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等分成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组(ALI组)、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LEV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TI组),每组再等分4个亚组,每亚组7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血浆TNF-α、IL-6水平的变化,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多组均数间比较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UTI治疗组的淋巴细胞凋亡率较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组及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血浆TNF-α和IL-6水平分别于CLP术后3 h和6 h时出现升高,UTI治疗组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组及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均明显降低(P<0.05);UTI治疗组大鼠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乌司他丁能显著抑制脓毒症肺损伤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血浆TNF-α和IL-6表达水平,能显著减轻肺损伤的病理损害,对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SD大鼠脓毒症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SH组、左氧氟沙星(LEV)组;分别于术后3、6、12、24 h各取7只大鼠心脏血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电镜下观察术后24 h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C(132±9)μg/L]比较,模型组术后6 h血浆TNF-α水平((227±28)μg/L]显著升高(zp<0.01);GSH治疗组((144±28)μg/L]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LEV组((214±48)μg/L,均P<0.01];各组间术后3、12、24 h TNF-α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与假手术组((135.43±40.08)μg/L]比较,模型组术后3 h血浆IL-6水平((267.65±72.87)μg/L]显著升高(P<0.01);GSH治疗组[(191.97±62.98)μg/L]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LEV组[(268.75±74.67)μg/L,均P<0.05];各组间术后6、12、24 h IL-6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细胞内线粒体出现水肿甚至空泡变性;GSH组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轻微.结论 TNF-α和IL-6在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GSH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肝脏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SD大鼠脓毒症肝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SH干预组(每组各24只),每组大鼠再按按0h、2h、6h、24h分为4个亚组(每组各6只)。GSH干预组在造模后立即经尾静脉给予GSH(300mg.kg-1)共0.1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组大鼠在4个时间点(CLP术后0h、2h、6h、24h)采集血标本和肝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肝功能和肝组织TLR4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水平在术后6h起开始升高,术后24h仍持续升高;肝组织TLR4和TNF-α水平均在术后2h显著升高,术后6h达到高峰,术后24h有所回落;术后24h肝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变性等损伤性改变。与模型组相比,GSH干预组在术后6h和24h血清肝功能损伤指标显著降低(P〈0.05),而肝组织TLR4和TNF-α水平在术后2h、6h、24h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性改变也明显减轻。结论:在脓毒症早期肝组织TLR4及其调控的炎性因子TNF-α水平增高在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脓毒症早期应用GSH治疗可能通过降低TLR4水平,减少肝组织TNF-α浓度,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及应用中药912液进行干预的效果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共有56只存活Wistar大鼠进入该实验,其中假手术组8只,CLP模型组24只,中药912液治疗组24只,后两组再分为术后3、24和72h3个时间点亚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T(TnT)、脑钠素(BNP)],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结果CLP模型组大鼠术后3h血浆TnT、TNF-α、IL-6、NO、MDA水平即开始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BNP、IL-10到24h时也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中药912液组的TnT、BNP、TNF-α、IL-6、NO、MDA虽较假手术组升高,但明显低于CLP模型组,IL-10则高于CLP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脓毒症后可出现明显的心肌损伤,中药912液可通过抑制NO和自由基介导的组织损伤改善脓毒症时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SD大鼠脓毒症肝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SH干预组(每组各24只),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0、2、6、24 h 4个亚组(每组各6只).GSH干预组在造模后立即经尾静脉给予GSH 300 mg/kg(0.1 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大鼠在CLP术后0、2、6、24 h分别采集血标本和肝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肝功能和肝组织HSP70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肝功能(TBIL、ALT和AST)水平在术后6 h起开始升高,术后24 h仍持续升高;肝组织HSP70水平在术后2 h即显著升高,术后6 h达到高峰,术后24 h则有所回落;肝组织TNF-α水平在术后2 h起开始升高,术后6 h达到高峰,术后24 h有所回落;术后24 h肝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变性等损伤性改变.