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两种类型胰腺炎组织病理变化特点,进而为深入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轻型急性胰腺炎模型(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SAP)组。3组均于制模后12 h剖杀取材;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胰腺、肝、肺和小肠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各种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SO组大鼠各组织肉眼及镜下观察均无明显变化。与MAP组比较,SAP组大鼠各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出血、坏死、炎细胞浸润、血液成分外渗、微循环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等病理变化,而MAP组仅表现为胰腺局部充血水肿,胰外脏器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 SAP大鼠各器官均以出血、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与MAP具有本质性区别,这些病理特点为深入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损伤在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SAP大鼠血循环中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标志物ET-1、vWF,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胰腺血流量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在S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36)和SAP模型组(B组,n=36),SAP模型组采用5%的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方法建立。LS-Ⅲ型组织血流仪检测胰腺的血流量,放免法检测血浆ET-1含量,ELISA法测定血浆vWF含量,全自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结果诱发SAP后B组大鼠各时间点胰组织血流量较A组显著下降(P〈0.01),6、12和18hB组胰组织血流量呈逐渐下降趋势。B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浆ET-1、vWF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P〈0.01)。B组术后各时间点由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A组显著升高(P〈0.01)。B组胰腺出血坏死严重,微血管见大量微血栓,内皮细胞内有大量空泡形成。结论大鼠SAP早期存在血管内皮的损伤,血小板激活及胰腺缺血,血管内皮的损伤、血小板激活及微血栓形成导致的胰腺缺血可能在SA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VEGF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鑫  刘静  王东 《重庆医学》2012,41(28):2951-2953,301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和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初步探讨VEGF在SAP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和SAP组各18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SAP模型。每组分别于术后3、6、12h检测各组腹水量、血清淀粉酶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SAP组血清淀粉酶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SAP组的水肿、炎症浸润、出血、坏死情况及Schmidt评分较Sham组严重(P<0.01);SAP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胰腺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VEGF与SAP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可能是胰腺出血坏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指标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胰腺炎组(SAP组)、MT干预组(MT组),每组18只。应用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诱导SAP模型,MT组于诱导模型前30min腹腔注射MT。术后4、8和12h分批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n=6),ELISA法检测血清MT及TAP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SA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SAP组胰腺病理损伤,MT组胰腺病理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P<0.05);SAP组淀粉酶较SO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而MT组较相应时间点SAP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MT浓度在SAP组随病情进展逐渐降低,MT组较相应时间点SAP组增高(P<0.05);与SO组相比,SAA、TAP水平在ANP组明显增高(P<0.01),而MT组较相应时间点SAP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褪黑素干预能降低SAP早期预测指标TAP及SAA浓度,对胰腺炎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学民  徐军  王自法  刘青光  潘承恩  张梅 《医学争鸣》2005,26(17):1573-1575
目的: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治疗机制及作用. 方法: 建立SD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 取肺组织行组织病理观察、组织含水量、微血管通透性及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同时检测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TNF-α,ICAM-1基因表达. 结果: SAP组大鼠微血管内大量白细胞浸润,肺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治疗组肺间质水肿及白细胞浸润程度均较SAP组减轻,微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SAP组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含水量、微血管通透性、MPO活性及TNF-α,ICAM-1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地塞米松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SAP组明显好转(P<0.01). 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损伤、降低肺组织血管通透性等作用治疗SAP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大鼠甲状腺病理结构的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SAP组.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复制SAP模型,术后3、12和24 h处死大鼠心脏取血,每个时间点6只,分别测定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取全部胰腺和双侧甲状腺,肉眼观察甲状腺形态变化,所取组织分别固定行光镜观察并行定量形态学研究.结果 SAP组3、12和24h滤泡间隔水肿逐渐加重.12h滤泡大小不等、融合,滤泡腔内胶质蛋白减少甚至排空,滤泡细胞肿胀,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红细胞瘀滞;24 h除具有12h病理变化外还表现为滤泡细胞脱落坏死,腺体结构破坏;定量形态学研究表明滤泡上皮细胞高度增加,滤泡腔表面积增大,有滤泡上皮细胞脱落入滤泡腔的滤泡数增多.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甲状腺病理结构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甲状腺病理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大鼠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8%L-精氨酸溶液腹腔注射制作大鼠SAP模型,分为SAP组和丹参酮治疗组。丹参酮治疗组于SAP造模成功后立即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酮钠20 mg/kg。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2 h和24 h各取12只腹主动脉穿刺取血后处死,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取腹主动脉行TUNEL和RT-PCR检测。检测:①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LSA)定量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sEPCR)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浓度。②TUNEL法检测主动脉内皮原位凋亡。③采用RT-PCR检测主动脉内皮Bcl-2和Bax基因mRNA表达。结果 SAP组病理改变较丹参酮组严重。与SAP组相比,丹参酮治疗组降低各时点TNF-α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vWF、sEPCR的表达、增加NO的表达,并降低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以及增加Bcl-2基因mRNA表达、降低Bax基因mRNA表达,同时也增加SAP大鼠主动脉内皮Bcl-2/Bax基因表达的比值 (P均<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以减轻SAP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及内皮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与抑制TNF-α表达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蔡笃雄  曾仕平  汤净  林尤冠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9):1126-1128,113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SAP组及罗格列酮处理组。采用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SAP模型,于模型制作前30min腹腔内注射罗格列酮(10mg/kg)进行预处理,各组于术后3h、6h和12h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TNF-α、IL-6、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变化以及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SAP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胰腺组织MPO、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较SO组均明显升高(P<0.05),罗格列酮处理组各时间点血浆淀粉酶、TNF-α、IL-6、胰腺组织MPO水平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5),6h、12h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SAP组(P<0.05),各时间点胰腺组织病理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减少TNF-α、IL-6的产生,减轻胰腺组织损伤,从而改善SAP病情。  相似文献   

9.
