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骨髓坏死的临床表现、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对8例骨髓坏死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8例病人为多发性肿瘤,表现为剧烈骨痛。发热贫血。外固血全三系或二系减少,可出现红/幼粒细胞。骨髓外观呈果酱样、烂桃样。形态细胞特征辨认困难。胞浆界限不清。结论 骨髓坏死与肿瘤密切相关,以剧烈骨痛、发热、贫血及骨髓有饮细胞结构不消为特征,预较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10例骨髓坏死病人的临床表现及骨髓形态学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10例病人原发病均为恶性肿瘤,表现为剧烈骨痛,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发热以中高度为主,抗炎治疗无效;贫血呈进行性;骨髓形态学9例见到形态完整的肿瘤细胞,而正常有核细胞辨认困难,胞浆界限及胞核均模糊不清.10例病人均于诊断后2个月内死亡.结论:骨髓坏死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以剧烈骨痛、发热、贫血及骨髓正常有核细胞结构不清为典型特征,治疗反应差,预后凶险,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髓坏死的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1992-2002年经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发现的6例骨髓坏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44岁。临床表现多有发热、骨痛、乏力、出血倾向、贫血。原发病均为恶性疾病,其中急性白血病2例,恶性淋巴瘤1例,骨髓转移性肿瘤3例。积极治疗原发病,并予以抗生素、激素、止痛,输血等对症处理。2例确诊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失访。获得随访的4例于1年内死亡,从确诊到死亡最短历时2个月。结论 骨髓坏死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疗效差,预后凶险。  相似文献   

4.
骨髓坏死在临床上较少见 ,其主要是由白血病、肿瘤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和发热。骨髓穿刺和活检呈典型的坏死现象。现将遇到的 2例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1,男 ,4 0岁 ,因腹痛 6个月 ,呕血半个月 ,牙龈出血 3天入院。体检 :体温 38 5℃ ,血压 115 / 90mmHg,呼吸 19次 /min ,贫血貌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心肺 (- ) ,腹部无包块 ,肝脾不大 ,髂骨压疼明显。实验室检查 :Hb5 0g/L ,WBC15 8× 10 9/L ,中性 0 6 3,淋巴 0 35 ,单核0 0 2 ,PLT 2 4× 10 9/L ,骨髓穿刺一次干抽 ,一次有核细胞明显活跃 ,大部分溶解 ,背景成粉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来源、临床及骨髓特点。方法:对21例骨髓转移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来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统计。结果:本组骨髓转移癌以肺癌、胃癌、结肠癌常见,未查到原发灶者6例,占28.57%;骨髓转移癌常见临床表现有贫血、骨痛及发热等;骨髓涂片在两侧及片尾部可见成团分布的癌细胞是骨髓转移癌的特点。结论:骨髓穿刺是诊断骨髓转移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不能解释的贫血、骨痛及发热者应尽早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骨髓坏死(BMN)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原发病的关系。方法分析1997-2012年本院收治的9例骨髓坏死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临床表现及原发病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室检查显示9例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都明显增高,7例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9例患者血红蛋白都明显减低(其中6例〈50g/L);骨髓涂片中细胞形态模糊不清、大片融合、破碎、溶解;以骨痛、发热和进行性贫血为主要表现,且原发病多数为恶性疾病。结论骨髓坏死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综合征,但实验室检查尤其是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仍是目前诊断骨髓坏死的主要手段,对于疑似患者应及时行骨髓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7.
骨髓坏死临床少见.自从1924年Graham在镰状细胞贫血的病人尸检中首次发现骨髓坏死以来,国内外陆续有不少病例报道。现报道本院收治的2例病人,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一、病例报告例1男,56岁。因全身骨痛.发热15天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及骨盆压痛明显.心肺无异常发现.肝肋下:3cm,剑突不2cm.脾助下4cm.无压痛。血常规:血红蛋白95g/L,血小饭13XIm川。,白细胞28.l‘/l(户门_中性认96。肝功能正常。尿常规:白细胞0~l/IP,红细胞0~l/HP。胸骨及骨盆X线片未见异常。入院后于…  相似文献   

8.