与模型组相比,GSH干预组在术后6 h和24 h血清肝功能损伤指标及肝组织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肝组织HSP70水平在术后2 h、6 h和24 h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24 h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性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在脓毒症早期应用GSH治疗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肝组织HSP70浓度,降低肝组织TNF-α浓度,从而减轻炎性因子对肝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大黄素对脓毒症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于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假手术组;B组:盲肠结扎穿刺(CLP)组;C组:CLP大黄素治疗组。造模72h后分别测定各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和腹腔白蛋白浓度、肠系膜微静脉流速等并观察肠粘膜损伤程度。结果CLP后大鼠血浆TNF-α浓度、白蛋白渗出率明显升高,而B组升高较C组明显(P〈0.01),肠粘膜损伤评分变化也有相同趋势(P〈0.017);肠系膜微静脉流速减慢,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而B组下降较C组明显(P〈0.05)。结论大黄素能减轻CLP所致脓毒症大鼠的炎症反应和肠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Fasudil)对敌敌畏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Sprague 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敌敌畏(dichlorvos,DDVP)中毒组、法舒地尔干预组3组,每组10只,均予以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6h后留取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血浆TNF-α、IL-6水平。取左肺下叶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中毒组和干预组大鼠血浆TNF-α、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HE染色有炎症细胞浸润;与中毒组比,干预组TNF-α、IL-6升高程度显著降低(P〈0.05),肺损伤程度较轻。结论:法舒地尔能降低敌敌畏中毒大鼠血浆TNF-α、IL-6水平,能显著减轻肺损伤的病理损害,对大鼠敌敌畏中毒性急性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孑L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4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CLP组、迷走神经切断(VGX)组和迷走神经刺激(STM)组,每组10只。CLP组行CLP;VGX组行CLP后离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干;STM组在VGX组处理的基础上行左侧迷走神经干远端电刺激。所有动物于制模成功后18h经颈动脉放血处死,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动脉血乳酸及血气分析;计算肺湿/干重比值;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和VGX组血浆TNF-α浓度、动脉血乳酸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湿/干重比值均升高,pH、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剩余碱(BE)值均降低(P〈0.05或P〈0.01)。与CLP组比较,STM组血浆TNF—d浓度、动脉血乳酸值、PaCO2、肺湿/干重比值均降低,pH、PaO2以及BE值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病理学和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均显示:CLP组肺损伤较SHAM组明显加重,而STM组肺损伤较CLP组、VGX组明显减轻。结论通过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可起到保护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栀子金花汤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栀子金花汤对腹腔感染导致脓毒症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评价中药在脓毒症治疗中的意义。方法:88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中西药结合组,其中各药物治疗组再按用药时间分为12、24和48 h 3个时间点。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各组均于术前2 h及术后每日2次给予相应药物干预。于各时间点取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E-选择素、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Fbg显著下降,TNF-α、IL-6、E-选择素均显著升高(P均〈0.05)。分别与中药组和西药组同时间点比较,中西药结合组能显著降低TNF-α、IL-6、E-选择素水平,升高Fbg水平(P均〈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能显著升高血浆Fbg水平,以48 h最为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药栀子金花汤结合常规的西药治疗脓毒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间的关系,寻找致死性脓毒症的可靠监测及治疗指标。方法90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B组)及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C组),每组30只,分别施以假手术(A组)或CLP(B组和C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2ml(A组和B组)或EP2ml(130mg/kg,C组),12h重复1次。以术后0、6、12、24、48和72h为观察点,观察各组大鼠术后活动、进食、竖毛、腹泻、眼球凹陷、呼吸等情况;活杀并观察腹腔肠管扩张、充血、腹水、病灶包裹、肺表面充血等情况。另取20只大鼠以B、C两组同样的模型及处理方式观察生存时间。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HMGBl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绘制各组生存曲线,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组大鼠术后脓毒症表现最强,C组明显减轻。而A组没有相关表现或表现轻微。B组血浆IL-1β、IL-6和TNF-α水平于术后6h显著升高,至12h已明显下降;而C组上升的幅度明显低于B组,但明显高于A组。B组肝脏HMGBl mRNA表达水平在1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并维持至48h后开始下降,且HMGBl表达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91)。C组生存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P〈0.01),HMGBl表达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动物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脓毒症晚期释放的HMGBl是脓毒症致死效应的关键炎症介质,其表达水平与实验动物的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寻找判断脓毒症预后的可靠监测指标。