芪丹通脉片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QDTMT)对大鼠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机制及QDTMT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复制血管内皮损伤的血瘀模型,检测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液流变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大鼠降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以及QDTMT的保护作用.结果:血瘀大鼠的CEC数量明显增加,全血比黏度增高、血液黏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大、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聚集能力增高.电镜下大部分VEC水肿、坏死、脱落、基底膜裸露、有些区域甚至断裂,小部分VEC较完整,病变轻,仅细胞质线粒体略肿胀;QDTMT能减少血瘀大鼠的CEC数量,并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损伤大鼠的VEC结构.结论:该血瘀模型有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QDTMT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内胆管组织病理学变化、胆管细胞凋亡情况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SAP大鼠肝内胆管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选择48只SPF级的雄性大鼠,将其进行随机分4组,每组12只大鼠.对照组(SO组)和SAP组——SAP 3 h组、6 h组、12 h组,利用胆胰管反方向注射浓度为5%的牛黄胆酸钠溶液,最后制备出合格的大鼠模型.模型准备完成后对每组大鼠的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A)及总胆汁酸(TBiL)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根据HE染色法对每组大鼠的胰腺、肝脏以及胆管的病理生理情况进行研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内胆管细胞MIF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大鼠肝内胆管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SAP大鼠血清AMY、LIPA、ALT、ALP、TBA、TBiL水平明显升高,肝功能指标中ALP、TBA、TBiL明显增高,表明胆管细胞有损伤存在,与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大鼠胰腺、肝脏及肝内胆管细胞病理损伤明显,病理评分伴随胰腺炎病情进展逐渐升高,与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SAP各组大鼠肝内胆管细胞MIF表达较SO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发现SAP组大鼠肝内胆管细胞凋亡率较SO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时,大鼠肝内胆管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功能及病理损伤,肝内胆管细胞中MIF表达水平随SAP的病程进展出现明显升高趋势,肝内胆管细胞的凋亡率亦逐渐增高,表明MIF可能在SAP并发肝内胆管细胞损伤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共沉淀法制备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来源EPCs;使用SPIO标记EPCs;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和SPIO—EPCs组,采用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对照组和SAP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SPIO—EPCs组注射等量的SPIO.EPCs;分别于造模2,6,12h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尿素氮、肌酐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苏木精染色观察。肾组织各时相病理变化及进行病理评分,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肾组织各时相铁颗粒含量。结果:SAP组2,6,12h的血清淀粉酶、尿素氮、肌酐和TNF—α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SPIO-EPCs组均显著低于SAP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SAP组2,6,12h肾病理改变明显加重,肾病理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SAP组比较,SPIO—EPCs组肾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肾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普鲁士蓝染色见SPIO—EPCs组在2,6和12h肾组织血管内皮铁颗粒含量逐渐增多。结论:移植EPCs可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减轻SAP肾的血管内皮损伤,对大鼠SAP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大鼠160只,大鼠随机分四组:对照组,n=40;SAP组,n=40;SAP+硫氢化钠(NaHS)组,n=40;SAP+DL-炔丙基甘氨酸(PAG)组,n=40。每组随机分为四小组,分别对应末次注射L—Arg后3h、12h、24h、36h四个时间点,每小组n=10。分别测定血清H2S、淀粉酶、胰腺组织中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synthase,CSE)含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SAP+NariS组血清淀粉酶较SAP组有显著升高;CSE表达与SAP组无显著性差异;镜下见比SAP组更早出现坏死和小叶结构破坏。SAP+PAG组与SAP组对照发现,预先腹腔注射PAG后,血清淀粉酶、H2S含量及组织CSE含量明显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病理结果显示,显著延缓了胰腺组织损伤的出现,出血、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Grewal胰腺病理损伤评估证实与SAP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H2S含量与组织损伤呈正相关,PAG有减轻大鼠胰腺炎模型胰腺组织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IL-8及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乌司他丁治疗组,每组各30只。各组分为第6h、12h和24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利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建立SAP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门静脉注射乌司他丁,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淀粉酶、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与SAP模型组比较,胰腺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血清淀粉酶、IL-8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SAP大鼠胰腺的病理改变,其作用可能与下调IL-8及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64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SAP模型,分别于术后1、3、6、12 h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活性。另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及SAP+VEGF重组体注射组,每组各10只,应用伊文思蓝漏出率法检测胰腺微循环血管通透性。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VEG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5),并随SAP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P<0.05)。SAP时胰腺血管通透性显著升高(P<0.05),应用VEGF重组体注射后伊文思蓝漏出率升高显著(P<0.05)。结论 VEGF参与了SAP的发病过程,可能是胰腺炎时水肿充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清VEGF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胰腺病理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潘达  张浩  怀佳萍  吴建胜  王旦  黄智铭 《浙江医学》2011,33(11):1567-1571
