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甲非乙型肝炎是在排除甲、乙型肝炎、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后的诊断概念。目前各国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2.
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普遍存在于全球,在成人的散发性肝炎及输血后肝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慢性携带者众多,流行广泛,潜伏期介于甲、乙型肝炎之间,临床上症状一般较轻,且易转为慢性,目前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本文就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其预防简述如下。流行病学特征(一)地理分布:NANB肝炎呈世界性流行,已报告的国家有:美国、中美洲、欧洲、澳大利亚、印度、日本、中东、尼泊尔和缅甸等国均有流行。NANB肝炎在病毒性  相似文献   

3.
1974年,Prince 首次在输血后肝炎的研究中发现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1975年经Feinstone 证实。1977年 Hoofnagle 通过分析50年代早期所作的志愿者实验,亦说明有 NANB 肝炎。猩猩的动物实验最终确证了 NANB  相似文献   

4.
在前几年的肝炎防治研究中,发现一部分特殊的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急性肝炎,但在此类病人身上,查不到甲、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且没有明确的免疫学标志,也排除了巨细胞病或EB病毒感染,因此怀疑还有另外一种病毒性肝炎。近来研究证明,人类中的确存在着一种既非甲型又非乙型的肝炎病  相似文献   

5.
1986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了为期2天的经胃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讨论会,会议主要讨论了该病有关流行病学、病理、自然病史、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某种或几种致病因子的发现等进展。流行病学和自然病史经胃肠传播的 NANB 肝炎在亚洲、非洲、中东和中美洲等许多国家均有报道。尽管首次有完整记载的  相似文献   

6.
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学还研究得很不充分,但从现有材料来看,可以肯定病原体是病毒,起码有2种以上血清型,它们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下面把主要研究成果作一介绍。动物实验感染研究猩猩从世界上人工感染150只猩猩的结果表明,猩猩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NANBV)的易感性为70%。经静脉、肌肉、皮下或肝内注射有感染性血清的传染性滴度在10~6U/ml以上,但病情轻重与感染剂量无关。在猩猩中也观察到短(2~6周)、长(10~20周)2种潜伏期。在猩猩中的潜伏期与提供感染性血清  相似文献   

7.
由输血传播病毒研究组贮存的1970年代血清标本,检测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标本来自1974~1979年间,诊断及病程相同的患者,输血受者为病例组,未输血者为对照组。血清标本每隔2~3周抽取1次,共6个月,随访至少10个月。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至少1次>90U/L,或3~17天后复查>45U/L 者定为肝炎,  相似文献   

8.
自从系统地应用敏感的特异性血清学试验诊断甲型及乙型肝炎以来,发现一些具有传染病特点,但缺乏病毒血清学证据的急性和慢性肝炎,称之为非甲非乙肝炎(NANB)。由于在药瘾者及血友病患者中出现两次以上急性肝炎发作;潜伏期介于甲型与乙型肝炎之间;大多数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HBsAg(-),用敏感的方法筛选供血者HBsAg,只能有限地减少受血者肝炎的频率;受血者抗-HBs( ),不能保护其不发生输血后肝炎;取消了以卖血为生的供血者,不仅减少了输血后乙型肝炎的频率,而且也减少了非  相似文献   

9.
目前,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研究的关键在于确定病原。作者等曾对输血后非甲非乙沉淀线及非甲非乙免疫复合物等作过介绍。本文仅对近年来有关 NANB 病原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类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感染已可用各种血清学和酶的标志检查加以确定,目前有60~90%输血后的肝炎病人在血清学上均未发现与上述二种肝炎有关的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显然亦与这些病例无关。人们推测可能存在另一种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本文研究了一些患急性或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以探查是否存在一种可传染给猩猩的传播因子。资料和方法 4例急性或慢性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PTH)患者和1例曾触发二起PTH献血员的血浆或血清由静脉接种于5头黑猩猩,接种量自3~75毫升不等。输血后肝炎的诊断依据是输血后2~26周中,ALT(丙氨酸转氨酶)上升至正常限值之2 1/2倍(112Iu/升),第二次复查(间隔至少1周)超过正  相似文献   

