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新疆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的影响。方法将89例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的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mg/d,45例)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试验组,40mg/d,44例),观察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两组患者4周后血清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试验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检测值(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调脂强度与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浓度的下降趋势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mg/d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1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18、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周后血清白介素-18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白介素-18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可能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3.
尹新军 《吉林医学》2012,(34):7436-743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术前不应用他汀类药物)和观察组(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治疗),每组各30例,对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术后第3天和第1周,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明显升高;治疗期间,两组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治疗,不仅减少了术后的炎性反应,还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心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血脂、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7例ACS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3)和试验组(n=54);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与单用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后72h内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他汀组(40例)应用他汀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8周,对照组(16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他汀组各指标显著降低,面对照组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他汀类药物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程度与其降脂作用无关。结论 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可能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并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杜雪峰 《吉林医学》2014,(34):7653-7654
目的:分析冠心舒通胶囊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80例诊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冠心舒通胶囊结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改善状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显著,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晨昕 《吉林医学》2014,(13):2850-2851
目的:观察研究阿托伐他汀控制急性冠脉综合征炎性反应的效果以及对于脂蛋白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思路。方法:将就诊的76例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一个月后对比两组的炎性反应因子和脂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炎性反应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脂蛋白(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具有明显的改善炎性反应及降低脂蛋白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意义及血脂康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心绞痛34例)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将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随机分成治疗组(血脂康组)及常规组,观察分析比较两周后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一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1),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0.01),甘油三脂水平变化不明显,常规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相比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血脂康具有良好调脂作用及抗炎作用,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可能机制研究。方法:选取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ACEI+他汀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测定上述病例和对照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变化,观察两治疗组4周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组中血清CRP和MMP-9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CEI+他汀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血清MMP-9的水平明显低于他汀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也有下降趋势。结论:他汀类药物与ACEI联用与单用他汀类药物比较,可通过更为显著降低MMP-9水平,达到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静脉血,然后观察组患者予阿托伐他汀40 mg,每天1次定时口服;对照组患者不用他汀类药物干预,其他治疗相同.第48小时、72小时后所有患者分别再次采取静脉血,行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检测.结果 58例患者白细胞、CRP及IL-6均明显升高,观察组经阿托伐他汀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水平增高,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炎症水平,缓解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4-44,5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ACS患者68例资料,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并比较效果。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胆固醇及炎性指标均有显著变化,而对照组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且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干预可改善血脂水平,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是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我们检测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RP和白介素-6的浓度.并观察了他汀类药物的干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强化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常规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CRP水平,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两组血浆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治疗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40mg/d)早期干预能更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王玮  陈学军  廖永芳 《求医问药》2014,(18):225-226
目的 :探讨用阿托伐他汀序贯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9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60例患者。我院使用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阿托伐他汀序贯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时、治疗1个月时和治疗3个月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在治疗3个月内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和死亡的几率以及治疗前后hs-CRP(超敏c反应蛋白)和s OX40L(血浆可溶性OX40配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个月时和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较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和治疗3个月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和死亡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和s OX40L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和s OX40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和s OX40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阿托伐他汀序贯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临床症状,降低其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几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对部分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且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1比例将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者随机均分为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和观察Ⅲ组(n=23),同时再选取2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者作为对照组,对4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用药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进行观察和数据的对比处理分析。结果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Ⅰ组13.04%、观察Ⅱ组4.35%、观察Ⅲ组4.35%、对照组39.13%;用药后观察Ⅱ组[总胆固醇(3.57±0.52)mmol/L、三酰甘油(1.49±1.01)mmol/L、高密度脂蛋白(1.21±0.20)mmol/L、低密度脂蛋白(1.90±0.40)mmol/L、C反应蛋白(2.77±0.14)g/L]、观察Ⅲ组[总胆固醇(3.42±0.68)mmol/L、三酰甘油(1.46±1.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1.26±0.30)mmol/L、低密度脂蛋白(1.79±0.42)mmol/L、C反应蛋白(2.72±0.11)g/L]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优于观察Ⅰ组[总胆固醇(3.95±0.50)mmol/L、三酰甘油(1.71±1.00)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1±0.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2.51±0.38) mmol/L、C反应蛋白(3.32±0.17)g/L](P<0.05),但观察Ⅱ组、观察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Ⅲ组高于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且中等剂量是他汀类药物服用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测定ACS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的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含量的变化。结果ACS患者治疗前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降脂治疗4周后,CRP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仍比对照组要高,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后能够使LDL、TC、TG分别下降,HDLC上升。结论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达到减少斑块内炎症。改善内皮功能和抗凝,稳定斑块的作用。ACS患者越早使用他汀类药物获得的收益越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诊治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介入术前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介入术前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各30例.对照组介入治疗前7d,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1次/d.观察组介入治疗前7d,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1次/d;手术当天,口服80mg阿托伐他汀,进行强化治疗;术后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1次/d.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以及术后7d,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d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2.35, 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与对照组[(12.8±4.2)]相比,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11.3±4.0)]没有明显变化(t=0.35,P>0.05);术后第3d,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都有所下降,与对照组(12.0±2.8)相比,观察组C反应蛋白(9.6±4.3)下降更为明显(t=2.78,P<0.05);术后第7d,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又有所下降,与对照组(10.6±3.0)相比,观察组C反应蛋白(8.5±3.9)下降更加明显(t=2.99,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为60例,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患者用药4周后两组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超敏-C反应蛋白值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应用前列地尔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一应用氟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及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TC、TG、LDC-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DL-C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好(P<0.05);两组患者在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药治疗相比较,前列地尔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采用联合用药疗法时,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显著性,需进一步进行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TI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负荷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00%,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TIA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