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 1994年以来 ,对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患儿应用纳络酮治疗 ,结果疗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患儿共 18例 ,其中重度窒息 12例 ,轻度窒息 6例 ,合并吸入性肺炎 10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 6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6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 1例 ,年龄最小 1.5小时 ,最大 72小时 ,平均 14.9小时。对照组 :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患儿共 14例 ,其中重度窒息 5例 ,轻度窒息 9例 ,合并吸入性肺炎 10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 1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1例 ,年龄最小 2…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及时发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早期症状并给予积极有效地处理。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入院NICU的19例坏死性小肠炎患儿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通过精心护理,严格控制饮食,改善肠壁循坏,支持和对症治疗后,19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易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一些疾病如早产、窒息、严重感染等应密切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吴珍琴 《大家健康》2015,(3):164-165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乳喂养在预防坏死性小肠炎中的作用。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人工喂养,实验组采用母乳喂养,比较两组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采用母乳喂养后3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炎,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15例发生小肠炎,发生率为37.5%)(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90%对小肠·坏死性小肠炎预防方法满意,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早产儿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且患儿出生后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对早产儿采用母乳喂养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地预防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坏死性小肠炎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重症坏死性小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外科综合治疗16例重症坏死性小肠炎患儿,治愈13例,死亡3例。结论坏死性小肠炎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困难,综合治疗才能有效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蒙脱石散对新生儿内科性呕吐进行治疗,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患儿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轻者给予合理喂养,呕吐严重者给予碳酸氢钠液1%或生理盐水进行洗胃,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0例口服1次蒙脱石散后呕吐即停止,7例口服蒙脱石散2~4次呕吐即停止;对照组4例呕吐2d内症状缓解,29例均在3~4d内症状消失,2例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共有1例出现便秘现象,停药之后症状自行缓解.结论: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内科性呕吐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达到抗酸、抑菌及止血等作用,避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难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留置针行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 ,我们根据留置针的特殊结构及功能 ,自 1996年开始 ,经过 12 0 0例次的临床实践 ,探讨其穿刺技术 ,现将该技术的应用及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12 0 0例均系住院婴幼儿 ,其中男 5 80例 ,女6 2 0例 ;入院年龄 2天~ 3岁 ,平均 1岁。新生儿黄疸 780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 15例 ,吸入综合征 13例 ,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2例 ,小儿肺炎 372例 ,病毒性心肌炎 10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例。以上 12 0 0例均为需长期输液、静脉穿刺难度大、病情危重的患儿。静脉留置针 采用美国 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乳喂养在预防坏死性小肠炎中的作用。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人工喂养,实验组采用母乳喂养,比较两组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采用母乳喂养后3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炎,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15例发生小肠炎,发生率为37.5%)(P <0.05);实验组患儿家属90%对小肠·坏死性小肠炎预防方法满意,高于对照组(60%)(P <0.05)。结论:早产儿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且患儿出生后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对早产儿采用母乳喂养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地预防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1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1 1月我院应用凝血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 5 2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1 1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共 1 1 0例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5 2例 ,男 32例 ,女 2 0例 ,日龄 3日以内 5 0例 ,>3日 2例。足月儿 40例 ,早产 1 2例。原发病 :新生儿窒息 4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 32例、新生儿败血症 2例、颅内出血 3例、吸入性肺炎 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 1例。全部病例有呕吐咖啡色样物 ,粪隐血试验阳性。对照组 5 8例 ,男 32例 ,女 2 6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配合常规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元市某医院2008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苄星青霉素配合常规治疗的(A组)患儿48例,青霉素配合常规治疗的(B组)患儿42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康复情况。并对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对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对占比进行χ2检验。结果 A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B组(t=4.290、2.623、3.597,P<0.05);A、B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87,P<0.05),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χ2=3.889,P<0.05);A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agin, RPR)环状卡片试验转阴率均高于B组(χ2=7.144、6.221,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身体发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29,P<0.05),A组患儿身体发育正常率高...  相似文献   

10.
张延花 《吉林医学》2011,(5):975-976
目的:观察青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新生儿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采用"青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结果:住院时间4~13 d,其中20例患儿治疗7~8 d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带药出院,10例患儿治疗10~13 d临床症状消失出院,有6例患儿住院4~5 d好转自动出院,有2例患儿住院2 d临床症状改善后自动转院。结论:治疗效果较理想,治愈、好转率达90%。  相似文献   

11.
王薇  姚望  池忠花 《黑龙江医学》2003,27(12):941-941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 ,我院近年来应用凝血酶治疗消化道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自 1 996 - 0 1~ 2 0 0 2 - 0 8我院共收治消化道出血患儿 1 72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92例 ,男 6 0例 ,女 32例 ,年龄为生后 1 .5~ 6d ;足月儿 6 2例 ,早产儿 30例 ;主要病因为新生儿出血症 36例 ,应激性溃疡 4 9例 ,其它 7例。对照组 80例 ,男 5 4例 ,女 2 6例 ,年龄为生后 1 .5~ 6d ;足月儿 5 2例 ,早产儿 2 8例 ;主要病因为新生儿出血症 2 3例 ,应激性溃疡 5 1例 ,其它 6例。1 .2 治疗方法2组病…  相似文献   