11.
非甲非乙型肝炎至少有三种病毒引起肝脏感染。这三种病毒暂称为“血液传播”,“凝血因子传播”,和“水流行传播”。迄今,对这三种病毒尚无公认的血清学方法。非甲非乙型肝炎的诊断仍是根据排除已知肝炎病毒的血清学试验——HAV、HBV、δ肝炎病  相似文献   

12.
对供血者常规检测 HBsAg 后,引起的输血后肝炎大多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皮肤灼伤患者也经常输血和使用血制品。作者对21例皮肤灼伤患者进行9周以上的随访,作为病毒性肝炎的前瞻性研究。由于灼伤患者常常呈现 SGPT 和 SGOT 升高,故规定SGPT>100 IU 才考虑为肝炎。本组21例中有13例(61.9%)于灼伤第1周SGPT>40IU。结果 21例中10例(47.6%)SGPT 值>100IU,范围131~550IU,且 SGPT 值始终大于 SGOT 值。肝炎和灼伤面积大小及输血致无关。在3例超过9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集了81名患有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患者血清,采用第2代ELA法检测抗  相似文献   

14.
非胃肠道给药是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但不少NANBH 患者有1种以上可能的感染途径。有NANBH 接触史的患者中,39%同时有非胃肠道给药史,5%为医务人员(主要是内科和牙科)。反之,在患 NANBH 的医务人员中。12%有NANBH 接触史。发病6周内的 NANBH 患者,其自述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与甲型肝炎(HA)相似,一般不适用于 NANBH 传播的调查。在美国,感染 NANBH 主要通过非胃肠道的接触,在当地尚未证实经粪-口传播的 NANBH。在乙型肝炎(HB)传播中。牙科、医护、住院和其他经皮肤的可能性接触,不能断定为散发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黑猩猩的感染实验中已经观察到,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有干扰作用。作者对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 HBV 的病例进行研究,探讨两种病毒的相互干扰作用。研完对象 9例是作者所在科室和有关医院收治的在非甲非乙型肝炎过程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病例(HBsAg 阳转组),以及13例在住院中未能检出 HBsAg 但出现了抗-HBs 的病例(抗-HBs 阳转组),作者对其转氨酶、HBV 相关标记的变动以及 HBV 感染后的经过进行了研究,还对携带 HBV 的病例和抗-HBs 阳转组的病例测定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加利福尼亚大学对1972~1978年间发生的69例输血后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进行5~11年随防的结果。输血后2周~6个月内,有2次或2次以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又无法用其它原因解释者为输血后肝炎。如果抗 HAV-IgM、HBsAg和抗 HBc 均阴性则为输血后 NANB 肝炎。若在6个月内 ALT 恢复正常者为急性肝炎,以后不再随访。如果6个月后 ALT 仍不能恢复正常则为输血后慢性 NANB 肝炎,作为继续随访对象。本组21例作了经皮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其中4例发现肝硬化的组织学证据。慢性肝炎患者如果连续3次或3次以上ALT 值正常,且每次间隔1个月以上,可认为 ALT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于尚无公认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所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手段排除甲、乙型肝炎以及其他常见的亲肝病毒来诊断此病是必要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和生化参数测定非甲非乙型肝炎,使其从其他二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中区别出来。作者复习了巴的摩尔5家医院中的18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史资料,对86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76例乙型肝炎以及23例甲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比较。虽然发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平均数值有明显的差异,但山于数值范围有广泛的重叠,所以不能单凭血清转氨酶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方法作者调查美国4所大学移植中心1495例肝移植病人,其中32例因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所致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而行原位肝移植。急性者在起病8周内、亚急性者在8~28周内实施肝移植术。HNANB 的诊断是以病史、血清其他病  相似文献   

19.
由粪-口途径传播的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暴发,在印度次大陆、缅甸和阿尔及利亚曾有过报道。这些大型暴发常因粪便污染水源或在缺乏污水处理系统的地区发生暴雨后酿成,并可有人-人传播。肠道传播的 NANB 肝炎在流行病学上有若干特点:潜伏  相似文献   

20.
实验诊断表明,60~90%的输血后肝炎既非甲型肝炎又非乙型肝炎,曾归之为病原未明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仅美国每年就有20~30万人罹患该病,50%会发展为慢性。该病现定名为丙型肝炎,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