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在儿童白癜风疾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126例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补体C3、C4水平,同时以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寻常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IgG、IgA、IgM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补体C3、C4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节段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IgG、IgA、IgM、补体C3、C4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进展期IgG、IgA、IgM含量高于稳定期患者,而C3、C4含量低于稳定期患者。节段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进展期IgG、IgA、IgM、C3、C4含量与稳定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液免疫在部分寻常型儿童白癜风病情活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Cys C水平,对100例SLE患者组和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SLE患者组IgG、IgA、IgM及CysC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LE 患者活动期 IgG、IgA、IgM及CysC水平均较非活动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水平较非活动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LE患者非活动期IgG、IgA及Cys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C3、C4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ysC联合检测对于SLE患者病程监测和肾损害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检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和分析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状况。方法测定25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以同期3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gG、IgA水平降低(P〈0.001);IgM明显升高(P〈0.001);但两者补体C3水平无显著差异(P〉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感染病毒后,体液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降低,而IgM明显升高,但对补体C3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RA患者及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水平;按DAS28评分标准将病例组分为高度活动组23例、中度活动组24例、低度活动组18例、缓解组15例,对比病例组不同病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G、Ig M)及补体(C3、C4)水平;并观察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 G、IgM)及补体(C3、C4)水平变化。结果病例组血清IgA、IgG、IgM、C3及C4水平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四组血清Ig A、Ig G、IgM、C3及C4水平比较,高度活动组明显高于中度活动组、低度活动组及缓解组,中度活动组明显高于低度活动组、缓解组,低度活动组明显高于缓解组(P<0.05)。治疗后,病例组血清IgA、IgG、IgM、C3及C4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呈高表达状态,其水平与患者病情活动度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对症治疗有助于调节其表达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乙肝疫苗接种对早产儿强或无(弱)应答的影响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的变化。方法 90例早产儿根据接种剂量随机分为:A组三剂均为5μg,B组三剂均为10μg,免疫程序均为0、1、6个月三针法,每组45例。比较两组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强应答率差异,分析比较强应答与弱应答时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各组患儿未见明显局部与全身反应,均顺利完成临床试验。B组免疫接种后IgG、IgM、IgA、C3、C4水平与A组相近(P〉0.05)。A、B两组强应答早产儿的IgM、IgA、C3水平明显高于无(弱)应答早产儿IgM、IgA、C3水平(P〈0.01)。B组强应答早产儿IgG、IgM、IgA、C3、C4水平明与A组强应答早产儿的IgG、IgM、IgA、C3、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高剂量乙肝疫苗可提高早产儿乙肝疫苗接种的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强应答的早产儿有较无(弱)应答早产儿有更好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治疗意义。方法:40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22例在发病24h内行CBP治疗设为治疗组,其余18例未行CBP治疗设为对照组,动态检测并比较CBP治疗10d内两组患者血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G)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转归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在CBP治疗的第3天IgG、IgM,IgA和C3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IgG、IgM、IgA和C。仍维持较低水平,至第10天才逐渐上升(P〈0.01);两组患者IL-水平均低于正常,但治疗组在CBP治疗后第3天即逐渐上升,但对照组仍保持较低水平,至第7天才逐渐上升(P〈0.05);治疗组在CBP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P〈0.01),感染发生率、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CBP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减少感染发生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进行监测,与相关指标正常值进行比较,并依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析免疫功能状态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gG、IgM较正常值明显下降(P〈0.01).补体C3、C4则明显升高(P〈0.01)。预后评估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组较恢复良好+中残组早期免疫球蛋白抑制更严重,补体系统则过度激活。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免疫球蛋白抑制及补体系统过度激活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早期监测外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使用适当抗生素和免疫调节药物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SARS患者和普通肺炎患者体液免疫的差别。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 5 2例SARS患者 (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 3 4例 ,阴性 18例 )和 2 6例普通肺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 ,补体C3、C4和C反应蛋白 (CRP)的含量。结果 :SARS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和CRP的含量都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P <0 0 1) ;IgA、补体C4和CRP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 ) ;C3含量略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 )。抗SARS病毒抗体阴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和CRP含量与普通肺炎患者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患者组与普通肺炎患者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
抗核抗体核型及滴度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核型及滴度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对328例抗核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包括C3,C4)检测,取120例抗核抗体阴性体检者为对照组。针对不同抗核抗体核型及滴度进行分组,分别研究各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浓度情况。结果抗核抗体滴度≥1:100时,IgG,IgA显著升高(P〈0.01),抗核抗体滴度≥1:3200时,IgM显著升高(P〈0.01),抗核抗体阳性各组中,当抗核抗体滴度≥1:1000时,C3,C4水平显著降低(P〈0.01)。根据受检者血清中抗核抗体核型进行分组,各组间IgG,IgA,C3,C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核型组IgG,IgA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C3,C4只有在胞浆型、核颗粒型、核均质型等靶抗原分布较广的核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的含量与ANA核型及滴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水平的变化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大肠杆菌颗粒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原则将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值4~6mmol/L)和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值〈11.1mmol/L)。