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复发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选取实施结肠癌根治手术的208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3年随访患者是否发生转移、复发及死亡分为复发组(97例)和未复发组(111例),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间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血管侵犯、脉管癌栓、术后辅助性化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复发转移作为因变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脉管癌栓、术后辅助性化疗作为自变量,选择进入建立模型,结果显示,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血管侵犯、发生脉管癌栓是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OR=3.297、OR=3.098、OR=4.183、OR=4.875,P0.05),术后辅助化疗是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保护因素(OR=0.242,P0.05)。结论: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血管侵犯、发生脉管癌栓,术后采取化疗措施具有减少复发、转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肝癌(HCC)肝切除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79例行肝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H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外失访及死亡者50例,余按TACE时机分为2组,其中术前TACE组50例,术前无TACE组37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χ2检验,Kaplan-Meier分析术后无瘤生存率及预后。结果:术前2组患者在性别、病灶数目、肿瘤最大径、AFP、HBV感染、静脉癌栓、肝切除范围及肝硬化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TACE组患者年龄比术前无TACE组小(χ2=6.228,P=0.012),且肿瘤分化程度低、坏死率高(χ2=53.874,P=0.000)。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36,P=0.391;χ2=0.000,P=0.995)。结论:不能一期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经TACE后行手术治疗,其无瘤生存率及预后与直接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应用3种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的50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全身化疗组13例,单纯动脉化疗(TAC)组19例,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18例。观察化疗后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及不良反应、术中出血以及术后标本提示的预后不良因素(包括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AC组和TACE组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全身化疗组(P〈0.05);TAC组和TAC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E组的脉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另外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病例在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等因素和化疗后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前TAC和TACE优于全身化疗。与TAC相比,TACE有望减少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等预后不良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Ⅱ期结肠癌患者脉管癌栓浸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52例Ⅱ期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脉管癌栓浸润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3.7%,其中Ⅱa、Ⅱb、Ⅱc期患者分别为79.6%、73.3%、65.8%。统计学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浸润与结肠癌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T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切缘阳性、脉管癌栓浸润、淋巴结检出个数及T分期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切缘阳性和脉管癌栓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脉管癌栓浸润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的患者(52.7%vs.85.6%,P0.05),并且脉管癌栓浸润阳性患者中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非化疗患者(60.7%vs.44.4%,P0.05)。结论:Ⅱ期结肠癌患脉管癌栓浸润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分期有关,是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脉管癌栓浸润阳性的Ⅱ期结肠癌患者建议给予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治性切除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1日期间38例行根治性手术的原发性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本组38例胰头癌患者中有31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1.6%,1年累积生存率为38.7%,2年累积生存率为12.9%。2 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远处转移与肿瘤大小(rs=0.421,P=0.008)及TNM分期(rs=0.746,P=0.000)有关,淋巴结转移与TNM分期有关(rs=0.543,P=0.001),肿瘤大小也与TNM分期有关(rs=0.475,P=0.003)。3单因素分析影响胰头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表明,性别(P=0.045)、肿瘤大小(P=0.004)、分化程度(P=0.003)、TNM分期(P=0.000)、远处转移(P=0.002)及淋巴结转移(P=0.001)与胰头癌根治性手术后的预后有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P=0.001)、分化程度(P=0.003)及淋巴结转移(P=0.007)为胰头癌根治性手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4 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的结果显示,中、高分化患者预后明显优于低分化患者(χ2=11.356,P=0.003);TNMⅠ+Ⅱ期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Ⅲ+Ⅳ期患者(χ2=15.970,P=0.000);无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有远处转移患者(χ2=9.248,P=0.00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的预后明显好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χ2=10.144,P=0.001)。结论淋巴结转移与TNM分期关系密切,而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TNM分期为胰头癌根治性手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患者无瘤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手术切除后1~2个月内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计算患者治疗后的累积无瘤生存率,分析影响无瘤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121例患者术后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73%,46.21%,28.93%.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后,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各临床变量中,肿瘤的分化程度(P=0.040),肿瘤大小(P=0.002)及有无血管癌栓(P=0.039)对模型贡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化程度、肿瘤的大小及有无血管癌栓是影响肝癌术后行TACE近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探讨肺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的109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 109例肺腺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44.0%(48/109),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χ~2=8.995,P=0.003)、淋巴结状态(χ~2=12.727,P=0.000)、TNM分期(χ~2=39.544,P=0.000)、残端有无癌残留(χ~2=35.551,P=0.000)、PCNA表达情况(χ~2=5.441,P=0.020)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支气管残端有无癌残留是肺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术后辅助化疗是Ⅱ期和Ⅲ期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χ~2=11.299,P=0.001)。结论肿瘤大小、TNM分期高、外科手术切除不完全是肺腺癌预后差的重要影响因素;Ⅱ期和Ⅲ期患者能够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8.
