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后并发严重椎管内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生分析2例脊柱手术后并发严重椎管内感染的原因,及时采用扩创置管冲洗引流术,总结术后并发严重椎管内感染的治疗方法。结果2例感染均治愈,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结论椎管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术前准备不足、术中无菌观念不强是引发感染的主要原因,早期采取扩创置管、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引流、尽量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改善系统治疗效果,改进脊柱结核手术方法.方法:对1997年3月~2002年12月间收治的21例脊柱结核手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21例复发的病例中9例术前未经严格抗痨治疗,5例药物治疗不规范,4例为耐药结核菌感染,2例植骨患者未遵医嘱严格卧床,过早下地活动。结论:术前规则抗痨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规范用药,严格卧床3~6个月,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可大大减少脊柱结核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甘思火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35-135
目的对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脊柱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临床患者病例21例,对其临床治疗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统计得知,21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伤口愈合,拔管时间为(4.6±1.3)天。随访没有发现头晕以及头痛等病例。结论对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手术过程中应加强预防措施,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椎管内感染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性分析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8月至2008年5月11例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椎管内感染患者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9例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劳累后经常复发腰腿痛。结论清创术后置管冲洗、负压吸引及一期关闭伤口,是治疗脊柱手术后椎管内感染的有效方法。保留植入物,对多数患者而吉并不影响对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4例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经过治疗14例患者全部治愈,且患者均没有出现复发现象,患者治疗时间最长为42天,最短为15天。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14例患者均没有出现复发现象,且只有3例患者伴有劳累后腰腿痛症状,但该症状在患者休息后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没有造成影响。结论:及早的发现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感染患者的感染症状,并及时的对其行病灶切开引流、清创及有效的灌洗引流,同时进行内固定取及抗生素治疗,能有效的对患者的感染症状进行控制和消除,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后椎间盘炎的临床诊治要点。方法 :对 872例椎间盘手术后并发椎间盘炎 9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全部经临床治疗痊愈 ,随访 6月以上未见复发 ,均恢复原来工作。结论 :术后并发椎间盘炎是脊柱外科的严重并发症 ,应引起骨科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32例采用前路手术方法治疗,另32例采用后路手术方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60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7例存在腰背部疼痛。前路手术后31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1例残留腰背部疼痛;后路手术后29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6例残留腰背部疼痛。结论采用前路手术对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脊柱转移性肿瘤进行评分,并对其局部治疗方法进行有效分析。方法选取58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脊柱转移性肿瘤进行评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结果58例患者中,有52例患者治疗后的病情有所缓解,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9.7%;在实施治疗后Tokuhashi评分也有所提高,即0~8分为20例,9~11分为34例,12~15分为4例;患者手术后半年进行随访,有42例患者生存,患者生存率为72.4%,生存率较高,同时手术过程中没有严重的并发症产生。结论针对患者单发性转移和脊柱失稳等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十分重要,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现象,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有着明显的改善,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窦维新 《中原医刊》2011,(19):66-67
目的探讨脊柱非融合技术在腰椎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90例腰椎手术患者分为脊柱非融合治疗组45例和脊柱融合治疗对照组45例。结果治疗组术后出血、神经根损伤、腹膜后脏器损伤、远期的直腰综合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腰椎非融合技术是腰椎手术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式,具有操作方便、保持了脊柱的活动度,使之更加接近生理状态,有效地避免或延缓了融合手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等特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范友兵 《当代医学》2011,17(10):90-91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外科手术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0月的共诊断收治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其中,脊索瘤43例,骨髓瘤17例、恶性淋巴瘤12例、软骨肉瘤8例、骨肉瘤7例、尤文肉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纤维肉瘤2例。所有患者都采取手术经前路切除肿瘤的方法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00例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其中有94例(94%)手术结束后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6例手术后疼痛没有明显的减轻。所有患者都随访,随访周期为12个月。在12个月的随访期内未见患者有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还有1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了脑脊液漏的情况,经医护人员应用抗生素及抬高床尾等措施治疗后全部愈合。结论对于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破坏单个或相邻的2个脊椎时,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应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在确诊手术前手术医生一定要做好分期设计手术方案,以保证最大程度的合理切除肿瘤,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手术后复发率,还可以减少并发症以及患者经济负担。