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斌  魏建子 《中医药学刊》2004,22(5):816-817
“神”字在中医中应用很广,涉及到的含义颇多.如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内在规律、人体内生命活动的主宰、生物生命力的综合表现以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如五脏之中“心”有“藏神”的功能,这里“神”的含义侧重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腧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的“神”字,则更侧重于“生物生命力的综合表现”这样一层  相似文献   

2.
对"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探讨“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联系与区别。从整体观看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在脏腑系统属心 ,是“心主神明”的体现 ;具体而言 ,意识、思维属脑 ,是“脑主神明”的反映。从辨证论分析 ,心主“生命之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脑主意识、思维等高级生命活动 ,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两者结合 ,“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协同作用 ,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心”“神”二字的文字起源、字形演变、字义变化的辨析,结合传统文化发展脉络,阐述了“心”“神”二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所蕴含的哲学人文知识和深刻的中医心理学内容。“心”之字形的构建本身就寓有开放、包容、平衡、取舍之意。与“心”相关的偏旁——“忄”既有直立正直之义,又有心态中庸,情绪平衡之理。神之本义是古人祭拜自然的一种活动或仪式,与被后来封建统治者迷信化、形而下器化、具体化、实体化的神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从植物状态论“脑主神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探讨“脑主神明”。自《内经》提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奠定了“心主神明”的中医基本理论。“心主神明”即人的意识、思维、精神、情感等活动均归属于心的功能。但在临床工作中,人们发现急性颅脑损伤及多种疾病致脑损伤后,一部分患者出现社会功能完全丧失,即植物状态。病人虽然体温、呼吸、血压、心跳均正常,但意识丧失,无任何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功能,此无法用“心主神明”所解释,而正说明人体意识、思维、记忆、情感、精神等活动是有脑所主,即“脑主神明”。修正“心主神明”而倡“脑主神明”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医脑病学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禅宗的特点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禅亲与中医学的平行性、一致性”.以夏“禅宗对中医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探讨禅宗对中国文化理论和思维方式、以及对中医学理论思雏形式深层次的影响,指出禅宗直觉观照、注重心悟、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形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中医学的认知方式,而且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辨证论治学术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将临床中医师关乎心理范畴的辨证论治思维,称作心理观念,可概括为心病观、心因观和心治观。“心病”,即“心有神病”,在临床辨证论治中要重视和注意识别心理性疾病的观念,便是“心病观”;“心因”,即“病有心因”,重视和注意识别疾病的心理性病因的观念,便是“心因观”;“心治”,即“从心治病”,重视和加强对疾病采取心理性调治方法的观念,便是“心治观”。提出心病观、心因观和心治观的目的,在于提起临床医师注意,心理性疾病范围甚广,心理性病因为害颇深,心理性治法之适应症并不局限于心理性疾病,即使是一般疾病亦有必要从心理角度认识其病因并加以心理调适。这就要求临床中医应当兼具心理医师的技能,担负起兼行心理医师职责的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樊云 《国医论坛》2009,24(3):49-49
中医学是一门诞生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学科,其文化母体厚实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哲学思想、独特的思维方式,不仅为中医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成功地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方法学指导,并使得中医有着不同于西方医学的思维特征。中国古代思想家与侧重逻辑分析的西方思想家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直觉性,以“体认”、“意会”、“心悟”作为认识世界与自我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8.
认为心为君主之官,通过主血脉而统摄其他各脏器的生理、心理活动.心任物,而成为人之感知、记忆、思维、意识等思维活动的中心;主神明,为人体精神心理活动的主要调节者.脾藏意,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主要有记忆、思维、注意、意志等多种涵义;脾主思,包括两层含义: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属于认知范畴,主导着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与人...  相似文献   

9.
“脑主神明”理论修正了“心主神明”理论藏象学说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中医传统文化,在脑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就近年来学术上谁主神明的争鸣,详细阐述了“脑主神明”的涵义、对其理论学说的认识,以及该理论在脑病诊治中的主导作用,以助于推进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0.
说“松”     
其实,练习气功不外乎一个“松”字,松才能静,静才能定。当你理解了“松”字,练好了“松”字,气功的修炼亦就做到了事半功倍。简单地说,解决了“松”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气功的修为问题。松有心“松”和体“松”之分。心“松”就是指思想要放松,在行功的过程中停止大脑的思维活动,称作止念,或称“念住”,即“无为而有为之,有为而又无为之”。主要体现在:对待工作和生活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稳定的心态,注重平时的修德修为,加强自身文化、艺术理论的修养和思想品德的修养,以德为本、人品高尚、无私无欲、宽厚待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则正…  相似文献   

