胰腺炎模型模拟了人ERCP术后胰腺炎过程,而且与牛黄胆酸所诱导的胰腺炎模型有类似的病理和淀粉酶变化,为研究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根据情况置入不同规格支架,观察治疗效果和3个月、6个月生存率。结果 32例患者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为91.43%,其中10例置入金属支架,22例置入塑料支架。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6.25%),经治疗后痊愈。成功置入支架的32例患者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血清总胆红素从(230.85±83.81)μmol/L下降到术后1周(121.88±52.27)μmol/L(P〈0.01),支架组随访26例中总体3个月、6个月存活分别达到92.30%及76.92%。结论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疗效确切,对于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疽、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具有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胆汁CEA、CA19-9联合检测对肝外胆管癌及壶腹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汁CEA、CA19—9联合检测对肝外胆管癌及壶腹癌诊断价值。方法观察组38例肝外胆管癌及壶腹癌患者在行ERCP检查前检测血清CEA及CA19—9,行ERCP检查时经造影导管抽取胆汁5ml用放免方法检测CEA及CA19—9,同时在导丝引导下自胆管咬取活检行病理检查,并记录影像学特征;同样,对照组30例非恶性病变患者在行ERCP检查时抽取5ml胆汁检测CEA及CA19—9。结果观察两组患者胆汁CA19—9、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结果-致;观察组患者胆汁及血清CA19—9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E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胆汁CEA、CA19—9联合检测对肝外胆管癌及壶腹癌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蔡建庭  陈佳敏 《胰腺病学》2006,6(6):364-364
患男.43岁.因“反复上腹痛5年”入院。患5年前饮酒后出现中上腹痛,呈烧灼样痛,并向腰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于当地医院查血淀粉酶1500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之后患上腹痛反复发作3次,均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入院前3d上腹痛再发,拟“复发性胰腺炎”收住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患入院后查血淀粉酶500U/L。腹部B超及MRcP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示:胰腺尾部形态增大,密度与正常胰腺类似,周边血管迂曲,考虑胰腺解剖变异可能。ERCP检查于十二指肠降部见主乳头和副乳头,前呈半球形,开口呈绒毛状;后较小.开口明显。主乳头插管造影显示主胰管短小.长约3cm.呈短树枝状.无扩张,分支胰管显示欠清;副乳头插管造影显示副胰管长约12.2cm,直径约0.4cm,管壁光滑,行走自然,分支胰管显示良好,主副胰管未融合,即确诊为胰腺分裂症。术中于副乳头行小切开,插入导丝后,循导丝推入胰管支架(5F,9cm),见胰液从支架内流入肠腔。患术后腹痛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