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普瑞酮与奥姜拉唑联合应用,与奥美拉唑或者替普瑞酮长期单独应用,预防患者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溃疡以及出血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我单位自2004年11月~2011年11月以来治疗的134例溃疡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长期应用NSAIDs治疗,入院经胃镜下止血后,将其随机分为A、B、C3组,对3组患者在0~8周以及9~40周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治疗8周后3组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是:A组8.0%,B组36.8%,C组13.0%,3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A组再出血的发生率较B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40周后3组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是,A组12.0%,B组10.5%,C组17.4%,3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短期应用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后,再予以替普瑞酮维持治疗的方法,对预防及治疗由NSAIDs导致患者溃疡以及出血方面,能够达到同PPI(质子泵抑制剂)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避免由于长期应用PPI所引起的临床并发症,应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照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和双倍剂量的法莫替丁用于预防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损伤的疗效。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和双倍剂量法莫替丁均能有效预防内镜下溃疡的发生,而以质子泵抑制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最重要的是NSAID相关性胃肠炎,应采取积极的预防策略,防治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LD_S)相关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经胃镜检查NSAID_S性溃疡50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银染色法检查HP及粘膜炎症程度,并与非NSAID_S组对照.结果NSAID_S组HP阳性率及粘膜炎症程度低于非NSAID_S组,但各组HP阳性患者的粘膜炎症程度高于HP阴性患者.结论NSAID_S相关性溃疡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6.
7.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82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对实验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根除Hp,阳性和阴性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抗溃疡治疗,观察6周后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各组愈合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p感染并不影响NSAIDs相关性溃疡的愈合,且根除Hp对于NSAIDs相关性溃疡无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自身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予食管,胃,十二指肠.其中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常见,故消化性溃疡通常是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分别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9.
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应用现状及其抗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抗炎药是指一类不含皮质激素而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的药物。从最早人工合成乙酰水杨酸以来,历经100年,现已发展到结构不同、种类繁多的一大类药物。NSAIDs的抗炎、镇痛和解热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阻断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而发挥作用,流行病学证明这些作用还具有抗癌防癌效果,NSAIDs的抗癌活性主要通过不同途径抑制浓缩红细胞(CRC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和凋亡,抗血管生成,减少癌细胞侵袭转移,在抗氧化剂存在时,其抗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0.
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确诊的NSAID相关性溃疡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40例,治疗前停服NSAID,并口服埃索美拉唑片20mg,2次/d;第2组38例,继续服用NSAID,同时口服埃索美拉唑片20 mg,2次/d,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第1组痊愈20例,显...  相似文献   

11.
蒋富华 《吉林医学》2012,33(16):3513-3514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溃疡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照组(78例)按消化道溃疡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7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发生溃疡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病情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溃疡患者给予全程的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溃疡病疗效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肢溃疡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86例下肢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加强心理护理、饮食调护、促进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对患肢进行浸泡或使用0.1%雷佛如尔纱布加中成药外敷.结果 86例患者中68例痊愈,18例好转出院.结论 细心的患部护理,控制血糖及健康指导是防治下肢溃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蒋旭初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098-2099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与老年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5例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但其便血和呕血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溃疡部位和数目方面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以十二指肠溃疡居多,2组溃疡直径分别为(56.7±8.4)mm和(48.6±5.1)mm(P<0.05);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OR值为0.231,95%CI为0.104-0.461。结论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发生老年上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概率增加,以十二指肠溃疡多发,溃疡直径往往较大,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4.
慢性皮肤溃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英  张华 《吉林医学》2007,28(4):548-549
慢性皮肤溃疡是感染、外伤、循环障碍等病因所导致的皮肤缺损,由于破坏深达真皮及皮下组织,其病程长,疗效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同时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临床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是提高慢性皮肤溃疡治愈率、缩短病程的关键,现将我科53例慢性皮肤溃疡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因胃酸过多激活了胃蛋白酶 ,使十二指肠粘膜发生自身消化而形成溃疡。当溃疡反复发作经内科治疗无效时 ,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如急性胃穿孔、消化道大出血、幽门梗阻等。近两年来 ,我科共收治此类病人 1 7例 ,合理治疗 ,加上精心护理 ,全部治愈出院。临 床 资 料  本组患者共 1 7例 ,年龄 2 0岁~ 6 5岁 ,保守治疗 4例 ,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 7例、胃穿孔 6例 ,均行胃修补、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 ,术后愈合良好。护  理1 非手术治疗护理1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注意观察病人意识表情变化 ,有无呕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Medline上搜索截止2008年发表的文章,筛选与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的文章,讨论NSAIDs的副作用、预防策略及发展前景。NSAIDs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损害、高血压、急性肾功能衰竭、先前存在的心力衰竭恶化等。这些副作用可以通过限制剂量和疗程以及进行独立危险因素评价和个性化治疗来预防。应予最短的疗程和最低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7.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止痛作用的药物,其中许多药物还具有抗风湿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肌纤维组织炎、血栓性静脉炎及牙痛、偏头痛、腰腿痛等疾病。然而长期服用NSAIDS或不正确使用NSAIDS,却有明显胃肠毒性作用,上消化道溃疡是NSMDS胃肠道损害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总结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术前和术后护理经验,以降低其死亡率和复发率.方法:对1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同顾性分析,其中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复合性溃疡共2例.结果:奉组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17例,均施行手术,治愈16例,94.1%,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结论:加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对提高该病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药综合护理方法护理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对28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采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和疮口换药护理的综合方法。结果:经过15-60d治疗后,治愈27例,总治愈率96.5%。结论:中医药综合护理方法护理慢性皮肤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