11.
周慧  肖长江  夏相宜 《光明中医》2023,(11):2072-2074+2085
介绍肖长江教授在心病治疗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诊疗新模式,总结肖长江教授对当代心病诊疗模式的设想。肖教授认为现在的心病多为“双心疾病”范畴,可分为“心形”和“心神”两种。对于现在的心病诊疗,治疗上不能再传统的只对“心形”进行药物治疗,还应重视“心神”的治疗。对于“心神”的治疗,肖教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将此运用在进行治疗患者的“话疗”中来进行心病的诊治,现将肖教授的诊疗思想提出以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12.
“心力”一词有多重涵义:一者,指心智和能力.所谓“尽其心力”就是拿出自己的全副身心力量;二者,指精神意志,是人能动地从事各种活动的内在驱动力.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谭嗣同等人强调心力为“心之力”“心之力量”,并把这种意识的能动性作为其变革思想的基础[1];此外,当代著名教育家张楚廷在《心力及其教育学意义》一文中,进一步明确“心力是心理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意志力、内驱力(由情感、兴趣等派生的心理动力)、注意力等”,强调“心力发展的教育学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3.
心脏移植与心主神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主神明是中医胜象学说中的基本内容之一。早在《内经冲已言明“心我神”,“心者,精神之所舍也”。姑且不论广义的神其意义有多么广泛,而单指狭义的神.则指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如《灵抠·五色》将云:“积神于心,以知往今。”表明在响经州代已经把感觉、知觉、记忆、智能、情感都主要归属于心。况且《素问·灵兰秘典论》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既谓心脏起主导作用,统管人的一切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其他各胜则在心的统帅下(当然也包括大脑在内),各分管一定的精神活动。并且(内经》认为,一旦心脏出现功能障碍,就会…  相似文献   

14.
<正> “神”作为祖国医学的基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内涵。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气”。狭义之神即心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其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整个人体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协调和平衡。无论广义和狭义的神,都表明一种功能性涵义。基于对神不同涵义的理解,我们不然看出“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在针刺治疗中的意义和作用。“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出自《灵枢·本神篇》,其基本涵义为针刺是否发生作用,取决于神气。它提示了在针刺治疗中,“神”的重要效用。  相似文献   

15.
马承楷老师沟通超常能量的实用理论与方法,为我们将传统的“天人合一观”与现代心脑科学相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手段。所谓心,在中医传统概念中包括大脑,心脑一致,用心即用脑。现代医学科学证明,心是参加思维的器官,心与思维相联系,人的心脑是一个巨系统,有无穷的智慧和潜能,并非是单纯的神经元的组合体。人在心理活动中,心脑产生的生理机制可使人保持或破坏身心的整体平衡(阴阳平衡)。如果人经常处于心境郁闷或精神压抑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脑内就会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这类物质能使细胞老化或引起血压和心电异常等现…  相似文献   

16.
对中西医学神与意识,神昏与意识障碍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广义的神及狭义的神阐述了神的涵义;分述意识在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及医学中的特定含义;介绍意识水平和意识内容两方面的解剖及生理学基础。复习中医学有关神昏研究的源流及存在的问题,详述意识水平障碍和意识内容障碍的分类,为神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发生学角度,对中医学上的“同源”现象的出现进行考察,认为“同源”现象的出现,其文化土壤是 中国传统思维的“尚同”、“求一”意识,哲学背景是元气论自然观,医学渊源是“察同”取向与“类比”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试论神与心、脑之关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从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涵义及其在中医学理论形成中的发展过程,探讨了“神”的本质及其与心、脑的关系。认为,神是构成人体呀是学的基本要素之一;神分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元神阴涵为本,藏于脑,本于肾;积神阳用于标,舍于脉,发于心。心肾相交,二神交融,则神气乃成,心肾失调,神机失用,则发为神病。  相似文献   

19.
“心藏神”源于《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内经》关于心与神的关系的论述还有“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 ,生之本 ,神之变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等等。后世医家将其理解为心主神志 ,也即心有主持、主管人的意识、精神和思维活动的功能 ,并将意识、精神和思维的改变归结于心。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与思考 ,体会到“心藏神”不单指心主神志这一生理功能 ,还包括心具有机巧灵动的生理特性 (从心灵手巧这一成语可见一斑 )和病情多危重、传变神速、变化多端的临床特点。现仅就后者简要论述。1…  相似文献   

20.
中医心理疗法,是在中医“形神合一”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心神”影响或控制人的心身而疗病。这条疾病控制途径,采用各种心理诱导的技巧,促使病人排除各种不正常的思维状态,以求最终解除疾病痛苦的中医传统医疗技术。常用的中医心理疗法有以情胜情法、劝说开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顺情从欲法等。笔者临床中运用中医心理疗法,治愈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