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病灶增强方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9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病灶的MRI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I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减影成像。在增强形态、早期增强率、峰值时间、信号强度一时间曲线等诊断指标的基础上,评价病灶增强方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最特异性征象为MRI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方式,中后期造影剂由边缘向中央充填。即充填型:其诊断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79.0%,准确率为80.7%。结论: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充填型强化方式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乳腺癌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的影像表现及其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的特征,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9例钼靶不能明确诊断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病理证实病灶≤2 cm)并行双侧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MRI。利用MRI工作站功能软件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39例患者中19例为乳腺癌,20例为良性乳腺肿瘤。19例小乳腺癌SI-Time曲线中15例呈I型,3例呈II型,1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11例≥60%。20例良性肿瘤TIC曲线中2例呈I型,2例呈II型,16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5例≥60%。将恶性病变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60%、I型TIC曲线作为联合诊断标准,其中符合两项为确诊,诊断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95%。结论:乳腺肿块的MRI形态学特征结合TIC曲线及早期强化率联合诊断提高了乳腺小肿块的定性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为小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MRI常规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疾病鉴别诊断情况。方法:分析乳腺疾病患者70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MRI常规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结果: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疾病良性、恶性诊断率高于乳腺MRI常规成像,恶性病灶Emax明显高于良性,Tmax明显低于良性,恶性病灶SIopemax明显高于良性病灶,恶性病灶Ⅰ型比例低于良性病灶,Ⅱ、Ⅲ型比例高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常规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疾病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为鉴别诊断良恶性和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MRI)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占位性病变70例(78乳)患者的MRI资料,其中乳腺癌46乳,良性占位32乳,观察良恶性乳腺病变的MRI征象及强化参数,比较MRI动态增强扫描与MRI平扫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结果①良性病变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恶性病变患者(t=8.225,P<0.05),乳腺恶性病变不均匀性分布较良性病变显著升高(χ2=11.287,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MRI平扫显示率、T1WI与T2WI信号强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26、3.855、5.362,均P>0.05);②乳腺恶性病变峰值增强率(Emax)显著高于良性肿块,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max)显著低于良性病变(t值分别为10.286、11.445、7.236,均P<0.05);③乳腺恶性病变SI-Time曲线廓清型、平台型、渐进型分别为38例、6例、2例,良性病变分别为0例、5例、27例,两组比较SI-Time曲线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1,P<0.05);④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乳腺恶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6.88%、98.72%,均高于 MRI 平扫的78.26%、78.13%、7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82、8.164、8.237,均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疾病动态增强MRI扫描具有特异性表现,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乳腺钼靶(MG)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按照病变性质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两组均接受MG、 DCE-MRI扫描检查,分析MG、 DCE-MRI扫描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MG检查显示,良性组的病灶直径小于恶性组,病灶个数少于恶性组(P <0.05)。DCE-MRI扫描显示,良性组的形状、边缘类型、强化方式和信号强度曲线评分均低于恶性组(P <0.05)。MG联合DCE-MRI扫描诊断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MG、 DCE-MRI扫描检查(P <0.05)。结论 MG联合DCE-MRI扫描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曲线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在AW4.4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观察病灶的形态和动态增强表现,绘制它们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将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在发现的36个病灶中,经过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灶17个,恶性病灶19个。