报道骨髓坏死6例,其中继发于恶性血液病及骨转移癌5例,1例原发病不明。病程中都有发热,贫血和骨痛。发病机理与微循环障碍,肿瘤坏死因子及感染因素有关,放射性核素检查以及早期多部位骨穿刺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坏死骨髓液不凝固,呈血水样,涂片呈细颗粒状。  相似文献   

9.
骨髓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的研究骨髓坏死的临床意义。方法从 1995年至今,我院已发现骨髓坏死 5例,我们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这 5例骨髓坏死的原发病均为恶性疾病 (2例胃癌, 1例肺癌,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例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上有骨痛,贫血和发热。所有病例均有贫血,平均血红蛋白 <60g/L,白细胞 (2.9~ 26.3)× 109/L,血小板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 (518~ 2417U/L)及碱性磷酸酶 (142~ 265U/L)均增高。骨髓象显示骨髓中组织和基质的大片坏死。结论骨髓坏死是一个少见的临床综合征,其后常隐藏着恶性疾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黄志红  桂影  郭长升 《医学争鸣》2005,26(8):710-710
临床资料 1997年以来,用环孢素(CsA)和α-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白血病24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男15,女9)例.年龄17~52(平均39)岁.ANLL中M,2例,M2a8例,M4a2例,M5a3例,M5b2例.ALL中L1 4例,L2 2例.ANLL:化疗前8h给CsA4mg/kg,po,α-干扰素3MU,im.  相似文献   

11.
骨髓坏死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多由赘生性疾病引起,主要临床症状是骨痛和发热。骨髓穿刺或活检可显示出坏死的特,有助于原发病的诊断。本文就我院确诊的三例,并复习文献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来源、临床特点及骨髓象诊断。方法对37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特征、病理活检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在骨髓片中均找到转移癌细胞。30例找到原发灶,其中以肺癌(18.92%),骨癌(16.22%),肝癌(16.22%),乳腺癌(13.51%)最多见。骨髓转移癌临床表现以贫血最多见(75.68%),其次为血小板减少(64.87%),骨痛(62.16%)和发热(48.65%)。结论对于原因不明或用原发病不能解释的贫血、血小板减少、骨痛、发热、出血的患者,骨髓穿刺做细胞学检查,对骨髓转移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骨髓坏死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发病引起的一种不常见的骨髓内死亡。预后很差,其诊断主要由骨髓穿刺图片和骨髓组织切片活检证实。现将我院遇到的11例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骨髓坏死均为我院1990年至1998年门诊或者住院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0岁~65岁。1.2临床表现11例患者中7例发烧,8例贫血,11例有骨痛,8例肝脾肿大,3例淋巴结肿大。11例患者中有4例骨髓转移癌,1例阴道糜烂4个月,1例鼻腔有肿块放疗3次好转,1例腋下肿块2a,1例胃癌,多发性骨髓瘤2例,急性白血病1例。1.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检查:在11例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有6例见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骨髓检查:全部病例经骨髓穿刺取片黄位粒样物质,作瑞氏染色进行全片观察,其坏死的特征为:细胞呈不同程度溶解,胞浆无法辨认,细胞轮廓不清,呈紫血片状或蛛网状结构,细胞间充满无定性嗜酸性物质,坏死的细胞包括固缩、核破裂、核溶解,坏死的骨髓中有成熟红细胞,少数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坏死累及范围大小不一。其坏死呈局灶性,视为轻度坏死;有的坏死范围占据整个标本的60%左右,视为中度坏死;有的坏死范围可占整个涂片,坏死呈大片,根本无...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近年来共见4例骨髓坏死,某些临床表现较特殊,文献中很少描述,现报道如下。例1,女,16a,贫血半年,骨病伴高热Zd入院。T40℃,胸、肋骨、脊柱压痛OHb40g/L,W13CO3X10’几,分类时见2个晚幼红,入院后6h,呕吐,神志恍怎,左瞳D=4mn。,右瞳1)一Zmm,预强2指,克氏征(+),CC.f正常,右骼骨穿刺,抽出灰褐色液体,徐片细胞呈溶解破坏状;胸骨穿刺,为淡黑褐色液体,有核细胞溶解破坏,诊断骨髓坏死。经抗生素及红考静滴,3d后体温正常,骨痛消失,神志于24h后清醒,后瞳孔转为等大。