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及雷米普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CS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30d干预后患者血清CRP和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对照组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血脂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4组ACS患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CRP水平与TC、LDL-C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血清CRP和血脂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4例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阿托伐他汀80 mg/d,每晚1次,两周后改为20 mg/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晚1次。观察3个月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ACS患者早期强化降脂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ACS患者90例,按给予阿托伐他汀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受体阻滞剂、阿斯匹林、波立维及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睡前口服;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并记录缺血性事件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下降、缺血性事件发生率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较大剂量他汀药物早期干预能明显抑制ACS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浆hs-CRP水平,减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郭芸 《吉林医学》2013,34(12):2269-227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80例临床资料,按血脂水平分为正常血脂组(A组,36例,给予安慰剂10 mg/d)、偏高脂血症组(B组,28例,发病12~48 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和高脂血症组(C组,16例,发病12~48 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分别于用药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测定三组患者的血脂、血清hs~CRP,随访并记录心血管事件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三组在各观察时段的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疗效显著,40 mg/d较10 mg/d阿托伐他汀的调脂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作用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患者成功PCI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40mg/d和80mg/d,观察三组患者用药3个月后血脂、心脏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有较好的降脂作用,且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降脂效果更为明显(P<0.05和0.01);40mg/d组和80mg/d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较20mg/d组显著下降(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IC术后有明显的血脂降低作用,有预防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加疗效增加,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孟照红 《中原医刊》2007,34(19):42-4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调脂疗效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定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及20 mg/d,每晚一次口服,于服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血脂,并对临床事件及服药安全性进行随防登记。结果 阿托伐他汀10 mg/d及20 mg/d剂量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其中20 mg/d降低TC、LDL-C及TG效果明显优于10 mg/d剂量组。随访期间阿托伐他汀20 mg/d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血管重建率均明显低于10 mg/d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ACS患者均能安全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TC及LDL-C,且20 mg/d阿托伐他汀组疗效优于10 mg/d阿托伐他汀组。  相似文献   

7.
徐桂华  夏辉 《安徽医学》2012,33(8):1016-1018
目的使用2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将100例ACS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组10 mg/d,口服用药时间为1年。观察2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住院期间及存活出院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3、6及12个月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各时间段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浓度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及后期随访中试验组心力衰竭、复发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冠心病患者成功PCI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40mg/d和80mg/d,观察三组患者用药3个月后血脂、心脏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 阿托伐他汀有较好的降脂作用,且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降脂效果更为明显(P<0.05和0.01);40mg/d组和80mg/d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较20mg/d组显著下降(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IC术后有明显的血脂降低作用,有预防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加疗效增加,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54-1656
目的:观察两种剂量(20mg和40mg)的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一周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PR)、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的影响。方法:对住院确诊为ACS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B组为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d;C组为常规治疗加加阿托伐他汀40mg/d;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ACS患者治疗一周后分别测定血清hsCPR、TNF-a及血脂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hsCRP、TNF-a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一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TNF-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作用更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hsCRP与TNF-a水平呈正相关(r=0.07,P<0.01),hsCRP和TNF-a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7d后,可明显降低hsCPR、TNF-a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0.
蒋翎 《广西医学》2013,(9):1212-12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ACS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60mg/d)口服,对照组加用常规剂量(20mg/d)口服,均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及出院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7/30),对照组为10.0%(3/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较常规剂量更能改善ACS病人血脂、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且安全性与常规剂量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18例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均分成两组,每组5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20 mg/d,给予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40 mg/d,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血脂、心功能、劲动脉斑块指标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值、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斑块积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偏心指数、管腔最大狭窄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78%,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42%,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阿托伐他汀20 mg/d相比,阿托伐他汀400 mg/d剂量用于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在权衡患者药物使用利弊后,推荐40mg/d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区组随机化法将80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研究组(20 mg阿托伐他汀+100 mg阿司匹林)与对照组(10 mg阿托伐他汀+100 mg阿司匹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脂、血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斑块不稳定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1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生后24h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与40mg/d,用药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达标情况、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治疗l个月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40mg/d组在各时间段血脂达标情况优于20mg/d组,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也明显减少;(2)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CS患者应用20mg/d及40mg/d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降脂,40mg/d辛伐他汀调脂及减少心血管事件更佳,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早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依折麦布10 mg/d,n=41)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38)。治疗2周后检测患者血脂、丙氨酸转氨酶(ALT)、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并观察两组治疗2周内心血管事件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胆固醇水平下降较阿托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较单用阿托伐他汀能更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高建步  杨守忠  李玉东 《中外医疗》2011,30(8):105-105,10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成功进行PCI术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80mg/d;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4、12周的心脏缺血事件、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结果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脂和hs-CRP水平降低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服药1个月后2组(治疗组7例/对照组5例)均有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2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术后疗效显著,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14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及hs-CRP水平、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LDL-C、hs-CR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G、HDL-C上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再次心绞痛、血运重建、再次入院等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效果显著,能够切实调节血脂,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心肌缺血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轻微,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调脂及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将52例成功行PCI手术后的ACS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26例。在常规恢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对低剂量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高剂量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比较2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7 d、28 d后血浆内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与给药前比较,给药7 d后2组患者的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改善,仅高剂量组TC、LDL-C、CRP、IL-6改善较明显(P<0.05),且高剂量组CRP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8 d后2组患者的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除低剂量组TG外,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TC、TG、LDL-C、CRP、IL-6水平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高、低剂量组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8例(30.8%)和7例(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40 mg/d能够起到显著的调节血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高危患者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98例未进行降脂治疗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97例)和40mg/d(101例)治疗。观察6个月,分别于服药前、治疗后1月、2月及6月测定血脂水平和血肌酐、尿素氮、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水平、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观察比较两组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6月后,两组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但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40mg/d组TC、TG和LDL-C与20mg/d组比较下降更显著(P<0.05),降脂达标率更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伐他汀能更有效安全地降低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高危患者血脂。  相似文献   

20.
秦小奎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12-114
目的:分析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西平县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4例血脂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d)口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d)治疗血脂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