良性肿瘤动态增强曲线中单相型占82.3%(14/17),平台型占11.8%(2/17)及流出型占5.9%(1/17);恶性肿瘤中单相型占5.3%(1/19),平台型占36.8%(7/19)及流出型占57.9%(11/1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态增强曲线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分类及两者联合对乳腺实性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符合选入标准的81个乳腺实性肿块,所有病灶均经超声弹性成像、普通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良恶性结果均经病理结果证实(手术或穿刺)。比较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与BI-RADS-US分类及联合诊断对所选入的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81个病灶中良性病灶49个、恶性病灶32个。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诊断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93.75%,特异性89.80%,准确性91.36%;BI-RADS-US分类诊断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90.63%,特异性71.43%,准确性79.01%;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与BI-RADS-US分类诊断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诊断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BIRADS-U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与BI-RADS-US分类两者联合诊断对乳腺实性肿块的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MR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影像学诊断并分析临床特征,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X线钼靶摄影或临床怀疑恶性病女性患者200例,恶性病灶137个,良性病变63个,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乳腺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患者主要集中在40~49岁(占总数的52%),其次是30~39岁、>50岁和<30岁。乳腺恶性病变肿块以高密度、形状不规则、边缘毛刺及浸润为主,良性病变肿块以低密度、椭圆形、边缘清晰为主(P<0.05);恶性病变平均直径为(2.09±0.81)cm,大于良性病变(1.32±0.79)cm(P<0.05);b值为50~450s/mm2和50~850s/mm2时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组织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动态增强曲线显示,良性病变以I 型为主,占79.56%(109/137),恶性病变以Ⅲ型为主,占63.49%(40/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恶性和良性病变以40~49岁为发病高峰期,MR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可进一步鉴别良恶性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分析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168个乳腺肿块的超声弹性图像,计算周围腺体组织与病灶的应变比值(strain rate),分别统计良恶性病灶的比值均数,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取得最合适的临界值,由此分别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良性肿块的应变比值为2.11±1.26,而恶性肿块的应变比值为8.51±5.93,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取得最合适的诊断临界点为3.12,以应变比值≥3.12为诊断恶性的标准,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71%、91.83、89.28%.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分析为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客观、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扫描鉴别乳腺小肿块性质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5例乳腺小肿块患者为对象,均进行乳腺MRI检查,分析MRI平扫序列以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序列在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结果 85例患者共90个乳腺小肿块病灶,病理检查显示恶性病灶56个,良性病灶34例。乳腺小肿块良恶性病变的MRI平扫序列信号特点无显著差异(P>0.05)。DCE-MRI序列扫描显示,乳腺小肿块恶性病变的边缘、内部强化、TIC类型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显著(P <0.05)。DCE-MRI诊断乳腺小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1.07%,特异度为88.24%,阳性预测值为92.73%,阴性预测值为79.31%,准确度为92.22%。结论 DCE-MRI序列可提高乳腺小肿块病变的检出率,在鉴别肿块性质方面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正常乳腺、22例乳腺良性病变和32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5TMRI扫描仪,行常规TIWI、T2WI及脂肪抑制、DWI、动态增强成像及延迟增强扫描。DWI中的b值分别取200、500、800、1000、1200、1500、2000。比较正常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组的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乳腺恶性病变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表现为稍高信号;(2)各组所取得的ADC值因b值不同而不同,同一b值,恶性组与良性组、恶性组与正常组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但良性与正常组无差异;(3)随着b值从200升到2000,鉴别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过程,在1000时最高,分别为91.2%、89.3%,此时的ADC阈值为1.22。结论:DWI结合ADC值测量,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云青  张竹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316-1317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研究分析数字化X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7例有临床症状的乳腺疾病患者,全部做数字化乳腺钼靶检查。结果 X线诊断为良性病变236例,经临床治疗、随访或手术后为162例,准确度为69%;恶性病变为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55例,准确度为82%。