Hu WJ  Liang LJ  Zhou Q  Peng BG  Yin XY  Li DM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9):1325-1327
目的研究手术切除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对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和(或)一级分支癌栓患者分为两组,A组(n=29)行肿瘤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术后经门静脉行免疫化疗(5-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干扰素-α);B组(n=47)仅行手术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B两组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3%和52.7%.46.5%和20.2%,14.3%和5.8%,14.3%和5.8%.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5和6.0个月(P=0.010),其中无瘤生存分别为4.5和2.4个月(P=0.03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总生存期的因素包括化疗、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影响无瘤生存期的因素包括化疗和病理分级。结论HCC合并PVTT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实施手术切除联合术后门静脉化疗加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化前瞻性临床试验方案,选取术后确诊为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及第一级分支癌栓患者随机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行肿瘤切除+癌栓取出术,研究组术后经门静脉途径行PIAF(5-FU、阿霉素、顺铂,α-IFN)方案化疗,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治疗.随访观察复发或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2.5个月vs.7.0个月,P=0.007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法选择(是否化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组肿瘤中位复发时间较对照组延长(7.0个月vs.3.0个月,P=0.0089);Cox多因素分析表明仅治疗方案的不同(手术后化疗与否)和AFP值对患者的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HCC合并PVTT患者,行肿瘤切除+癌栓取出术,手术后辅以经门静脉+皮下的PIAF免疫化疗是有效治疗HCC合并PVTT患者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0.
分析结肠癌患者手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远期预后。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1年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对患者1、2、3年生存率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较低、肿瘤直径较大、血管癌栓形成、肿瘤标志物水平高的患者发生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明显增高,而年龄和性别对术后的复发转移无明显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血管癌栓和肿瘤标志物CEA、CA19-9高水平是结肠癌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106、8.265、1.546、2.425(P均0.05);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明显较未复发转移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血管癌栓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是影响结肠癌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复发转移对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少儿胃癌的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总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于2011年12月17日收治的1例经胃镜确诊的少儿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查阅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发表的关于少儿胃癌的文献.具体检索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网页MEDLINE、EMB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词为“Children/Pediatricgastriccancer/careinoma”:检索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网页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检索词为“少儿胃癌”;对少儿胃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儿12岁,女性。肿瘤位于胃体高位大弯侧近胃底部.予以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病理提示:胃体溃疡型印戒细胞癌,pT4N0M0,Ⅱb期。术后4d恢复肛门排气,术后9d出院。复习国内外文献共获取少儿胃癌病例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12.7(2.5~17.8)岁。肿瘤位于贲门部5例.胃体部1例。胃窦或胃角部4例,胃窦及胃体部1例,未描述部位者4例。印戒细胞癌3例.低分化腺癌6例,中一低分化和中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2例,不清2例。手术治疗11例,围手术期化疗8例。随访9例,半年内死亡4例,半年至1年内死亡4例;1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和围手术期化疗的生存时间达102个月。结论少儿胃癌发病率极低,恶性度高、预后差,根治性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围手术期化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65例,主要研究指标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手术方式、脉管内癌栓、癌结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随访,随访截至2017年4月.结果 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3.1%(41/65),各组淋巴结转移中,以第1、2、3、7、11和110组淋巴结转移频次最高,转移率分别为45.3%、32.5%、28.8%、22.5%、19.4%和8.2%;肿瘤最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率为0,肿瘤最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率为71.9%(P=0.000);早期癌(T1)和进展期癌(T2 ~T4)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2.5%、69.0%和95.2%(P=0.000);分化型淋巴结转移率为45.2%,低于未分化型淋巴结转移率79.4% (P =0.009);33例患者合并脉管内瘤栓,其中28例(84.8%)伴有淋巴结转移(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及脉管瘤栓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 ~45个月,平均18.81个月.生存分析显示,无淋巴结转移者3年总体生存率较合并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但较合并淋巴结转移者存在生存优势;肿瘤分期对于3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29),但早期肿瘤较进展期肿瘤具有生存优势.结论 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主要与组织学类型及脉管内瘤栓相关;其中第1、2、3、7、11和110组淋巴结转移率高,因而建议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及常规清扫第110组淋巴结或清扫纵隔及食管裂孔周围淋巴结,对于合并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晚者,远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鸟苷酸环化酶(GC.C)mRNA和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水平与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74例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GC.CmRNA以及CK20mR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和病理各项指标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对患者肿瘤转移危险因素和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价。结果74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GC.CmRNA阳性率为33.8%(25/74),CK20mRNA阳性率为31.1%(23/74);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6%、82.4%和78.4%。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外周血GC.cmRNA、CK20mRNA、肿瘤分化类型、有无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瘤栓和术后是否接受化疗6因素与本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有关(均P〈0.05);有无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和有无脉管瘤栓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按肿瘤分期分层分析,外周血CK20mRNA和有无脉管瘤栓是Ⅲ期结直肠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O.05)。