方法 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CLP组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以术后0、3、6、12、24和48h为观察点,观察各组大鼠术后活动、进食、竖毛、腹泻、眼球凹陷、呼吸等情况;活杀取血测定血浆IL-6、ICAM-1水平,并观察腹腔肠管扩张、充血、腹水、病灶包裹、肺表面充血等情况。结果 CLP术后大鼠血浆IL-6、ICAM-1水平于后3小时开始即明显升高,分别于术后6、24小时达到高峰;CLP术后6h前IL-6、ICAM-1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间相关系数(R)为0.929、0.920(P﹤0.01),而术后48h R分别为0.136、0.852(P=0.52,P﹤0.01)。结论 脓毒症大鼠血浆ICAM-1水平与脓毒症大鼠严重程度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5只。假手术组大鼠打开腹腔后缝合,其他各组采用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利多卡因组大鼠在给予10 mg/kg的负荷剂量后,以10 mg·kg-1·h-1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持续泵注利多卡因3h;乌司他丁组大鼠进行CLP的同时,以100 000 U·kg-1·h-1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持续泵注乌司他丁3 h;假手术组和CLP组用等量等渗NaCl溶液代替。于CLP后24 h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另取40只大鼠(每组10只)用于观察4组大鼠72 h死亡情况。 结果4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89.886、237.952、175.999、179.491,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 0.05);与CLP组比较,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0.05);与利多卡因组比较,乌司他丁组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肺泡大小均匀、结构完整,肺泡上皮细胞形态正常;CLP组大鼠肺泡间隔增厚、间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塌陷;而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病理学改变较CLP组均明显减轻,肺组织轻度水肿,肺泡及肺间质出现少量炎症。四组大鼠死亡构成比(0 /10、9/1、4/6、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0,P < 0.001)。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均<0.008);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均较CLP组显著降低(P均<0.008);而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08)。 结论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可以有效降低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6及HMGB1的表达,抑制肺组织中HMGB1 mRNA表达量,减轻脓毒症对肺组织的损伤,有效提高动物存活率,其减轻脓毒症炎症反应及肺保护作用疗效与乌司他丁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脓毒症(sepsis)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活性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um ligation perforation,CLP)制备脓毒症模型。11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痰热清治疗组,观察模型组及痰热清治疗组大鼠术后7 d的生存率。用ELISA法检测各组NF-κB活性和IL-6的水平。结果:痰热清治疗组7 d生存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在CLP后2 h明显升高,6 h达到高峰,各时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L-6水平在CLP后6 h明显升高,12 h达到高峰,除2 h时点外,各时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2 h时点外,痰热清治疗组NF-κB活性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与血浆IL-6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25,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可明显抑制脓毒症大鼠NF-κB活性及IL-6水平,提高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揭示大黄治疗脓毒症的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10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 只)、CLP组(48只)、大黄治疗组(48只).分别在术后0、3、8、24、48及72 h活杀大鼠留取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和HMGB-1的含量.结果 大黄治疗组血浆TNF-α水平在8 h,HMGB1水平在24、48及72 h明显低于CLP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黄通过降低血清中TNF-α和HMGB-1的水平,对脓毒症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脂联素(APN)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 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作脓毒症动物模型,雄性Wistar大鼠120只,10~ 14周龄,体重250~ 3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脂联素预处理组(APN组),分别于术后2h、6h、12 h、24h、48 h处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6表达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6 mRNA的表达水平;凝胶阻滞电泳分析技术(EMSA)检测肺组织STAT3的DNA结合活性;同时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各组剩余10只大鼠观察术后7d的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与C组比较,CLP组大鼠肺组织IL-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TAT3的DNA结合活性表达升高,肺组织匀浆中MPO活性显著升高,死亡率升高(P均<0.05);与CLP组比较,APN组大鼠肺组织IL-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STAT3的DNA结合活性表达降低,肺组织匀浆中MPO活性显著下降,死亡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脂联素可能通过抑制IL-6/STAT3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减轻脓毒症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黄芩苷对脓毒症大鼠肾脏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SD大鼠脓毒症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芩苷干预组(每组各24只),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CLP术后0h、3h、6h、24h4个亚组(每组各6只)。