目的探讨褪黑素受体1(MR1)、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心肌损害的急诊预测价值,及褪黑素(MT)的干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MT干预组(MT组),每组24只。应用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诱导SAP模型,MT组于诱导模型前30min腹腔注射MT。术后1、4和8h分批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8只),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心脏组织中MR1蛋白及MR1mRNA的表达;检测血清IMA及FABP、肌钙蛋白1(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并行胰腺、心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SAP组胰腺及心肌病理损伤呈进行性加重,MT组胰腺、心肌病理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Jp〈001)。(2)IMA、FABP水平在SAP组较SO组均明显增高(P〈0.01),而MT组较相应时间点SAP组均显著降低(P〈0.01)。(3)免疫组化镜下观察,心肌细胞中存在MR1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胞浆和胞核。与SO组相比,MR1蛋白及MR1mRNA表达在SAP组心脏组织中明显下降(P〈0.01).且随SAP病变加重表达减弱,而MT组表达较SAP组明显增多。结论IMA、FABP在大鼠SAP中随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MR1随病情发展而表达减少,3者在SAP发生后早期既有变化,对急诊预测SAP心肌损害具有重要意义;经MT干预后,IMA、FABP表达量下降,MR1增加,提示MT对SAP心肌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心肌功能损害时心肌NF-κB的活化及益活清胰汤的干预作用。方法: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对照组(n=27)、益活清胰汤治疗组(n=27),SAP模型采用5%的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方法建立。ELISA法测定6 h、12 h、24 h各时点血TNF-α、IL-6含量,RT-PCR检测心肌NF-κB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NF-κB蛋白的表达,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术后6 h大鼠心肌NF-κBmRNA及NF-κB蛋白表达异常增高,TNF-α、IL-6呈进行性升高,治疗组用药后心肌NF-κB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P0.05),血TNF-α、IL-6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组胰腺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减轻。结论:SAP大鼠的心肌损伤可能与循环中TNF-α、IL-6水平升高导致的心肌NF-κB活化有关,益活清胰汤对SAP并发的心肌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心肌功能损害时心肌NF-κB的活化及葡激酶的干预作用。方法: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对照组(n=27)、葡激酶合用益活清胰汤治疗组(n=27),SAP模型采用5%的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方法建立。ELISA法测定6 h、12 h、24 h各时点血TNF-α、IL-6含量,RT-PCR检测心肌NF-κB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NF-κB蛋白的表达,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术后6h大鼠心肌NF-κBmRNA及NF-κB蛋白表达异常增高,TNF-α、IL-6呈进行性升高,治疗组用药后心肌NF-κB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P〈0.05),血TNF-α、IL-6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组胰腺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减轻。结论:SAP大鼠的心肌损伤可能与循环中TNF-α、IL-6水平升高导致的心肌NF-κB活化有关,益活清胰汤合用葡激酶对SAP并发的心肌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TNF-α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肾损伤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时TNF-α,RNA表达变化及其机制。方法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16)、胰腺炎组(n=16)。假手术组开腹仅翻动肠管;胰腺炎组经胆胰管逆行注射3%牛磺胆酸钠(0.05ml/kg)建立大鼠SAP模型。分别于制模后12、24h抽血测定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清尿素氮、肌酐浓度和肾脏组织TNF-α mRNA表达变化,观察胰腺及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胰腺炎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清尿素氮、肌酐浓度及肾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胰腺及肾脏病理损害严重,腹水的生成和皂化斑的形成多;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SD大鼠SAP时肾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肾脏组织TNF-α在SAP合并ARI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大黄素组。通过3%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造模成功后24h门静脉取血,检测血清瘦素含量、淀粉酶活性及血浆内毒素含量。取近回盲部回肠黏膜组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学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细胞凋亡原位标记法检测回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回肠黏膜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模型组血浆内毒素含量、血清瘦素含量、血清淀粉酶活性、Bax蛋白表达及肠黏膜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大黄素组血浆内毒素含量、血清淀粉酶活性、Bax蛋白表达和肠黏膜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血清瘦素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胰腺和肠黏膜的病理损害较假手术组加重,而大黄素组病理损害较模型组减轻。结论:大黄素通过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上调血清瘦素水平,达到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性的功效,进而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菌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