结论检测外周血CK20mRNA、GC—CmRNA对于早期发现早中期结直肠癌转移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Glasgow预后分数(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与直肠癌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22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GPS得分与直肠癌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直肠癌术前GPS得分与肿瘤的浸润深度(P〈0.001)、脉管浸润(P〈0.001)、肝转移(P〈0.001)、TNM分期(P〈0.001)、癌胚抗原水平(P=0.009)、CA19-9水平(P〈0.001)及CA724水平(P〈0.001)均有关。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OR=10.688)、脉管浸润(OR=4.918)、淋巴结转移(OR=3.359)及术前GPS得分(2分:OR=15.907)是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因素;年龄(RR=2.121)、分化程度(低分化:RR=2.846)、浸润深度(RR=1.754)、TNM分期(Ⅱ期:RR=7.447,Ⅲ期:RR=9.030,Ⅳ期:RR=13.325)及术前GPS得分(2分:RR=2.471)是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GPS得分与直肠癌肝转移和预后均有关。结论术前GPS得分与直肠癌肝转移相关,且其可作为直肠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手术及辅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657例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各变量与预后的关系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 术后全组患者的l、3和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4.4%、26.0%和17.9%,中位生存期18个月.单因素分析中,影响生存期的不利因素为:肿瘤最大径>3 cm,高T分期,N2淋巴结无跳跃转移,纵隔淋巴结阳性数>4个,隆突下淋巴结阳性,治疗方式(单纯手术预后差,患者术后联合放化疗优于术后单纯化疗),术后未放疗、化疗,化疗周期小于4个.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01),隆突下淋巴结阳性(P=0.019),纵隔淋巴结转移个数(P=0.006),术后化疗周期(P=0.007),术后放疗(P=0.055)和术后放化疗(P=0.026)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结论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肿瘤直径、隆突下淋巴结阳性、纵隔淋巴结转移个数、术后化疗周期、术后联合放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单站和多站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后相似,影响预后的主要是纵隔淋巴结的阳性个数,术后联合放化疗优于术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年轻和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与生存率,探讨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特点。方法根椐上海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数据统计,选取我院2002年1~12月手术的17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年龄分为年轻组(〈50岁,89例)和高龄组(〉70岁,8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计算。结果高龄组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比例高于年轻组(Х^2=9.281,P=0.000),而性别、吸烟人数、病理类型、TNM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放化疗等临床特征及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5.569,P〉0.05)。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者高龄组高于年轻组(Х^2=14.053,13.044,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龄组高于年轻组(Х^2=12.842,P=0.000);高龄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33.53%和27.83%;年轻组分别为77.78%,46.67%和44.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风险相对较高,应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可获得与年轻患者接近的长期生存率,仍是值得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芽孢与T2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2005年间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23例B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直肠癌标本进行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通过镜下肿瘤芽孢计数获得芽孢最大值及其平均值。将芽孢最大值及其平均值均分为l级(芽孢数小于或等于5)、2级(芽孢数介于5和10之间)和3级(芽孢数大于或等于10)。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芽孢最大值和平均值及淋巴管浸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芽孢最大值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神经浸润有关(P〈0.05和P〈0.01):芽孢平均值与肿瘤分化程度、血管浸润及神经浸润有关(均P〈0.01)。芽孢平均值1级、2级和3级患者的平均无瘤生存期分别为110.5、95.8和60.0个月,1级与2、3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3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芽孢最大值1级、2级和3级患者的平均无瘤生存期分别为115.1、98.5和86.0个月,1级与3级和2级与3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火0.01和P〈0.05);而1级与2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芽孢是评估直肠癌侵袭力的一个较好的指标,对评估预后也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加氟用于辅助化疗对Ro切除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汕头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食管鳞癌RO手术病例411例,其中单纯手术组74例,术后口服替加氟化疗组337例。化疗方案:替加氟800~1200mg/d.连续服用3周后休息一周,总剂量达到40g以上。结果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50.1%,替加氟术后化疗组5年生存率44.3%,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853)。另外,从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分期等亚组人群分析来看,单纯手术组与替加氟术后化疗组的生存率皆无显著性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而术后替加氟化疗对预后没有产生明显影响。结论替加氟用于术后辅助化疗没有明显提高RO切除的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率。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缺乏有效方案,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42例胃NE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42例胃NEC患者占同期收治胃癌的0.83%(42/5046),其中男性37例,女性5例,诊断年龄平均63岁。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R0切除者40例,R,切除者2例;术后有40例行常规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4~70(中位26)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4%、26.2%和11.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肿瘤分期及手术根治程度与患者预后有关(均P〈0.05)。结论胃NEC较为罕见,手术治疗是改善胃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关键,而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判断其能否作为预测NSCLC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79例2000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NSCLC患者癌组织和2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正常肺组织标本中MMP-9的表达水平,比较其与NSCLC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MMP-9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MMP-9的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r=0.3987,P〈0.05)、淋巴结转移(P〈0.05)和肿瘤最大直径(r=0.3546,P〈0.05)呈正相关,与病理类型(r=0.1904,P〉0.05)和组织分化程度(P〉O.05)无关;生存分析提示MMP-9高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无/低表达者。结论:MMP-9可以成为临床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