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科对25例上颌窦囊肿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和上颌窦前壁联合进路行囊肿摘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鼻内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是指鼻中隔和鼻甲之间存在黏膜接触点而导致头痛,如果找到明确接触证据,经手术治疗去除接触点,可获得满意疗效。我科对32例这样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徐美爱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5):323-324
随着鼻内镜的广泛开展,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仍有10%患者的症状无法改善或复发[1-2]。与首次手术相比较,再次内镜鼻窦手术面临着正常解剖结构的缺失以及常用手术标志的变形或紊乱不清的挑战。我们对23例复发的 相似文献
5.
本科自2005年6月由护士参与的责任制管理及督促随访,有效提高了鼻内镜鼻窦手术的远期疗效及术后随访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如何促进鼻窦内镜手术术腔黏膜早期恢复,缩短上皮化的时间,是鼻窦内镜手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自2002年至今,我们应用自我拟方的中药煎液于术后2天开始鼻腔冲洗,同时与以生理盐水冲洗的病例进行对照,观察术后鼻窦黏膜的修复情况,共1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0年12月~2002年12月我科行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1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经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径路开窗治疗上颌窦非侵袭性真菌病30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非侵袭性真菌病患者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5—69岁,中位年龄49.5岁。临床表现:长期鼻塞、流脓涕21例,涕中带血12例,异嗅8例。鼻腔检查:中鼻道息肉样变21例,鼻中隔明显偏曲2例。 相似文献
9.
姚向东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12(6):387-388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命名也不统一。手术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方法有多种。传统方法是作鼻侧切开术或柯陆手术,手术创伤大,面部肿胀明显,术后恢复慢。有时因手术损伤三叉神经分支伴面部麻木感,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近年来随着鼻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鼻窦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我科对30例单纯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钩突膝部和水平部切除术,观察术腔黏膜的上皮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郭童雷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4):234-235
目的 观察中药冲洗对鼻内镜手术后疗效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鼻内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于术后第2天取出鼻腔油纱条开始鼻腔冲洗,对照组50例用生理盐水100 mL,前2个月2次/d,第3个月1次/d;试验组50例给予自制中药洗液100 mL冲洗,方法相同.分别观察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3个月鼻内镜下分别取患者鼻息肉组织和鼻道窦口周围黏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照观察黏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试验组及对照组iN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试验组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术后用中药液冲洗鼻腔可提高鼻内镜手术的疗效,这可能是通过调节鼻腔黏膜的iNOS,促进术后鼻黏膜修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支撑喉镜下鼻内镜喉部微创手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下微创手术具有精确度高,创伤性小,结构功能保留好,恢复快等优点[1].2001年1月-2003年2月我科采用鼻内镜电视监视系统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喉部疾病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鼻内镜手术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认为,鼻内镜术后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应用对于加快术腔恢复,防止疾病复发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为鼻喷剂喷鼻。本科在鼻内镜术后以鼻腔雾化方式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对术腔黏膜的转归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鼻内镜术后鼻窦开口的粘连、狭窄、闭锁等治疗难题,自2000年11月-2002年12月使用自己设计制作的硅胶扩张器,对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进行了单侧上颌窦口硅胶扩张器的置入.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3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回顾分析2002年3月至2006年11月我科收治的术后病理证实为上颌窦真菌病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入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63岁。因头痛反复发作6年,于2007年2月1日以“慢性鼻窦炎”入院。3年前曾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鼻内镜检查:双侧鼻腔黏膜充血,下鼻甲肥大,中鼻道见大量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鼻塞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各种术式均会造成鼻黏膜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我科于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采用经鼻内镜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塞,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术腔渗血、积血是早期影响术腔恢复的主要因素,常规以膨胀海绵等材料填塞术腔、压迫止血;但临床上常发现,术后第2、3天拔除鼻腔填塞物时,术腔有较多积血或少量渗血,或者术腔贴附血痂,对术腔的早期恢复均造成影响。我科采取术中在术腔铺填羟甲基纤维素钠(止血绫),有效减少术腔渗血,为术腔早期恢复创造良好条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双侧慢性 相似文献
19.
张承芝 《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6,3(4):372-374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鼻中隔偏曲并发肥厚性鼻炎往往是慢性鼻窦炎的重要原因,在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鼻中隔矫正术,中、下鼻甲的手术以及鼻息肉切除术,使鼻内解剖结构正常化,对提高术后疗效,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03年8月~2006年8月施行鼻中隔偏曲联合多鼻窦手术68例。我们对病人进行了精心的整体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经筛窦眶纸板入路眶内肿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行切除手术治疗的眶内良性肿瘤肿瘤患者资料,共60例(60只眼)。其中30例采取传统前路开眶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30例采取鼻内镜下经筛窦眶纸板入路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球突出度、眼轴长度变化,手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视力、眼球突出度、眼轴长度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研究组在术后的视力水平均升高,眼球突出度均缩短,眼轴长度均增加,且研究组在术后的眼球突出度短于对照组(P <0.05),眼轴长度长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间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眶内肿瘤切除术中,采取鼻内镜下经筛窦眶纸板入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