结论数字化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恶性病变准确性可达82%,对鉴别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对发现乳腺有恶性钙化乳腺癌的检出灵敏度及准确度可达100%;对良性病变及致密型乳腺疾病的影像特征常不具有特异性,其准确度为69%;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乳头溢液患者病变的检查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对判断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女性患者共125个乳腺肿物进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测量肿物的剪切波速度(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判断诊断价值。结果:乳腺肿物的VTQ值在良恶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01)。VTQ值判断乳腺良恶性肿物的最佳临界点为6.64m/s,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其判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100%、96.8%。结论:VTQ值可用于判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特点,评估其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及探讨影响乳腺MRS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明确病理结果的88个乳腺病灶(恶性肿瘤52个、良性肿瘤36个)及20个正常腺体的1H-MRS特点,分析各种参数对乳腺MRS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52个恶性病灶中有39个在3.22ppm处出现Cho峰(SNR≥2),11个未出现Cho峰,2个采集失败,不能确定有无Cho峰;36个良性病灶有8个在3.22ppm处出现Cho峰(SNR〈2),4个采集失败,其它24个良性病灶和20个正常腺体都未出现Cho峰。以Cho峰鉴别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性为96.32%,阳性预测值为98.32%,阴性预测值为73.25%。影响乳腺MRS质量的因素有核的敏感性和浓度、磁场强度、磁场均匀性、机器压水压脂性能、信噪比、空间分辨率、体素大小和位置、对比剂及患者合作程度等。结论:1H-MRS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灵敏度和成功率不高,此项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田安娜 《现代保健》2013,(24):73-74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鉴别的价值。方法:88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130个病灶),其中良性35例,恶性53例。采用GE-LOGIQ9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采用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的成像,及时记录肝实质和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的方式和增强强度。结果:肝良性病灶:51.7%的病例早期动脉相出现了造影增强图像,96.7%的病例延迟相呈现等增强和高增强,2例血管瘤呈现低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反映不同肝脏病变血流灌注的特征,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磁共振双回波成像在肝内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根据临床表现、生化检查、CT检查及手术病理随机选择肝内良、恶性占位病变各40例,每例均进行SE、T1W、FSET2W及磁共振双回波成像检查,对其磁共振双回波成像信号进行比较。结果:根据磁共振双回波信号的比较、分析,得出其对良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5%,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4%。结论:在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磁共振双回波成像信号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果以及在病理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武警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乳腺肿瘤女性患者78例,年龄17~86岁,平均56.1±13.2岁,其中47例为手术病理诊断,31例为穿刺病理证实。并进行动态增强MRI,观察病灶形态学征象、计冷点Slope、热点Slope、冷点流出斜率和热点流出斜率。结果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肿瘤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均能100%显示。良恶性肿瘤在肿瘤形态、肿瘤边缘和均匀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2.357、3.838、2.532,均P〈0.01),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规则、回声不均匀。而良恶性肿瘤在肿瘤的边界和环形强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值分别为0.973、0.991,均P〉0.05),热点Slope和热点流出斜率在不同级别浸润性导管癌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点Slope中病理Ⅱ级、Ⅲ级低于病理Ⅰ级(t=2.14,P〈0.05;t=11.0,P〈0.01),病理分级Ⅲ低于病理分级Ⅱ(t=12.4,P〈0.01)。冷点流出斜率,病理Ⅱ级、Ⅲ级低于病理Ⅰ级(t=3.9,P〈0.05;t=6.6,P〈0.01),病理Ⅲ级低于病理分级Ⅱ(t=3.7,P〈0.01)。结论动态增强MRI可有效辨别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并能在一定程度判断乳腺病变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 MRI)在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行MR检查初诊颈部淋巴结病变的34例患者,将其经手术、穿刺病理或随访证实的95枚颈部淋巴结依据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良性淋巴结组(51枚)和恶性淋巴结组(44枚)。分析颈部良、恶性淋巴结MRI平扫影像特征、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类型、达峰时间等指标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检查技术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恶性淋巴结组淋巴结平均长径、短径均大于良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7,t=2.637;P<0.05);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低于良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P<0.05);颈部良性淋巴结时间-信号曲线多为B型,恶性淋巴结则以A型为主;颈部良性淋巴结组的平均达峰时间明显早于恶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83,P<0.05)。mp MRI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扫描序列。AUC的mp MRI>动态增强扫描>DWI成像,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7,P<0.001)。结论:mp MRI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等信息,综合分析能够提高颈部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