黄芩苷组在造模后立即经腹腔注射黄芩苷120mg/kg,共2mL液体,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液。每组大鼠在4个时间点(CLP术后0h、3h、6h、24h)采集血标本和肾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和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F-κB在肾组织内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肌酐浓度及肾组织TNF-α、NF-κ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3h即开始升高并持续至术后24h;术后24h肾组织HE染色显示肾小管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干预组术后3h、6h和24h血清肌酐浓度及肾组织TNF-α、NF-κ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肾脏组织的炎症病理改变也显著减轻。结论:脓毒症大鼠早期血清肌酐升高与肾组织中TNF-α、NF-κB水平升高有关;脓毒症早期应用黄芩苷治疗对脓毒症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肾组织NF-κB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取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Sham组、Sham/M组、CLP组、CLP/M组。Sham组仅开腹取出盲肠翻动后还纳腹腔,不进行结扎和穿孔;Sham/M组大鼠在术前1.5h通过灌胃方式灌入二甲双胍(100 mg/kg),其他同Sham组;CLP组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CLP/M组大鼠在术前1.5h通过灌胃方式灌入二甲双胍(100 mg/kg),其他同CLP组。在术后12h、24h分别采样检测血浆cTn-I、TNF-α水平、心肌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结构改变。结果:(1)术后12h、24h,血浆中cTn-I、TNF-α水平在Sham组大鼠与Sham/M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P组和CLP/M组cTn-I、TNF-α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CLP/M组cTn-I、TNF-α水平较CLP组显著降低(P0.01);(2)术后12h,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在Sham组和Sham/M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P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CLP/M组血浆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CLP组有所下降(P0.05);(3)光镜下心肌组织:Sham/M组心肌形态与Sham组基本相似。CLP组:12h心肌纤维肿胀,少量溶解;24h心肌纤维溶解,排列紊乱。CLP/M组:与CLP组比较,12h及24h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减轻,炎性细胞浸润较少。结论:二甲双胍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途径来减轻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肌肉恶病质的发生机制。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脓毒症组,每组10只。以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喂养5d后分别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皮质醇浓度,趾长伸肌组织3-MH浓度;电镜观察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测定泛素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PCR)检测泛素mRNA表达。结果脓毒症组血清TNF-α、IL-1、IL-6、皮质醇浓度升高;趾长伸肌组织3-MH明显升高;脓毒症组骨骼肌泛素蛋白和泛素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在大鼠脓毒症肌肉恶病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居于主导地位,而糖皮质激素和一些细胞因子也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多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GSH组和对照组。GSH组加用GSH1.2g/d静脉滴注,其余治疗两组相同。于治疗前和治疗第8d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介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和IL-6均较治疗前下降,而GSH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两组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和尿素氮(BUN)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且GSH组前3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而GSH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结论GSH对急性胰腺炎时肝、肾、心脏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素(PA-MSHA)对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按随机数字法将120只健康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C组)、脓毒症组(CLP组)、术前治疗组(Pre T组)和术后治疗组(Pos T组),每组各30只。于制模后12、24、36 h分别采集外周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浓度并计算肺损伤病理评分。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m RNA表达,并作肺组织TLR4 m RNA表达与病理学评分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SC组各时间点血清细胞因子浓度无明显变化(F=0.04、0.09、1.25、1.77,P均0.05)。与CLP组和Pos T组相比,各时间点Pre T组的血清TNF-α、IL-6浓度明显较低,而IL-10、TGF-β浓度明显较高(P均0.05),而Pos T组仅在术后36 h的IL-10高于CLP组(P0.05)。四组大鼠间的肺组织TLR4 m RNA表达水平及四组间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01、20.03、71.21、69.02,P均0.05),SC组及Pre T组明显优于CLP组和Pos T组(P均0.05)。同时,肺组织TLR4 m RNA表达与病理学评分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732,P0.05)。结论术前给予PA-MSHA可减轻脓毒症大鼠肺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调控细胞因子平衡、减轻炎症级联放大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