12.
脐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 ,外治方法较多。笔者试用利福平外治新生儿脐炎 3 2例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4例新生儿患儿中 ,全部病例均有伤口延迟不愈 ,且有溢液。男 3 8例 ,女 2 4例 ,体温 3 8°C~ 3 8.5°C10例。脐周皮肤红肿 12例 ,深及皮下 10例。 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2例。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局部消毒 1%龙胆紫涂脐周。治疗组在常规局部消毒同时 ,将利福平结晶粉末置脐窝内 ,剂量 15~ 2 0 mg/ kg,每日 1次。两组均用青霉素肌注等处理。1.3 结果  1治愈 (创面愈合 ,症状消失 ) :治…  相似文献   

13.
生大黄粉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生大黄粉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 30例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标准 :选择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 6 8例 ,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第六版标准。全部病例均表现有呕血、黑便、大便潜血阳性、伴或不伴腹胀。将 6 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足月儿 2 0例 ,早产儿 10例 ,日龄为生后1~ 7天 ,平均 3.6 8天 ;原发疾病为 :新生儿窒息 9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 6例 ,硬肿 5例 ,肺炎 4例 ,败血症 3例 ,其他 3例。对照组 …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及预后与其母妊娠期间治疗情况的关系。方法:分析先天性梅毒39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孕妇正规治疗者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者病情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给予青霉素治疗疗程2周,神经梅毒疗程3周。孕母青霉素过敏者给予红霉素治疗。结果:对照组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余38例出院时情况良好。随访患儿RPR抗体1年内转阴35例,治疗1年后尚未转阴2例。观察组出院RPR转阴5例,治疗后4个月转阴6例,对照组出院RPR转阴11例,治疗后9个月RPR转阴1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胎龄、体质量、重要脏器损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婚前及孕期梅毒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正规治疗是减少梅毒对患儿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自 1991年以来 ,本院共收治新生儿腹部手术后肠瘘 10例 ,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 10例 ,其中男 9例 ,女 1例 ,年龄 16~18d ,幽门梗阻术后腹壁裂开再缝合术后小肠瘘 1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肠切除吻合术后小肠瘘 2例 ,肠梗阻探查术后肠瘘 4例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肠瘘 1例 ,糖皮质激素致肠穿孔修补术后小肠瘘 1例 ,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瘘 1例。10例均伴有中度以上脱水、营养不良 ,其中 8例伴有腹壁全层裂开。1.2 治疗方法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加强营养 ,TPN(完全胃肠外营养 )支持疗法 ,瘘口处…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外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附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 1 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采用胃肠道外营养治疗 44例危重新生儿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44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 2组 ,一组 2 0例用全静脉营养 (TPN)治疗 ,另一组 2 4例用部分静脉营养 (PPN)治疗。TPN组男 1 2例 ,女 8例 ,胎龄最小 3 1周 ,极低出生体重 2例 ,体重最小 1 1 0 0g。疾病 :早产儿 6例 ,重症肺炎 1例 ,硬肿 3例 ,出血坏死性小肠炎 2例 ,重症窒息或胎粪吸入综合征 3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 ,败血症 3例。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 ,经统计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坏死性小肠炎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四物汤加减(方药组成:当归6~9 g,赤芍3~9 g,川芎3~6 g,地黄6~12 g,金银花6~15 g,土茯苓9~15 g)治疗,并配合双歧杆菌制剂。对照组仅采用双歧杆菌制剂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腹胀、腹痛、大便性状、营养状况及体质量及腹部平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坏死性小肠炎术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 ,重症肺炎常危及患儿生命。笔者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1年 2月对门诊和住院的 6 0例小儿重症肺炎加用沐舒坦治疗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2例小儿重症肺炎均根据实用新生儿科学[1]新生儿肺炎及实用儿科学[2 ] 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确诊。其中新生儿肺炎 4 0例 ,为生后 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 ;小儿重症肺炎 72例 ,年龄为生后 1个月~ 3岁。男 6 8例 ,女 4 4例 ;全部病例均经X光胸部正位片证实 ;2 5例采用ELASA法测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腺病毒 (ADV)的特异性IgM为阳性 ;36例行咽拭…  相似文献   

19.
王凤盈  贤素姣 《中原医刊》2003,30(14):43-4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 ,是围产期新生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我科自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34例HIE患儿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常规加用纳络酮治疗 ,疗效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同期住院HIE患儿 71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4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10例 ;轻度 10例 ,中度2 2例 ,重度 2例。对照组 37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1例 ;轻度 11例 ,中度 2 4例 ,重度 2例。所有患儿均符合 1996年全国第四届新生儿学术会议 (杭州 )所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新生儿肺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治疗,呼吸机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呼吸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第10天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变化,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动脉血氧变化。结果呼吸机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呼吸机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前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CRP、TNF-α及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呼吸机组患儿CRP、TNF-α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采用机械通气尽早改善患儿的氧供可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