第14d左骼骨穿刺,诊断急淋白血病,化…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6年至今诊断5例骨髓坏死,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19~54岁,从确诊到死亡19~56天。均呈全身多部位骨痛,持续性加重,伴发热、出血及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4例有不同程度的肝、脾、淋巴结肿大。5例外周血Hb均低于50g/L,最低者18g/L,白细胞2.8~2.9×10~9/L,血小板均低于50×10~9/L,网织红计数5~18%,分类可见早期粒细胞及有核红细胞。经抗生素、激素、输血治疗无效。5例均经2次以上骨髓穿刺及病理活检,骨髓液外观,1例呈脓样,2例呈果酱样,2例似血水样,骨髓活检均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并骨髓坏死伴夏科雷登结晶1例张守宽,孙忠亮,孔令瑢(第一教学医院)患者,男,28岁,农民。因乏力1年,骨痛1月于1994年3月19日入院。同年1月因发热、乏力40天就诊,体检: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BMN)的原发病、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血液学改变及预后。方法对我院1997年6月至2007年1月治疗的8例骨髓坏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骨髓坏死患者以骨痛、发热、贫血、外周血象异常为主要表现;其中,急性白血病(AL)5例,恶性淋巴瘤(NHL)1例,多发性骨髓瘤(MM)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例,骨髓涂片可见到典型坏死改变。结论骨髓坏死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引起骨髓坏死的病因主要是恶性血液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疑诊患者应及时进行骨髓检查,以免误诊或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和贫血患者噬血细胞 (Hcm)的变化 ,阐明Hcm增多在部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NLL -M3 )出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 2 2 6例骨髓Hcm ,其中ANLL -M3 48例 ,其它AL 86例及贫血患者 92例。结果 ANLL -M3 组患者Hcm阳性 11例 (2 2 .92 % ) ,较AL组 (4 .65 % )和贫血组 (6.5 2 % )明显增多 (P均 <0 .0 1)。结论 Hcm增多作为一种特殊的细胞学变化 ,对ANLL -M3 的鉴别诊断以及ANLL -M3 患者易引发全血细胞减少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iR-133a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有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37例AML初诊患者及25例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诊患者和22例骨髓象正常的发热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有核细胞,抽提总RNA,以U6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茎环RT-PCR检测并比较AML、ALL及骨髓象正常的非白血病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miR-133a的表达,同时比较miR-133a在AML常见亚型及化疗缓解前后的表达水平。结果:miR-133a在AML初诊患者骨髓中相对表达量(N=2-△Ct)明显高于ALL和非白血病患者(P<0.05);M3、M4及M5三种常见AML类型中,M5患者的骨髓标本miR-133a表达明显高于M3患者(P<0.05);AML化疗完全缓解后骨髓有核细胞中miR-133a的表达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miR-133a可能参与AML的发生发展进程,其骨髓表达水平可为化疗敏感性评价提供一个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6 0岁 ,1988年 2月起反复皮下、牙龈出血伴月经量增多 ,于 1988年 4月 2 8日入院 ,经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2 a) ,经 HATP方案化疗 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 ,又先后 13次予强化、巩固、维持治疗 ,方案分别为 HOTP、HOAM、HAT、HTP、HATP等 ,至 1989年7月 18日中断化疗。 1996年 4月患者因面色苍白十余天再次入院 ,查骨髓象示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2 a)复发。于AA(阿霉素 +阿糖胞苷 )方案化疗 3个疗程后达完全缓解。后先后 2 4次予 HAE、NA、HA、VA、CAM、AE方案化疗 ,多次复查骨髓象均示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