本文100例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脊柱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往往使病人残疾,给病人生活带来严重的障碍。近2年来我们采用功能康复护理的方法帮助病人进行脊髓损伤手术后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3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3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中53.1%系腹腔严重感染导致肠梗阻,32例患中29例为粘连性肠梗阻,3例为机械性肠梗阻,29例粘连性肠梗阻中25例经保守治疗痊愈,4例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后痊愈,2例术后再发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例机械性肠梗阻经手术解除梗阻后痊愈,结论:对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应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坏死,腹膜炎等情况下尽量保守治疗,而机械性肠梗阻应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9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瑜芳  唐四桂 《广西医学》2007,29(2):297-297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随着脊柱手术的广泛开展,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也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我科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施行脊柱手术507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9例,发生率为1.7%,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绍红 《吉林医学》2011,(18):3750-375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据结核的损坏程度及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采取单纯病灶清除术14例,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36例,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的基础上加内固定术30例,观察三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8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优58例(72.5%),良14例(17.5%),差8例(10%)。术后切口一期愈合72例,二期愈合8例,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3年,平均20个月,其中78例优良,未复发;8例(10%)窦道复发,行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具有疗效确切、病变组织清除彻底、脊柱生理及稳定性好、结核不易复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发生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50例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未发生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可能引发血肿的原因。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手术医师工作年资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围术期抗凝药物使用率及术后引流不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中出血量多、手术节段数多、围术期使用抗凝药物及术后引流不畅、手术医师手术经验不足是引发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田杰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48-14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对2006年4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32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相应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切口I期愈合,局部无窦道形成,30例经随访1-2年,植骨完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7.8个71,无复发;2例患者植骨些许移位,但术后10个月融合。结论经过及时诊断与积极治疗,脊柱结核患者预后较好,但应警惕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高彬 《大家健康》2016,(4):91-91
目的:探究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前损伤严重程度(ISS)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的脊髓损伤严重性评分(ASIA)对患者脊柱损伤情况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情况进行对损伤程度进行分组,后针对患者脊柱损伤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然后采用术前的评分方法对术后的情况进行评分,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诊断,患者脊柱损伤越严重,手术部位越多,ISS评分越高,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截瘫合并严重多发创伤组(≥35分),截瘫合并较严重多发创伤组(25~34分)以及不全截瘫合并严重多发创伤组(17~24分)三组;针对患者情况予以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的ASI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急性脊柱损伤的术前诊断有助于了解患者脊柱损伤情况,并据此制定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同时也有助于术后治疗效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金永利 《中外医疗》2013,32(11):63-64
目的探讨发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钉进行内固定的效果,并分析该手术方式的适应症。方法收集该院进行治疗的25例发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钉进行内固定的方法来治疗。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分级,包括A、B、C、D、E五级,各为3例、9例、5例和2例和6例。手术前脊柱后凸角为27度,伤椎前缘的平均高度为36%。结果在手术后对患者随访0.5~3年,25例患者在手术后A、B、C、D、E五级,各为1例、1例、5例和9例和9例。手术后脊柱后凸角为3.3°,伤椎前缘的平均高度为98%。经过手术,患者骨折复位良好,没有发生松动,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手术后疼痛明显降低(P<0.05)。结论发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钉进行内固定的效果良好,且没有严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应用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与观察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以来的100例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00例脊柱手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从而了解其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影响手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因素主要有手术后疼痛、临床操作、环境、患者家属态度等。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的焦虑以及恐惧,增强患者对疼痛的控制能力,尽早帮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