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VISIA专业皮肤图像分析系统,对1320nm & 1440nm Nd:YAG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老化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用相对客观的方法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采用1320nm & 1440nm Nd:YAG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行全面部(除上睑外)治疗3次,每次间隔时间1个月.分别于每次治疗前和第3次治疗后1个月,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系统对每位求美者的全面部行3个部位的拍照,将皮肤4次不同时期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总体疗效和累计疗效;通过各项指标检测治疗前以及每次治疗后1个月时,皮肤指标的量化改变,评判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11例求美者治疗3次后,面部3个部位的斑点及毛孔并无明显改善,但面部皱纹及棕色斑均显著减少.左侧面颊和右侧面颊的皮肤纹理在接受3次治疗后显著减少(P<0.05);面正位的皮肤纹理在接受3次治疗后显著增加.结论 通过对面部皮肤老化指标的量化检测与分析证明,1320nm & 1440nm Nd:YAG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对治疗面部皮肤老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1 540 nm铒玻璃非剥脱点阵激光,用于治疗痤疮后遗皮损(凹陷性瘢痕、毛孔粗大、痤疮红斑、色素沉着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面部痤疮后遗皮损患者28名,采用1 540 nm铒玻璃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3~9次,每次间隔4周,于末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使用四级法、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评估疗效,用CK皮肤检测仪评估皮肤屏障功能。结果 1 540 nm铒玻璃非剥脱点阵激光对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毛孔粗大、痤疮红斑和色素沉着的有效率分别为14.29%、25%、34.76%和18.18%。VISIA显示,治疗前后毛孔、红区、紫质的绝对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治疗次数成正相关。治疗前后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is water loss,TEWL)和皮肤油脂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 540 nm铒玻璃非剥脱点阵激光可以安全有效、较全面地治疗痤疮后遗皮损,尤其推荐用于毛孔粗大和痤疮红斑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强脉冲光与Nd:YAG激光面部非剥脱除皱疗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强脉冲光与Nd:YAG激光在非剥脱面部除皱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4例要求面部非剥脱除皱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皆为Fitzpatrick Ⅲ~Ⅳ型皮肤。一组接受4次640nm强脉冲光治疗。另一组接受4次1064nm Nd:YAG激光治疗,治疗间隔2周。分别于每次治疗后及最后一次治疗2,4,8,12,24周后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4周后患者主观满意程度(计分1~10)有明显差别。皮肤皱纹改善客观指标亦有明显差别。主要并发症是皮肤水疤及红斑现象。结论 640nm强脉冲光与Nd:YAG激光皆有非剥脱除皱作用,640nm强脉冲光的疗效明显优于Nd:YAG激光。但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4.
强脉冲光与Nd:YAG激光面部非剥脱除皱疗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强脉冲光与Nd :YAG激光在非剥脱面部除皱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 4例要求面部非剥脱除皱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 ,皆为FitzpatrickⅢ~Ⅳ型皮肤。一组接受 4次 6 4 0nm强脉冲光治疗 ,另一组接受 4次10 6 4nmNd :YAG激光治疗 ,治疗间隔 2周。分别于每次治疗后及最后一次治疗 2 ,4 ,8,12 ,2 4周后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 2 4周后患者主观满意程度 (计分 1~ 10 )有明显差别。皮肤皱纹改善客观指标亦有明显差别。主要并发症是皮肤水疱及红斑现象。结论  6 4 0nm强脉冲光与Nd :YAG激光皆有非剥脱除皱作用 ,6 4 0nm强脉冲光的疗效明显优于Nd :YAG激光 ,但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比中药内服配合1 550nm非剥脱点阵激光与单用1550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病史6月~10年,年龄16~35岁,平均(24.00±1.6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应用1550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50例,仅用1 550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各组治疗1个疗程(共5次),每次间隔1个月,于末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均取得了明显疗效,但治疗组疗效更好。结论:中药内服配合1 550nm非剥脱点阵激光较单用1550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杨鹏  麦跃  李娟  孙林潮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1929-1932
目的:观察1540nm非剥脱点阵铒玻璃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6例面部黄褐斑患者,采用1540nm点阵激光治疗,光斑15mm,脉宽15ms,能量4~10mJ/mb(微光束microbeam),扫描3~5次,共治疗10次,每4周1次,治疗后严格防晒。采用VISIA图像分析系统和前后照片比较改善效果。结果:16例经过10次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照片和VISIA图像分析系统统计分析,黄褐斑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3例(18.7%)达到65%以上的改善率,7例(43.7%)达到60%以上的改善率,总改善率58.7%。除2例发生色素沉着外没有色素减退等严重副作用。同时还有收缩毛孔、改善皮肤纹理的作用。结论:1540nm点阵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为治疗黄褐斑提供了一个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评估2790 nm钇-钪-镓石榴石(YSGG)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使用2790 nm YSGG点阵激光非剥脱模式治疗1次,再以剥脱模式治疗;B组仅使用2790 nm YSGG点阵激光非剥脱模式进行治疗.每组共治疗4次,每间隔6周治疗1次,治疗前后均以VISIA(R)数字皮肤分析系统对面部瘢痕和肤质进行评分和统计比较,并由患者、医师共同评价满意度.结果 38例患者均完成4次治疗,治疗后所有凹陷性瘢痕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B组治愈率分别为56.0%和30.8%,总有效率81.6%,无1例严重不良反应,A组优于B组.