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叶下珠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田间实验,并将种植叶下珠与野生叶下珠进行性状比较。结果与结论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株高、分枝数、单株干重等性状均比野生叶下珠有极大的提高,其中单株产量提高达3.27倍;播种期是影响叶下珠单位面积产量和单株性状的最敏感因素,不同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叶下珠4月中旬前期播种,20cm行距条播,1周左右开始出苗,6-8月为生长旺盛期,9月份生长减缓,10月下旬采收,每公顷产量可达5750公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叶下珠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田间实验,并将种植叶下珠与野生叶下珠进行性状比较。结果与结论: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株高、分枝数、单株干重等性状均比野生叶下珠有极大的提高,其中单株产量提高达3.27倍;播种期是影响叶下珠单位面积产量和单株性状的最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珍珠草的种植方法、生长条件、生长规律,探讨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可能性,为总结珍珠草的GAP技术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种子繁育和人工移栽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野生与家种,人工栽培、种子种植与幼苗移栽种植等的生长规律、生长条件、产量等。结果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珍珠草的各项指标均优于野生;采用种子繁育与人工移栽相结合的栽培方法明显优于单纯种子种植。结论广东省云浮地区适合珍珠草的人工种植,栽培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人工生态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多花黄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野生混交林的土壤和野生多花黄精为对照,测定黄桃、杉木林及竹林在人工生态套种多花黄精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多花黄精块茎生长量和黄精药材指标性成分含量。结果:3种人工生态种植模式能显著提升土壤物理性状及肥力,并提高多花黄精块茎生长量及药材品质,影响大小顺序为:黄桃套种>杉木林套种>竹林套种>CK。黄桃套种模式下,土壤含水量、pH值、孔隙度分别为20.42%、6.23和56.24%,容重仅为0.71 g/cm3;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分别为112.33、506.47、722.14和483.60 mg/kg;多花黄精种植3年块茎重量、块茎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为378.97 g、354.22 g和1 433.78%;多花黄精块茎醇溶性浸出物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86.14%和15.53%。结论:人工生态种植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多花黄精产量和药材品质,其中以黄桃套种多花黄精的人工生态种植模式效果最佳,该研究为多花黄精人工生态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宜于药用的9份PA型紫苏种质以产叶为目的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叶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因素进行探究;方法:9份PA型紫苏种质种植后,对株型、叶、穗等形态性状,以及二级分枝数、有效穗数等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量、统计评价与分析;结果:其中3份种质叶产量较高,值得进一步选育成叶用型品种。紫苏单株干叶产量主要受株高、一、二级分枝数与单株的叶片数量相关的性状影响,而与十片干叶重相关性不大,单株籽粒产量则同时受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影响;结论:植株较高和一、二级分枝数多的类型是叶用型紫苏为提高产量主要的选择性状,而平均节间距高、有效穗多、千粒重高的类型,则籽粒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水平对川半夏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川半夏产量和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为川半夏标准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来自川半夏主产区的野生半夏居群作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5水平L25(56)正交表设计田间试验,3次重复.生长期间定期考察各小区出苗,抽薹和开花情况;采收后计算其单株增重率和单株增殖率,并取样测定其生物碱,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不同施肥水平下川半夏出苗、珠芽产生和抽薹等生长节律基本一致.但生长期间平均出苗数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而平均抽薹数、平均珠芽产生数、单株增重率、单株增殖率、β-谷甾醇以及生物碱含量间差异则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施肥因子及因子间互作对β-谷甾醇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对其他指标均有影响.结论:川半夏生产栽培中最佳施肥组合为每公顷施N,P205,K20为315,225,270 kg,建议在生产上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摸清党参半野生种植模式下,党参土壤理化特性及其对党参性状的影响。方法: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置35个土壤剖面样品与党参样品采集点,对党参生长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的分析和党参性状的测定。结果:党参半野生种植模式的土壤物理性状好,土壤质地为粗粉质中壤土;土壤以中性偏碱为主;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较丰富,35个剖面耕作层有机质平均60.66 g/kg、全氮平均2.99 g/kg、碱解氮平均115.46mg/kg、全磷平均0.8 g/kg、有效磷平均6.43 mg/kg、全钾平均23.69 g/kg、速效钾平均124.48 mg/kg;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等对党参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结论:半野生模式种植党参,能够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与丰富的养分,适宜优质党参生产和建立规范化党参生产基地,在生产上应增施氮、磷肥,以提高党参产量。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5,(8)
目的:为摸清党参半野生种植模式下,党参土壤理化特性及其对党参性状的影响。方法: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置35个土壤剖面样品与党参样品采集点,对党参生长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的分析和党参性状的测定。结果:党参半野生种植模式的土壤物理性状好,土壤质地为粗粉质中壤土;土壤以中性偏碱为主;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较丰富,35个剖面耕作层有机质平均60.66 g/kg、全氮平均2.99 g/kg、碱解氮平均115.46mg/kg、全磷平均0.8 g/kg、有效磷平均6.43 mg/kg、全钾平均23.69 g/kg、速效钾平均124.48 mg/kg;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等对党参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结论:半野生模式种植党参,能够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与丰富的养分,适宜优质党参生产和建立规范化党参生产基地,在生产上应增施氮、磷肥,以提高党参产量。  相似文献   

