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574-2575
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选取2013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LVEF水平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美托洛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44-4645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内科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手段,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随访1年,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脑钠肽(BN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NYHA心功能分级、LVEF及BN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治疗中使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实验组心功能指标为(3.18±0.17)、LVEF为(37.86±2.48)%;治疗6个月,心功能指标为(2.16±0.18)、LVEF为(43.08±2.16)%,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27%)高于对照组(5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改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46-247
以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美托洛尔联用治疗,对比综合治疗效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钠肽(BNP)指标的变化。观察组较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指标均有改善。临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应用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美托洛尔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缓解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B型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NYHA心功能分级、B型利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82.61%(P<0.05);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低(P<0.01),观察组NYHA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BNP、LVSd、LVDd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LVEF水平较治疗前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NP、LVSd、LVDd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LVEF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衰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BNP水平,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064-2065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0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LVEF、血清BNP)水平及6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6min步行试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还可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口服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优于对照组的62.0%,组间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脑利钠肽、LVE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利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治疗后较均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33-1634
探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以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接诊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后,对比两组血清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单纯使用美托洛尔,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更优,且安全性较好,对于降低患者的血清BNP水平、改善其心功能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急诊内科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并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急诊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急诊内科常规治疗前提下,采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水平、复发率与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9.17%,低于观察组的95.8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与BNP水平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与BNP水平变化均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4.17%,低于对照组的27.0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2.08%,低于对照组的22.9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复发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及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血清利钠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利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可有效降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利钠肽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曲美他嗪组35例,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时分别行B型钠酸肽(BNP)及超声心动图(用LVEF、CO、CI等指标)评价心功能。对照组虽能改变LVEF,但CO无显著变化(P〉0.05);而TMZ组能显著改善LVEF,且能显著增加CO(P〈0.05);两组均能降低BNP(P〈0.01或P〈0.05),但TMZ组更能有效降低BNP及改善心功能(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陈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休克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3年住院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分为休克组、非休克组和死亡组、非死亡组。测定血清BNP水平;同时均行心脏超声测定其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BNP水平以及BNP与LVEF、LVDd的相关性。【结果】休克组较非休克组BNP水平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BNP与年龄呈正相关性(r=0.392,P〈0.05);与LvDd呈正相关(r=0.34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86,P〈0.05)。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相比,BNP显著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d、LvEF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水平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不全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螺内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厄贝沙坦联合螺内脂治疗组(治疗组),取不同时间点(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观察脑钠肽(N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LVDd)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在治疗后第8、12周时,NBP、LVDd均下降,LVEF上升,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2周时,NBP、LVDd明显下降,LVEF上升幅度更大,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螺内脂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启华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424-2425,242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6min步行实验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和LVEF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试验组6min步行实验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用药安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建军  王文武  刘柱 《临床荟萃》2012,27(15):1292-1295
目的 探讨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血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正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患者62例.血BNP水平正常的18例为研究组(BNP<100 pg/L),血BNP水平明显升高的 44例为对照组(BNP>100 pg/L).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从而得出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血BNP正常的临床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经(left veil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大于对照组,(65.44±2.04) mm vs (63.48±2.50) mm(P<0.05).研究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对照组,(21.06±3.45)% vs(32.25±4.05)%(P<0.05).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日长于对照组,(22.56±3.29)d vs (15.43±2.42)d(P<0.05).研究组服用美托洛尔的最大耐受剂量低于对照组,(12.50±4.79) mg vs(24.94±6.80) mg(P<0.05).随访2年期间研究组因心源性死亡15例,对照组因心源性死亡6例(P <0.01).两组在LVEDd、LVEF、住院时间、美托洛尔耐受最大剂量、随访2年心源性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BNP降低为预测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r =4.266,OR=71.208,95%CI=1.200~4224.226,P<0.05).结论 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NYHAⅢ~Ⅳ级)血BNP正常的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更严重,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依普利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依普利酮组(n=43)和常规治疗组(n=42),常规治疗组为基础治疗,依普利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依普利酮25 mg/d,持续1个月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者增至50 mg/d,治疗1年后复查心脏超声,ELISA法测外周血脑钠肽(BNP)、TGF-β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分析TGF-β1水平与BNP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依普利酮治疗1年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增加,左心室后壁厚度(LV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GF-β1水平、BNP水平均减少,血压降低,且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水平与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普利酮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GF-β1水平,逆转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14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左卡尼汀3.0 g,每日1次,共14 d。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心脏超声心动图及血浆钠尿肽(BNP)、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FS)和舒张功能指标E峰与A峰的比值(E/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LVEF、E/A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BNP、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BNP、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HOMA-IR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BNP、FBG、TC及HOMA-IR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纠正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调节心肌的舒张及收缩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联合应用ACEI和ARB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及其合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治疗半年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血管紧张Ⅱ(AngⅡ)、醛固酮(ALD)、脑钠钛(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苯那普利合用缬沙坦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同时观察两者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影响。方法95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缬沙坦治疗组及两者合用组,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半年后血浆AngⅡ、ALD及BNP的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半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苯那普利及缬沙坦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明显增高(P〈0.01),而血浆AngⅡ、ALD水平改变不大;苯那普利加缬沙坦治疗后血浆ALD、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LVEF明显增高。而血浆AngⅡ水平改变不大:组间对比发现,苯那普利合用缬沙坦并不能进一步降低血中AngⅡ、BNP水平,以及提高左室射血分数(P〉0.05)。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进一步增加。结论苯那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均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对AngⅡ和ALD水平影响不大;单药治疗或联舍治疗方法都能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LVEF,改善心功能;联合用药组在降低BNP、AngⅡ水平并不优于单用苯那普利或缬沙坦组,而能显著降低血浆ALD水平(P〈0.05),减轻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同时以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中肿瘤坏死因数-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并以化学发光法测定B型利钠肽(BNP)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80 d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LVES、LVED、E/A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BNP均明显下降。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和间断血液净化(IHD)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难治性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CBP组(n=30)和IHD组(n=3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心衰参数(CI、LVEF、CVP、MBP、HR和SpO2),血清BNP、BUN、SCr水平,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心衰参数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CBP组CI、LVEF较IHD组明显增加(P0.05),CVP、MBP和HR则明显低于IHD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NP、BUN和SCr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BP组血清BNP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CBP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IHD组(96.7%vs 80.0%,P0.05),CBP组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IHD组(P0.05)。结论:CBP在难治性心衰的治疗中比IDH更为有效,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