结论 2790 nm YSGG点阵激光具有效果明显、精确度高、损伤小、操作方便的优点,且治疗后并发症少、色素沉着程度轻,2790 nm YSGG点阵激光是治疗面部浅表瘢痕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8例面部皮肤老化就医者采用自体PRP皮内注射,每间隔4周1次,共3次,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2、3个月采用VISIA及SOFT皮肤检测仪对就医者面部皮肤进行斑点、皱纹、纹理、毛孔、水分、弹性定量检测,并记录不良反应,临床医生根据各项定量检测结果综合评估应用效果。结果:所有就医者经过3次治疗后,面部肤质改善明显,VISIA检测中斑点、皱纹、纹理、毛孔特征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SOFT检测中皮肤水分、弹性检测分值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各项检测指标分值均维持于第3次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间,具有良好的维持效应。结论:自体PRP皮内注射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及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1440 nm及1927 nm点阵激光联合NCTF~?135HA涂抹治疗面部光老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Fitzpatrick皮肤分型Ⅱ~Ⅳ型的求美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全面部光老化,共分4组,每组5例。A组为单纯涂抹NCTF~?135HA治疗;B组为单纯用1440 nm点阵激光治疗;C组为单纯用1927 nm点阵激光治疗;D组为上述3种治疗方式三者联合应用。通过皮肤Visia及Antera 3D检测来评估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本组共20例求美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19例治疗效果较好,1例黄褐斑加重;Visia及Antera 3D检测均显示,A组求美者的斑点、皱纹、纹理、毛孔稍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求美者的皱纹及毛孔较治疗前改善;C组求美者的斑点、毛孔及纹理均较治疗前改善;D组求美者的斑点、皱纹、毛孔、纹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与其他3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440 nm及1927 nm点阵激光联合NCTF~?135HA涂抹治疗面部光老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剥脱性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23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其光斑直径6 mm,脉宽5~7 ns,频率10 Hz,能量密度1.8~2.0 J/cm2.一般需8~10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周.结果 23例经8~10次治疗后,黄褐斑明显淡化或消失,局部出现轻度充血,无水泡和结痂形成,基本治愈率达52.17%.5例出现眼睑紫癜,3 d后自行消退,无色素沉着及瘢痕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7例(占30.4%)出现复发,继续治疗仍然有效.结论 非剥脱性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虽有复发,仍不失为一种比较可行的治疗方法 ,有一定效果,操作简单、安全,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VISIA定量检测的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前后面部毛孔粗大的改善情况及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于2018年共纳入17例志愿者。均行自身半面部随机对照治疗。一侧面部给予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non-ablative fractional lasers, NAFL,M22 ResurFX~(TM),Lumenis~■ Ltd)治疗(治疗侧),间隔2周/次,共治疗4次;另一侧面部不接受治疗(对照侧)。采用VISIA-CR(canfield scientific inc,Fairfield,NJ)皮肤检测仪计算双侧面部毛孔数量值变化。结果经4次治疗后,通过VISIA皮肤检测系统对面部两侧进行检测,治疗侧较对照侧毛孔明显减少(P0.05);治疗侧与对照侧首次检测其面部毛孔的总平均数分别为(1 015±546)个和(1 012±614)个;治疗后2个月,治疗侧与对照侧面部毛孔数值分别为(631±463)个和(848±553)个(治疗侧减少了41.11%,对照侧减少了16.4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VISIA皮肤检测仪可以有效地监测治疗侧治疗前后毛孔的客观数量变化,是定量检测毛孔改善情况的有效便捷方法,并可以作为临床对毛孔治疗前后基本数据的定量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非剥脱性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23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其光斑直径6 mm,脉宽5~7 ns,频率10 Hz,能量密度1.8~2.0 J/cm2.一般需8~10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周.结果 23例经8~10次治疗后,黄褐斑明显淡化或消失,局部出现轻度充血,无水泡和结痂形成,基本治愈率达52.17%.5例出现眼睑紫癜,3 d后自行消退,无色素沉着及瘢痕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7例(占30.4%)出现复发,继续治疗仍然有效.结论 非剥脱性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虽有复发,仍不失为一种比较可行的治疗方法 ,有一定效果,操作简单、安全,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非剥脱性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23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其光斑直径6 mm,脉宽5~7 ns,频率10 Hz,能量密度1.8~2.0 J/cm2.一般需8~10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周.结果 23例经8~10次治疗后,黄褐斑明显淡化或消失,局部出现轻度充血,无水泡和结痂形成,基本治愈率达52.17%.5例出现眼睑紫癜,3 d后自行消退,无色素沉着及瘢痕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7例(占30.4%)出现复发,继续治疗仍然有效.结论 非剥脱性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虽有复发,仍不失为一种比较可行的治疗方法 ,有一定效果,操作简单、安全,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雀斑的疗效。方法:选取186例面部雀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62例,对照1组给予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治疗,对照2组给予光子嫩肤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评定三组外观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的VISIA皮肤图像指标、皮肤性状和血清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对三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原皮损处雀斑复发病例。