分别在入院时及入院后2、4、6和8d留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与补体(C3、C4)水平的动态变化,全血细胞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共孵育后检测单核细胞噬菌能力。结果两组严重创伤患者血清IgA、IgG、IgM和C3、C4水平在入院时均较低,入院治疗后均开始升高,并在治疗6~8d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胰岛素强化治疗后C3、C4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并呈现恢复延迟的特点,而血清IgA、IgG、IgM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强化治疗组患者治疗4d和6d单核细胞大肠杆菌吞噬能力比入院时显著增强,且2、4和6d的大肠杆菌FIT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严重创伤后免疫功能,增强单核细胞噬菌能力,是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治疗前、后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100例RV肠炎患儿(A组)和60例健康小儿(B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在治疗前A组患儿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以及Ig G水平明显下降。在治疗后A组患儿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的水平明显上升。结论 RV肠炎患儿在治疗前、后进行异型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对病毒感染的判断及了解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病人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胃癌根治病人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1例。于术后1-8d,研究组使用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制剂能全力。观察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9d;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②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IL-6)。结果研究组IgA、CD4水平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反应指标,研究组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减轻胃癌根治病人术后的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镁离子浓度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关联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分别对2组患者1、4、7、15d后的血清镁离子浓度和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同时分析血清镁离子浓度与免疫球蛋白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G(IgG)与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在第4天和第7天分别为(10.96±2.55)、(10.22±2.53)和(1.28±0.31)、(1.33±0.35)g/L,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IgG与IgM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与IgG、IgM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IgA含量无相关性,且2组患者15d后病情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静脉补充硫酸镁可以改善患者免疫机制的抑制状态,但其改善预后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其细胞及体液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手足口病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手足口病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8+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为临床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良性卵巢肿瘤经阴道和腹腔镜行切除术对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对患者经阴道(60例)和腹腔镜(60例)手术前、手术后12 h静脉血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腹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术后IgG、IgA、IgM和CRP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结论 女性良性卵巢肿瘤经阴道行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口小,在患者体表不留下疤痕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系统水平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HAMD)24项抑郁评定量表法。评定30例中度抑郁症病人和30例轻度抑郁症住院病人。30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中度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G;为(856.30±203.86、1089.95±220.90)IgM(84.83±38.21、143.38±52.52)经T检验分别是t=4.25、t=4.94。(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补体C3(117.02±13.66、105.54±17.29)经T检验t=2.85。(P〈0.05)。差异有显著性。轻度抑郁患者组与对正常对照组比较:IgG为(972.18±149.99、1089.95±220.90)和IgM(113.74±48.17、143.38±52.52))经T检验分别是t=2.42、t=2.28。(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IgA和补体C4:(P〉0.05)均无差异。结论抑郁症患者病情与免疫系统功能有关。抑郁评定量表分数越高:IgG,IgM的浓度就越低,而补体C3的浓度会升高。  相似文献   

17.
肠内免疫营养对多发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多发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上海长征医院综合性ICU 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收治32例多发伤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EIN组,n=16)和普通配方肠内营养组(EN组,n=16).两组患者于伤后第3天开始分别接受EIN和普通配方EN支持至少14 d.于入组当天、营养支持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IgC,IgM,IgA)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 EIN组第7天和第14天TLC,IgG,IgM,IgA,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入组当天(P<0.05),且随EIN时间延长而持续增高;EN组所有免疫指标在第7天较入组当天无明显改变,第14天TLC,IgG,IgM,IgA,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入组当天(P<0.05),但均明显低于EIN组第14天测定值(P<0.05).结论 与普通配方EN相比,多发伤后早期EIN更有利于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4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IgG、IgA、IgM、C3、C4水平,并对其中25例患者作了动态观测。结果: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IgA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中毒后IgA开始升高,中毒第3日和第7日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01);IgG、IgM、C3、C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粘膜局部免疫功能增强,并提示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老年肠梗阻患者急性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肠梗阻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肠外营养(TPN),治疗组在常规TPN基础上静脉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0.4 g/(kg.d)],治疗1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血清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CD3、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可以减轻老年肠梗阻患者急性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50例RV肠炎患儿(肠炎患儿组)及30例健康小儿(健康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和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RV肠炎患儿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V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水平下降。治疗后RV肠炎患儿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水平上升甚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RV肠炎患儿治疗前后进行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对病毒感染的判断及了解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对RV肠炎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