9.
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实现银柴胡种子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单株银柴胡120株,每3株取其平均值,测定单株银柴胡株高、根长、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千粒重和种子产量等指标,利用SPSS线性回归法对银柴胡种子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与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显著性相关的5个农艺性状为株高、根长、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千粒重,其中单株根鲜重和千粒重指标直接或间接的对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最优回归方程为Y=-1.700+0.017X3+1.078X5。结论:单株千粒重和根鲜重指标是影响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千粒重越大,其单株种子产量相应的就较高,单株根鲜重指标对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仅次于千粒重指标,这个结果也进一步说明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改进生产措施不仅可提高银柴胡药材(药用部位)产量,也可以增加3年生植株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0.
菘蓝不同种质生长特性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对菘蓝种质生长特性及其与单株产量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构成菘蓝根及叶产量的关键性状,以期为菘蓝高产栽培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定期采样测定,结合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对菘蓝种质主要形态学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菘蓝种质生长特性基本趋于一致;以根长、单株叶片数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大;各种质叶及根部产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对菘蓝种质进行丰产选育时,应重点考虑根长及单株叶片数,同时兼顾对叶长较长和叶宽较窄株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 alcohol extracts of three Phyllanthus species was compared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chronic) hepatic damage in rats. Alcohol extracts of P. niruri, P. urinaria and P. simplex were administered orally at three different dos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versal of the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transaminases (GOT and GPT) were used as the biochemical indices for hepatoprote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only the extracts of P. niruri and P. urinaria afforded protection of liver in the chronic model. The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P. urinaria is about 60% in comparison with P. niruri. Therefore, P. urinaria may be considered as a good substitute for P. niruri in cases of liver disorders in actu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
叶下珠化学成分及其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对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的干燥全草进行了化学成分及其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研究,共分得11个化合物,其中2个新化合物为去氢诃子次酸甲酯、短叶苏木酚酸甲酯。通过抗病毒、抗乙肝表面抗原及保肝试验,肯定了叶下珠的抗乙肝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3.
叶下珠抗肝细胞损伤作用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叶下珠能明显降低CCl4引起的小鼠血清ALT的升高,抑制肝脏MDA的生成。叶下珠体外与大鼠肝细胞共同孵育,能抑制CCl4所致肝细胞膜流动性降低,降低〔Ca2+〕i浓度。结果提示,叶下珠保护肝脏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抗指质过氧化和膜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中总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柯里拉京为对照品,三氯化铁-铁氰化钾为显色剂,检测波长744 nm,采用UV测定11个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中总酚的含量.结果:柯里拉京在0.604 ~ 3.02 m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9.79%,RSD 2.72%.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中总酚质量分数5.00% ~ 12.1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叶下珠药材中总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栽培措施对姜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姜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为姜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密度和播种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施肥量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结果: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姜黄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增加复合肥、过磷酸钙和尿素施用量有利于增加姜黄根状茎的产量。但随施肥量的增加,根状茎中姜黄素含量和挥发油含量显著下降。结论:姜黄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播种密度为12窝/m2,每窝播1个母姜。施肥量为过磷酸钙1000kg·m-2,尿素156.2kg·m-2,氮磷钾复合肥1250kg·m-2。灌溉和净作有利于提高姜黄产量。  相似文献   

16.