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对照1组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治疗后,三组的VISIA皮肤图像指标中色素斑、皱纹、纹理、毛孔及紫质沉淀共5项评分和皮肤性状指标中皮肤色泽、皮损及均一性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三组的血清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上指标对比,三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两对照组,对照1组显著低于对照2组(P0.05);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的原皮损处雀斑复发率分别为1.61%、12.90%及16.13%,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Q开关Nd:YAG倍频532 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能明显消除雀斑,改善患者肤质,且能有效减轻术后炎性色素沉淀,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雀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Q开关Nd:YAG 532nm点阵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Q开关Nd:YAG 532nm点阵激光治疗41例黄褐斑患者,4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每次复诊由医生和患者共同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41例患者,痊愈9例(21.95%),显效13例(31.71%),有效率53.66%。其中表皮型:痊愈率33.33%,显效率47.62%,有效率80.95%;真皮型:痊愈率11.11%,显效率11.11%,有效率22.22%;混合型:痊愈率9.09%,显效率18.18%,有效率27.27%。表皮型疗效与真皮型及混合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真皮型与混合型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轻度色素沉着,3个月后随访自行消退。结论:Q开关Nd:YAG 532nm点阵激光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表皮型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波长(1320nm+1440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水增强法"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A组):先在凹陷性瘢痕处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然后再使用双波长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B组):仅使用双波长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每组间隔6周治疗1次,共5次。治疗前后均以ECCA权重评分表对瘢痕部位进行评分统计。结果:35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经过整个疗程治疗后,所有凹陷性瘢痕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B组治疗前后ECCA权重评分明显下降,经方差分析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治愈率分别达55.4%和25.0%,无1例出现严重副反应,超过80%的患者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结论:双波长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水增强法"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为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 540nm非剥脱点阵激光美容修复治疗眶周皱纹患者的疗效及其VISIA、SOFT的变化。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10月诊治的142例眶周皱纹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1 540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美容效果及VISIA、SOF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眶周皱纹明显改善率为4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VISIA、SOFT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VISIA、SOFT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5%,略低于对照组的12.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540nm非剥脱点阵激光美容修复眶周皱纹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眶周皱纹以及眶周皮肤弹性和水分状况,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杨鹏  麦跃  李娟  孙林潮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7):1118-1120
目的:探讨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例面部黄褐斑患者,采用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光斑直径5mm,脉宽0.3~0.4ms,能量13~15J/cm2,频率7~10Hz,全面部每次扫描约6000~12000个脉冲,共治疗10次,每2周1次,术后严格防晒。每次治疗前采用MASI评分和前后照片比较改善效果。结果:12例经过10次治疗,黄褐斑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其中3例的改善率达到了60%,5例达到50%以上的改善。无1例出现严重副反应,同时还有改善皮肤质地的作用,80%以上的患者表示满意。结论: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与倍频Nd:YAG532nm激光联合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毛细血管不同扩张程度的患者,前期用强脉冲光,后期用倍频Nd:YAG532nm激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观察局部毛细血管和总体皮肤改善情况,并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满意度回访。结果经治疗后,轻、中度毛细血管扩张有效率为100%,重度有效率为93.8%,总有效率为98.7%,患者满意度为96.1%。结论强脉冲光和倍频Nd:YAG532nm激光两者结合,能明显改善面部扩张的毛细血管,同时改善皮肤衰老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倍频Nd:YAG532nm波长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效果.方法:1997年3月至1999年10月,选择其可变脉宽532nm波长激光治疗鲜红斑痣387例,治疗过程中同时使用冷却头冷却皮肤,每次治疗间隔2~3个月.结果:平均治疗5.6次,总有效率95%.15例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3例皮肤出现点状萎缩性瘢痕,6个月后均消退,2例出现增生性瘢痕.结论:可变脉宽532nm波长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