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和普通鼻胃管组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情况、肠鸣音变化、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X线立卧位腹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鼻胃管组相比较,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胃肠减压量显著增加。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胃肠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减少情况、胃肠减压量、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腹围减少量、胃肠减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其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增加腹围减少量以及减压量,具有更为有效的治疗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对照组17例行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腹部X线平片液气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液气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保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组(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组(生长抑素对照组)、鼻胃管胃肠减压组(胃管对照组)保守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之间恢复排气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行鼻胃管胃肠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48 h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怀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徐志刚 《当代医学》2014,(11):62-63
目的分析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患者均给予进食进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观察组行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减压。观察记录2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疼痛不适症状消失起效时间、排便排气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缓解消失所用时间、排便排气功能恢复时间、气液平面完全消失时间及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较常规胃肠减压治疗,疗效更为肯定且更加安全,一方面可以缓解老年患者再次开刀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开刀后再次粘连的可能性发生。  相似文献   

6.
陕大治  赵正杰 《中外医疗》2013,32(26):23-24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该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中筛选出140例进入研究,按照给予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及治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如胃肠减压量、呕吐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较传统胃肠减压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组(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组(生长抑素对照组)、鼻胃管胃肠减压组(胃管对照组)保守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之间恢复排气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行鼻胃管胃肠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48 h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怀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型小肠ED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研究2007-06~2010-10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治疗27例,其中采用小肠ED导管治疗12例做为试验组,同期住院的采用鼻胃管减压治疗的15例做为对照组,将两组置管前5 d减压引流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置管天数、腹部X线平片设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胃肠减压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在试验组为(4.6±3.2)d,对照组为(7.8±4.3)d,置管天数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5.81±1.17)d vs(9.43±2.56)d,P<0.01]。结论小肠ED导管能有效施行肠减压,促进肠蠕动恢复,治疗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3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肠梗阻患者,其中44例患者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引流量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和腹围缩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5d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较好,其减压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郏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11例EPISB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肠梗阻导管置入23~37 h后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中位时间为(26.8±1.8)h;6例置管后3~6 d、5例置管后7~8 d肛门排气、排便恢复,中位时间为(5.6±1.1)d,患者肠梗阻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出院随访3~6个月,11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满意,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66年1月-2012年6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2012年6月)、维普数据库(VIP:1989年1月-2012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80年1月-2012年6月)、PUBMED数据库(1990年1月-2012年6月),查找有关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6篇文章260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7%(49/54)和54.7%(2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6,95%CI 2.90~25.55,P=0.0001);腹围减少程度较对照组缩短了2.5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45,95%CI 7.17~9.73,P<0.01);日平均减压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42.5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33.18,95%CI 461.93,604.44,P<0.01);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0.8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9,95%CI-2.54~-1.65,P<0.01);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1.1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2,95%CI-3.41~-2.22,P<0.01)。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优于鼻胃管。  相似文献   

12.
王剑  王浩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55-57,60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发病原因。方法选择在我科治疗的直肠癌患者40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0例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203例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早期肠梗阻的发病情况以及防治结果。结果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4.1±1.2)cm,小于开腹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0.1±16.4)mL,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40.2±6.8)h,早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发生率(3.0%),显著低于开腹组(P〈0.01)。开腹组中结肠癌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比例(14.2%)显著高于直肠癌(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根治结直肠癌能够达到和开腹手术相似的切缘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内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12例临床资料,腹腔镜组(LAP)52例,开腹手术组(OS)60例。结果两组性别构成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547,P=0.788);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术中出血量[(100±70)ml vs(210±85)ml,P=0.037]、术后镇痛时间[(19.2±8.5)h vs(58.3±12.2)h,P=0.033]、术后排气时间[(3.3±1.1)d vs(5.5±1.6)d,P=0.045]及总住院天数[(11.9±5.8)d vs(17.5±10.2)d,P=0.012]差异显著;在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和肠梗阻,以及1年内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1例因肿瘤侵及十二指肠行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符合肿瘤根治原则,术后患者恢复较快,近期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罗劲根  谢志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8):1262-1262,1269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28例大肠癌术后早期爽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以及配合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等疗法,痊愈26例,中转手术2例。平均发生时间是术后8.9d,平均治愈时间13.2d。结论 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以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腹痛和呕吐相对较轻。可能的发病原因是手术创伤、腹腔内炎症、积液积血或异物刺激导致术后小肠出现炎性水肿,浆膜表面渗出增加,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腹膜间粘连而成,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营养支持、中药灌肠或手术等疗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Ji JS  Shao CX  Wang ZF  Zhao ZW  Tu JF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5):3214-3216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03年8月至2008年10月资料齐全的35例手术证实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主要有:(1)不全性肠梗阻;(2)局部或大部分肠壁水肿增厚;(3)积液,可以表现为广泛渗出或局部渗出,广泛渗出即腹腔内少量或中等量渗出液,以手术切口处为主;局部渗出型CT表现为切口周围肠间隙渗出积液改变;(4)无明确梗阻点或粘连扭折点;(5)CT增强扫描表现为局部环形或延迟强化模式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或无明显强化模式.结论 螺旋CT对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6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68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9.5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8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7.
陈绵龄 《河北医学》2008,14(7):806-80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对比术后未出现肠梗阻的患者,相关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结果: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所有病人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涉及范围、手术时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是否急诊手术、短期内手术次数和是否肠梗阻手术比较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梗阻手术、急诊手术和短期内多次手术的患者容易出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胃肠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结直肠癌术后EPISBO 的发病 率为4% ~ 15%。EPISBO 发病机制复杂,纤溶系统平衡破坏、神经反射、炎症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是 其主要机制。EPISBO 的治疗应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术前完善肠道准备,术中减少肠道损伤及肠内容物外溢, 减少腹腔污染的机会,术中适当应用防粘连剂,术后抑制炎症反应可预防EPISBO。  相似文献   

1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金 《河北医学》2001,7(1):44-4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4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42例均经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3.5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6-8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外科保守疗法,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麻子仁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气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医外科治疗联合麻子仁汤加味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