人工剪蔓对白条党参药材产量、质量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人工剪蔓对白条党参药材产量、质量及种子产量的影响,为该药材的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产籽量、药材产量及质控参数为评价指标,在地上茎叶生长旺盛期对白条党参的地上藤蔓实施1次和2次剪蔓打尖,1次剪蔓于7月中旬剪除地上藤茎30cm,2次剪蔓于8月初再次剪除地上藤茎20cm,以自然生长植株作对照,于10月中旬至11月底统一采集种子与药材,测定单位种植面积产籽量、药材产量及质控标准指标参数。结果:1次剪蔓的产籽量高于对照21.4%,2次剪蔓的产籽量低于对照16.5%;1次剪蔓单位面积的药材增产幅度达到25%~35%,且对药材质控参数影响甚微。结论:剪蔓技术能有效调控甘肃党参单位面积的产籽量与产量,生产的党参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规定,为甘肃白条党参的GAP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归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及药材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当归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为制定种苗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广泛收集产自甘肃当归主产区岷县、漳县、宕昌、渭源的当归种苗30份,以单根重为指标对所有样品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依据聚类中心值将种苗划分为3个级别,以级别为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实验室检测药材质量.结果:二级种苗(单根重0.74~1.38g)成药期植株的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等生长指标均超过其他处理及对照;田间抽薹率低,药材单根重大,产量位居第一;所成药材的外部性状优,阿魏酸含量高于药典(2010年版一部)标准.结论:二级种苗的植株生长量大、产量高、质量优,可作为生产用种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半夏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成文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6):1240-1242
目的:研究氮、磷、钾和播种量4因素对半夏产量影响。方法:采用4因子3水平正交组合试验与单因素试验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对产量作用效果依次为播种量>氮>钾>磷;其合理施肥水平为施N48.0-96.0kg·hm-2,P2O590kg·hm-2K2O 90.0kg·hm-2,播种量为3000.0-3750.0kg·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春播祁白芷的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研究,明确两者与根干重的关系,并为祁白芷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从苗期开始每隔25 d测定1次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苗期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希尔反应、Ca2+-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都有增加的趋势;到叶生长盛期含量或活性都最高;进入根生长盛期含量或活性逐渐下降。除气孔导度外,光合特性指标和根干重呈负相关,但是只有光合速率和Ca2+-ATPase活性与根干重达到显著负相关。根粗、叶干重、茎干重、地上干重、根冠比与根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祁白芷的营养生长期分为苗期、叶生长盛期和根生长盛期。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可以通过叶面积和茎粗来判断地下的长势。  相似文献   

20.
西洋参与紫苏、薏苡轮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为西洋参合理的轮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培和土培的方法培育 4年生西洋参 ,并用西洋参茎叶、须根及紫苏子、薏苡根的水提物进行生物测试。以前作是紫苏和薏苡的土壤种植西洋参 ,观察其轮作效应。结果 :西洋参茎叶和须根中含有自毒性物质 ,每 1kg土壤含 1g该物质 ,西洋参几乎不能生长 ,当其含量为0.2g·kg-1时 ,西洋参存苗率下降 2 5 %以上。在前作为紫苏和施入紫苏子的土壤上种植西洋参 ,其存苗率及生物学重量比对照处理分别提高 2 6 .8%和 11.5 %。结论 :西洋参宜与紫苏轮作 ,此期间若用紫苏子作西洋参的肥料 ,轮作效应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